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48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加上抢来的羊皮筏子,暂时应付一下。

吐蕃占着一部分黄河,利用得并不好,羊皮筏子只能向对岸送东西和往下漂。

根本走不了逆流,漂下去之后,人扛起来往回来,能扛动。

轮船顶着水,水流缓的地方速度快,赶上风向好,还能起个小帆。

黄河转来转去的难行,旁边的黄河岸更难走。

大家乘着螺旋桨船,顺流而去。

“爹,热气球要是想怎么飞就怎么飞多好啊,我要飞去长安。”

关霖的大儿子拉着弟弟的手,目送一只只螺旋桨船行远,抬头望着父亲的脸说。

“会有的,李东主能造出来。”关霖对儿子说,他认为自己是安慰孩子。

他并不知道,弄一个飞艇的技术含量并不算太大,只是没有用,材料费劲,还容易出危险。

氦气的制作麻烦,氢气的没问题,就是比较危险,容易爆。

不过可以采用很多的小气囊结构,同时不上热动力,不接触到火,就相对安全,比如蒸汽机。

造出来比热气球厉害,热气球不能控制方向,必须找风。

飞艇用脚踏式螺旋桨,带上舵,慢就慢一点,总归能到敌人脑袋上。

一个时辰哪怕仅仅能飞三十里,跨越高山与河流,从九曲飞到姊妹湖,二十个时辰,骑马根本过去,道路艰险。

船的速度一样比不了,飞艇不受地形影响,多造几艘,直接飞敌人的城池上面找敌人首脑扔炸药包……

第1110章 春种西瓜伏天至

郭知运几个将领分开,各自负责一个区域,调动军队搜索与布置。

长安城的晚上月亮升起,圆圆的,今日六月十五,阳历是七月三十一日。

气温很高,呆在家里不用动弹,就不停地出汗。

今年的夏至是农历五月初六,阳历六月二十三,乙巳日。

按照第三个庚日的话来算,阳历七月二十一日是初伏,七月三十一日为二伏,到八月十日是三伏。

天就热,还没到三伏呢,差十天。

北方有谚语,三九不冷也打颤,三伏不热也冒汗。

庄子里大家在吃西瓜,放到井里镇的,不用冰,冰镇的没有井水的好吃。

“瓜行,当地的百姓日子好过了。”李隆基用牙签扎一小块西瓜肉,看上去很愉快。

瓜是宥州,长泽县,下泉村送来的,当地种了姜,还种了瓜。

大家有工钱,种的时候一天三十钱,种完看护,一天五钱,其他的时间去挖煤。

李易给找的煤矿,当地县挖自己用随便,不准卖。

别的地方百姓去刨煤面子不要钱,要块煤得掏钱。

一般别的地方的百姓过去先帮着刨煤块,然后就有煤面子了。

刨煤块属于出工,煤矿不给工钱,用自己刨的一部分块煤来抵。

就是干活,干半天,勤快点的,自己能拉走半车块煤和半车煤粉。

多刨出来的块煤归朝廷,朝廷雇佣当地的百姓洗煤,洗好的煤送李家庄子炼焦。

钱从户部出,李家庄子用焦炭制作各种东西,自己搭人工,帮朝廷。

多出来的钢铁玻璃什么的,李家庄子留全部的玻璃和部分的钢铁。

当地人看到了西瓜的产量,决定明年自己种,他们可以吃,吃不了多少。

从井里压出水来给浇灌一下,姜呢,把姜母给抠出来了。

就是之前发芽用来种姜的姜,前些日子把根的地方挖开,颜色不一样,当种子的姜轻轻一掰就下来。

这个姜又叫娘姜,比老姜都好。

它吃着好,更多的是明年再用来种,产量比拿头年新收的老姜高出一大截。

这样的姜母先送回李家庄子,由李家庄子妥善保管,明年当地人想种,给他们一部分。

到时候其他的属于李家庄子的姜地就不给当地百姓工钱种植和照看了,拿母姜换。

掰完了姜母,新长出来姜继续种在土里,等着长大了,收集一部分,这叫嫩姜。

嫩姜不用来腌咸菜,而是制作成姜糖片,当药用,咸菜别的东西就可以做。

其他的继续生长,变成老姜,一部分留着继续当种子扩大种植面积,一部分当调料。

留种的西瓜还在地里长着,出了种子,当地人负责掏种,和按照方法保存。

明年李家庄子种西瓜,会派人过去处理种子,依旧给当地百姓工钱。

一样样的安排好了,百姓只要认真干活,无须考虑其他的问题。

李隆基觉得西瓜好吃,正是因此,当地周围的百姓日子突然改变。

包括种草养羊,不叫羊刨草根,籼稻的稻草出来运过去,开始进行治沙。

打稻草格,划一条线,稻草横着放到竖线上,用铁锹向下顺着线压。

一整根稻草被从中间对折压到沙子里,上面留出来一截,秸秆也行。

这样面积大了,风吹不动,还能在格子中种梭梭。

能种梭梭,李易就可以提供肉苁蓉种子,嫁接在梭梭上。

种瓜、种姜、铺稻草格子、准备种梭梭和嫁接肉苁蓉、采煤、盘炕、取井水。

整个一套体系扔过去,以前找不到活儿的百姓可算是看到希望了。

另外李家庄子运东西过去的牲畜借给百姓,百姓在利用牲畜干活的时候精心照料。

按照当地县令曲治送上来的奏章,当地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十倍,曲治这个县令意思是邀功。

