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9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同样干过,现在想想,倒不是觉得对不起国家,而是会露出笑容,那是一段青春记忆。

李隆基不知道李易的记忆,他对这个设计认可。

“到时候各地的驿站卖邮票,百姓买了邮票贴,谁都别想在其中伸手,好办法。

邮票直接给地方,地方卖了后把钱给朝廷,想要再次要邮票,就得把之前的钱都回到地方。

或者是地方驿站出钱买邮票,卖不动的返还回来,钱呢再按照地方对邮票的需求以同类邮票形式送回去?”

李隆基顺着想到如何卖邮票,低面值的应该好卖一点,上百钱和缗这种估计难。

他知道为什么有缗的,甚至是十缗。

从琼州送东西到蜀地益州或长安,要求三天或四天抵达。

这样会为你一个人一份东西而启动驿站良马冲刺服务,站站接力,一天跑出去一千五百里,甚至更多。

钱少了不给你送,动用的力量太多,这应该是朝廷紧急军情用的。

李隆基想着,突然愣神了,过了片刻他把邮票又仔细地看起来。

“易弟,你是用民间的东西来帮助朝廷传递消息,在解决了民生的事情时,又辅助朝廷传递消息的速度。”

李隆基如是认为,易弟实在是……

“三哥,我是在完善一个体系,不是单独针对某一个方面。当然,体系中的各方面其实都受益。”

李易觉得三哥想多了,军队的传递信息速度当然重要,可是大唐整体的快递物流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大唐可以打任何人,消息晚几天无所谓。

因为地方官会看时机出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比如历史资料记载的,苏禄这个部族越来越强,是大唐封的左羽林大将军,每年都给俸禄和军资。

然后他实力强了,就想打大唐,当地的官员说我要打他,李隆基说不行。

过了一段日子,当地官员说,他勾结吐蕃和大食打我们,我们已经出兵了。

都已经说不行了,你还是给人家打了,至于说是否真的勾结吐蕃和大食,还重要吗?

第0865章 监察如浪方可成

李易更清楚,这个时期的将领太能打了,一遇到战机,保证出动。

唐朝和吐蕃本来之前输的多,结果在开元时期,打谁都能打。

敌人打过来,不但能挡住,还能反杀。

敌人稍微有一点疏忽,直接就干过去。

正是因为如此,大唐朝堂才开始信任节度使,然后随着经济逐渐转差,节度使自己养的兵变厉害……

这是军政集中于一人的后果,没分开,互相少了掣肘。

李易那个时候,军是军、书记是书记、行政一把手是行政一把手。

腐败避免不了,但想造反,做梦吧。

没有一个人说是可以把地方给统一的。

之前有各个军区,后来发现,只以军区而论,还是容易出问题,结果给变成了更大的战区。

“易弟,有此体系,朝廷与地方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凡是有村子的地方就能通驿卒,你能想到什么?”

李隆基一副我想到了你没想到事情的样子问。

“还请三哥指点。”李易眼中露着茫然之色,其实想的是举报与上访。

他不知道大唐有没有用,反正他那个时候没用,他那个时候最有用的是找媒体。

媒体一暴光,地方就积极,事情闹大了,上面也会发声,不然就跟瞎子和聋子一样,还可以当哑巴。

“易弟你想,书信往来多,驿站独成一体,有人发现地方官员贪腐,是不是就能写信送过来?”

李隆基把话说出来,一脸他已掌握全天下的神情。

“那地址写哪呢?村子里举报县令,给谁写信?给州府写信,万一州府跟县令关系好咋办?”李易说出第一个问题。

“给朝堂写信,地址就是长安兴庆宫,然后是……内侍省。”

李隆基说出地点,他还是不放心别人。

李易点下头:“当地驿站的人是当地人还是别处的人?那些人中,会不会有人看到这个地址,跑去给县令报信?

速度快的信需要加钱,没有那些钱,就要慢慢等,凑够了数量送一批。

给长安兴庆宫内侍省的信,有没有回信谁知道?送没送到谁知道?

多少钱可以让驿站的人把那封信抽出来销毁?写信的人之后会不会死?”

李隆基拿起个炸串默默地吃起来,吃一口,又拉托盘漂过来,蘸蘸酱。

“扇贝周围那一圈哪去了?”李隆基不想说防止腐败的事情了,他发现杜绝不了。

“裙边切下去了,里面可能会含有过敏的东西,你现在不能接触,不然还得慢慢养。

等你身体好了,我给你拌麻辣裙边,多放点香菜和葱油,那才好吃呢。

地方上的事情,想查就能查,一点不复杂,就看愿不愿意查。”

李易早已习惯,世界都是一样的,什么清廉指数高,都是扯淡。

比如排名第一,在疫情的时候侮辱他的国家的国旗。

还有排名前十的,发和平奖的,在国际上就给人家跪的。

李易明白,知道的越多,对这些清廉的说法越唾弃。

李隆基看出来李易的态度了,从表情上看出来的,他挺不高兴:“难道不该查?”

