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7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不哭,娘不哭。”妇人自己擦了泪水,又露出笑容:“阿郎,可不能寒了李东主的心。”

“为夫知道的,知道。来,吃螃蟹。”陈旭说着把最大的螃蟹给妻子。

妻子又给女儿,女儿喊着给爹吃。

于是一家人慢慢的、认真的,品尝起螃蟹的味道。

李易可不管别人咋想,他带着宫女和太监大快朵颐。

整个餐厅里一股子花露水味,太监用,宫女也用。

李易用棉花制作的简易卫生巾,同样通用。

还给高力士送一大堆,包括瓷瓶装的花露水。

玻璃到现在他都没烧,忙。

之前忙青储,同时收干菜,尤其是萝卜干。

他像只松鼠一样,总担心冬天缺了东西。

等白菜收的时候和大葱一起放进菜窖中,还有山药和萝卜,皆属于长期保存的吃食。

“东主,咱们螃蟹用糖蜜保存么?到了冬日,更珍贵。”太监褐岩吃一口螃蟹肉,说道。

李易停顿一下,露出笑容:“说起螃蟹保存,你们吃过醉蟹没?”

四个人一同摇头,听都未曾听说过。

“既然不知,咱庄子上先做,密封好了,可保半年之久,比蜂蜜的好吃。”李易介绍,并决定操作。

减少对天上人间的供货量,做成醉蟹保存。

冬天或开春,别人没有螃蟹吃,拿出来,一只卖两千钱贵不?要不三千?

反正没钱的人,哪怕低到五百钱依旧吃不起。

宫女和太监露出高兴的神色。

按照李东主一贯的作法,有好东西自己轮到班,就能享受到。

“我得跟我大哥说一下,收螃蟹做成醉蟹,到时吃一半,卖一半,还有得赚。”

李易想起多日未见的大哥和三哥。

翌日一早,不等他派人去寻找六李庄,不经念叨的李成器、李隆基和王皇后就来了。

李隆基瞧着心情不错,过来就把李易抱起来转了五圈。

“易弟,听闻你庄中蟹子下来了,我与你嫂嫂前来品尝。”

李隆基对着被他转晕的李易肩膀拍一拍,开怀地说道。

李易缓缓,看王皇后,摇头:“嫂嫂不能吃螃蟹,我给嫂嫂做酱鸡肝吃。”

“不吃。”王皇后根本不问为什么,不让吃就不吃,一定是和孩子有关系。

李成器一副我很懊恼的样子在旁说:“早知水田中蟹子如此好,三弟,我们那六李庄也应养些。”

“明年,待明年。”李隆基今天对螃蟹不是十分感兴趣,他还沉浸在昨天的阅兵快乐中。

尤其是群臣那复杂的表情,姚崇还想命令朕的私军,哼!

那是朕的兵,只听朕的话。

朕随时能拉起一支强兵,一个个的啊,谁再动不该动的心思,别说朕不留情面。

李隆基就是这么想的,有一支绝对放心的军队,谁不听话收拾谁。

钱,没白花呀。

他看李易,怎么看怎么顺眼,恨不能现在直接弄到政事堂,坐到第一相位置上。

李易不晓得李隆基咋想,他正对李成器说。

“大哥,养螃蟹明年,今年弟有一法,可存螃蟹半年之久,且吃时味道更胜一筹。”

接着李易讲解醉蟹的事情:“螃蟹要选……”

“易弟莫说,庄子上自己做。”李成器打断李易的话,不学,不想知道。

王皇后跟着出声:“我们可从别处买来大量蟹子,送叔叔这边,由叔叔做。”

“正是。”李隆基颔首。

他知道一个能够长时间保存螃蟹的办法多么值钱,若是没管好,流传出去,易弟损了钱,该如何是好。

李易想想,觉得有道理,螃蟹吃不吃,对民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除非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养蟹计划,推动螃蟹养殖,更多的水田能够用,但那个醉蟹有什么关系?

几人说着话,进庄子,王皇后非要去食堂看看。

到食堂就看到螃蟹了,冬瓜螃蟹汤。

即便她已经知道李易对庄户好,在清楚螃蟹价格的情况下,依旧感慨。

螃蟹与酱油不同,酱油随时能造,螃蟹一年只能养那些。

“易弟你是真舍得呀。”李隆基也感叹。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李易抄一首诗。

他用这个来说事,实际上并不是,否则造飞机的难到每个人还要有一架飞机?

