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门扬舟
宋谌转身望着张承点头,然后正色解释:“眼前如军阵的粟田,让我想起了新野的日子,当时我也是屯民之一,前方田里的屯民身体矫健,全部都按当时的规矩在收割,不用猜也知道谁的杰作。”
张承、张温听完非常震撼,心说宋谌原来是黎庶出身?真不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居然能够成为现在这样。
“宋将军断言此处为军屯区?不知您最后提到的屯田人是谁?能把屯区管理得井井有条,想来也不是寻常人物。”张承好奇追问。
“邓艾,邓士载,现为长水校尉。”宋谌淡淡回答。
“那不是……”张温欲言又止。
宋谌微微一笑:“惠恕猜得没错,他就是府君的弟子,深得府君屯田要旨,陛下用他在关中屯田恰如其分,数年便能恢复往日生机,此乃大汉幸事。”
“听闻府君以前特别重视农业生产,曾在临武、泉陵等地大开屯田,但到了交州便转而重商,不想他的弟子居然拾起农耕,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时人都很轻视商业,张承言语间多有遗憾,误以为蓝田忘了初心,幸好留下弟子传承衣钵,也算是亡羊补牢。
宋谌听后先是一怔,然后仰首大笑:“由农转商?仲嗣缪也,曹操、孙权都曾屯田,你知道府君跟他们区别在哪?”
“愿听赐教。”张承诚挚抱拳。
宋谌神秘说道:“屯田之法可仿,而地里的种子不可仿,府君的厉害之处,是他可以培育高产、抗病虫的粮种。”
第八百九十二章 惠泽后世蓝子玉
“培育粮种?”张承睁大眼睛看向张温,心说现在扬州的一号人物,居然还有老农的手艺?
宋谌指着前方粟田,意味深长地说:“府君对农事的精通,当今天下无出其右,别看此间粟米如此健硕,那可是府君多年培育的结果,可知府君何时开始培育粟的?”
“何时?”张温满脸疑惑。
宋谌伸出三根指头,庄严肃穆地回答:“三十年前,府君当时还是少年,他在小沛种地就开始了,可以说各地的高产粟米,母种都是出自府君的家乡。”
“三十年前?”张温吞了吞口水,心说那时自己才刚出生,震撼的同时马上有所联想,“府君少年时就会育种?难不成遇到过什么奇遇?就像先祖‘圯桥三进履’?”
“未可知也。”宋谌轻轻摇头。
张承捋须想了想,感叹道:“难怪陛下对府君如此倚重,有此等奇才默默保证粮产,才能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成就今日之帝业……”
“这就是天意。”张温点头附和,但话锋突然转冷:“不过可惜……”
“可惜什么?”张承追问。
张温正色回答:“咱们南方气候湿润,百姓多以种稻谷为主,即便引进高产的粟米种子,也只能作辅粮。”
“是也……”张承略微失望。
宋谌见两人杞人忧天,坐在马背上忍不住暗暗发笑,心说先生派大公子十五天灭林邑,可不光是为了收回那点国土,他在荆南就在选育改良稻种,现在多了那神奇的占城稻,估计不久就会推广到江东去,那时候你们可能会惊掉下巴。
蓝田在事情没有办成前,基本不会先对外大肆画饼,所以宋谌并没打算告诉两人,但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屑,被老练的张承察觉到。
“宋将军似乎有不同看法?莫非府君对于稻种也有……”张承话到一半没有继续,心说蓝田现在牧守一方,即便有心也无力去料理农事,从在交州大肆鼓励商业就能看出来。
“哈哈,两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已说过府君农事天下无出其右,他曾言一人之力毕竟有限,所以专门在朱崖岛开办农学院,用学堂的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邓士载’,府君现在虽然很少去田间地头,但对农耕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宋谌笼统地回答。
张承听得频频点头,拱手行礼道:“看来对府君的认识,我们还是太过片面了,多谢宋将军答疑解惑。”
宋谌微微点头表示回应,张温却给出了不同意见,“广州书院、医学院都能理解,但那朱崖岛上多是未开化之地,在那里办农学院有人去吗?学员们日常都学些什么呢?存世的农学典籍应该不多吧?”
