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赵宁故作吃惊,连忙走过来,说道:“诸位你们这是何意?”
燕王赵俣瑟瑟发抖,说道:“官家,臣等有罪。”
“诸位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几人不敢起来。
赵宁一把将燕王先搀扶起来:“朕听闻燕王腿有疾,没事吧,需不需要朕请御医为燕王叔看看?”
燕王也是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仿佛要滴几滴眼泪下来,连忙说道:“多谢官家垂怜,臣并无大碍。”
“好好,无大碍就好。”
赵宁一副我是诸位的好侄儿的样子,又对其他继位说道:“都坐,都坐吧,今日我们只谈家常,都是自家人。”
几人不敢迟疑,连忙坐下。
但那样子,仿佛是在等待受训的犯人一样。
“诸位叔伯,我这次找继位来,其实也没别的意思,最近一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相信你们也都听说了。”
连“朕”都不用了,用“我”。
在宋朝,皇帝一般用“我”这个称呼的时候,表示很亲近。
几人连忙点头,表示这事我们知道。
赵宁又说道:“我知道你们心中在责怪我,我心亦甚痛。”
原本几人以为此次进宫,会面临官家的责问和惩罚。
毕竟这次整顿得非常严。
郓王谋反,被赐死,其余参与的亲王尽数发配。
而由此引发的宗室家风整顿,也在铺开,以康王为首,在各家清查是否隐瞒田产、强取民田、侵占朝廷钱财。
听小道消息说,景王已经意外死在路上,不知道是谁下的手,赵官家为此愤怒,正在查凶手。
但到底是谁下的手,恐怕……
几人偷偷瞥了一眼赵官家,不说话。
不过看这样子,似乎不是要责怪他们了,心中多多少少松了一口气。
越王赵偲说道:“官家放宽心,这些事并非官家本意,是他们自作孽。”
自作孽?
呵呵,朕就在等你们说这句话。
永宁郡王也立刻说道:“官家保重圣体。”
赵宁整理了一下情绪,说道:“我准备了一些酒菜。”
不多时,好酒好菜被端上来。
众人饮了一些酒,似乎就放得开了,永宁郡王说道:“官家,臣听闻,景王在发配途中意外身故,官家一定要为景王讨一个公道啊!”
一边的燕王和越王听得头皮发麻,永宁郡王还是太年轻了,今年二十六岁,对世事洞察太浅,这种话现在能在赵官家面前瞎说吗!
赵宁也一脸难过:“朕也听说了,朕派人正在调查。”
“官家圣明!”
见状,燕王和越王心生疑窦,景王之死,难道真与赵官家无关?
赵宁又叹了口气,说道:“发配景王他们,朕也心痛不已,但朕若不如此,难以向朝臣、向天下人交代。”
众人道:“臣等不能为官家分忧,心中有愧啊!”
好了,气氛已经炒起来了,话已经说到位了,该摊牌了。
赵宁又说道:“昨日,康王又给了朕一份奏疏,里面都提到了几位。”
赵官家话锋一转,几人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顿时心头一颤,连忙起身,跪拜:“臣等惶恐。”
“朕已经失去了几位兄弟,不想再平添人命,可是朕也很为难啊,康王秉公执法,大臣都在看着,朕……”
几人道:“臣等不敢为难官家,但请官家看在同宗同族,血脉相融的份上饶过臣等及家人。”
“要不如此,诸位交出手中家财、良田,朕保留诸位爵位,每户留良田500亩,家产一万贯,朕也好给康王他们一个交代,否则,难以服众!”
众人心中把康王恨死了一百遍,想想景王那些人的下场,庆幸自己没有参与到郓王案,否则必然被发配,又必然无故死在路上。
再想想现在赵官家开出来的条件,简直是太好了!
“官家圣明烛照四海,臣等谨遵官家旨意。”
“好好,这样大家都好。”
众人各自离去。
这便是所谓的恩威并用。
大宋朝宗室远不止赵佶那些参与谋反的儿子。
参与谋反者,自然是落不到好下场,可还有许多没有参与谋反者,不能把他们一并弄死,更不能一口气抄那么多家。
世道无非“情理法”三字,不能只有理和法,处理事情还要顾及情面。
况且古代是宗族社会,宗室就是赵家宗族的人,把宗族人赶尽杀绝,让天下人怎么看?
以雷霆手段处理掉参与谋反者,威慑其余人,再一面怂恿康王继续深究,使他们更加害怕,最后自己出来当个好人,把局面收拾妥当。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今日赵宁这番行为,却绝不只是处理这四人这么简单。
无非是告诉其他郡王、国公,现在康王查得紧,大家各退一步吧,主动一点,啥事都没有,朕还给你们留一点,别把事情闹太僵了。
果然,四人回去后,便在私下里传着。
第二日,便有其他宗室嚷着要面圣,甚至包括一些神宗时代的公主,还有宋徽宗时代已经嫁人的帝姬、驸马都来了。
赵宁也都简单地见了一面,双方都表示家族和谐稳定很重要。
赵宁也充分地表现出了作为赵氏家族的老大当家难的痛苦,也表示为了大局,可以平衡平衡,不没收府宅。
各自把过去一些见不得光的钱、资产、田产,都交出来,以后想要做买卖,正儿八经做就是了。
可以说,在之前的一番威慑后,众多宗室们一下子都变得体恤赵官家起来。
没收的田产,还在增加。
要知道,大宋朝的宗室不仅仅在汴京。
赵匡胤的二弟赵光义上位后,也就是太宗的后裔都在汴京,赵匡胤的后裔,被蔡京安排到了南京应天府,而赵匡胤的三弟魏王赵廷美的后裔则在西京洛阳。
这些宗室,虽说并无实权,可借着身份、地位,要并一些良田,违规做一些买卖还是可以的吧。
那里也都有大把大把良田和钱财。
汴京的宗室要交公,应天府和洛京的宗室,也要跟上才行啊!
