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7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有的甚至是从夷商那里买一点样品,装在小包裹中连着信一起送走,五天内送到家。

家里那边看样品,再回信,五天内送回来。

若愿意花五百缗钱,能够把一个不超过二十斤重的包裹三天内从广州送到长安。

别管人家怎么跑,五十万钱,保证给你跑到。

比八百里加急还快,一路将近四千多里了吧?一天跑一千四五百里?马要怎么跑?

然!目前为止没有人愿意花那个钱,二十斤的什么东西值五百缗?造反的文书?

他们还不清楚,朝廷加急,从长安到河西节度使,一天内抵达。

过程简单,冲刺,骑上好的军马便冲刺,到下一个驿站立即换马再冲刺。

“多花一成的钱?总涨。”

“去别的地方看看?绕开他们?”

“绕不了,旁边还有一个告示,说只要发现有人私下买卖,举报的人拿货物的一半钱财。”

“哪来的那么多钱赏赐?”

“没收,把我们的东西和大唐商人的东西全收走。”

“会有人举报?”

“你说呢?”

“换成是我,我举报。”

“自己人都会举报,只要不是同一艘船的货物的人。”

夷商们郁闷,多花钱,意味着利润少了一成。

“交吧,交五成的税,还是能赚许多。”

“大唐什么都不做,直接赚钱。”

“告示说要修好的码头,还有库房。”

“他们很多商人在用一个叫李家庄子的兑换券,你们有吗?”

“我换回去了几百缗的,全是一钱的,在我那里当钱用,我担保,很好用。”

“我也试试。”

夷商们的话题换到了兑换券上,大唐说的税,在他们可承受范围内。

他们的利润可不是百分之二十,他们跑一趟船,至少五倍利润,远的地方甚至超过十倍。

海边站着一群人,拿武器的人,覃水坐在用草编织的太阳伞棚子下面喝冰水。

她的人负责治安,顺便帮忙查验货物。

广州府的人以前还能捞点油水,看到新来的一群人抢买卖,有人想搞事儿。

等知道对方是陆州覃家寨子的覃水时,瞬间打消念头。

尤其是货物和人手,不全是覃家的,陆州一大片地方的各寨子都有份子和人手在。

敢伤害她,一个月内,信不信那边出来十万兵到此攻打?

大唐朝廷不会为了一个主动挑事的人而招惹如此多的山民。

若被他们抓住,不,应该在被抓之前自杀,给自己一个痛快。

“你喝这么多的冰水不怕生病?”卫岳峰和张九龄都在。

卫岳峰看覃水不停地喝冰水,担心对方喝出问题。

“喝完这碗就不喝了,咱们的冬天不结冰,想储冰找不到办法。还好能用硝石制冰,以前没享受过。”

覃水露出可怜的表情,日子苦哇!

“东主说,往后本地没有冰,可用船运,从登州、莱州等地,把冰装在船上。

运到这边的时候,冰不会化太多,有码头,商人们钱多,卖给他们,还有夷商。”

羽林飞骑的人在喝茶水,绿茶,他们的福利,谈到了将来的事情。

李易说过,船只出海,淡水不容易保存,有几种方法。

一种是他有办法蒸馏海水,然后用硝石制冷凝结。

一种是带上大的酒桶,里面装着黄酒,喝黄酒解渴,黄酒储存好了不会坏。

一种则是带冰,一路走着一路取冰吃。

一种是罐头,大瓶子装的水果罐头,打开一个一船的人吃,说是还能补充维生素什么的。

如果船够大,甚至可以种菜,带着泥土和用来制作肥料的罐子。

不用在船上养猪,应该养马,东主说另一个地方没有马。

覃水又喝一口冰水:“我们也要造大船,阿大说要入大唐的籍贯,每年交点钱也行。”

“为何?”张九龄不认为对方需要交租子,大唐管不了人家。

“找李东主啊,咱们是大唐有籍贯的人,问李东主怎么才能过好日子。

其实不止是我覃家寨子和联姻的几个寨子,别的更远的寨子知道我们到长安的事情后,都愿意。

愿意找李东主办事,李东主居然能让三个宰相过去商量事情,不,是三个宰相馋了,过去吃饭。”

覃水说起此事很骄傲呢,宰相啊,那么大的官,自己全见到了。

张九龄揉揉太阳穴:“你认为你见到宰辅就不错了?你没觉得李家庄子还有宰辅也害怕的人?”

“三个宰相跟李东主聊天就很随意,怎么……”覃水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住。

她一点都不傻,身为那么大寨子的‘公主’,她还能被派出来买卖,本身证明了她的智商和情商。

“是这个样子哦?天啊!我们当时能进到李家庄子是因为……”覃水脸色变了。

“因为李易想要知道这边的事情,往后觉得受了委屈,别急着攻打州府,你们派人去找李易。”

张九龄趁机夹带私货,现在陆州的刺史位置还空着呢。

覃水笑起来:“对,下次有人给我们使坏,我们就找李易问他怎么办?他不给好处我们就打州府。

不过我们不乱杀人,跟我们一样的百姓不杀,不反抗的不杀。

我们要抓人,把人抓到手,跟李易说,一个刺史值个金矿或银矿不?”

