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5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不会吃的人才用额外的调料,汤的调料本身就提鲜。

放其他东西,鲜味儿被压制住。

海边的孩子,吃海瓜子,即海锥,也不辣炒,都是用盐水煮。

煮完了有两种方法吃,一种拿个小铁丝,当牙签挑。

另一种钥匙后面不是有个小孔么,把海锥放进去一掰,再一吸。

越是当地的特产,当地人吃的时候处理方法越简单。

像新疆的红柳穿羊肉烤,正宗的撒点盐,然后一人一串儿,饱了。

辽宁的柞蚕蛹,并非切开放辣椒丝、香菜等东西炒。

就是放在锅里加一点油,用铲子压一压,等熟了,水分出去,放点盐。

广东广西的海鱼,煲,也是放点盐,慢慢熬。

闽南的蚵仔煎,最初哪有鸡蛋啊,都是用地瓜粉,加上点韭菜,说是煎,实际上不放油。

叫烙,放水呢,叫水煎。

所以说穷人才吃那个东西,地瓜无法当主食,不如土豆。

李易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不必非得给孩子们吃原汁原味的东西。

糨糊抹上,有一点果冻的口感。

冬天他们家中的大棚还没种樱桃,不像王兴管的皇庄。

吃不到樱桃糕,山楂倒是有,制作山楂糕他们又没时间。

看孩子吃得高兴,想到果冻的李易一拍脑门:“哎呀,有好东西,我咋忘了呢,得找大哥,种,然后扔海里。

自然生长比不上采摘后干制的孢子进行育苗播撒,它是药,还能用来做果冻。”

“李郎,什么东西?”永穆公主一看到李易懊恼的样子,就知道有好东西。

“石花菜,石花菜可以制作各种味道的果冻,不值钱,海边有很多,长在礁石上。

需求量大的话,人为参与一下,每年都长出来一大堆。

我叫大哥写封信给江南东道那里,叫他们采,再运回来,晒干,能保存很长时间。”

李易转身又去找李成器,海里的事情都归李成器管。

李成器赚了钱,现在分红了,再进行新的投资、造船。

剩余的钱,成立基金,帮助百姓。

石花菜跟海白菜一样,海边的人不喜欢吃,有鱼吃,为什么要吃海草?

倒是海带吃,价钱还不低呢,因为不会种。

李易告诉李成器石花菜如何种,吃了对身体有啥好处,能够制作什么东西,又跑了。

李成器写信给海边干活的人,叫他们安排,杭州、福州那里多。

其实登州和渤海湾也多,不过现在天冷,不方便打捞。

信送出去,李成器对过来问情况的李隆基说:“易弟眼中,天下无物不可用。”

“也无不可用之人,只是有更多更好的人,易弟就不想用其他差一点的人。”

李隆基只是好奇李易又有什么新主意,至于东西的本身,他不在乎。

他没吃过石花菜,身体不舒服,吃药也用不着石花菜,以前的医书上没写。

后来易弟写的医书上才有,这玩意儿能够驱蛔虫。

还能治疗一些特殊的伤寒症与肿嗓子,现在又说能做成好吃的。

“有易弟在,整日里似无所事事一般。”李隆基突然抱怨太过清闲。

每天都有羽林飞骑送来的奏章给他批阅,数量少。

原因出在钱上,曾经没钱,一处处地方要钱,还有边关军队调动和辎重。

钱多了,凡是涉及到钱的问题俱不是问题,边关军队皆就位,辎重更不是个事儿。

剩下的关于官员调动,无所谓,调就调呗,反正有大唐巡查团的那群人盯着。

一般一个地方一受灾,要不要开常平仓?给不给减免租庸?都是麻烦。

现在还用问么?开常平仓,给百姓东西,租和庸都不要了,一点点钱而已。

“等明年新的种子回来,说不定一年财政收入刨除租子,可以达到五千万缗。”

李成器也发现钱太多,他自己手上就有近千万缗的资产。

这几年怎么弄的呢?像做梦一般。

不真实,又怕梦醒。

第1269章 志向光明心方傲

“不要吃撑了,不然一会儿跪着滑冰车肚子难受。”李易对孩子们说。

他尽量让孩子们多喝点汤,汤消化速度快。

喝汤喝饱,玩一会儿又尿出去。

孩子们的冰车都是跪在上面滑,不像他那时,很多冰车上面放板凳,坐着滑。

二者的区别在于速度、安全、操作灵活性。

跪在冰车上,使劲的时候孩子腰上借力,重心低。

冰车能突然加速、急刹、变向。

摔也摔不到脑袋,通常都是快速行进中急停变向没控制好,翻了,就是玩儿飘移没玩儿好。

翻了就翻了,孩子跪着,距离冰面十到二十厘米,一翻人就出溜出去,要不就从车上一屁股坐冰上。

用板凳那种,容易往后翻,摔脑袋,速度也比不了跪着的,能差三四倍。

孩子们听李易说话,一边点头,一边继续吃。

对于他们来讲,好不容易吃到一顿好吃的,不吃撑了对不起自己。

李易看着叹口气,多亏之前让孩子们先喝了汤,而且他们吃的豆皮都是泡发之后的。

还有冻豆腐和油豆泡,里面含水多,吃撑吧,依旧能快速消化下去。

“李郎,王维和孟浩然为什么总喜欢要干谒?”

