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373章

作者:江南说书人

日耳曼叫花子没见过世面,来巴黎讨饭讨走仨瓜俩枣就沾沾自喜,到时候巴黎的爷们一定在绿茵场上好好教训他们!

第549章 首先,我们需要和平

英德法三大国都已经宣布参加,欧洲其他国家便也纷纷跟进。

除了还正儿八经与大明交战的俄国尚未表态,大明奥动会最大的阻力居然来自罗马。

确切的说,来自罗马城的梵蒂冈教廷。

已经被意大利铁拳打得鼻青脸肿,躲在大教堂嘤嘤嘤的教皇庇护九世这一次高调地出面,将奥林匹克运动会斥责为邪恶的肉体展示,是异教徒的偶像庆典。

东晋太元十八年;前秦太初八年;后燕建兴八年;后秦建初八年;西燕中兴八年;西秦太初六年;北魏登国八年;后凉麟嘉五年;窦冲元光元年;西元393年。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1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

奥运会对于罗马教廷来说,是天然的宗教不正确的。

更何况,重新举办奥运的居然是朱富贵这个天字第一号异教徒兼异端,就更不可忍受了。

本来,在教廷看来,不信仰上帝的明人只是邪恶的异教徒而已。

可如今随着太平拉国和太平尼国轰轰烈烈的改宗运动,朱富贵直接在拜上帝教中被称为天父。

这可是异端,大大的异端,比异教徒可恶一万倍啊!

朱富贵搞出来的东西,那是撒旦的礼物,毒蛇的苹果,是万万不能触碰的。

所以梵蒂冈教皇号召全世界的天主信徒们自觉抵制邪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要参与其中,不要谈论任何比赛,更不能为之付出金钱。

教皇的态度反而帮助了英国人。

因为他的唆使,最终爱尔兰方面拒绝独立组队参加大明奥运会,这让英国人松了一口气。

爱尔兰人和北爱尔兰人的区别是前者都是天主教徒。

他们与英格兰人冲突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民族和信仰。

凯尔特人+天主教的组合,天然的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新教的组合不兼容。

当年宗教战争时,和睦相处几十年的邻居为了究竟信仰什么耶教分支,互相之间杀人全家的事情不甚枚举。

与他们相比,魏武灭佛和土客械斗简直正常太多了。

由治水而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在根子上就是不相信神的。

如果信神……

那他就是拉华了。

这一点,在爱丁堡大学年轻学者辜鸿铭的最新力作《海殇》中被提了出来。

在《海殇》中,辜鸿铭写道:

“欧洲文化的卑劣是先天生成的,这与民族形成的地理条件有关。

就如同黑色人种因为没有走出撒哈拉沙漠,不曾遭受新仙女木事件的严酷筛选而导致其智能存在显著短板一样,欧洲人因为境内没有一条像黄河、长江那样,需要数十数百万人,在统一指挥下才能治理的大河,先天便缺乏了集体主义精神与人定胜天的信念,更缺乏了理解他人苦难的同理之心。

仁慈怜悯,普度众生的高贵品格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绝缘的。

哪怕是独立于西方的尼罗河文明,由于其过于规律而温顺的定期泛滥,也只能培养出数学家和工匠,无法孕育出一个像中华民族这般伟大的文明。

至于维京和盎格鲁—撒克逊为代表的北欧文明,其底层逻辑更是彻彻底底的海盗思维,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掠夺和自由主义的恶土之上……”

这本书通篇其实没有说凯尔特人什么好话,但因为对于维京人和盎萨人鞭辟入里的鄙视,居然在爱尔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如今爱尔兰正当年的是40后,30后,20后,他们无一例外地经历了1845年—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

那场造成1/4人口饿死的超级饥荒,在这些爱尔兰人身上和心理上,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英国王室至今都没有对当年的行为表达过一丝一毫的忏悔。

