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995章

作者:画凌烟

这也太无聊了吧!

赵淳又说道:“高太尉,您觉得是羊肉好吃,还是兔肉好吃呢?”

“当然是兔肉!”高俅脱口而出,“兔肉比羊肉好吃多了!”

“那王太尉呢?”赵淳又问道。

如果眼前这少年不是五皇子,王宗濋是绝对不会回答如此幼稚的问题的。

王宗濋说道:“我觉得羊肉好吃。”

赵淳点了点头,又陆陆续续问了其他的人。

有人回答兔肉好吃,有人回答羊肉好吃。

最后赵淳问朱熹:“所以,到底是兔肉好吃还是羊肉好吃呢?”

朱熹一脸懵逼。

我跟你论道,你兔子来兔子去的就算了,怎么羊也参与进来了?

岂料赵淳说道:“所以没有唯一答案对吗?”

“确实没有唯一答案。”钱喻清说道。

赵淳又问道:“但为何太阳东升西落,却是唯一答案呢?”

这下把所有人都干沉默了。

人们也不觉得赵淳问的问题幼稚了,反而变得深刻。

这时,陈规站出来说道:“太阳东升西落,物体从上落下来,这是经历千百年实证的,是无数代人看到的,书上记载的,每一个人都认可的,这叫事实。”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高俅立刻跳出来说道,“羊肉和兔肉,哪一种肉更好吃,只是人的感知,却未必是事实。”

陈规继续说道:“没错,每一个人的感知都存在差异,如果拿自我感知去做事实,就会出现我觉得羊肉比兔肉好吃,所以天下人都应该觉得羊肉比兔肉好吃的错觉,这明显是不对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无疑是在说:朱熹啊,你的天理论和气论,都是没有经过验证的个人感知,是可能存在自我错觉的。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恍然了,无不用震撼的眼神看着五皇子。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知道自己的感知可能存在错误,但没有人认真去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主观的观点。

或者更多人,一直都用一种感性的自我去面对这个世界,认为自己的主观认知就是事实。

例如今日他们心情不好,就感觉世界塌下来了,明日他们看到前面有人打架,就觉得这个世界极度不安全了。

后天,他们听到别人说一些事情,就说:这还不简单,我早就知道了。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很多人知道的道理,只停留在印象层面。

人对事物的认知分为印象、认知、逻辑三层。

例如第一次看到兔子,白色的,就说:哦,原来兔子是白色的。

第一次谈恋爱,被渣男渣女伤害,就说:哦,原来男人或者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当进入到认知层面,才知道:哦,原来兔子有很多种颜色。

当进入逻辑层面,才知道:哦,原来我看到了白色的兔子,不代表兔子都是白色的。

逻辑逻辑,就是透过表层的印象,击穿日常的认知,分别出特殊性和普遍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永远停留在对事物的印象层面,他就会感觉自己懂得好多好多耶!

各种宏观叙事,拯救世界!

最后在面试的过程中结结巴巴地回答完了面试官的问题,深怕自己的工资要求太高把面试官吓到了。

到这里,朱熹已经完全听明白赵淳说的话了。

他感到很震惊,赵淳居然能用兔子和羊,把事物描述得如此透彻!

朱熹没有恼怒,也没有准备跟赵淳抬杠。

可能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他无法更具象化地思考,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逻辑辩证能力。

听到赵淳的话,朱熹不但没有准备马上反驳,反而觉得仿佛有一扇门被打开了。

尤其是赵淳所说的主观臆断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区别。

但还有一点朱熹想不清楚,他问道:“若是按照你的说法,善恶岂非也是主观臆断,那正义还存在吗?”

朱熹一下子问到了人类社会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这下大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善恶都是人在评价,既然人的评价与事实是有区别的,那善恶就有可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果这个结论是真的,要在场所有人的价值观都会崩塌。

第1525章 善与恶(第二更)

这一次,朱熹的问题,把赵淳问沉默了。

赵淳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和不解。

众人都看出来,五皇子可能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不过对五皇子的印象,却大大改观。

五皇子看起来文文弱弱,平时很少说话,却没想到那颗小小的脑袋里,居然装了这么多知识。

他说话也很温和,就像流水一样慢慢道来,不急不躁。

而且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很朴实,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从日常出发,去思考。

这是一个为人真诚而坦率的皇子。

朱熹见赵淳回答不上来,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他从赵淳的辩论中,其实是得到了启发的。

朱熹其实非常很看重人间的善恶之别。

既然赵淳以另一种论述道出了他对道和器的观点,朱熹很希望听听他对善恶的阐述。

但看样子,这位皇子恐怕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这还不简单,善恶都是凭我们自身评断,必然不是事实。”高俅立刻出来打圆场,维护五皇子的颜面,“我觉得五皇子说的太对了,今日听完后,如同醍醐灌顶!”