永穆公主发现情况,以前她就觉得那些学子整天找这个找那个要见自己父亲。

还有的走姑姑们的门路,甚至跟姑姑们在一起睡觉。

“终南山,卢藏用。”李易说了两个名,一个地名,一个人名。

卢藏用因为官小,跑终南山去隐居,然后被提拔,之后因为依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给赶走了。

永穆公主知道此事,她想了下:“王维?”

李易:“……”

他诧异地看永穆公主,对呀,王维总是找那些宗教的人士,他是不是也打着这个主意?

只是学着学着,自己陷进去了。

“官啊,不能总低头干活,还得抬头看路。唉!”李易又不开心了。

他发现不管哪个时代,官员全是一样的。

包括姚崇,姚崇就是给李隆基上书,才得到赏识。

而宋璟,更是走了姚崇的门路。

张说被贬谪后走了苏颋的门路,毕构同样频频上书。

官员得有渠道,走门路,跑部钱进。

他那时的负责医疗方面的卫什么委的,但凡有一个小实权,家中就都富裕。

凭借工资,根本达不到那个程度。

一个正科实权卫什么委的,家中要是没有个千万资产,不可能。

李易就送过不少钱,还有那什么……

国内如此,国外亦如是。

永穆公主换以前,绝对想不明白,此刻李易一句话、一声叹息,她懂。

“李郎,吏治问题解决不了?”永穆公主认为所有的事情李易都有办法。

“解决什么?解决人,还是解决民生?

不说旁人,说我,我去当苏州刺史。

我过去一年叫百姓收入翻五番,两年翻十番,三年翻二十倍。

第一年我贪一千缗,第二年我贪五千缗,第三年一万缗。

你是陛下,你告诉我,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可以向你保证,再有两年,我苏州上缴赋税五百万缗。

苏州我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举目无陋室、全州俱欢颜。”

李易说出了真正的无奈,你非要按照律法来抓。

抓完了,下一年苏州百姓收入大幅度下降,苏州百姓痛骂朝廷。

“我……你……哎呀!李郎你可以一边自己赚很多钱,一边让百姓赚很多钱,像京兆府。”

永穆公主愁坏了,怎么抉择?太难啦!

“我可以,别人不可以,别人把心思放自己赚钱的事情上,赚到的钱更多。

把心思放到百姓身上,自己没时间和精力搞自己赚钱的事情,就只能贪。

不然最后普通百姓的赚的钱比他的俸禄高出很多,物价就高。

他都吃不上肉了,百姓大鱼大肉的点完了就吃一口,甚至一口不吃便扔。

你说他吃这个肉还是不吃?百姓的孩子穿绫罗绸缎,他家的孩子穿麻布的衣服。”

李易把一些他那时真正为民的好官的情况说出来。

有好的没?有。

好的没钱跟上级交流,得不到提升。

更可怕的是,当这个官员把地方治理好了,准备得到政绩证明自己的时候,一个调令下来,换个地方当官。

然后在别处没本事搞民生,却有经历走上面关系的官员被调过来摘桃子。

这等事情不是偶然,而是普遍。

他那时有人说西方国家廉政,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带着自己的国家去捧所谓强者的臭脚的时候。

他的国家能廉政?不矛盾吗?

永穆公主嘟起嘴儿,她不晓得李易以前的事情,她只是想哭,这世间太不公平了。

李易拉住她的手:“即便夜阴暗,仍存向阳情。日月能转换,何不光明行?你我所在的地方,就有孩子灿烂的笑容。”

永穆公主猛然抬头,定定地看着李易,随即眼中噙泪、嫣然一笑,扑到李易的怀中。

“带我一个,带我一个。”小兰急了,也扑上来,一起抱。

“我也抱!”一个孩子放下手上的串儿,不知道情况,反正就是抱。

一群孩子都抱,一个抱一个,抱成一大团。

“这么多人,就抱到一起了。”李隆基看到,鼻子使劲喷两下气,跟马似的。

“暖和!天冷!”李旦拉起豆卢贵妃的手,笑眯了眼睛说。

豆卢贵妃跟着说:“据说范儿冬天不喜用暖炉暖手,而是伸手入侍女之怀?”

“从去年起就不是了,我有人盯着,暖一次,就扣一成的钱,扣了七成后,他的手不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