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922章

作者:画凌烟

“贵国此番在边境是否有什么误会呢?”

“没什么误会,不是一切如常吗?”

“但我听闻,宋军这段时日多次对我大金县城和村落有袭扰,是不是有小人企图挑拨我宋金关系?”

“怎么会呢,宋金一直和睦相处,倒是贵国国主,给我们皇帝陛下写了一封求援信。”

“求援信?”

“说甚金国有乱臣贼子,希望大宋作为大金的友谊之邦,能出兵帮助金国拨乱反正。”

韩栗大惊,还有这事?

“这不可能!”

“可不可能,您回去问问四太子不就清楚了?”

“你是说……”

“贵国国主说的乱臣贼子就是四太子。”

韩栗更是如遭雷击一般定在原地。

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件事可能是真的,燕京和上京一直矛盾重重。

眼下草原失守,对金国内政影响必然极大。

韩栗这种世家大族军事不行,但政治素养肯定是一流的。

恍惚之间,韩栗回过神来,他说道:“大金对大宋一直保持着和善的态度,这一点我可以发誓。”

“大宋对大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希望能帮助到贵国国主。”

韩栗怔了怔,脑中瞬间思绪万千,他起身作揖,说道:“韩家在燕京也算是百年大族,希望我们能有继续合作的机会。”

说完,韩栗匆匆离去。

接下来,张宪部停止往前推进,在易州与东北面的金军对峙起来。

韩栗回到燕京,如实汇报了情况。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整个燕京高层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不是战争这么简单。

形势对燕京可谓极其糟糕,宋军北上的借口无懈可击,甚至接下来宋军对金国的军事压力,会引起金国内部一部分中立者快速向上京倾斜。

这是燕京势力无法接受的局面。

更让他们懊恼的是,燕云金军仿佛被锁住了一半,北上也不是,南下更不是。

一旦大军南下,可能上京会趁机派人来控制住燕京,从而夺权,切断大军的后方。

继韩栗之后,燕京多次派使者到真定。

易州之后,宋军主力虽然消停了,但宋金冲突却并未因此减弱。

接下来半个月,宋军先后雄州、霸州一带主动出击,虽然规模不大,但其中有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却打到了涿州附近。

宋金关系正在快速从友好的蜜月,进入激烈的摩擦。

打归打,辽东的贸易场,每天依然人来人往。

仿佛是为了珍惜这最后的机会,最近一段时间,金国的商人们发了疯一样往南面运输大量的商品。

那些流落在荒芜的田野、小道上的流民,却无人问津。

到了九月初,金国皇帝请宋军前来平叛的消息,已经在各地传开。

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大宋不是真的要对金国动武,大家不要误会,我们是边军,出动个几万人是很正常的。

现在是贵国国主请我们过去,我们是秉承着双方友好协商的态度过来劝金国那位企图谋反的权臣,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人生很美好,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第1402章 大势已经在朕手(第一更)

九月的时候,在巨大的阻力下,析津府当局终于发布了全面关闭宋军贸易的官方通报。

再这样下去,金国非得被抽空不可。

但是有些事一旦开始,要停下来显然不是那么容易了。

宋金贸易按照巨大的惯性,在辽东继续疯狂地推进着。

无数的银币流入到金国,在官员和富商眼中,那都是流到自己手里的钱。

什么物价暴涨?

我怎么没感受到呢?

危言耸听!

再说了,这物价太低,不利于农民努力种田!

农民没动力了,谁来种粮食?

什么?

流民?

那些都是自己不努力种田,好吃懒做的家伙,平时不努力,现在后悔?

晚了!

地方上,各个州府衙门,一份又一份奏札上报到燕京。

奏札的内容罕见地一致,都是陈述关于流民对地方治安的危害。

甚至有些村落为了抢夺粮食,相互动手,用最暴力的方式野蛮地杀戮。

据说当地有儒生呼吁百姓尊崇圣化,以德服人。

还有人大骂那些流民,你们为什么不安安分分待在家里,为什么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给朝廷添乱!

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当一个像蜉蝣一样的小民!

你们这是在作乱啊!

你们不爱大金了吗!