周围也有少部分人开始应和。

但是大多数人却沉默无声。

因为如果善恶真的是主观的,那世间岂不是没有衡量恶人的标准了?

这样天下就会大乱!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想一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好!今日之辩论,很精彩,按照淳哥儿的说法,朱熹的气论和天理说,并没有被证实是错的,但却是主观臆测的。”

上面的赵官家终于说话了。

众人的心思这才集中起来。

却见赵官家从龙椅上站起来,一步步走下来。

“朱元晦,你觉得呢?”赵宁走到朱熹面前问道。

“关于主观臆断和事实之辩,小民认为五皇子说的有理。”

“好,既然你认为他说的有理,关于善恶的问题,我来回答你。”

赵宁用的是我,而非朕,可见他不想以皇帝的身份参与到这一次的辩论中。

朱熹道:“还请陛下指点一二。”

诸位大臣也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赵官家对善恶的看法。

这里的善恶,显然已经不是平常人所说的善恶。

赵官家接下来说的话,必然是建立在刚才朱熹和赵淳论道的基础上了。

赵宁突然问道:“一个人杀了人,他是不是恶?”

没想到赵官家一上来就问如此直白简单的问题。

作为陛下最忠心的臣子,要让陛下知道自己的存在,那只能抢答咯!

第一个抢答的就是莫俦,他说道:“当然是恶,杀人偿命,自古便是天理!”

但孙傅却说道:“若是有人现在要杀你,但没有得逞,反而被你杀了呢,这也是恶吗?”

孙傅的话,无疑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但赵宁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说道:“恶该不该罚?”

这下所有人都犹豫起来,但是虞允文出列说道:“若是恶,自然该罚!”

“为何?”赵官家又问道。

为何?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胡铨说道:“一旦恶行不被惩罚,就会有更多人作恶,因为他人作恶,若你不做恶,就会面临威胁。”

对胡铨的说法,众人深以为然。

赵宁说道:“如此说来,恶与善,并非仅仅是个人,而是关乎群体?”

大臣们神色一动,忽然知晓赵官家要说什么了。

赵宁又问道:“如果一个人因为贪慕朋友的家产和娇妻,杀了这个对他很好的朋友,这个人是不是恶?”

“必然是恶!”朱熹说道。

“那如果一个人联合朋友之妻,想要杀掉对自己很好的朋友,被朋友发现后,危急关头被朋友反杀,这位朋友是不是恶?”

“自然不是恶!”

“为何?”

“如果将这位朋友的行为定义为恶,便要惩罚他,若是惩罚了他,那以后朋友之间岂不是可以随意加害?”朱熹如实回答道,“若是如此,这世道依然会崩坏。”

赵宁点了点头,又问道:“如果一个人在街头无缘无故辱骂路人,他是不是恶?”

“是恶,不过是小恶。”

“小恶与大恶有何区别?”

高俅答道:“小恶止于言语,大恶在于行为。”

赵宁又说道:“那何以制小恶?”

“以德规范小恶。”高俅又说道。

赵官家又问道:“为何?”

朱熹道:“若小恶以法严惩,则人人都会违法,如此,法不成法。”

这正是罗从彦的思想,不要因为小过就严惩,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因为大恶而姑息,若是姑息,就会使规则崩坏。

“如此说来,无论是小恶,还是大恶,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亦与群体有关?”

众人面面相觑。

赵宁又问道:“那善呢,为何一个人要行善?”

见高俅都抢答了好几次了,王宗濋立刻说道:“扬善是利他,更是利己。”

“何解?”

王宗濋又说道:“一个人行善,不与人为恶,是保护自己,避免自己身处险恶之境。”

“如此说来,善也并非仅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群体有关?”

“陛下说的是。”

“那按照诸位刚才的回答,善与恶,都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都与群体有关,是吗?”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赵宁的目光看向了朱熹。

朱熹点头说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