李隆基想砍他脑袋,收入增加十倍,说明以前过的日子……

你在当地当县令,你就这么治理的地方?你还有脸说十倍。

十倍收入跟你有一毛钱的关系?你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没捣乱,更未贪污。

“李郎,他们说往外运很费劲。”永穆公主照顾自己的两个弟弟。

小家伙小,永穆公主帮着寻找籽。

李潭享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他吃一口就偷摸看李易一眼,怕李易生气,他自己明明能处理,非要等姐姐给挑。

他在享受温情,家的感觉。

李易当作未瞧见:“当地有煤矿和烧水泥的东西,石灰岩、石膏、芒硝,烧玻璃用的石英沙、铁矿、盐等东西。

直接就能开水泥厂,问问老毕开不开,他不开我找人开,当地不应该穷啊。”

李易说的是他那时的鄂托克旗,就是现在的宥州,工业百强县。

“不是应该问魏尚书么?”永穆公主小声提醒,烧水泥应该属于工部,魏知古管。

“对,找老魏。”李易改口,不能什么都直接对接户部,户部职能太多不好。

“我能去帮忙不?我就去看着。”李潭想要为大唐出力,这是自己的‘家’。

“你老实呆着,等脸上的伤好了再说,刚给你作完大瘢痕的手术,你过去想要继续留下永远去不了的痕迹?”

李易板起脸说,他前天为李潭作的另一个大的瘢痕手术,正在修养期。

“知道了。”李潭赶紧回应,他有点怕李易。

“明天给你做瓜片汤喝,你的脸不能吃辛辣的东西,要清淡。”

豆卢贵妃与李潭说,她对这个大孙子观感现在很好,李潭是皇长孙。

小家伙前面有哥哥,不过他却属于皇嫡孙。

正常来说太子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长。

有小家伙在,其他的皇子别指望当太子。

她说的瓜片汤就是西瓜的瓜片,掏出来红色的瓜肉,青白色的那部分。

能够熬汤,亦可拌凉菜。

要想炒,必须是大火爆,不然就炒没了。

“嗯!”李潭板着脸回应,不敢笑,说话都少。

“有水井的路算是修通了,绿洲还不曾长起来,要等个几年。”王皇后对着小家伙指指嘴。

小家伙赶紧用胸前的大餐巾擦擦,回给王皇后一个大笑脸。

第1111章 民生潺潺若涓流

“大父,看我捉到一只刺猬。”下泉村小娃一手拎着个刺猬,一手挑灯笼找到爷爷。

刺猬会偷瓜吃,还不盯着一个吃,咬坏了,吃两口,觉得钻进去费劲,再找别的咬。

下泉村的人口少,无法看护好所有的地。

他们按照李易提供的办法,在地外面种上几道荆棘,又把水引出去,在外面的位置上弄成小水潭。

如此一来,野生动物有水喝,就不冒着被长出来的荆棘划破皮毛的风险冲进来。

獾子和刺猬由于个头小,荆棘拦不住。

村子里还是按照李易教的办法处理,养狗,养一群狗。

去别的村子要,狗这个东西不值钱,有的人家狗下一窝崽子,养不起,就找个地方刨坑埋了。

能将就养的就养着,养大了勒死吃肉。

他们养狗可不是叫儿子、宝贝儿什么的,更不可能允许狗进屋子。

连个狗窝都没有,冬天的时候弄些干草扔院子角落,狗就到那里窝着。

狗多的时候,狗自己会挤在一起取暖。

狗不可能吃到肉,想吃的话,自己去抓耗子等小动物。

主人家买了肉,有搭的骨头,等把骨头炖没有了味道,会赏给狗吃。

狗会很高兴,认为主人对自己好,而且啃骨头磨牙很有意思。

要是放馊了的饭菜炖一炖给狗吃,狗就跟过年一样。

大家都这样养狗,没人把狗当成好东西,除了猎人养的猎犬。

村子里要了好几十只,买陈年的米和麦子,被虫子蛀了的都行,加上地里的烂菜叶子,煮一大锅,喂狗。

这样狗就很知足了,尤其是四五个月大时带回来的狗。

它们在原来的家里,有时还要用爪子刨地找地里的蚯蚓、土螺什么的吃。

偶尔也吃路边的草,要是那种带麻籽的麻,吃着就饱了。

现在居然给做饭吃,比以前的主人好。

一群狗就这样扔在外面地里,它们会斗争,选出头领,然后跑来跑去。

晚上一有什么动静,跑过去找能不能吃,叫唤。

为了让狗别总聚集在一起,尽量分散到地的各个位置,村子里的人用木头和草给盖了狗窝。

每天巡视的时候拿着铲子,把狗粪埋掉。

狗这点就比不上猫,猫自己会刨坑,方便完了埋好。

除非是经过特殊训练的狗,不然走到哪就排泄到哪。

小娃儿就是听到了狗叫声,提灯笼过去看,发现几条狗围着一只刺猬,用爪子小心地拨来拨去,似乎想吃。

小娃儿拎着拿回来,狗摇着尾巴讨好,转身又去找其他能吃的东西。

西瓜在旁边长着,狗不吃,吃就挨打,使劲打,上脚踢,一踢就叫唤,都不敢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