封侯 第258章

作者:高月

柴房内堆满了腐朽不堪的各种破烂,还不少死老鼠,发出阵阵恶臭,但就在破烂的下方隐藏着一块石板,石板下一条地道直通城外。

……

夜幕终于降临,行军了近十天,疲惫不堪的西夏士兵都住进了百姓家中,早早休息了。

城头上留了三千士兵巡逻值夜,在县衙大堂上,夏连正负手来回踱步,目光充满了焦虑。

直到此时,他才能静下心仔细考虑自己将要面对严重后果,自己怎么向天子交代?向朝廷交代?

尽管他可以鄙视曹保宗,嘲笑曹保宗,曹保宗确实在战场上表现得很拙劣,但他在朝廷可是如鱼得水的人。

曹保宗回到了朝廷,他会怎么向天子告状?他完全可以把兵败的责任推卸给自己和其他几个统军,因为将帅不和导致兵败,简直是完美的借口。

加上曹家在朝廷的影响力,这场官司他几乎毫无胜算,以下犯上这个罪名他就摆脱不了,天子一定会杀他们五人以正军规。

要是当初果断点杀了曹保宗,就没有以后的麻烦事了,夏连心中充满了懊悔。

“不如投降女真人罢了!”夏连仰头轻轻叹息一声。

可女真人会不会把他们交还给西夏?

夜也已经很深了,夏连还在患得患失地在大堂上来回踱步,长吁短叹。

……

陈庆大军已经抵达阿干县,在十里外停下,他已派了两千军队将一万多阿干县百姓护送去兰州城暂住。

果然不出陈庆所料,西夏人还是把阿干县变成纯粹的军城,这是必然的,不仅仅是居住问题,更多是为了安全,消除隐患,肯定会把百姓全部赶出城。

陈庆之所以要给西夏军一点粮食,就是担心西夏军在无计可施之后,会分头对兰州的几个县进行掠夺屠杀,尤其兰州百姓以汉人为主,会给兰州百姓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这就像钓鱼,用一点粮食做窝子,把西夏大军吸引去阿干县集中歼灭。

一顶行军账内,陈庆摊开了斥候们绘制阿干县城地图,对刘璀和牛皋道:“县城很小,无法开辟隔离带,这就为我们火攻县城创造了条件,而且城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非常密集,一旦燃烧起来,满城皆焚,但西夏军不是石头,他们一定会全力灭火,而且城头上有三千守军,弓弩犀利,他们也会放箭阻止宋军士兵靠近城墙,所以我考虑先从城内点火。”

刘璀和牛皋对望一眼,两人都笑了起来,“看来都统准备了先手!”

陈庆点了点头,肃然道:“杨再兴的斥候手下已经在城内挖了一条地道,直通东城外,等敌军士兵熟睡后再进去放火,但我们在外围必须安排,怎么对付敌军的突围。”

……

两更时分,五十名穿着西夏军盔甲的宋军士兵沿着一条沟壑弯腰疾奔,他们距离城墙只有三十步,城头上有西夏士兵在来回巡逻,但西夏士兵看不到沟壑内的情形。

几名士兵推开一块巨石,露出了一个洞穴,这就是他们用了五天时间挖通的一条地道,众人一个接一个从地道内钻了进去。

空管的大宅内住了三十余名西夏士兵,柴房内的石板被慢慢推开,钻出了一名宋军士兵,他打开柴房门向院子里看了看,院子里很安静,没有任何动静,城头上也没有士兵。

院子有道小门,外面是一条很长的小巷,小门的钥匙就在士兵手上。

他打开小门,一挥手,一个接一个的士兵从柴房出来,向小门外奔去,两名士兵留了下来,这里是他们的退路,必须有人留守。

与此同时,陈庆的大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县城,陈庆亲自率领三千精锐埋伏在北城门外,阿干县是小县,只有北面一座城门。

