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3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闻恬,帮看一眼。”李易不接。

永穆公主吐一下舌头,开心地拿到手上,看看,念:“三才一贯中,九地双划耕。星暗炊烟淡,雾薄月东升。”

永穆公主念完,直接说:“诗中有画,王维来了?前两句说姓名,后两句为抒情。”

“小屁孩儿,让他们先吃饭,我这边有事情要说。”

李易拿过来看一眼,挺无奈的,你王维来回跑啥?

“东主,哪个为?”宋德茫然了。

“三才天地人,一竖连起来,就是王,以前是井田制,横竖都是二,中间是官地。代表制度的是维。

至于为什么如此理解,看后两句,诗中有画,王维的风格开始在这方面展现,他是考我呢。

同时更是傲,认为他的名气够大,别人都要从他的角度来分析。”

李易不但说字,还讲人物心理。

“还有,闻恬来说。”李易看永穆公主。

“他这个绢上浅绣着图,是维摩居士,从那边传过来的就只这个样子。”

永穆公主鳖下嘴,对王维的观感不好了。

有事儿就说事儿,追过来耍小手段干啥呀?你以为你是毕构?要点吃的东西还写顺口溜。

李易摇摇头:“小小年纪,还想浑圆一体,可惜啊!”

李易知道王维其实越到后期越入魔,他的姓是王,他的名是维。

然后他就起了个字叫摩诘,维摩诘本身翻译就是纯、静、自然。

而维可以理解成法度,王又是三才相连。

属于姓、名、字,三者全部融汇,意境高。

他以后写的诗、作的画、谱的曲、禅的味,同样是融会贯通。

但这人太飘了,没有经过底层的苦难,写出来的东西不接地气。

今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他真正要表达的不是思乡,更不是说家里兄弟们团圆少他一个,他要表示他在外面努力奋斗。

跟纳兰性德写的长乡思一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写词的时候是纳兰性德去山海关驻守,他在告诉其他人,我吃了多少苦?你们在后方哪里经受过这个。

吃一点苦,恨不能告知天下。

现在摇煤球的人说话了吗?一边用煤面子烧着水一边洗煤的人吱声了吗?

顶着高原缺氧和寒冷的边关将士,是欺负他们不会写诗?人家张孝嵩是进士出身。

“东主,回信吗?”宋德现在听懂了,他同样对王维观感不好。

“烤一条半生的鱼给他送过去。”李易要敲打王维。

转过头,他对其他人说:“我想到个快速交换的方法,利用广州贸易。”

桃红等人立即拿出来本夹子和铅笔,互相看看,同时点头,用眼神交流,一人记一句,别乱了。

“易弟你说。”李隆基做端正了,属于问政。

宋德躬身退出去,找鱼烤,要烤到李易要求的那种程度。

“咱们现在属于农耕时代,粮食在社会活动中占第一位。

刚刚我想单独制作锅巴,技术没难度,关键在于目的和材料。

他涉及到的是油料和主食,香皂用油料来制作,咱们大唐缺油。”

李易同样坐得端正,说正经事情的时候,他态度认真。

刷刷刷的铅笔在纸上书写的声音响起,一人记一句。

桃红他们还不会速记,李易知道理论,却不打算教他们,因为教不了。

每一个人的速记都不一样,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定义符号和文字的关系,尤其是词组。

正常的说话,速记还好办,要是突然间念个宰相书,或者是长门赋什么的,砸用符号代表好几个字?

像‘社会主义现在化理念’,速记员,四个符号自己就能知道是什么。

若是小白写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用啥符号来代替?只能硬写、干写。

啥?要掌握小白写诗的用词规律?那你试一下吧。

掌握的只能是风格,写诗要是有规律,李易那时就有程序来写,一般都写什么藏头诗,内容根本定义不了。

中华的诗,带着意象拉伸,‘流水落花春去也’里的‘也’是什么?思密达?

那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兮’也用思密达?

‘多乎哉,不多也’两个语气助词,思密达?

“感觉也行,只要把音调弄好了就可以。”王维还没入魔呢,李易先入魔了。

“接下来呢?易弟,易弟!”李成器说着的时候发现李易走神。

“思密达?思密达!”李易用此代替了‘啊?啊!’

说出来后,他总觉得自己哪个地方没弄好,翻译上有错误吧?

