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东主,有人言说你庄上蟹子繁多,可为天兆不祥,你待何解?”裴耀卿问。

“不可能,明府若不信,走时带些回去品尝,加上庄子里酱油调的料,一尝即知。”李易表情严肃地说道。

裴耀卿听了暗自咽一下口水,他再次仔细观瞧李易。

心道,这少年东主厉害呀,能把行贿说得这么正大光明,有前途。

他深吸口气,再问:“另有言说,你厚财招工,工毕却不给钱,此事当真?”

“不怕明府笑话,我庄子上,穷得就剩钱了,眼下另有许多人在做事,每日三餐,餐餐有肉,我又怎会在乎那些许钱财?”

李易摆手摇头。

紧跟着又道:“说起雇人多,热闹,冬日至,明府不若把乡饮酒礼放我庄子上。”

“乡饮酒礼?”裴耀卿重复一遍,猛然想起,对,到冬天了,自己有活干。

他这个长安令要给来长安的学子们送温暖。好的呢,就摆个酒席,开个诗会。

其他学问不足的送点米就算行了,实在没地方招待。

然,得花钱,还得找地方。

长安哪里最宽敞?禁苑,不过显然不行。

眼前的庄子瞧了也不错,是不是就把举办地……

“明府随我来。”李易观察裴耀卿的脸色,见其动心,邀请去看看场地。

二人行走,李易稍退半步,介绍:“庄子专有一地,供学子以诗会友,前次柳绿花开,千多人各守一处,曲水流觞。”

“嗯?”裴耀卿感兴趣了:“李东主这厢可流觞曲水?”

“闲时修出,以供赏心。”李易答。

“听闻三字经出自你笔下?”裴耀卿似随意般说道。

“稚儿勤学育,不如添一趣。朗朗三字经,自有风流聚。”李易笑着说。

裴耀卿心情好了,感觉跟李易说话是文人之间的事情。

认同感十足。

二人聊着一路前行。

裴耀卿看庄子情形,凡所见之人,皆笑容在脸,凡所遇工地,尽人声鼎沸。

他心中受到触动了,好一片繁华向荣之庄。

即便天上仍旧小雪飘飘,也掩不住这欣欣之意。

他想着,两个人已到了李易专门建的场所。

“明府且看,因用地狭小,不得不费些心思。

这路,百转千回绕成肠;这树,疏密相辅透细阳;这水,蜿蜒潺动清如镜;这山,嶙峋更增傲骨刚。

一步一景桥连畔,一花一草亭接廊。一人一樽可向月,一众一合应流觞。”

李易给裴耀卿讲解设计的目的和技巧,苏州园林嘛!

裴耀卿站在外面还没进去呢,听李易说,心就先飞了。

美,好景、好地、好文采。

这等模样的李东主,怎会雇人不给钱?

当然,自己所来的目的并不是螃蟹和雇人,待一会儿再说,先进去看看。

李易跟裴耀卿进去,便开始旁征博引、借古喻今,很努力地展现才华。

他就是要给裴耀卿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裴耀卿在雪天里汗是不停地冒,他只要说个典故,李易保证能接上。

而李易有时说个事情,他就只能笑着听。

裴耀卿被吓到了,自己可是考科举考得童子试,中举的时候不到十岁。

二十岁就在秘书省当正字、在相王府当典签。

论才学,自己不服谁的,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少年?究竟还有什么是你没记住的?

两个太监也满头大汗,他俩一人拿个小本本,然后用李易发明的炭条笔唰唰记。

有的字不会写,就用错别字代替。

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裴耀卿浑身上下的内衣都湿透了。

李易依旧谈笑风生,你说我就顺着你的话题说,你不说,我就拿出个话题,总不能尴尬吧。

裴耀卿实际上已经不是尴尬了,他是惧怕。

他停住,咬咬牙,终于说出此行的目的。

“李贤弟,冬天来了,长安有许多人衣难蔽体,食难果腹,为兄命人去其他富裕人家劝善,知你庄子钱财颇多,便亲自前来。”

裴耀卿说,说完看李易。

他就是这个目的,本以为李易是个不知道从哪弄了一个三字经装文人的无学富人。

想让李易搭一下读书人的边缘,捐钱,他好用来资助其他人。

可现在知道了,这少年东主,不但有财,亦有才。

就这般的人,还用搭读书人的边么?

李易放下心,原来就是让捐钱啊,还以为多大的麻烦呢。

暗自松口气,李易问:“所需几何?”