实际上,当年那场饥荒中,就连酷爱发酵葡萄汁的奥斯曼苏丹,现任苏丹的哥哥阿卜杜默西德也看不下去盎萨人的恶行,表示希望捐资1万英镑帮助爱尔兰农民渡过难关。

甚至就连美国印第安乔克托部族都筹集了700美元的善款捐了过去。

但英国方面却以捐助数额不得超过女王本人捐的2000英镑为理由,拒绝了奥斯曼苏丹的捐款。

阿卜杜默西德只能在捐资1000英镑之后,再悄悄将三船粮食运去了爱尔兰。

以至于如今在美式英语中,Turk除了指土耳其人以外,还代指爱尔兰人。

虽说是一种蔑称,也从侧面显示了爱尔兰与奥斯曼如今良好的关系。

能把自己治下的天主教子民逼得与绿教一家亲,盎萨人心肠之歹毒可见一斑。

但哪怕一百多年之后,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早已作古,军力萎缩到被东亚随便一个国家吊打。

从突尼斯的小摊边到东方的某些校园中,却始终有人将他们当做救世主,披着米字旗群魔乱舞,并以使用他们的语言为高尚,从小就读他们的学校,学习他们的文学和社会制度,加入他们的国籍为尊贵。

不得不说,这就是文化殖民的力量。

钢铁洪流能够带来伟大的苏联,却带不来这种文化霸权的力量。

慈父眺望寰宇,勋宗布武四方。

可一旦帝国风崩离析,那么乌克兰的钢铁渐渐生锈,女人被称为欧洲子宫;

格鲁吉亚成为了排俄动乱的策源地之一;

捷克和匈牙利一度问鼎P站顶流;

阿尔巴尼亚黑帮熟练地将优质的东欧女人贩卖去西欧,劣一等的送去上海和东京;

而俄罗斯本体,连国旗都无法在奥运赛场升起,还要被一群哮喘病人肆意攻讦。

靓宗不是勋宗,大明也不是苏联。

绝对的军力与绝对的文化领导力,大明全都要!

这不是贪得无厌,是大明的体量和人口,底蕴和实力决定了,大明真的可以全都要。

而对于朱富贵来说,文化软实力可以换取科技的硬实力,那就更好不过了。

9个月之后的这场奥运会,必然会给大明带来多维度的大繁荣。

不过在那之前,摆在朱富贵面前的问题是,在9个月时间里,让世界,至少是神州大地迎来和平。

和平的对象当然不是满清,而是依然拒不接受凌迟的阿古柏乱党,以及依然盘踞在伊犁河谷的俄国人了。

第550章 杨家三女

德武七年,西元1869年,1月。

东太平暖流带来了赤道海域温暖的水汽,在凤都地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今年冬天,纵贯南北的寒潮并没有出现。

在神州大地还在被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冻得凌冽的时候,这片已经毫无疑问属于华夏文明的既新又古老的沃土,已经迎来了春天的尖尖角。

“三桂叔叔,你知道吗?同纬度下,华夏神州气温是全世界最低的!”

“沈阳的纬度接近罗马,哈尔滨的纬度接近巴黎,庙街的纬度接近伦敦……”

“对对,牛老师还说,以后要带我们去实地感受呢!好想见见神州呀……牛老师说神州可能会有点残破,有点点臭臭的,但那里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的……姐姐,是什么来着?”

“是我们的根!二妮你真笨,一定是上课开小差了!”

“我才没有呢,我像爸爸,所以才笨的!”

“那还不是笨吗?”

