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911章

作者:画凌烟

而且问话的官员,问得非常小心客气。

当然,肯定不仅仅只是审问辽王一个人,在场的重要人证,都收到了传唤,包括在兴州吃鸡腿的魏祥。

在整个审问过程中,还不停地有官员上奏札,为辽王鸣冤。

其实赵宁担心的不是官员们的态度,而是以韩世忠为中心的辽东军将领,这些人与赵谌共事多年,他们又在边境重要的位置。

当他们得知辽王在接受调查,会是什么心理反应呢?

哪怕目前辽王没有被定罪,只是接受调查,可人心如水。

大多数人,风稍微一吹,就开始狂风暴雨了。

腊月二十四日,就在汴京城的老百姓们开始准备年货的时候,一封从草原上传来的紧急军报,在朝堂上卷起了一丝丝涟漪。

“金兀术还是忍不住了吗?”赵宁看完啜河的军报后沉思起来。

“陛下,臣以为,金人又犯规了。”钱喻清站出来说道,“现在我大宋愿意出高价购买金国的物资,又将原本昂贵的商品降价卖给金人,金国贵族和官员恨不得将我大宋烧香供奉起来,依臣看,断一断两国贸易,让他们眼睁睁看着钱摆在那里,就是进不了自己的口袋。”

“诸位觉得呢?”

“臣觉得钱相公的办法有失偏颇。”吕颐浩说道,“金人内部必然是有人不愿意再与我国贸易下去的,若是我朝主动断掉贸易,正好给了那些主战派口实,对金国的通胀打击,反而前功尽弃。”

“吕相公有所不知,现在与我朝贸易的贵族和官僚数量庞大,我们只需要刻意断掉一部分人,他们就会认为另一批人抢走了他们的买卖,这些人的心理会更加不平衡,就会闹情绪,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钱喻清这么一说,吕颐浩竟然忍不住点头起来。

不愧是商人出身,这种细节层面的算计,配合这么多年来的政治进修,已经炉火纯青了。

赵宁道:“那就按照此法去办,派人去燕京谈。”

转眼已经是大年三十,汴京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赵宁摆在家宴,赵谌也来了。

赵谌坐在一边沉默地吃菜、饮酒,自从经历那件事后,赵谌似乎又变了一个人。

赵宁也没有说什么,他不想在这里又跟赵谌大吵一架。

可是气氛还是有些凝重。

“爹爹。”赵瑾站起来,他说道,“祝您万寿安康。”

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赵宁笑道:“你不是不会喝酒吗?”

赵瑾说道:“孩儿已经十三岁了,能去户部办公,也该学会喝酒了。”

赵宁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赵瑾走到赵宁旁边,说道:“爹爹,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坐吧。”

看到这一幕,一边的朱慎德妃心中颇为快意。

赵瑾压低声音说道:“爹爹,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今天虽然是除夕夜,但是孩儿还是想请教请教爹爹。”

“何事?”赵宁讶然地看着赵瑾,这小家伙说件事,还特意压低声音,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

“关中自古虎踞于西,易守难攻,朝廷现在大力扶持关中,一旦关中复苏,若是那里有野心之人操权柄而对抗朝廷,事态恐怕会很严重。”

赵宁更加惊讶地看着赵瑾,他没想到赵瑾居然会说出这样一个问题来。

看来这一年,他在长安没有白待,必然是了解了许多的。

关中那个地方,只要物资充足,确实很容易出现割据。

宋朝的关中之所以没有割据,是因为关中已经凋零。

而现在赵宁是想要重振长安,打通丝路,连接中原。

可一旦关中再次雄起,以关中的易守难攻之势,保不准会催发一部人的野心。

“这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别人跟你说的?”赵宁问道。

“是胡铨胡布政跟我提到的。”

原来是胡铨说的,难怪赵瑾小小年纪就能提出如此辛辣的问题出来。

不过赵宁对赵瑾颇有几分刮目相看。

一般人会说是自己想到的,但他却很老实地说是胡铨提的。

这要么说他诚实,要么说他小小年纪就有城府。

“那胡布政就没跟你说解决之策?”

赵瑾摇了摇头,说道:“不能隐瞒爹爹了,这是胡布政给孩儿出的一道难题,只提了题目,还没有给答案。”

赵宁顿时大笑起来,他说道:“看来你在长安,胡铨没有少刁难你。”

“胡布政确实给孩儿出了许多难题。”

“还有何难题,说出来我听听。”

“京兆府五年之后的财政收入如何达到500万贯每年。”

“那如何达到500万贯呢?”

“孩儿不知。”

“大胆地说。”

“孩儿觉得,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哦?”

赵瑾说道:“高昌拿下来了,源源不断的货品从西域东进,必然会在长安落脚,从渭水进入黄河,再抵达京师,既然长安成了西域通往京师的中转,商业很快会兴盛。”

“这也是胡铨跟你说的?”

