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25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她准备趁此机会怀上孩子,男孩儿女孩儿无所谓。

她属于母凭女贵,女婿厉害。

“多久没有出来一次了?”豆卢贵妃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景色感慨。

李旦看另一个窗户:“这边人的日子过得不错,身上的衣服厚实。”

队伍还没到新丰县,在京兆府地界,百姓生活水平当然高。

通常穿好几层细麻的衣服,然后在里面塞稻草。

脚上都是皮鞋,里面带毛的。

看到李家庄子出行,前面的人纷纷让路,站在路边微微躬身,表达谢意和敬意。

宫女和太监穿着宫装给人送脆管糖,就是粘了很多芝麻粒的麦芽糖,一拃长一根。

说是陛下给的,至于为什么李家庄子的车队由宫女太监送陛下的东西,不解释,自己想。

小孩子额外得到一块高粱饴糖,外面一层糯米纸。

有糖吃,不管是大人还是娃娃,都开心。

喊着陛下的好,接到糖,慢慢吃,大人一般尝一口,沾沾皇家的气和得到李家庄子的祝福。

孩子没跟在身边的会拿回家给孩子吃,孩子在身边的把孩子手上的收起来,一样回家吃。

“等养的猪多起来,冬天穿猪皮衣。不然要看棉花种出来多少,穿棉衣。”

李隆基看百姓脸上有笑容,心情好。

开始考虑将来的事情,穿麻衣遮风差。穿好几层又沉,风一大,还是能给吹透。

唯一好的地方是路边有朝廷的棚子,免费热汤。

百姓带上一点干粮就敢出门,走出一段距离,休息一会儿。

哪怕到了晚上,依旧能在棚子里睡觉。

朝廷花钱养活了看棚子的人,又为百姓提供生存的希望。

冻死一个百姓,若对方还能再活上几十年,朝廷损失的可不止一个棚子钱。

“去盛两碗汤送进来。”李成器朝外面喊。

他看到一个汤棚,想瞧瞧汤好不好。

葛岩二号从车辕旁边跳下去,在队伍里找出来两个碗跑那边打汤。

多半碗,又端着跑回来追上车,从打开的窗户递进去。

汤里上面漂着油花,还有两个白菜剁碎后的叶子,另外有零星的蛋花。

李隆基喝一口,点头:“行,看样子下了功夫。”

“不腥,煮开了的汤。”李成器跟着喝一口,给出评价。

“得用多少个鸡蛋?瞧着每一个碗里都有。”豆卢贵妃怕耗费太多,朝廷坚持不下去。

“勺子一直快速搅拌,一个鸡蛋一大锅汤,哪一碗盛出来都是,这个油也是浮油,汤做好了,舀半勺子一搅。”

王皇后知道,专门问过。

还可以冷水放鸡蛋,然后打碎,不过煮出来后,鸡蛋花不怎么好看。

“一颗白菜能做五锅汤,一锅一个鸡蛋,小半勺熟油,没了,不用葱花爆锅。其他的是盐。”

李隆基也跟着说,蛋花汤看着好,其实没什么东西,关键在于它煮开了,热乎。

百姓需要的正是这个热水,只放盐的热水喝着没有汤舒服。

“竟是这般节省。”豆卢贵妃放下心,如此能够支撑下去。

李易也在喝汤,坐在外面确实没有车里暖和。

“老郭,你想不想有人来刺杀?”

李易吹着喝口汤,问拿着狙击枪瞄来瞄去的郭子仪。

“不想,万一疏忽,大家出了危险,没有后悔药。”郭子仪放下枪,抱在怀里。

“我倒是希望谁过来试一下,最好是某个大家族,然后就有借口对其他家族一同收拾了。”

李易不在乎危险,他还有武器。

现在他不能立即出手对付世家,需要稳定。

世家很多官员并不干净,想收拾,找个人一查,牵连出一大串儿。

属于哪家的人,再一深挖,然后抄家,一个家族解决。

或者把他们的官员都给找借口免职,大的商队征税,只要偷漏一点税,立即罚一大笔钱。

往后的朝廷里面,一个世家的人都不安排。

如何治理国家,可以教,让普通百姓家中的子弟上来当官。

普通子弟一旦形成气候,再此换掉。

郭子仪拿出来一条牛肉干:“各家族其实成不了气候了,有你在。”

“所以他们盼着我死,我都坐在外面了,也没个刺客什么的。”李易表示遗憾。

机会给你们了,你们就不想着找个死士拼一下?

“他们又不白痴,周围羽林飞骑环绕,哪里有机会?你敢让羽林飞骑回去?”