……

在大帅府门口的大院里有一座亭子。

唐三桂坐亭子里的石板凳上,呆呆地看着那细碎的春雨被微风吹得散乱,落在满地的残枝落叶上面,雨水顺着亭子的边沿,汇聚在一起,连珠串似的落下。

同在亭子里的,是正在叽叽喳喳一边嬉闹,一边写自然课作业的杨大妮,杨二妮和杨三妮。

她们是杨六和香茶的女儿。

出生于大明的一批婴儿潮。

说是婴儿潮,其实只有百来个孩子。

不过看问题得结合实际,在当时,说是婴儿潮可一点不夸张。

那还是德武二年的时候,万岁爷才刚刚革故鼎新,斩骨龙而祭于腾龙山,并在山脚的河滩上画了一个圈。

就在热火朝天的一期城市建设中,杨家三姐妹带头,第一批在北美诞生的大明宝宝陆续呱呱坠地了。

这些宝宝可让当时拢共只有两三千人,蜗居在山窝窝里的大明皇朝好好地一阵手忙脚乱。

那时候,又要砍树伐木,又要对抗天花,又要造房子,还要时不时拉人去打关乎皇国命运的倾国之战,哪里能腾得出那般多的人手照看孩子。

以至于,一有空闲的人都得搭把手。

就连万岁爷,都曾经亲手照顾这三个孩子呢!

坊间传言,当时万岁爷那套“是兄弟就来砍我”黄金战甲,都被小丫头们尿湿过,那把威武的大砍刀,还被掰断了一个角。

当然,这些都是房间传言,不足为信,万岁爷的大砍刀有一百八十多斤重,就连她们的父亲,大明兵王杨六郎都挥舞不动,怎么可能被几个小女娃掰断呢?

总而言之,作为生在新大陆,长在新大陆,从出生第一天起就成为大明公民的这一代孩子,杨家三姐妹一直都是大伙儿的掌中肉,心头宝。

杨六常年在神州地区出差,香茶作为产科护士,在国子监附属医院的工作也十分繁忙。

所以朱富贵也好,张长贵他们也好,都会经常帮忙照顾她们。

此时大帅府不知什么原因,正在召开密会。

唐三桂是来向万岁爷请示事情的,也只好在外面候着,结果便被正在院子里写作业的三个丫头缠住了。

“太阳系有哪几个行星?”

“新凤水池里面放水的漩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

“为什么有冬天夏天?”

……

唐三桂被一个又一个刁钻的问题问得一脸懵逼。

大明小学生的作业都那么难了吗?

中华民族对于教育的重视可真是刻在骨子里啊!

不像我们犹太人,总是游手好闲,只想着放高利贷……

这样的民族,能复兴吗?

还有前途吗?

唐三桂陷入到了短暂的自我反省之中。

一直帮不上孩子们的忙,让唐三桂感到非常丢人,不过说到纬度,他可就不困了。

毕竟一直怀揣着复国梦想的唐三桂,一直都在研究地图。

“三位小盆悠,你知道吗,我的家乡和万睡爷的家乡,叶在一个维度上面……”

这时候,一个巨大的黑影笼罩在了唐三桂身上。

他转过头,只见一个魁梧的身躯遮住了光线,也把偶尔会飘进来的细雨挡住了。

“李爷爷!”

杨家三姐妹见到来人,啪地将铅笔丢掉,一个人跳起来环抱一个胳膊,还剩一个干脆爬到了他身上。

来的人正是大明唯一的太监,位高权重,心狠手辣,歹毒无比,曾威震南洋,令洋人片帆不敢下海,也曾手执凶具鞭笞当朝国公,令李公爷半个月下不了床,声盖高力士,权倾魏忠贤的大明厂公,李春发,李大公公。

别看他现在被小女孩们揪头发的揪头发,弹下巴的弹下巴。

但就好像被樱木花道随意揉捏的安西教练,其实有着白发魔鬼的外号。

当然,唐纳德是不知道安西教练是谁,但他同样也对李春发公公深深忌惮。

他连忙站了起来,行礼道:“瞎官三桂,捡裹李公公!”

老李太监将三个皮猴子一般的小妮子从身上捉了下来,轻轻放在地上,笑呵呵地道:“哟,这不是唐三桂吗?几天不见,大明话都这么拉啦!”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