裴耀卿伸出三个指头:“五十缗……”

犹豫一下,他又缩回一根指头:“四……”

“四百缗,裴兄这数弟认了。”李易接过话,要五十缗,那就往多了给,不然怎么印象深刻。

“易弟你……”裴耀卿不相信李易没听明白,但为什么……

“裴兄呼某为弟,兄有忧,弟亦同愁。我穷得就剩钱了,可算遇到个能帮人的机会。怪不得我这几天总做噩梦,竟是如此,裴兄解弟之困啊。”

李易表情到位,言语真切。

裴耀卿:“……”

他终于知道宋王为什么在庄子上,还护着李易了。

跟李易这少年东主接触,实在是太舒服了。

“易弟,你竟然在这,大哥跟我说你出来见长安令,你嫂嫂担心你,四处找。”

裴耀卿刚觉得宋王护着李易,李易就不错了。

结果突然听到一个声音,看到五个身影。

两男三女,其中两个女子是宫女,打着伞。

另一个男的是宋王,然后那一男一女……

第0088章 每一个来到的人都不想离开

裴耀卿想哭,能在不到十岁考中童子试的他聪明着呢。

看到陛下和王皇后,再回忆刚刚宋王说的话,已经知道这少年东主的后台有多硬了。

“见过二位东家和这位娘子,我与易弟相谈甚欢,易弟才学出众,旁人难及。”裴耀卿用最快的速度纠正之前的错误。

“叔叔文采还用别人说?叔叔喜抄袭,凡被叔叔抄的人,皆被叔叔所杀,灭口。咯咯咯……”

王皇后说话,说着自己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嫂嫂千万莫与他人讲,不然他们都不给我好文章了,怕被杀。”李易附和一句。

同时他心下感动,大哥、三哥和嫂嫂怕自己吃亏,不到半个时辰就亲自寻来,嫂嫂肚中可是有宝宝呢。

“不知长安令与我易弟所谈何事?”李隆基看着裴耀卿问。

裴耀卿此一刻老后悔了,恨不能时光倒流,然后说啥都不来李易的庄子。

自己此行是来要钱的,可怎么感觉此行要命。

李易不愿意让大哥、三哥为难,李隆基那人,对寻常的皇亲国戚很严,过上两年就开始对外戚动手了。

于是他出声:“三哥,裴兄是……”

“裴兄?”李隆基狠狠地看着裴耀卿问。

裴耀卿:“……”

他懂,陛下称呼李易为易弟,王皇后一个口一个叔叔,自己凭什么被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李东主,本官眼下乃是长安令,不便称兄道弟。”裴耀卿快哀求了,求放过。

“也是,大哥、三哥、嫂嫂,裴明府与弟说旁人闲言碎语之事,弟正巧看到飘雪,想及冬日乡饮酒礼,便请裴明府设地在弟的庄子。

又听闻裴明府因冬日长安百姓度日艰难,愿出钱四百缗,聊表寸心。

实则冬日若百姓难活,弟会施粥,不然纵有家财无数,见一人因饥寒交迫而亡,也难以安心。”

李易怕双方起冲突,说自己主动给钱。

四个人全明白李易的意思,裴耀卿更懂,怪不得陛下、王皇后和宋王会过来,这少年东主处处为人着想。

与这少年东主在一起,若除去谈诗论赋、引经据典的郁闷,其他的时候还是十分舒心的。

“叔叔庄中钱财可还够?”王皇后转圜一下,她知道三郎看重裴耀卿。

“这点裴明府当知晓。”李易配合。

裴耀卿赶紧跟上:“李东主言:某穷得就剩钱了。”

“咯咯咯咯~~~”王皇后又笑,伸手到李易头顶,揉一揉。

裴耀卿再次:“……”

“饮乡酒礼放到此处,自是不错。”李隆基算是帮裴耀卿说了一句。

裴耀卿感动得快哭了,事情过去了,陛下一句话,表明允许自己拿钱和到这边办礼。

允许的另一个考虑便是不追究之前的事,同时又让自己知道了陛下、王皇后、宋王和李易的关系。

自己因祸得福了。

一行人说着话往回走,李易问:“三哥、嫂嫂今晚还在这住吗?若住,弟命人烧火墙,喷雾给屋中加湿。”

“住呢。好些日子不见,自是要多说说话。”王皇后给出答案。

裴耀卿当没听到,决定回去查查是谁说养螃蟹天兆不祥,还有雇人不给钱,查背后的人。

有人想坑死自己呀,多亏自己亲自过来看看,不然派人来抓李易,抓容易,想放可就难了。

走出去,远远的裴耀卿看到了自己的手下,那七个人。

他跑起来先过去,看到七个人喝得脸都红了,一人手上还拎着个盒子。

“你等作甚?”裴耀卿大声问。

“明府,这庄子好,懂事,洗了澡,吃个饭,还送我们一人五只螃蟹。”最前面的衙役嘿嘿笑着说。

“洗好了?吃好了?喝好了?螃蟹要了?杀头也会给顿饱饭。”裴耀卿从牙缝里往外挤字。

衙役们愣住,他们听出来事情不妙。

“明府,怎……”刚才说话的衙役怕了。

“裴明府,别难为兄弟们。”李易跑过来,李隆基三人转过头去,根本不想见人,虽说衙役理论上并不认识他们。

接着李易小声对裴耀卿说:“裴兄,弟这边给你准备三十只螃蟹,公母各十五,黄满膏肥,另有酱油十斤,裴兄回去加在姜醋汁中。”

“要煮吗?”裴耀卿不拒绝,他想吃,带回家里家人也吃。

“蒸,煮蟹水多,膏、黄不足的才煮,这好蟹,用蒸。”李易说吃的问题。

“原来如此,兄受教了。”裴耀卿确实不知道蒸和煮的区别,现在一听,原来煮的都不是好蟹,用水来泡开,显得肉多。

“回头我叫人把钱给裴兄送去。”李易提他答应捐的四百缗,也就是四十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