“胡布政提了几句。”

赵宁问道:“那你还觉得关中会割据吗?”

“孩儿不太明白爹爹的意思。”

“关中作为连通中原和西域的中枢节点,如果脱里了中原,它还用什么去赚钱呢?”赵宁说道,“关中本身的资源已经匮乏,能够消费西域商品的,大多数在中原和江南一带。”

“孩儿明白了。”

赵宁说道:“你能想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错。”

岂料赵瑾话锋一转,说道:“长安凋零,胡布政还能抽调诸多粮食去支援兴州,实在是我大宋的治世之才啊!”

赵宁倒是心头一动,在自己这个儿子身上不着痕迹瞥了一眼。

这话怎么听,都好像打算将话题的矛盾引到赵谌身上呢?

“瑜儿,来,过来。”赵宁岔开了话题,对着一边闷闷不乐的赵瑜说道。

第1384章 大宋的经济制裁(第二更)

赵瑜不情不愿地走过来坐下。

赵宁立刻看出了他的心思。

赵瑜最是崇拜赵谌,现在赵谌在还在接受调查,他心中必然为赵谌鸣不平。

但赵宁没有说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更不适合在家庭聚餐上说。

“瑜儿,你来说说,你在河西的感想。”

赵瑜犹豫了一下,说道:“对西域的作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哦?”

赵瑜说道:“鞑靼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我们大宋的生活方式了,战争就结束了。”

“这是谁告诉你的?”

“没人告诉我。”赵瑜说道,“孩儿在张掖见到了许多鞑靼,他们来张掖做买卖,还有的东进,准备到长安,甚至不少人说要到京师来,可这些人的生活习性与我们完全不同。”

“什么习性?”

“居无定所。”赵瑜说道。

“居无定所与战争不能结束有何关系?”

“居无定所,便无法有效治理,这些鞑靼今日是商人,明日便能换一张嘴脸,骑上马,拿起刀,跟我们打仗。”赵瑜说得很认真,“若是能像大宋子民一样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城池和村落,不再迁徙,他们便不敢再随时翻脸,因为朝廷随时可以找到他们。”

说到这里,赵瑜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冷光:“安稳的日子,会消磨一个人的心志,而漂泊的生活,会让人肆无忌惮。”

看来他们看到的事物不同,有不同的收获。

赵宁又问道:“那你觉得,西域的战争,何时结束?”

“彻底改变鞑靼的生活习性为止。”

“若是无法改变呢?”

“孩儿听说,只要多杀一些人,鞑靼就会很配合了。”

“这又是谁告诉你的?”

“是仲古先生。”

“折彦质?”

“是的。”

赵宁没有再问下去。

家宴结束后,他走回文德殿。

那里摆放着一份奏札,是水泥路的汇总。

他随手打开一份,是阐明从江陵府通往汴京的水泥路。

水泥路打通后,荆湖北路与京畿彻底贯通。

吕颐浩在这份奏札下面做了批示:云梦百货得通京畿。

其实不仅如此,言路的诸多州府,都能互通了。

赵宁仿佛看到无数人,推着板车,或者架着驴车,堆着鸡鸭、布匹、陶罐等等货品,相聚而笑,一起运输到其他地方去售卖。

不仅仅是江陵府到开封府的水泥路建完了,还有从京畿到长安的水泥路,从京畿到真定的水泥路,都已经竣工。

来年,还有从长安通往凉州,再打通整个河西的水泥路。

以及,从洛阳北上,抵达太原,再进入代州的水泥路和从京畿到登州的水泥路。

赵宁叹了口气,也许是饮了些酒,他有些疲累地坐在椅子上,看着烛光的摇曳。

他感到很满足。

回想起前世年少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办事急躁的性子,后来在社会上被毒打多年,慢慢变得沉着而从容。

他从来不奢望自己能够快速将大宋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事物的发展是有它的规律的,心急地去过分干预,只会适得其反。

许多时候,拥有绝对权力的他,也会有忍不住想要一口气动员数十万人,短短数年之内,在全国多出修建大型公路网。

每一次理智都会战胜权力和虚荣带来的快感。

他又瞥了一眼格物院送来的《大宋数学》、《靖康物理》,心中说着:明年已经是靖康十七年了,我来大宋已经整整十六年。

靖康十六年在一场大雪中结束了,新的一年到来。

新的一年,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两样。

人们依然在讨论着朝廷修建的水泥路,东京城的商店里也多出了许多外地货品。

但这一年的开端,却并不寻常。

正月初十,钱五抵达燕京。

韩栗再次见到了钱五。

韩栗为钱五摆下了丰盛的宴席,并给钱五找到了十八个漂亮的妹子,来给他捶腿、捏肩、喂酒、解闷,让其心情疏通而愉悦。

又拿来金国最好的酒,金国最美味的食物,金国最精致的黄金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