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830章

作者:画凌烟

他带着几位宰执一起去参观了大宋朝第一座水泥厂。

水泥路就是从这附近开始铺设的。

看着那些成批成批生产出来的原始水泥,赵宁感到非常满意。

陈规说道:“官家,铁粉有限,目前放置的并不多,可能这第一条水泥路没有之前您检测的那般结实。”

“无妨,都是一步步慢慢完善的,朕要的是尽快将水泥的产业建立起来,这样朝廷从民间采购原料,民间才会有人愿意去开采,水泥可以一步步慢慢改善。”

赵宁转身看着陈规,陈规有些灰头土脸的,他一个工部侍郎,又有龙图阁大学士衔,还加了皇家格物大学士荣誉衔,但看起来好像和那些修水泥路的工人差不多。

若是脱下这身官袍,走到路上,就是那种最不起眼的路人。

陈规这些年为他赵官家也是任劳任怨,带着人在格物院苦心专营。

“对了,官家,您之前说的用煤制作焦炭,臣做出来了。”陈规突然说道。

赵宁闻言顿时大喜:“用作冶铁了吗?”

“用了!炼出来的铁确实比直接用煤要好!臣已经将制作焦炭的方法汇编成书,昨日开始印刷。”

“好!很好!”赵宁突然想起来什么,连忙又说道,“记得用焦炭炼出来的铁铸造一尊火炮试试,若是好用,以后所有的火炮换做铁炮!”

“是!”陈规明显也激动起来,“官家,之前铜制造火炮,原材料实在昂贵,若是现在铁的质地提升,火炮的数量可以再大大提升。”

“嗯,这些事你看着去办,朕就不多过问了。”

陈规办事,赵宁是非常放心的,陈规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但是臣最近听说了一件事,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何事?”

“臣听说,福建路有人开始在私底下铸造火炮,是用铁铸造的,朝廷这几年在福建路大力开采铁矿,那里的人便趁机也私下开采,又有民间商人出海,想要装备火炮,是以……”

赵宁也没有生气,只是问道:“他们所铸的火炮,质地如何?”

“质地颇有几分好,臣派人去了解过,福建路一些冶炼坊用的是木炭,木炭冶铁比煤炭要好得多,福建多山、多木。”

陈规看了一眼赵官家,赵官家脸上风轻云淡,似乎对民间私人冶铁、私人铸炮,并不是很上心。

他还是决定提醒一句:“官家,火炮威力甚重,若是民间大量铸造,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没什么麻烦,难不成民间还有人的火炮数量能超过朝廷不成?”赵宁对这件事的态度倒也不含糊,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既然朝廷大力推行海贸,民间商社能下南海经商,在海上必然遇到问题,朝廷不可能帮所有人都把问题解决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也不是一件坏事。”

说到这里,赵宁看了一眼陈规,打趣道:“莫非陈卿是害怕民间冶铁和铸炮超过了你?”

“官家说笑了,民间若是有这等奇人,臣立刻亲自去请他到京师来,为朝廷效力。”

“民间是有许多奇才的,新学已经推进了十年。”赵宁的目光变得深沉起来,“朕打算发一份招贤令,广招民间工学人才,到你格物院去,为你充实人数,你觉得如何?”

“那自然再好不过了。”陈规笑了笑,“不过说到福建路私下冶铁铸炮,臣觉得南海之地毕竟不同于中原,朝廷是不是还应该派遣一位对陛下忠诚的德高望重的皇族前去统管诸事务?毕竟火炮和火铳现在已经进入批量制作的阶段,南海的局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乱。”

“你觉得该派谁去呢?”

“臣只是提到火炮的事,才觉得朝廷有必要派皇族南下,至于派谁,臣愚钝,这还得陛下圣裁。”

“以你对朝中的了解,派谁更合适?”

赵官家把话问到这个份上,陈规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辽王在东征,其余皇子皆年少,倒是陛下的弟弟们年龄符合,但除了康王,其余诸王已经很久不处理具体事务了,南海凶险,臣觉得康王是最适合的人选。”

赵宁没有表态,陈规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卿,河东路的煤挖得如何?”

“进展很快,能完成陛下的要求。”

“好。”

回了皇宫后,赵宁却并未继续处理事务,而是跑去后苑骑马射箭。

其实陈规提的康王的事,是很有道理的。

南海确实需要一位亲王去处理诸事务。

赵构算是赵宁的拥护者,赵宁对他是放心的。

赵构在二十岁的时候是热血青年,在权力场待久了,也变得老辣成熟。

但是,赵构还没有造反的想法。

就算哪天他真的被分封到很远的地方,他想造反,他也没有朱棣的能力和气魄。

说到底,赵构现在的诉求,无非就是权力。

权力是就像毒药,它能异化一个人,使一个人的心理扭曲。

没有尝到过权力滋味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了往上爬,而丢掉性命?