郭子仪说着撕下来一点肉干,使劲咀嚼。

真正的肉干,硬,正常需要先含在嘴里,等着口水给泡松软了再嚼。

“我泡汤里。”李易也拿出来条肉干,扔到汤里。

“过上两三年,大唐会是什么样子?”郭子仪看着路边百姓,期待起以后的生活。

第1230章 资源转换钱增加

“京兆府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得不会太多,周围的州和路修好了的州,百姓能多赚钱。”

李易思忖一番,给出一个不是十分确定的答案。

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的技术发展会增速多快,技术快,百姓日子就好。

别处百姓有余钱,属于籼稻的功劳,杂交的粮食,需要一个时间才能铺开。

明年河北道地区的情况会好转,大量的棉花种子送过去种,顺便种栗子树。

栗子不是棉花,需要好几年才能挂果。

看着六七年,时间很长,但你不种,永远没有栗子。

胡椒树好几年,珍珠养殖也是很多年,只有去做了,才能在时间到来的时候有收获。

还有橡胶,带过来种植,不少年才能割胶。

当然,为了少量的橡胶,可以在那边先割胶,然后带回来。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过去,专门盯着一个东西,是焦虑的,但生活里还有其他的事情。

郭子仪想了想,终究没想明白,便问:“百姓多赚钱,赚到的是谁的钱?”

在他看来,钱就那些,你多赚了,别人则少,怎么能一起都赚?

“百姓赚到的乃资源合理转化的钱,能变成钱的东西在你身边放着,你以前不会,赚不到。

现在会了,把这个东西变成钱,这不就增加了么?

如蜜蜂养殖,以前你不养,没有蜂蜜,养了后,花里的蜜就通过蜜蜂给你提供了。”

李易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举个养蜜蜂的例子。

“豆虫也是。”郭子仪想到另一个例子,损失一部分大豆,换成一大堆虫子。

人不能吃大豆的叶子,吃虫子却没问题。

“还有矿肥,把石头和草木变成粮食。

粪便除了用来制作肥料,亦可养红虫。

红虫拿来喂鱼,鱼长大了咱们吃鱼。

养蛆给鸡吃,咱们吃鸡蛋,物质转化,变成咱们需要的东西。”

李易承认物质有一定的数量,却不认为天下的钱财固定。

有许多东西没变成钱财,除非能够耗尽所有自然资源,包括风力、潮汐、阳光。

“地里就得不停地加肥料,不然越长越少。”郭子仪又开始为土地担心。

“正常来说,消耗最多的是水和光,土地上肥料……咱们去的弘农不错,我要过去看看河流。”

李易终于说出他非要出来玩的目的,看河。

弘农当地河流众多,常年不流动的现在估计将近两千多条,季节性干涸的河流更多。

“看河流要养鱼?”郭子仪提起刚才的话。

“清淤,官府组织人手清淤,我出钱都行,清理出来的淤泥我收购。

当地山多,七山二原一分川,种地都在平原种,我把淤泥弄到山上去种别的。

我承包一片山,顺便养鸡,安排几个人管理即可。”

李易早想好了,季节性的河流,冬天干涸,正好挖淤泥,还能挖到泥鳅呢。

当然,蚂蝗也能挖出来,叮身上,看到了放点盐,别使劲拍,疼。

郭子仪露出笑容,为当地的百姓感到高兴。

李东主出动一次,果然带有明确的目的。

他也终于知道队伍车上装了很多铁锹的锹头的意义,过去找木头棍给装上,然后挖淤泥和泥鳅。

“有泥鳅大餐是吧?”郭子仪馋了。

“还有鳝鱼,想吃就做呗。但我更希望当地有人可以专门修池子养鳝鱼。”

李易对于怎么吃还是比较精通的,他在考虑人工养殖鳝鱼。

他庄子就养,连着泥鳅一起养,还有养的东北林蛙、稻田蟹。

想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一点给大家尝尝,他想让别人养,得用事实说话,先打个样儿。

“一般的百姓估计没时间养,有钱人家行,雇人养。”郭子仪认为像大棚。

第一年李家庄子种,第二年在外面试点,第三年百姓才愿意借钱或跟李家庄子合伙盖大棚。

今年不用了,百姓自己筹钱,集资,然后按照笨方法建大棚,生长期长,日照少。

在弘农教别人,百姓还是要等,等其他人养殖成功,赚了大钱,再考虑自己养。

“在于地方官员的能力,让我去当县令,我不要自己掏钱,我保证能够把水产养殖规模化,三年足矣。”

李易轻描淡写,似乎不认为有什么困难。

郭子仪摇头:“东主你不能去当县令,你得回李家庄子坐镇,不然大家要把你绑回去。”

“嗯!所以我过去看看,为当地官员上上课,学习好的,留任,发展地方出成绩后升官。学习不好的,阳奉阴违的……”

李易不说了,捞汤碗里的牛肉干吃,吃一口对郭子仪说:“老郭你尝尝这个。”

郭子仪躲:“不尝,我知道,泡完了不好吃。”

“人啊,有时太聪明了不好。”李易无奈,确实不好吃,不如硬着在嘴里慢慢嚼。

郭子仪叹口气,把碗端过来,看李易一眼,转头对旁边骑马的人喊:“老方,东主刻意给你用汤泡了一根牛肉干。”

这个老方瞪郭子仪一眼,策马过来,弯腰探手,接过汤碗,一仰头喝掉,牛肉干在嘴里嚼,手腕一抖,碗飞向郭子仪。

郭子仪轻松接到手:“看!总归是有聪明人。”

……

中午的时候,大家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是泡面。

队伍停在一处驿站旁边,不但自己架锅烧水吃泡面,还给这边路过和在驿站休息的人提供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