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91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重新增加律法内容,像征兵一样,对官员有同样的要求。”

李易吃着就想到了如今大唐官员的问题。

给某个人一个官儿,某个人可以不去上任,像杜甫。

官员可以不上任,士兵是否可以不拼杀?

显然不是哦!折冲府的将士,该去拼命的时候不去死得更快。

官员怎么回事儿?得好好说说了。

“易弟,应制裁?”李隆基眉头蹙起来,他早就知道,只是习惯了。

现在听李易再提,琢磨一下没有那些人当关官,大唐会不会废了。

发现不会,因为至少有易弟在培养人才。

那么给了官职而不去上任的人,从几个方面制裁呢?

第1373章 官员赴任应如是

“一旦拒绝赴任,则此生不可为官,其三代直系子弟,不得当官。”

李易直接说如何处理,跟逃兵役一样。

眼下的长安,考上科举的人有不少在等,等合适的位置。

吏部给其安排个官职,他一看太远,地方上还穷,人口少,便不去。

整天托人、走关系,欲谋一距离长安近的官儿,或河南府的。

姚崇的儿子,之前不就在河南府么。

官员不上任,吏部等啊等,地方上的官员便空缺。

还好吏员们比较努力,没有县令都行,反正各干各的。

“过了年,下此令。”李隆基决定听李易的,把官员赶出去,别呆在长安,跟谁耗呢?

“还有个事儿,吏部教为官,多与官方行文有关,号召百姓做事,按照规则审核,另外修水利和路桥。不够!”

李易又提到个情况,要改变的。

科举考上,学子们不能立即去当官,除非家中有官员,世家子弟那种。

其他的人必须跟吏部的官员学习,如何写安民书、告民令、审核案子、记住农耕和收获的时间。

正常情况,一个县官能做到这些,算是好官。

像去年李隆基接到张九龄告密,临时对一大群县令进行考核,写个安民策吧。

结果一大堆不行的,撵回家学习的好几十。

“需学……”李隆基说出两个字,不问了。

他知道李易啥意思,放到县里的官员应该学李易。

不但能够掌握整个县里的情况,还能具体落实下去,包括百姓种什么菜、修不修房子……

若是县尉,负责治安,还得帮百姓把栅栏弄一弄,教百姓怎样躲避危险,拿武器去树林、山上打危险野兽,然后吃。

当然,如果李易下去,他还会看周围的县,帮州府想一想办法,如何联合其他的线,共同提高。

“难!”李隆基没飘,懂!

指望所有的官员全做到,感觉比登天难。

想上天,有热气球,费点劲而已。

每一个官员全与李易差不多的本事,啊!不要开玩笑哇!

“不难,两批学子皆可。”李易说第一批的四十一个甲第学子和第二批的二百二十个甲第学子。

专门培养,什么都教。

甚至被安排到村子里去的那个写双鸭同情诗的学子及同批人,他们想来也没问题。

还未考上,先当村官,在村子里学李易给出的治理之策。

等从村子回来,这些考生又互相交流,每个村子的发展方式不一样。

“新的一批,继续往村子里放,学一年,待来年考科举,再派到村子中。”

李隆基突然发现缺人,缺能力强的官。

出去转一圈,路过那么多个县,凡所到处,李易俱提供办法。

看李易办事轻松,不行啊,天下只有一个李易。

“先给那批为百姓免费打官司的学子机会,实在不行就赐同进士出身。”

李易没忘了住在前面外来务工人员房子里的学子,人家付出了。

往后当官可不看文采好不好,谁能解决问题,谁就升官。

何人叫所治之地治安与经济提高,谁就优先提拔。

贪一点都无所谓,目的在于百姓收入增加。

“然!过了年安排。”李隆基颔首,没错。

说完过年,李隆基有新问题:“夷商他们哪天过年?”

“不一定,看是哪里的夷商。如吐蕃,秋收的时候过年,外面各地有各地的安排。”

李易不能说出所有地方的人怎么过年,包括宗教的。

目前的情况属于教在国先,包括基督、穆斯林。

“他们在广州是否会过我大唐的年?”李隆基总惦记别人听大唐的话。

“让他们过他们就过,不过不允许贸易。实际谁强大,别人就愿意过同样的节日。”