他猛然惊醒,看看四周,还好,在大唐。

不是跟自己那两个棒子国的好哥们儿在一起吃辣鱼,不然对方会追着自己打。

为了缓和关系,只能带他俩去浴池,他俩上二楼,自己在一楼泡大池子。

“大哥,然后咱们进行技术性加工,收集生产资源,然后加工出来再以几倍到几百、几千倍的价格卖回去。”

李易说出操作模式,他那时都有,不过用来出口的商品附加值通常都不高。

唯一的竞争力是规模化,全球日常用品大部分写有美德因拆哪。

第1251章 贸易限定山那头

“有技术门槛的叫高科技商品出口,没有技术门槛的叫代工。”李易先给出一个定义。

再具体说:“高科技商品的附加值高,现在的玻璃镜子属于高科技,材料成本低,销售价格贵。”

“哪样东西技术低?丝绸?”武婕妤知道大唐的丝绸别人愿意要,还要瓷器。

“丝绸属于高技术产品,别人没有,咱大唐的百姓都不能每人一套丝绸衣服,何来技术低一说?”

李易不但不认为丝绸贵,还觉得应该限制丝绸出口。

用其他的商品来代替,丝绸夏天穿着凉快,好的绸缎锦什么的确实漂亮。

李隆基眉毛挑了下:“种棉花就不能种地,当以吃为先。”

“让别人种棉花,咱们收购回来制作衣服,对,西南蛮,还有天竺,天竺的棉花好。”

李易眯起眼睛,脑海中出现一幅地图,哪里适合种棉花、什么地方的麦子和大米多,香料……

“增加贸易量和贸易品种,不能总要珍珠、玳瑁、珊瑚。

昂贵的奢侈品在药用上无法体现价值,它们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

药用珍珠,再过两年,咱们种的珍珠可以年年收获,一年顶一年种与收。

用一大堆种出来的丝绸去换一块块宝石,不划算。

我知道哪有宝石的矿,若需要,派人过去直接挖。

啥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金刚石,现在他们没发现的我清楚。”

李易心疼那么好的丝绸、茶叶、瓷器跟人家换石头。

换粮食和香料、药材,能换许多。

让别人多种棉花,人家那地方气候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运一百石粮食到海边,咱们付出一匹绸,饲养、采集、纺织一匹绸的地和人工,绝对换不来一百石粮食。”

李易给众人算账,自己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叫技术优势。

别人送一百石粮食路费多少,不归他管,对方既然愿意换,说明利润还是很高。

“叔叔,我们要多多造船,加快速度,不能叫他们把利润全拿走。”

王皇后恨不能把夷商抓起来,变成大唐的奴隶,专门给大唐换好东西,夷商给个饭吃就行。

李易看李成器,李成器在负责。

“商人已组织起来了,大唐商盟,对外就一个,不采取相互竞争方式。

加入的商人,到外面贸易,必须统一定价,不得主动降价。

同时如进行贸易封锁,谁也别想卖,卖了就处理。不加入商盟的……”

李成器停下不说了,不加入的结局已定。

好不容易弄到一条船,还不加入大唐商盟,出海保证给你打沉。

至于王法,海外有啥王法,谁是谁的王?

为了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心不狠不行。

一旦到了外面,有人如果跟当地的关系好,大唐其他的商人过去,活下来算是得天之幸。

李隆基跟着说:“以后大唐的舰队出去巡航,凡是对我大唐不利的地方,给予耐心教导。”

“何时我们能出海看看?在海里航行是什么样子?”豆卢贵妃从未到过海边。

只是听人说,还有人画。

她倒是知道大海,水幕里面出现过,一眼看去全是水,无边无垠。

太阳在水里升起,又从水面沉下去,远处的天跟水面连着。

李易看看众人,都是没到过海边的,说道:“铁路修好,咱们乘火车过去看看。”

李易心疼这些人,看着权利多,实际上要不是有安史之乱,他们也就在东都和西都转。

去东都还是因为吃不上饭,宫里一大群人,每天人吃马嚼的,还要与百姓抢那点粮食,就搬家。

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逃避,面对天灾的逃避。

今年关中大旱,加上历史上蝗灾使粮食大量减产,无法运输到长安,百姓饿得吃土。

离开长安,眼不见、心不烦。

提前知道灾害的情况,李易先收拾蝗虫,再遍布水网。

百姓余粮多,李隆基就不去洛阳了。

“对,去看看,易弟你跟着为兄便放心,或者问问陛下,能否派宰辅也随我等到海边看看民生。”

李隆基现在不担心朝政问题,军队厉害。

要是有什么紧急的政务需要处理,有李易在,没问题。

即便天要塌,问一下易弟,易弟会想办法给解决。

李易看着李隆基:“谁去谁留下?三哥提要求,陛下一定会应允。”

“易弟说谁留下比较好?”李隆基一时间想不出来。

“老宋和老张都行,他俩全看过海,老毕……老毕也见到过海,就苏颋没到过海边。”

李易一看,你们都知道大海啊!

毕构当过广州都督,在广州当都督,不去海边瞧瞧?

“他们……唉!”王皇后一声叹息。

她羡慕其他人,以前的时候,她没考虑过去海边,始终在斗争。

泰山封禅,理论上能看到海,其实好几百里,又没有望远镜,一片云雾,没雾还是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