毕竟,榜样已经给诸位立在这里了。
第169章 岳飞和韩世忠的战功(第二更)
四月的初夏,一夜风雨之后,空中朦胧着淡淡的光雾。
直到中午,暑气慢慢蒸腾起来,从汴河吹过来的风,夹杂着青草的气息。
御街前方的樊楼,又到了宾客络绎不绝的时候。
当年赵佶便在此处与李师师相会。
眼下汴京已经和平了一年多,北方虽说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南方的商品却沿着发达的漕运运到汴京,进入这座城的各个角落。
生活慢慢变得富足起来。
在樊楼前面那片小酒馆一带,瓦房边的梧桐郁郁葱葱,有几个人坐在树下吃着馒头。
从穿着来看,是来东京做买卖的商贾。
远处传来声音:“号外号外!朝廷欲招募八十万禁军,以做边防!”
“八十万禁军?”坐在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店旁边那颗大树下的一个汉子感慨又疑惑,“朝廷年年征战,还有财力招募如此多军队吗?”
这汉子穿着一身素衣,卷着袖子,皮肤黝黑,一看就知道常年奔波、运货,听口音像是河北过来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金贼猖狂,当今赵官家是一个雄主,不愿意示弱,听闻上党一战,挫败金贼,北方战局颇为顺利!”一个中年男子把馒头吞下去后,感慨道。
他又说道:“老张,你是来汴京干什么的来着,我又忘了。”
张茂说道:“有一些丝绸运过来卖卖,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旁边人又问道:“诶,不说听说河北民生凋零吗,逃的都逃光了,哪里还有什么丝绸?”
“逃?哪里逃啊,离开了家乡,都是一条死路,能逃到哪里去!”
“你这不是出来了吗?”
张茂回答道:“我这也是被逼无奈,要谋生计,混口饭吃。”
“你出来了,你老婆孩子呢?”
“死了,前年死的。”
“那你一个人?”
“还有个妹妹,一起带到汴京来,看有没有一口饭吃。”
说完,张茂起身,对其他几个人作揖说道:“多谢几位,不然在下恐怕要走上好些时日才能到汴京。”
“无妨无妨,哈哈哈,原来那个丫头是你妹妹,还以为是你小妾。”
张茂也没多说什么,他离开了这里。
过了一会儿,他进了樊楼,在樊楼里一个雅间,他见到了他的“妹妹”。
这是一个长得秀丽的女孩子,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精致的五官,白嫩的皮肤,小家碧玉。
尤其是那双眼睛,如同春天的湖水,柔光万千,令人陶醉。
“在这里习惯吗?”
“才来了一日,还不算习惯。”
“慢慢就会习惯,有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说。”
“嗯。”
不多时,外面的桥头,又传来了卖报郎的声音:“号外号外!朝廷招募80万禁军,兵额充足,快来报名!”
朝廷新一轮的募兵令发出去了。
对外宣称是招募80万禁军,但其实赵宁现在真正要招募的禁卫旅是10万人。
上党一战损失太重,五万精锐伤亡近四万,是要紧急补充兵源的时候了。
而禁卫旅的招募,都在由军政院在负责。
至于80万,那是给金国细作们看的。
中午的时候,赵宁听完梅执礼的汇报,说道:“张相公申请的1200万贯,先运过去吧。”
“但现在国库一共只有800万贯。”
“最近不是有一部分宗室赃款充公吗?”
“有一部分还在清点中。”
“那就先给700万贯,能尽快送过去就送过去。”
梅执礼迟疑了一下,说道:“官家,关中良田也不少,何不以田抵抚恤金?”
“朕明白你的意思,但关中之田,非皇家似有,想要动那里的田,不是那么简单的,宗室充公的田,大多在京畿路,不可能抵作陕西军士阵亡抚恤。”
梅执礼说道:“臣写信问过陕西诸路转运使,陕西各路,因为战乱,也有一部分人南逃,一些荒芜的田没有了归属,但是可以充公,以奖励军功者。”
“此事你与张浚去协商一番,若是无主之田,可做尝试,但这700万贯,速速运过去吧。”
“是,臣这就去办。”
梅执礼刚要走,又想起来什么,他说道:“官家,朝廷目前多了那么多田,京畿路的抚恤可以以田作为抵偿。”
“目前京畿路市中一亩中等田市价2贯,按照抚恤金额来算,每人赐10亩田,再加10贯,即可满足。”
上一篇: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
下一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