李易才不在乎夷商过啥年,他只追求赚钱。

“晏氏的人都判了,念在没有人因他们而死,就没杀,只是徒。”李隆基想起驶远县的晏氏。

“其实直接死掉的没有,但间接死掉的存在,只是不好定罪。”李易对晏氏不上心。

“早些休息,年底,不可劳累。”李隆基打了个哈欠。

……

被李隆基说到的驶远县,晚上点着等,没有冰灯,前两天刚下过雨。

今天气温比较低,零上二十三度。

下雨之前都在二十八度以上,大家都穿得很清凉。

简卿带着一千羽林飞骑配合着李家庄子第五管事李丰工作,李丰弄下来不少山民。

从收购东西的利润里出钱,为山民们修房子。

顺便修路,房子在山脚下,路通向山民的寨子。

山民下山不是就不回去了,多个住的地方,还能耕种开梯田。

驶远县的百姓日子好过起来,李丰到来的几个月,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十倍不止。

莫说是驶远县,整个广州府,百姓的收入全增加,李丰等人来之前。

张九龄坐镇的时候,他们已经多赚了钱,如今赚得更多。

“今年咱们就在这里过年了,暖和!”简卿其实想回长安。

“看着百姓的钱多,才是最开心的,回去李东主一定会表扬我。”李丰才不管什么暖和不暖和呢。

他也不想李家庄子,他满心要出成绩。

而他的初衷仅仅是得到李易的认可,只要李易夸他一句,他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要是李易说他一句不好的话,他都能寻死。

他是李家庄子的奴隶,被李易买到庄子,过上了好生活。

跟其他地方的奴隶一样,奴隶本身会主动维护奴隶主,有人说打倒奴隶主,奴隶先不答应。

那还是日子过得一般的地方的奴隶,除非总被奴隶主打,家人被饿死和打死,否则奴隶不愿意背叛。

奴隶本身什么都不会,指望奴隶主带领生活。

李丰现在脱离李家庄子可以过上好生活,他学到了许多本事。

越是这样他越觉得当奴隶好,自己出去过日子,朝廷的官员谁会给自己好脸色?

在李家庄子当管事,见官大一级,平时能够看到陛下、皇后、太上皇等人。

当然,关键是出不去。

想自己赚钱赎身,不,跟东主说一声,东主就放人,去吧,过自己自由的日子。

然后过了桥,命就没了。

东主能放,朝廷不给机会。

第1374章 一入李庄心不孤

“李丰,你能制作纸壳弹和火帽,怎不做烟花?”

简卿不知道李丰心中所想,他自己要看烟花。

跟李丰一起过来的李家庄子的人,居然会制作子弹。

他身为羽林飞骑都不会,只会使用。

“东主没教,东主只教我们做子弹,怕你们一人一千发不够用,火帽还是用打完的铜皮。”

李丰瞪眼说瞎话,他会,而且偷摸制作了烟花,加入了一些金属和化学物品。

化学物品都是他们在本地找的矿和药店买的,想给别人一个惊喜。

“这边的海产品干货,感觉没有渤海那里的好吃。”简卿郁闷中换个话题。

“冷水海域的海产品有特殊性,不过海边的人都愿意吃鲜活的,尤其是广州这里,因为天热。”

说到海产品,李丰有了笑容。

他收购了不少本地的干制品,包括山里的,一批批运回去。

他还教会本地人用鱼骨粉来喂牲畜和家禽,尤其是家禽。

鸡不下水,鸭子下去,不过鸭子自己吃,比不上人工磨成粉再喂。

鹅呢更不用说,东西大一点就吞不下去。

这段时间以来,他教百姓孵化家禽,然后饲养,新的小鸡、小鸭、小鹅都出来了。

教大家下挂网不捉鱼,而是加坠在近海沉底捞海草,喂猪。

鹅也吃,鸡吃的差一点,鸭子用不着喂这个,鸭子要是有粮食,喂粮食更好,没有的话,鸭子自己去海里吃。

加上山上的草什么的,现在百姓攒了许多蛋,用煮的盐腌制,也分批运到别处。

一想到煮的盐,李丰挺纠结的。

“东主有一种方法制盐,东主的长兄在控制,暂时没在海边应用,我也不敢往外放。”

“为什么?李东主没叫你们用?”简卿不怀疑什么好方法,他只是疑惑李易的行为。

“说是明年开始,调整一下大唐盐制品的产业结构。

陛下在蜀地有井盐的盐井,如果海盐多,陛下赚的钱就少了。

同时简单的办法能够弄出海盐,煮盐的人就丢了工作,煮盐辛苦,终归是个收入。”

李丰作为第五管事,知道的事情不少。

“李丰你一个人到了外面,也能赚许多钱啊!”简卿随意地说。

“是呀!你接到命令了吧?一旦我们这些人要脱离,就们就杀我们。我们知道,包括宋德。”

李丰习惯了,非常清楚自己会多东西,这些东西对大唐的影响。

简卿轻轻摇头:“我接到的命令是只要我们有一个人没死,就不能让你们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