张九龄:“……”

卫岳峰瞪圆眼睛:“你当攻打州府和抓刺史是过家家?”

“嗯!在李家庄子我就觉得像过家家,可有意思了。”覃水连连点头。

第1148章 此时搞事才傻缺

驶远县到广州府治所南海县的一段路上,百姓们带着干粮和工具在慢悠悠修路。

“快干,别偷懒,我晏氏出钱修路。”晏氏家族中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骑在马上催百姓卖力气。

“哪里出钱了?我们自己带饭和工具,你钱出在什么地方?”

有人嘟囔,继续有气无力地挥动手上的工具挖土。

他使用的是竹子制作的竹铣,实在是买不起铁锹。

其他人多数带着竹筐,把石头和土装进去,背着来到要修的路上倒下。

有几个拿着种地铁镢头过来,别人像看傻子一样看他们。

工具用坏了,指望别人给你修?刨地和刨路不同,路更硬。

铁器的工艺并不好,工作面容易断,连接的插口也会被豁开,倒是竹竿子的长柄坏了无所谓。

本地的竹子多,一般会选细的老竹子制作长柄。

有时铁器坏了,竹竿还没出问题。

按照规矩,百姓一年就出二十天的义务,县里的百姓想把这个日子挨过去。

过了二十天,再想让干活,需要按天给钱。

现在使劲干活累,累吃得就多,光吃饭没收入,日子怎么过?

晏氏的人心知肚明,想要动用武力打,又不敢,百姓不属于奴隶,大热天的修路,还不允许没有力气?

晏解等人在纠结,他们等其他的氏族对张九龄发难。

码头上的货,太值钱了,每次大唐收走两成,不,现在改了,三成。

什么都不用干,别人辛苦运过来,直接拿,还挑好的选。

晏解已经给其他的县写信了,广州十三个有官府册子录入的县。

他们所在的驶远县属于新唐书中所说的:州县有名而前所不录者,或夷狄所自名云。

有的没有录进去,有的是当地山民自己起个名,比如覃家寨,说是寨,跟一个大县的人口差不多。

驶远县的总人口不足一千五百人,超过五分之一姓晏。

这就是地方大族了,其他五分之四的不到的人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晏氏。

晏解觉得别的县的县令什么的会忍不住动手,看张九龄怎么办?

广州东莞县的县令就收到了晏解的信,县令黄纶看一遍,随手扔到一边。

“想拿我们当刀使?我东莞县用想办法去捞钱?往来的人多,吃喝就不少了,百姓们日子好过,我便有政绩。”

黄纶对晏解鄙视,只知道看朝廷赚钱眼红,朝廷的钱是你能占的?

张九龄从他家开始修,过了大庾岭,一直把路连到长江,朝廷和灞水李家庄子出了多少钱?

好不容易又从那边连了一条路到广州,驿站能走,正在拓宽。

整个广州所有的县也是拿税钱在修路,路通,又有海贸之利。

到时候想要什么钱能少了?你自己着急,惹事后承诺出钱修路。

修吧,别人全修好,驶远县没修好,看你怎么办?

黄纶不急,他所在的东莞县有码头。

码头需要搬运工,夷商和其他地方来的商人要吃饭住宿。

本地人会制作藤簟、竹席,不过夷商有眼无珠,他们不要。

这两样可是给陛下送的土贡,另外的詹糖香也是土贡,用来治病的药,夷商倒是愿意换。

詹糖香取材方便,就是制作的时候需要精挑细选,不然做出来的不好。

这样百姓不就赚到钱了么,百姓有钱,征收租子和庸调的时候会足额交纳。

一说修路,不用百姓自己出钱出粮出工具,还给钱,那二十天的庸也不算,百姓修得很快。

“衙门如何赚钱呢?”黄纶想到了百姓日子好过,在愉悦的时候又琢磨起自己从哪里捞钱。

黄纶本地人,本地姓黄的人多,刺史黄岸是同一个大姓中的人,没出五服。

考科举考上了明经科,乙第。

本来想当刺史很难,由于是广州本地大姓人,就安排到广州。

几年的时间就从参军的位置上变成了刺史,算是接了宋璟的班。

之前说要给宋宰辅立遗爱碑,宋宰辅没答应。

当有书信往来,过年吃饭的时候,黄岸已提到。

说宋宰辅告诉这边,但凡长安灞水李家庄子要办的事情,要千万小心,别搞事儿。

现在你晏解给我写信,我怕。

“来人,去州治所。”黄纶想着,带上信,找船出门,需要走水路,一个多时辰才能到。

不然陆路没修那么好,乘车颠死个人啊。

黄纶到地方的时候正好赶上吃午饭,南海县作为州府的治所,现在百姓一天吃三顿饭。

有时半夜有船到,在码头搬运的人还能再吃第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