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如果将12世纪东方世界的各个国家整体来看,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在靖康元年爆发极端,将整个局面推向一个新的格局。
虽然次要矛盾很多,但这里的主要矛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它们相互激烈斗争,并且斗争一直存在。
它不会因为赵宁穿越过来就消失,更不会因为大宋朝变强就消失。
赵宁没想到赵鼎理解辩证法理解得如此之快。
赵鼎继续说道:“靖康元年,矛盾的形势是金强宋弱,西夏弱。经过了靖康新政,并不会立刻变成宋强金弱夏弱。”
听到这里,赵构觉得赵鼎是在扯犊子了,他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大相公此言差矣。”
赵鼎见是康王说话了,出于礼貌,说道:“不知殿下有何高见?”
“我朝经历靖康改制,百姓的日子比过去明显更好,边境将士的战力比过去更强,便说披甲数量,战马数量,军费储备,军制革新,哪一个不是焕然一新?”
赵构站在那里感慨激昂。
“收安南,平占城,征讨高丽,数次击败西夏,皆可说明大宋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下,已经威震天下,如今西夏疲软,金国更是蜷缩在北方不敢南顾,岂不是发兵灭夏的大好时机!”
赵鼎继续说道:“康王殿下,矛盾不仅仅具备斗争性,还具有统一性。”
本来已经热血上头的康王,被赵鼎这句话又整懵了。
他看着赵鼎,疑惑道:“大相公到底何意?”
赵鼎却继续说道:“矛盾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
康王:“……”
赵鼎解释道:“就像一池子里的水,你把南面填了泥土,南面的水面不会比其他地方高,是因为这个池子里的水是一体的。”
“大宋朝变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西夏,甚至金国,也会随之比过去更强,天下就像水池一样,除非……”
康王感觉这个说法倒是很新奇,忍不住问道:“除非什么?”
“水池的原理很简单,你用泥土填池塘南部的水,水在一定的时间内流到其他方位,最后水面一样平,除非南面升起来的水,还没有来得及流过去,这个时候水池东面的水面比其他地方高,但水的流动乃是自然之理。”
说完,赵鼎用一句话总结:“从而相互之间达到矛盾的统一性。”
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性发展逻辑。
赵构的脑子还有些懵,但他似乎大致听懂了。
“大相公的意思是,我大宋变强,导致西夏也变强,金国也变强?”
“没错,是这个理。”
“那为何金军不南下了?”
“南面的水正在往北面流,北面的水为了与南面持平,会接纳流过来的水。”
康王讶然道:“你的意思是,金国正在吸收我朝的变强的国策?”
“没错。”赵鼎说道,“事物相互竞争中,一方如果出现优越的技术和制度,在击败对方后,对方一定会开始反思并且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缩短双方的距离,从而达到矛盾的新平衡。”
“对方也可以不反思不学习。”康王觉得赵鼎这套理论漏洞百出,他继续问道。
“如果不反思不学习,就会接连被挫败,直到事物的消亡。”赵鼎继续说道,“但西夏没有消亡,金国也没有消亡。”
蔡懋似乎听懂赵鼎的话了,他说道:“刘锡兵败,就说明西夏的确在变强。”
赵鼎说道:“没错,刘锡兵败,就验证了辩证法的正确性。”
赵构疑惑道:“辩证法?”
赵鼎说道:“陛下写的辩证法。”
赵构全身一震,这居然是陛下的论点?
其他人也表示很惊讶,赵官家何时写了这个什么什么《辩证法》?
赵宁见诸位很疑惑,说道:“这些年发生了太多事,朕一直在思考一些事,前段时间提笔随便写了一点,还未来得及跟诸位说。”
众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不可能立刻就高呼赵官家牛逼。
毕竟赵鼎刚才说的辩证法,只是冰山一角,他们不可能立刻理解。
人们对无法理解的思想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想要去了解它,一种是毁灭它。
辩证法是很高深的哲学思辨,不可能赵官家写出来后,大家立刻马上就接受它。
所以,赵宁也先只给赵鼎看了。
他没想到赵鼎学得这么快,并且学会自己举例子去解释了。
赵宁说道:“辩证法还有另一个说法,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前进且曲折的统一。”
这句话在场诸位除了赵鼎,其他人显然都很懵。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向前的,但是不是直线向前,而是要经历曲折。”赵宁说道,“例如对西夏的策略,一百多年来,不断作战,拿回横山,但不是一直都很顺利,而是拿回来又丢,丢了又拿回来,但今日拿十城,明日丢五城,后日再拿八城,迟早有一天,横山重新回到大宋之手。”
赵官家如此一手,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之所以是曲折的,便在于矛盾的相互作用和统一性,大宋朝变强,一定会影响西夏,使矛盾达到新的平衡。”
赵构忍不住问道:“那岂不是永远无法消灭西夏?”
“不,矛盾是一直会客观存在的,但西夏却不是一直客观存在的,西夏灭亡后,矛盾会从大宋与西夏矛盾,变成朝廷与河西路治理之间的矛盾,矛盾永远存在。”
第635章 机会如雨点般打向康王(第二更)
“矛盾的相互作用是需要时间的,大宋的变强,造成了新的矛盾格局,大宋变得更强,会造成更新的矛盾格局。”
“陛下的意思是,大宋变强,西夏会随之变强,大宋变更强,西夏会随之更强。”赵构说道。
“没错。”
“岂不是金国亦然?”
“没错。”
赵构脸上不自觉流露出一丝迷茫。
赵宁继续说道:“想要灭夏,就要在下一次新的矛盾格局形成之前,毕其功于一役!”