城内有四支西夏士兵来回巡逻,但主要分布在东西和南北两条主干道上,蛛网的小巷子就没必要巡逻了。

五十名士兵背负了五十袋火油,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城放火,一是方便他们撤退,其次也不会被巡哨士兵发现,再一个原因就是东城是民舍集中之处,木制房屋偏多,比较陈旧,而且房屋十分密集,一旦着火就会成片燃烧。

他们其实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吸引城头上的守军前来救火,真正点火者是城外的一万八千宋军。

五十名士兵在一条条小巷中奔跑,他们每人背负着装满二十斤火油的皮袋,不断将火油喷射在一座座房子的屋顶、木墙上,火油喷射完后就开始点火。

不多时,东南的一座木屋率先起火了,紧接着附近几座木屋也跟着起火,几乎是同时,东北面也有几处火光燃起。

东城头上的西夏士兵立刻发现异常,敲响了警钟,‘当!当!当!当!’

很多士兵从梦中惊醒,纷纷跑出来,这时,城东的起火点开始连成片了,浓烟滚滚,火势滔天,东城头上的士兵纷纷跑下来救火。

夏连趴在桌上睡着了,刺耳的警钟忽然把他惊醒,他听到了外面的喊声,连忙推开桌子,站起身来到门口,他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东城火光熊熊,浓烟滚滚。

夏连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难道是宋军……放火烧城?

他立刻意识到了阿干县最大的风险,那就是敌军火攻,额头的汗珠流下,夏连急声大喊:“传令全军救火!”

整个城内都开始混乱起来,这时,只见无数的火药箭从城外射来,着火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四面城墙上也燃烧起了大火,这是宋军士兵将火油直接喷射到城头,将城头点燃了,使西夏军士兵无法向城头上逃命。

整个东城都被烈火和浓烟吞没看,开始向西城迅速蔓延,而西城也到处起火,城内的西夏士兵已经无法救火了,恐慌得四处奔逃,很多人都逃向了城门,士兵们争先恐后逃命,互相践踏,死伤无数,惊叫声、哭喊声响彻全城。

城门外,陈庆率领三千弓弩手已经准备就绪,三千支弓弩冷冷对准了城门……

第四百七十一章 善待

天渐渐亮了,阿干县城内的大火还在燃烧,三面城墙下都躺满了横七竖八的西夏士兵尸体,大部分是跳城后被宋军射杀,身上插满了箭矢。

但最触目惊心的还是城门处,密密麻麻堆满了尸体,足有几千具之多,城内西夏士兵拼命向外奔逃,却三千宋军士兵的弓弩无情射杀。

城门已经被大火烧毁,只剩下半个烧得黑炭的木框还在挂在城墙上,透过城门可以看见城内火势还在燃烧,但浓烟稍微消退了一点,可以清晰看见大街上躺满了被烟熏死的西夏士兵尸体。

两万五千西夏军最终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县城。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是异族之间的战争,更是赶尽杀绝,毫不留情。

陈庆留下三千士兵处理后事,主要负责掩埋尸体和清理废墟,他率领大军前往兰州城,和杨再兴的八千骑兵汇合。

兰州城在唐朝叫做金城县,现在就叫兰州县,是一座大县,城墙高大坚厚,易守难攻,城内人口近十万人,以汉人为主体,也有少数羌人和党项人。

杨再兴进城后已经将西夏官员和一些党项人恶霸悉数处死,没收官府和恶霸强占的百姓财产,全部物归原主,又任命前兰州司户余少游暂代知县。

陈庆率领大军抵达兰州城,杨再兴和刘琼带着余少游等官员出城迎接陈庆的到来。

陈庆对杨再兴笑道:“我的士兵这几晚都没有休息好,你赶紧安排他们宿营,县里的情况我问问余知县就行了。”

“卑职遵令!”

杨再兴和刘琼连忙去安排军队住宿。

陈庆又关切问余少游道:“阿干县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余少游听说两万五千西夏军队全部被烧死在阿干县,没有一个活口,他心中异常惊骇,传闻这位节度使号称人魔,果然心狠手辣。

他不敢怠慢,恭恭敬敬道:“回禀节度使,一部分老弱百姓安置在空房和寺院内,空房不足,卑职又几处空地上搭建了几百顶大帐暂时安置他们。”

陈庆想了想又问道:“城内有多少西夏人的军粮?”