“惠恕小看了府君的号召力,各郡县争相选送学员去学农,因为现在农学院的条件有限,招收学员是需要选拔的,学员们日常跟农夫没有差别,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在作物生长时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出高效的种植方法,以及培养更好的粮食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学典籍会越来越多的,只不过都是由前人总结,后来人再查漏补缺。”宋谌捋须解释。
“农学员自己著书?真是不可思议……”张温哑然失笑。
“朱崖农学院种植的品种很多吧?”张承继续请教。
宋谌轻声回答:“朱崖岛光照充足,很适宜各种作物生长,除了稻、麦、粟等主粮以外,还有季、菽等辅粮,当然还有各种果蔬,只要是百姓能吃的,都会有人进行培育。”
“这……真是惠泽后世也……”张承愈发觉得蓝田形象伟岸,而张温则庆幸孙权被赶跑。
“我们还是继续上路,下到平原就离长安不远了,陛下应该很期待江东的消息。”宋谌说罢催促使团赶路。
张温点头拍了拍胸口,笑着回应:“马上就要见到陛下,我心里激动得厉害,要是谒见时有不敬之处,二位要记得提点在下。”
“惠恕言重了。”张承微笑着打马向前。
使团奔跑在官道上,两侧金黄的粟田不着边际,刘备收取关中便遇上好年,夏粮是在洛阳大雨水后才种下,天灾完全没有影响到丰收,张承、张温均认为刘备天命所归,投降归顺真明智之选。
不久前,诸葛瑾到长安求和,大汉君臣皆知孙权必败,只是不知道时间多久,有人猜测需要半年,也有猜测需要三个月,刘备便用诸葛亮的名义,把诸葛瑾留在京城等结果。
使团出现在长安大街时,就意味扬州已经平定,朝臣无不感叹蓝田之迅烈。
刘备遂召群臣集于未央宫宣室殿,隆重接见扬州来朝的使团,并邀诸葛瑾一同上殿听政,当他看见张承、张温两人时,心中忍不住冒出四个字:江东休矣。
未央宫是皇城重要宫殿,是历代皇帝登基大典、国家祭祀、重要的朝堂会议的场所,比孙权建业的吴王宫,更气势恢宏、且布局庄严肃穆。
雍凉如今还未平定,刘备的子女、夫人还在成都,暂时没打算接到长安,且刘备登基后心思全在收复江山上,并没有像曹操父子、孙权那样多纳贵人、夫人、姬妾充斥于后宫,以至于椒房殿至今空着。
刘备尝过民间疾苦,明白登基后不能耽于享乐,为了减少皇宫内院的宫人数量,长乐、明光等宫殿都闲置不要,平时都在未央宫朝会休息。
宣室殿内朝议,以司徒庞统、车骑将军张飞为首分列左右,数十文臣武将群星拱月,簇拥面南而坐的皇帝刘备,只见冕旒之下龙光宝面,六十二岁的容貌比孙权气色还好。
宋谌、张承、张温呈品字站立,行完朝见之礼便献上蓝田的奏疏,以及请求封赏的官员名单。
刘备看过奏疏龙颜大悦,俯身笑着对诸葛瑾说:“子瑜应有心理准备吧?孙仲谋负隅顽抗没几天,便于九月二十三带残部流亡海上,你效忠的吴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怎会这么快?大都督也败了?”诸葛瑾望着殿内二张,心说我还没完成王命,怎么吴王都跑了,那我以后找谁复命?