据说,话是说完了的,但随后就被众人活活打死,扒下衣服,分肉而食。

最后,失去理智的流民,开始大面积冲击地方乡绅的宅院。

乡绅们宅院里的那些护院身体强壮,关键时刻自然是能起到作用的。

可是就算再如何强壮的护院,也架不住流民人数多。

他们就像游荡在荒原的饿狼一样,一旦发现猎物,便铺天盖地地朝目标涌去。

据说大户人家的姑娘被糟蹋完,最后连骨头都要被熬成汤。

金国在数年前就开始往帝国体制和儒家的意识形态转型,可显然,当权者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小视了文明崩塌带来的混乱。

或者说,巨大的利益,让金国统治者快速腐化。

他们只不过走上了任何一个帝国在崩溃之前的老路。

汉帝国崩溃之前,华夏大地遍地流民,易子而食,千万人惨死荒野。

西晋八王之乱,中原再一次变成人间地狱,此后数百年如此。

杨坚好不容易稳定了天下,却不料才短短的三十七年,人口近五千万的隋朝,直接消失了近四千万。

此后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流民和灾难一次又一次上演。

你说是这些统治者愚蠢吗?

每一朝都花大量的时间去解读过去的历史,那些无尽的灾难在史书上历历在目。

后人哀叹的时候,却再一次重蹈覆辙。

这就是古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之一。

完颜兀术是一代枭雄,但在古代人类社会运行规律面前,别说是枭雄,天骄也只能叹息。

所以,真正的人杰,擅长借势,也擅长造势。

在造势这方面,金国被赵宁全面碾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完颜兀术的主要精力却并没有放在流民身上,对于那些奏札,他没多大兴趣去看。

在他看来,百姓本身就只是工具,现在工具不好用了,还到处乱窜,只需要销毁就可以了,销毁到粮食够分,动乱自然而然就结束了。

他现在最在意的也不是宋军压境,因为燕云是囤积了大量精锐的,就算宋军压境,战局也不是快速全面恶化。

任何一场战争,那都是需要时间去打的。

眼下最紧急的还是上京的政治危机。

九月十五日,燕京的情况汇报放在了赵宁的桌案前。

他看完之后,只剩下感慨,便立刻叫来了虞允文。

“陛下。”

“北面的情况如何?”

“陛下指的是?”

“这几年一直有燕云百姓愿意南下到中原来,现在燕云的民生已经崩溃,流民遍地,更多人愿意南下了吧?”

“臣昨日倒是听河北的官员提及过此事,边境的南下之路,没有因为战争关闭,依然像过去那样,接纳燕云百姓,地方官府也会安排人安置他们,有的分田,有的安排工事,其间偶尔会发生一些冲突和不愉快,但整体是很稳定的。”

赵宁来回走动几转,说道:“你亲自前往河北一趟,多增设一些南下的关卡,接纳更多人进来,督促各地官府妥善安排那些流民。”

“陛下,这样会不会给河北造成地方上的慌乱?”

“河北、京东地域如此之辽阔,要接纳燕地的难民,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流民若是聚集,会引发许多问题。”

“这个问题朕考虑过,但朝廷现在要收复燕云,不仅仅是武力的胜利,更应该让那里的汉人看看,朝廷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赵宁看着虞允文,他感慨地说道:“燕云已经离开一百多年,当年无论是燕云汉人世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日夜盼望王师的到来,还有人暗中多次给大宋送情报。”

“可是大宋失败了,败了好几次。”

他说的是宋初赵光义北伐。

这件事在大宋是不能随便提及的,至少臣子们都不敢提。

“是大宋辜负了他们,让他们从获得希望,到惊慌,再到最后的绝望,盼望了一百多年,王师再也没有北上了。”

“现在王师要北上了,朝廷怎么能扔下他们不管呢?”

“朕知道大量流民涌入,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朕要让你持朕的圣旨,亲自去主持这个局面,能安抚多少,就安抚多少!”

虞允文被赵官家说得动容,他很庄重地说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九月十六日,上京。

完颜昌骑着马,抵达了皇宫。

他心里盘算着,今日要怂恿完颜亶与一直停留在会宁府的完颜宗敏动手了。

要将矛盾进一步激化,让多方加入进来,逼迫完颜兀术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以目前上京的兵力,对抗燕京的兵力,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但完颜昌并不担心,他脸上甚至浮现出笑容。

大宋出兵协助大金平叛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到了上京。

完颜兀术目前面临的局面,已经是一场死局了!

很快,我完颜昌就能把持大金的朝政!

到了皇宫门口,完颜昌翻身下马,准备进宫。

但他突然发现有一丝不对劲。

第1403章 金国朝局更迭(第二更)

他发现今日皇宫门口的守卫,相当一部分都是陌生面孔。

完颜昌现在是完颜亶的宠臣,金国皇帝禁卫军合扎猛安中,有一部分兵力被归划到完颜昌直管。

平日里,都是完颜宗干和完颜昌的人混合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