李隆基几人想不到飞机的事情,他们听了,同时生出民生不易的想法。

“易弟此诗定然又是抄的吧?”李成器突然问。

“啊!”李易点头,意思是你说对啦。

“不若再抄一首,现在,就现在。”李隆基出难题,让你说抄,来,即兴。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李易从善如流,抄。

李隆基三人:“……”

“叔叔这是又杀了埋了多少人啊。”过一会儿,王皇后突然打趣道。

第0085章 李东主请说‘能’

冬夏轮回凡世间,初雪落尘天。紧裹衣衫不觉暖,流水沤麻寒。

四个人简单地吃了一顿早饭,王皇后喝牛奶、吃鸡蛋,还有一块放了酱油的瘦肉。

在宫里的时候,她按照李易写的营养搭配让人去天上人间取食物。

到了庄子,她根本不用管,叔叔安排吃什么就吃什么。

吃完饭的时候天就变了,飘起了小雪。

宋德找过来:“东主,开始烧暖气吗?”

“还早,过些日子,石炭储备够了?”李易看看天,不想现在用暖气,屋子里太热,上火。

“够烧到明年这时,连着窑一起。”宋德说起此事,觉得自己做得不错。

石炭便宜,寻常人家不用,都烧柴火。

庄子雇人去挖、运,只是出人工钱,石炭不要钱。

“易弟,还是再多运来些好,过了今年冬,用石炭的就多了。”李成器想到个事情,对李易说。

“不错。”李隆基露出笑容:“听闻少府监已照着易弟你给画的图纸,制作了许多炉子,眼下有雪,正是推广火墙道的好时候。”

李易懂了,自己给两个哥哥的图,居然进了宫。

他也想到个事情:“那岂不是都用块煤?煤粉怎么办?”

“叔叔是说石炭块?自是要用块,粉烧不起来。”

王皇后后宫里已经有烧了,她怕冻到孩子。

“天哪!”李易拍脑门。

招呼宋德:“快,把堆石炭地方煤粉拿过来,在找工匠,木工好的,带上几块木板,送我这里。”

片刻后,放煤的地方自然脱落的煤粉被运过来一筐。

工匠按照李易说的制作了一个长方形的框。

煤粉倒上水,变成煤泥。

李易挽起袖子,把木框放到地上,煤泥抱一团扔框里,两只手在上面啪啪拍。

一直拍平,抓着框的两边向上提,一个像砖头一样的煤坯子出来了。

“大哥、三哥、嫂嫂,看这个,晒干了,也能烧,或是直接用团个饼子,要么用簸箕摇煤球。”

李易介绍,他可不想大家跟他一起抢块煤,自己家用,何必用亮块煤呢,咱打煤坯多好。

旁边的宫女端来水给李易洗手,李隆基三个人看着李易,想笑。

他们猜出来李易的意思了,关键时刻,马上有办法。

问题是,凭什么别人就非要自己打坯子?石炭去挖又不要钱。

“烧柴要钱,人多矿少,石炭粉堆积,总要用。”李易对三个人说,眼睛看一下宋德。

宋得点头,表示明白,跑了,去找人大量运煤回来。

李隆基思忖一番:“待之后再看。”

他想找大臣商量,看要不要收采石炭的钱。

“大哥,石炭烧完,可以用来制砖、烧水泥,铺路也好,正是用石炭渣铺出一条好路。”

李易又出主意,希望大哥继续利用身份劝说朝廷。

“竟是如此?”李成器表示记下。

四个人又在小雪中溜达,庄子里还是忙,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水稻还没割,螃蟹继续抓,制作醉蟹的配料购买和制作。

走到灞水边,一群张家村子的人从浅水的地方往外捞麻。

种的麻,收获完沤在水里,等沤差不多了,正好取出来。

接下来要刮麻去壳,沤好的麻还不是麻线。

之前收割麻的过程中劈麻,手就很容易受伤,就是把麻杆的位置掰一下,弄个口子,手顺着口子向上和向下一划,麻皮就下来了。

这个过程中,就像手在纸上划一样,一个不小心便是一道口子。

好在劈麻的人会在指头上缠布。

避免了出问题。

沤完的麻,在湿漉漉的时候就要继续刮。

一手握刀,刀刃向上,大拇指缠着布压刀刃,麻呢就从刀刃和大拇指之间抽出去。

张家村子的人一边从水里捞麻,一边站在岸上现场刮麻,小孩子也帮忙。

“呀!”一个十二三岁的大孩子叫一声,大拇指塞到嘴里。

“叔叔他手受伤了。”王皇后赶紧说。

不用李易出声,宫女翠柳跑过来,把孩子带过来,青松卸下背在身上的医疗箱。

李易抬起孩子的右手看,酒精棉擦拭,孩子一咧嘴。

“没事,伤口不到一厘米长,不深,不用缝合。”李易说着给缠纱布。

“最近不要碰到水,两天后拿下来看情况,记得找我。”李易柔声对孩子说。

孩子却看着他的眼睛,似乎在作什么决定。

过了几息,孩子左手攥拳头,深吸口气:“李东主,他们都说你最厉害,什么都会,是吗?”

李易摇摇头:“并不是,会得越多,就发现自己越无知。”

“那你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刮麻更快吗?每年都有人伤指头,有的就发热,然后死掉。”孩子一脸哀求和期待。

李隆基看向李易,等着这个无所不能的易弟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