当这个普通人真正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他会立刻变得疯狂。

赵构的诉求,赵宁随时可以满足,他也能放心大胆地满足。

作为皇帝,最基础的操作技能是懂得如何放权,因为只有合理地放权,才能发挥下面的人的积极性,推进事情的进展。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秦桧和蔡懋,还有赵谌、韩世忠,又想起了赵瑾、赵瑜,还有岳飞。

权力场,很多时候,不是你保持高风亮节,就能全身而退的。

这时,高俅急匆匆走来。

他在赵宁耳边低声说道:“官家,最近汪伯彦和康王走得很频繁。”

第1247章 惊恐的秦桧(第三更)

“都聊了些什么呢?”赵宁问道。

“都是一些饮酒赏舞,但是其间好几次让那些舞姬退下,周围无人,我们也无法打听到详情。”

“康王与汪伯彦素来交好,朋友谈心而已。”赵宁漫无目的地说道。

“但是这个汪伯彦的行动很频繁,李纲去辽东之前,他还去找了李纲。”

“他去找了李纲?”

“是的。”

“他当时去找李纲作甚?”

“这……陛下恕罪,臣不知道。”

赵宁淡淡一笑,说道:“只是同僚饭后闲聊而已,不必多想。”

“但秦桧不少人都是汪伯彦当时初审,秦桧推荐的人,汪伯彦一律通过。”

“这是在为国朝引荐人才。”

“但这些人中,有不少在这一次的名单之内。”

“这也不能说明和吏部侍郎有关,吏部侍郎负责官员晋升,依据是这个官员之前的政绩,以及引荐人的保证,如果后面官员出了问题,还要让吏部侍郎负责,那谁还能做吏部侍郎呢?”

高俅一时间哑口无言,但他似乎明白赵官家的意思了:汪伯彦的事情朕知道了,但现在没必要找他麻烦,让他跳去吧,不伤大雅。

“王贵问得怎么样了?”

“王贵在军督府,他一直否认自己私通金人。”高俅说道。

这时,王怀吉快步拿来一份奏札,说道:“官家,是安北府送来的奏札。”

赵宁快速打开一看,果然是岳飞的奏札。

岳飞在奏札里极力担保王贵绝不会私通金人,他这份担保,几乎就是以自己的前途作为赌注的。

岳飞的话极其平稳,却十分有力量,且条理清晰,他客观地说明了王贵家人私下通商,违反了朝廷律法,应该律法惩处,但王贵私通金人没有任何证据。

岳飞写这份奏札,冒了很多的风险。

边帅为一个正在接受调查的边将求情,这必然会落人口实。

赵宁立刻给岳飞御批了一句话:卿且放心,朕自会秉公处理。

处理完岳飞的奏札后,赵宁便回了福宁宫,谁求见都一律不见。

这几天高俅也没有来找他。

倒是这两天两个地方发生了一些事,影响了整个局面的发展。

一是正在国内以雷霆手段集权的兀术,得知克烈部战败,感到颇为意外,这让兀术以更加极端的方式开始推行改制。

二是日本天皇接到了石见国的求援信。

日本京都得知天朝派军队登陆了石见国,一时间朝野震惊。

天皇根本不敢派兵增援石见国,因为一旦派兵,会将战局扩大化,这必然会给宋日贸易带来一场灾难。

要知道,现在不是大宋离不开日本,而是日本离不开大宋。

天皇立刻召集所有重臣商议了这件事,最后一致得出一个结论:立刻派使者去大宋,陈明自己的态度,通过外交手段平息这场误会。

当然,与此同时,也派了使者去石见国拜见赵谌。

这两件事,暂时都还没有对大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月初三的傍晚,外面正在下着小雨,秦桧刚回到家中不久,正与王氏吃茶,管家丁禩急匆匆赶紧来,在秦桧耳边说了几句,秦桧神色大变。

王氏吃了一惊,急忙问道:“何事?”

秦桧示意丁禩将周围所有下人都带下去。

秦桧闭上眼睛,沉默地深吸了一口气,但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发青,甚至手关节有些发颤。

“官人,到底怎么了?”

“皇城司的人去了西北。”

“去西北作甚?”

“去会州找李回!”

王氏双眸瞬间收缩,但她却不慌,而是慢条斯理地问道:“找李回作甚?”

“不知道!”秦桧慢慢站起来,他嘴上说不知道,但实际上已经猜到一些可能,他眯起眼睛,眼神变得像刀一样锋利,压低声音说道,“卢清流被带回京师,已经表明官家要查辽东了,转身皇城司居然去了西北!去找李回!”

“一个被发配的罪人而已!”王氏说道。

她虽然这么说,似乎表现得很淡然,但这种淡然明显带着刻意。

“李回之前跟我们有过合作。”秦桧说道。

“但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王氏急忙说道。

“真的没有?”

面对秦桧的问题,王氏心头微微一颤,说道:“如果李回手中有扳倒我们的证据,当时他东窗事发被抓的时候,就拿出来了,绝不会等到现在!”

王氏这么一说,秦桧倒是稍微舒缓了一些。

对啊!

如果李回手里有证据,当时他被抓的时候,应该就会拿出来,何必等到现在?

但是秦桧还是不放心,他坚持问道:“之前跟他合作,真的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没有!绝对没有!”

“没有写过信?”

“没有……”

“真的没有?”

王氏额头微微冒出一层细汗,她犹豫了一下,说道:“之前我听熺儿说过,他给李回写过一封信。”

“什么信?”秦桧全身寒毛倒竖起来。

“关于河北买卖的信。”

“具体提到了什么?”

“只是河北的一些事。”

“有牵涉到金人吗?”

“他说没有。”

“真的没有?”

“他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