“下一次新的矛盾格局?”赵构已经被这套理论震惊得不知所措了,忽然不知道这样跟赵官家说话是不礼貌的。
“经过六年时间,大宋新政影响到西夏,形成新的矛盾格局,在此轮矛盾格局中,西夏强的是军事,而不是内政。”赵官家言简意赅地说道。
赵鼎接过话说道:“只有军事强,是不能持久的,等下一次西夏人意识到这个弱点后,他们会继续反思,开始学习大宋新政做全面改制,进一步激发西夏的实力,虽然因为人口和地理因素的限制,上限会很快出现,但实力一定会比现在更强。”
赵构终于听懂了。
事物和事物之间不是割裂的,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赵构瞬间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杠精为什么是杠精?
因为在杠精的眼里,世界的静态的,只存在于他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所以,他们看到此次的捷报后,就认为大宋朝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灭夏了。
他们看到隔壁邻居顿顿吃肉,就以为天下正处于盛世。
而世界的本质是动态的、发展的。
儒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发展出事物动态发展的逻辑,而是过分强调用秩序来维稳天下。
在人为制造出来的制度完全框定了世界之后,矛盾本身的自主斗争和统一被限定住,从而让世界失去其它可能性发展。
其实,无论是科学的探索,还是对未来制度的思辨,都需要一套全新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赵宁写《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在儒家的旧秩序随着时间慢慢松动的时候,需要新的思想补充。
这个新的思想就是:辩证法!
如果没有辩证法加持,很难发展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
想要点科技树,不是单纯地优化火药,提升炼铁技术就行了的。
人们不能沉迷在科技的短视中,而忽略了理论科学的探索。
而理论科学的探索和发现,需要辩证法。
大宋朝的精英们如果不懂辩证法治国,迟早还会陷入到程朱理学的死胡同里。
张叔夜说道:“陛下,臣仔细看了刘锜的奏报,刘锡兵败,虽说有刘锡本人冒进的原因在,但也存在刘锜作为全军统帅,对敌情错误的预判的原因,刘锜对西夏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这也不能怪刘锜,西夏人在横山一带秘密发展,西北的细作多次深入潜伏探查,也未有所获。”赵宁说道,“我们既要客观地看待敌人,也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人对局势的判断。”
“是,陛下比老臣考虑得更周全。”
赵宁又说道:“但是刘锡兵败造成的影响,在对军政管制的层面,朝廷还是要做出奖惩的,刘锜自己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如果朝廷不惩罚他,其他统帅以后也会对敌情变化失察习以为常,这是致命的。”
张叔夜说道:“不如降刘锜为定远将军,罚一年俸禄,让他继续担任鄜延路经略使,戴罪立功。”
赵宁说道:“其他人怎么看?”
蔡懋说道:“老臣以为这个惩罚合情合理,既起到惩罚的作用,也不影响大局。”
何栗则站出来说道:“陛下,对于西北局势,老臣倒是有话要说。”
“但说无妨。”
“以一人统帅陕西六路的做法,是否需要重新调整。”何栗说道,“自从我们拿到银州后,国朝军费预算向银州倾斜明显,在横山扩大我们的城寨本身没有问题,但陕西事务变多,老臣以为,仅仅是张相公一人坐镇六路,分身乏术,朝廷需要对陕西六路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西夏局势。”
何栗说的这一点,听起来像是对刘锜做出错误决断的一种政策补充。
赵宁倒是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问其他人:“诸位以为呢?”
蔡懋说道:“臣附议。”
“何相公所言,确有道理。”赵鼎也点了点头,“若是朝廷想在西夏人意识到内政改革之前,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全面加强陕西边境各路实力,包括内政,例如与河西很近的熙河路。”
“有李彦仙在难道还需要再派人?”赵宁问道。
“各路经略使偏主军政,民政改制和对诸蛮夷的教化,还需要加强,熙河路以农、牧结合为主,确实需要有一员宣抚使过去统筹。”赵鼎说道。
赵宁点了点头。
如若以后想要打通河西走廊,收复西域,的确需要进一步同化西北羌人,而且也确实需要有人为张浚分担一部分。
但宣抚使这种级别的,跟制置使这种方面军统帅一样,是统管多路政务的,一般都是宰执大臣担任。
秦桧已经去了高丽,总不能再把蔡懋派到西北吧?
更别说赵鼎和何栗,肯定是不能离开的。
赵宁问道:“派何人去西北呢?”
现场安静下来,沉默了片刻,何栗说道:“宰执无法离开京师,臣倒是觉得康王比较合适,康王参与了新农政、交钞等诸多新政的改制,在施政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赵构心头顿时狂跳,但他还是说道:“臣何德何能,唯恐不能胜任,而耽误了朝廷大计。”
赵宁笑道:“康王要对自己有信心,朕一直都对你有信心。”
赵构心头一动:“陛下……”
蔡懋说道:“康王既为开封府府尹,又担任安南大都护,现在又要前去西北,恐怕分身乏术吧?”
何栗说道:“开封府新农政、交钞下乡、农政银行的新政已经稳定下来,安南大都护,康王已经提交未来十年施政之策,康王人在京师,名义上是大都护,实则主管安南民政大局,其余康王也无法问过,既然如此,何不将人才放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西北危险,康王去那里,万一有三长两短怎么办?”
蔡懋显然是反对康王去西北的。
这事就不是康王合不合适的问题。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康王现在染指的事务太多,再让他去西北搞几年,虽然只是民政,保不准回来真的成储君了。
别忘了,蔡懋是谁的支持者。
第636章 惊恐万分的西夏国主(第三更)
“此事容后再议。”赵宁打断了两人的争论,“回到对西夏的策略。”
何栗与蔡懋也不再争论。
但是一边的赵构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波澜。
如果真的能去西北再刷一波政绩回来,自己的威望一定能再登上一层楼。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