第八百九十三章 吃瓜吃到朕自己
“哈哈,驸马十五日灭林邑,子玉三个月灭江东,蓝家父子不动则已,动则如雷霆万钧,孙仲谋主动挑衅,安能不败?”刘备捋须大笑。
“此非我吴王本意,实乃吕子衡与蓝将军有隙,胡乱揣测王意造成误会……”诸葛瑾话到最后已没半分底气。
刘备见诸葛瑾还不死心,便挥手示意宋谌说:“宋卿,将江东的情况,捡重要的说说,子瑜还心存幻想呢。”
“唯。”宋谌抱拳点头,转身对诸葛瑾说道:“子瑜先生去长安前,吕范兵败宜春自刎死节,余众包括连同吕据尽皆归降,后在长江击败东吴水军,孙权见水战不敌谋求远遁,于九月二十三携十万军民流亡海上,扬州遂克。”
“大都督呢?”诸葛瑾追问。
“陆将军在长江水战后败走江乘,甘将军以吴将吕据、骆统劝降,陆将军随即归降并助甘将军平定吴会,子瑜先生不信可问仲嗣(张承)、惠恕(张温)。”宋谌补充回答后手指二张,张承、张温皆点头回应。
“伯言非贪生之徒,怎会如此潦草投诚?莫非蓝将军以家眷要挟?”诸葛瑾感觉头都要炸了,陆逊倒戈意味着孙权再无屏障,败得摧枯拉朽也就理所应当。
宋谌轻轻摇头,“蓝将军行事光明磊落,岂会行此下作之事?实为孙权欲用毒酒鸩杀,但可惜事情败露让陆将军寒心,这才有了他举众投降。”
“吴王他岂会……”诸葛瑾一脸不信。
蓝田没在奏疏中言明,殿内群臣听后忍不住窃窃私语,张飞率先站出来叫嚷:“人言相由心生,那碧眼儿生得就令人厌恶,原来内心竟然如此险恶,陆逊这是遭受了多大委屈?俺若是他也要反了。”
刘备捋须叹息:“朕闻陆伯言谦谦君子,末了反被孙权动了杀心,想想都替他难受。”
张飞跟着对诸葛瑾建议:“子瑜先生,看到给孙权尽忠的后果了吧?留下与丞相一同辅佐陛下,岂不皆大欢喜?”
“陛下、三将军,此传言与常理相悖,瑾以为不可当真……”诸葛瑾依旧在欺骗自己。
“宋卿所言岂能有假?若不是陆伯言要助子玉稳定江东,朕便召他入京与你面谈细说,不过子瑜家眷还在建业,到时候可与他们一同回去,是非曲直不就都清楚了?再者先生佳婿就在跟前,他总不会骗你吧?”刘备说完看向张承。
张承被刘备点名,连忙转身解释:“外舅,小婿虽未听陆将军亲口说出,但军中确实传得沸沸扬扬,想来可信度极高……”
诸葛瑾没有理会张承,而是喜出望外向刘备确认:“陛下真要放臣回江东?”
刘备微微颔首,意味深长地说:“子玉既已平定扬州,子瑜先回去与家人团聚也好,先生满腹经纶可得为国家出力,等你想通了就回长安来找朕,或者就地找子玉安排,要是先生有别的想法,朕就找孔明去请。”
“呃……瑾省得了……”诸葛瑾躬身道谢。
刘备接下来又与张承、张温寒暄,发现两人都是才学广大之辈,有意把两人留在京城听用。
过了一会,刘备把陈到唤进宣室殿,吩咐道:“叔至,仲嗣、惠恕从扬州远来辛劳,且送他们去驿馆暂歇,晚上朕再设宴接风。”
“唯。”陈到抱拳领命。
三人闻令躬身行礼就要离开,刘备又叫住宋谌说道:“宋卿再留下说说话。”
“唯。”宋谌站定抱拳。
“陛下,我也……”诸葛瑾出班欲言又止。
“子瑜也去吧,你们翁婿许久不见,应该有不少话讲。”刘备轻轻摆手。
诸葛瑾连忙行礼:“多谢陛下。”
江东‘外人’离开宣室殿后,刘备环顾众人捋须感叹:“子玉以迅雷之势占领扬州,并且让甘兴霸进驻濡须,曹丕已把淮南军调了回去,云长和潼关方面压力骤减,朕终于可以回头收拾曹真了。”
“陛下什么时候出兵?老臣愿为先锋。”黄忠第一个站出来。
“岂能忘了你这位征西大将军。”刘备哈哈一笑。
司徒庞统紧接着出班谏言:“陛下,雍凉残余曹军已是无根浮萍,其实没必要着急去征讨,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也无妨,如今蓝将军克扬州威胁淮南,曹丕已没有余力顾及曹真,倒是江东的情况十分复杂,原本内部就斗得天翻地覆,现在换了乾坤未必会安定,处理不好可能祸生肘腋。”
“蓝将军让二张来谒见陛下,从侧面也印证了庞司徒的分析。”卫尉陈震说完又向宋谌提问:“宋将军,不知蓝将军如何处理孙氏宗族?”