“大概八万石左右。”

陈庆一怔,“有这么多?”

“节度使有所不知,原本兰州只有三万石军粮,后来杨将军到来,用骆驼队从巩州定西县运来五万石粮食。”

陈庆有点糊涂了,三千头骆驼都跟着自己的主力大军呢!杨再兴又从哪里搞来的骆驼队?

他连忙对亲兵道:“去把杨将军找来!”

片刻,杨再兴匆匆赶来,抱拳道:“参见都统!”

“我来问你,你的骆驼队是怎么回事?”

杨再兴躬身道:“是卑职在定西县缴获的,一共五千头骆驼,刚从兴庆府运送盐茶奶酪等物资过来,在定西县暂停,就被卑职缴获了。”

“居然有五千头骆驼!”陈庆着实惊喜。

杨再兴笑道:“卑职刚开始也很惊讶,后来才知道,骆驼是西夏很普通的牲畜,就和咱们骡驴一样,光西夏官府就有几万头骆驼,大一点的商队一般都有上千头骆驼。”

陈庆呵呵一笑,“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这次清剿五处仓城,收获颇丰,卑职正在派人整齐清册,会尽快提交给都统!”

战争就是这样,胜者会得到无数的红利,包括土地占领,巨量的战利品,战俘的赎金等等,而败者往往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这次西夏和宋军争夺熙河路的战争,光西夏准备的各种军资粮草,就耗费了西夏国近三成的国力,比如当年宣和之战,西夏军大败三十万童贯的军队,缴获宋军上百万支长矛,现在又有一半多赔在这场战役上。

不用说还要赎回之前的两万两千名战俘,陈庆肯定会坐地起价,二十张羊皮不够了,一名士兵至少要三十张羊皮,这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耗费支出。

可以预见,这场战争会让西夏国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安排军营事情颇多,杨再兴又暂时告退,陈庆骑马走在熙熙攘攘的金城大街上,两边商铺的吆喝声不绝,茶馆、酒楼一家挨着一家,家家宾客满座,生意兴隆。

“现在从各地赶来的商队都云集兰州,等待黄河彻底解冻,所以这段时间很热闹,到夏天时,从西域、西夏、河西走廊过来的商人又会云集兰州,这里自古就是繁盛的商贸大城!”

“兰州县现在有多少百姓?”

“卑职现在只有暂估的人口。”

陈庆看了他一眼,“你是兰州司户,对人口还没有确切数据?”

余少游连忙道:“节度使有所不知,卑职是靖康以前的兰州司户,金兵入侵后,人口发生很大的变化,西夏后来又控制了兰州,又将不少汉人迁移到兰州,关键是西夏官府的人口统计还不对,遗漏了大量奴隶。”

“那你估计有多少人口?”

“卑职估计有两万户百姓,十四五万人口,但西夏官府统计只有一万三千户,足足少了七千户,四五万人口,应该都是奴籍,不算平民。”

“为什么会有奴籍?”陈庆不解问道。

余少游叹口气道:“就是从其他各州掳掠来的汉人奴隶,安置在兰州种麦子,在河湟谷地,那边有一半土地被西夏占领,就是由这些奴隶负责耕种,冬天在兰州过冬,开春后便去河湟谷地种麦,黄河解冻后就要过去了。”

“需要军队押送吗?”

“一般不需要,他们家人在兰州,不怕他们跑掉,每年七成的粮食要上缴,自己留三成养家,已经好几年了,节度使请看,就是那边!”

余少游一指西北方向,陈庆顿时看到了大片茅屋泥房,都是用泥土夯成的屋子,屋顶搭着茅草或者麦秸,一间间茅屋低矮破旧,一望无际,十分壮观。

“这就是农奴的居住区,也是兰州百姓的最底层,家家户户都穷得只够勉强糊口。”

陈庆向棚户区望去,只见那边黑沉沉的,看不见一个人影,一片死寂。

“看看去!”