宋谌抱拳回答:“孙权一脉除了孙登、孙鲁班随父出走,剩下的妻妾子女,均被控制在吴王宫之内,孙策三个女儿均嫁入世家豪门,其子孙绍也被圈禁建业府中,孙翊独子孙松被驸马阵斩,其余孙羌、孙静的旁系后代,已出嫁的女子皆没追究,剩下的男丁均被控制在封地,蓝将军不敢僭越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江东孙家真是枝繁叶茂,可惜孙权附逆反贼曹氏,最终被子玉连根拔起。”刘备感叹完,立即对群臣问计:“孙权抛却妻儿流亡,想来此生再无翻身的可能,卿等以为如何处置?”
尚书邓芝出班言曰:“孙氏在江东经略数十年,与当地士族的关系盘根错节,陛下若想从宽处理,应尽数迁出他地灭其根。”
“还有吗?”刘备继续问。
少府王谋献计曰:“陛下已登基为帝,然后宫至今空旷,何不选纳几位淑贤,以充后宫之数?这样既能彰显天子胸怀,又能安抚孙氏一族,两全其美也。”
“万万不可,陛下乃万乘之尊,岂可效仿曹贼纳孙权妻妾?”赖恭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赖太常不要误会,孙权妻妾虽是残花,但他的两个女儿正青春年少,陛下充秀女入宫为何不可?”王谋说完又问宋谌:“宋将军,孙权女儿青春几何?”
“呃……长女孙鲁班已出嫁,次女孙鲁羡刚及笄,幼女孙鲁育才十岁……”宋谌抱拳如实回答。
王谋听后大喜,连忙拱手建议:“陛下,孙鲁羡青春正好,何不纳之?”
刘备听得一愣,怎么引火烧到自己身上?没等赖恭出言反驳,他连忙打断道:“荒谬,朕如此年岁去纳一少女,天下百姓当如何看朕?”
“陛下乃天下之主,后宫空旷才会为人说道,曹操昔日不也纳了许多少女?陛下纳下秀女才会堵住悠悠之口。”王谋继续争取。
“朕纳孙夫人已然觉得不妥,再纳孙权之女岂不乱了伦常?此言绝不可再提。”刘备按住龙椅定下调子。
第八百九十四章 交给俺老张处理
王谋听了一脸无语,少府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但刘备登基厉行节俭、不蓄私财,连皇帝标配的后宫都没有,因为夜里没有嫔妃侍寝,只能常和庞统、法正等臣子闲聊,他觉得不成体统。
昔日刘备入蜀为了稳定局势,在法正建议下纳了寡居的吴夫人,现在同样的情况怎么就不行了?或许自己与陛下的关系不够亲近?王谋一脸期待地看着法正,但对方没有回应他火辣的眼神。
“陛下,王少府虽言语偏颇,但也出于皇室颜面考虑,现在雍凉地区相对平稳,可将孙、吴两位夫人,以及太子接到京城来,那样就能杜绝外界闲言。”赖恭当和事佬化解尴尬局面。
王谋听后心说老狐狸,明面上接两位夫人来京城,真实用意却是为了太子,果然是外戚派的死忠。
王谋认为太常掌宗庙礼仪,乃是九卿之首,不能为了维护储君权益,而让当今天子‘受罪’,甘皇后已过世数年,陛下不再立后还不能纳妃嫔?