陈庆调转马头向棚户区而去,众亲兵立刻跟了上去。

棚户区内都是稀烂的小路,臭气扑鼻,很多屋子都没有门,只挂着一块破布,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

走了一圈,陈庆心中着实难受,这哪里是人住的环境,简直连猪圈都不如。

他当即对余少游道:“你立刻从棚户区内挑选二三十名长者过来,来县衙,我来和他们谈一谈!”

“现在吗?”

陈庆点点头,“就现在!”

……

半个时辰后,一名县吏带着二十几名衣衫破旧的老人走进县衙议事堂,陈庆在这里等候他们。

众老人纷纷跪下行礼,“小民参见节度使大人!”

“各位老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陈庆让亲兵安排座位,请二十几名老者坐下。

陈庆缓缓道:“请大家过来,是有几件大事宣布,先告诉各位第一件事,从今天开始废除奴籍,没有什么农奴了,你们都是平民,县衙会给重新给大家编造户籍。”

众人激动万分,很多老人都忍不住掩面哭了起来,宋朝没有奴隶,西夏却把他们编为奴隶,对他们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耻辱。

陈庆等众人的情绪稍稍稳定一下,又继续道:“改户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改善大家的生活。

我不想等到明年再说,现在就要实施,我考虑把去年各家上缴的粮食还给大家一半,首先要保证大家能吃饱饭。

然后我考虑把现在每家每户耕种的土地都分给大家,作为各家私有财产,免税赋十年。”

所有人都呆住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议事堂内鸦雀无声,好一会儿,一名老者怯生生道:“节度使不是开玩笑吧!真把土地分给我们,还是免税十年?”

陈庆点点头,“绝不是开玩笑,我还会送给每户一顶小帐篷,天气寒冷,再给每家三张羊皮,可以全家一起去自己土地上居住。”

众老者终于明白了,不是开玩笑,大堂内顿时一片欢腾。

第四百七十二章 情报

陈庆当然明白,经略熙河路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口,确切说是汉人百姓,这些农奴对西夏人来说,只是异族奴隶,党项人才是西夏国宝贵的资源,所以西夏人不会在意这些农奴的生死。

但对陈庆而言却恰恰相反,他一点不在意党项人的生死,汉人农奴才是他的宝贵资源,要善待他们,拿出资源来安抚他们,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稳定下来,成为河湟地区的自耕农,而不用再住在肮脏破旧的泥屋内。

就在他公开宣布了分田返粮方案后不久,棚户区开始敲锣打鼓,所有百姓都冲出家门欢呼起来,男女老少又蹦又跳,简直比过年还要欢欣鼓舞。

陈庆的承诺立竿见影,很快,士兵们开始挨家挨户发放羊皮,每家三张,春寒料峭的夜里,它们的保暖效果很好,尤其对老人和孩子,简直就是救命的神物。

陈庆又下令给阿干县的百姓也每户三张羊皮,阿干县的百姓大约有两千户,一万余人,阿干县内烧死了两万五千名西夏士兵,已成凶煞之地,没有人愿意再回去了。

所以陈庆便考虑把他们迁徙到洮河河谷,那边汉人百姓太少,大片大片土地都荒芜了,之前已从巴蜀招募了几千户百姓,再加上这两千户汉民,每户分配一百亩土地依旧没有问题,再免去十年税赋,洮河河谷应该能渐渐发展起来。

陈庆正在巡视阿干县百姓的情况,大部分阿干县百姓都被安置在一些空屋和寺院内,只有少数百姓住在帐篷内,帐篷并不是搭建在大街上,而是搭建城内的几处空地上。

几名老者聚在一起晒太阳,陈庆坐在旁边的大石上笑问道:“听口音,几位老人家好像不是阿干县人?”

“我们是陇州人,好多年前就来到阿干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