见刘备正在犹豫,王谋再次拱手谏言:“陛下,臣赞同赖太常所见,两位夫人到京城既可填补后宫,还能妥善安置孙权妻妾子女,孙夫人与孙权有兄妹之谊,必能对这些人有所照拂,进而彰显陛下博大的胸怀。”
王谋本身没什么私心,这建议本意也在为国考虑,但附带想给赖恭上眼药,心说别一双眼睛只盯着太子,奈何刘备根本没领情。
当赖恭提出建议时,龙椅上的刘备还有些意动,但王谋后面的话触了雷区,天子脸色一下就垮了下来,由于孙权时常背刺的原因,孙夫人身份十分敏感,刘备为保全这对母女故意疏远,如把孙权妻儿接到京城,岂不要搞风搞雨?
甘皇后去世那一年,成都的谣言满天飞,吴懿兄妹吓得疯狂表忠心,孙尚香则幸运被甘倩保护起来,刘备当时勃然大怒、全城收捕,最终抓审流放了大量的细作,也给南中叛乱埋下了祸根。
“关中虽然暂时平稳,然而成都至此数千里,若是中途有什么闪失,谁能担起责任来?还是等丞相平定南蛮,再护送夫人、太子回京城复命。”刘备淡淡地回答。
“可是……”王谋是益州汉嘉人(今雅安周边区域),汉嘉郡与越巂郡(今西昌周边区域)相临,王谋深知南中是不毛瘟瘴之地,且道路险阻难行,要完全剿灭南蛮那些反贼,并非短时间能够达成,诸葛亮可能还在准备之中。
刘备打断王谋,然后慵懒的挥挥手:“今天就这样,朕有些乏了,你们先散朝吧。”
“唯。”
殿内群臣们同时肃然面君行退朝礼,随后陆陆续续退出宣室殿,王谋拜完刘备在原地愣了一下,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追了出去。
王谋在殿外台阶追上赖恭,正色说道:“太常,请借一步说话。”
赖恭猜测王谋要继续殿内话题,也没避讳便跟对方来到宣室殿外一角,笑脸盈盈地问:“元泰有何事?”
“太常掌宗庙礼仪,当知皇家该是如何模样,但陛下登基已有数月,仍是后宫空旷,连侍寝妃嫔都没有,如此大失天子威仪,您我当规劝陛下才是,何故反在殿上阻拦?”王谋声音中带着责备。
赖恭不以为意地回答:“陛下乃明君圣主,此时天下未定,不扩后宫更显雄心,元泰何必如此执着?陛下志在中兴汉室,岂能被美色所阻?等到江山重归一统,你我再谏不迟。”
“太常爱护太子,朝中衮衮诸公谁不知?可总不能光想着太子,而让陛下受苦吧?”王谋痛心疾首追问。
“陛下如何受苦?夜夜笙歌才有皇帝威仪?陛下已是花甲年岁,龙体能经历这般消耗吗?况且昔日陛下不得志时,夜里常与关、张两位将军抵足而眠,现在偶留司徒、太尉深夜交谈,又有什么不妥呢?”赖恭据理力争。
“夜夜笙歌自然不妥,后宫旷荡就妥了吗?甘皇后已经离世多年,不能因为蓝将军是国家栋梁,而让陛下委曲求全。”王谋见赖恭论点偏激,便把自己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赖恭听得头大,满脸苦涩地追问:“陛下何时委曲求全了?怎么扯到蓝将军身上去了?元泰,我发现你的思想很危险。”
“哼,我说的是否属实,太常心中自然清楚,蓝将军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是通情达理忠义之人,你们要是不体恤陛下,我就写信让蓝将军去劝陛下。”王谋说出一句让赖恭觉得不可思议的话。
“呵……少府若能让蓝将军上疏纳妾,那我真对你刮目相看。”赖恭哑然失笑。
“太常放心,王谋职责所在,必定对蓝将军晓以大义,甘皇后与太子名分具有,他还有什么担忧的?告辞。”
上一篇: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下一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