“姚崇家贪那么多,他的儿子们……”李易就一句话。

“地方涉及到百姓。”李隆基的声音小了。

“是查贪啊,还是查受贿?我还行贿呢,整个京兆府所有官员,哪个没拿李家庄子的好处?”

“坑害百姓的总该查吧,至少京兆府的官员不敢欺负百姓,你盯着呢。”

“那就查呗,派人去暗访,不要明查。”

“派去的人万一也不行呢?”

“派一拨去可能有问题,一个月派一拨呢,之前不是说了么,行贿都行贿不起,人太多。”

“今年就派,绝对不能姑息。”

“三哥喝汤吧,甲鱼汤凉了没法喝,太腥。”李易不说了,该说的已经说完了。

“不喜欢吃甲鱼,肉太少。”李隆基矫情上了。

“炖了四个多时辰了,把汤和银耳吃了,甲鱼拿回去给庄户吃,肉里的营养还是比汤多。”

李隆基喝了几口汤,吃掉两个大银耳:“易弟,若你到一州当刺史,会如何?”

“三哥是问廉洁吧?我当然廉洁了,我有钱啊,别人想贿赂我,简直是开玩笑。

要说杀人,得看地方情况,地方百姓日子好过,我明知道官员捞了大量钱财,我也不会管。

当地百姓饿得面黄肌瘦,当地官员一钱不贪,我也收拾掉他,不让他当官了。

若当地百姓生活不好,而地方官员日子好过,必须杀,我亲自下手也没问题,我杀人如杀鸡。”

李易把半只甲鱼拿过来,看一看,吃肉,没有多少肉也吃。

“血呢?”李隆基突然想起重要的东西,甲鱼血哪去了?

“给嫂嫂喝了,一盅高度白酒,就那么点,你不能喝,你一口酒下肚,得养多少天?”

“哦,那就行。”李隆基认为不浪费就好。

“晚上小家伙跟我睡,三哥你是胃阴虚,不是肾虚。”李易指指甲鱼汤。

李隆基刚才还说不爱吃呢,这下把另外半只挪过去,仔细品尝,不给李易吃了。

李易又说:“最近不会有什么大事情,我给你出个议论的东西。

关于木轨在京兆府铺就线路的,你就不用上班了,扔出去给你手下的人讨论。

你好好睡一觉,长时间精神紧绷会让人内分泌失调了。

休息一天,就能调整过来,真有什么大事儿,我又没出去,我一直在。”

“明天我不用上班了?”李隆基像个孩子一样。

“就在骊山上呆着,你庄子那点小买卖别担心,实在不行,我写信给老毕,让他帮忙照看。”

李易点点头,休息吧,休息一天,什么都调整过来了。

李隆基瞬间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跟一个小孩子得到大人的承诺,说明天不去上课,而是去游乐场一样。

李隆基等不得了,跑出去写,告诉群臣明天讨论什么,他知道李易已经有完整的规划了,就是叫别人有个事情做。

李易也写一封信,给毕构,写的并不是轨道的事情。

他让毕构梳理一下外来商人商品定位和税收取值的问题,要出三联账,不然会出事儿。

不给三联的话,里面有漏洞。

正好开春了,河运为首。

第0866章 一声招呼众人来

宥州,长泽县,下泉村。

一早起来的时候,放羊的老汉带着娃儿,看着十六只山羊四处啃着春天长出来的嫩草。

十六只羊是一家人最大的财富,指望着生活。

若没有其他特殊的情况,到明年会超过二十只山羊。

包括卖掉的换了盐和粮食的羊,然后就可以给娃儿的叔叔,老汉的三儿子娶一个媳妇。

老汉盘算好了,分出去一半的羊,剩下的让娃儿养,等娃儿长大,凑更多的羊,说个更好的媳妇。

对老汉来说,有了后代,后代再娶了媳妇,就是个盼头。

一代代活下去,赶上哪一代出了个有出息的,一大家算是熬出头。

小娃儿在旁边的小山坡上找吃的,有小根蒜,或者是大叶酸,可以美美地吃一顿。

再往东北一些,是大的山脉。

此处是小山,还有山和山之间的平地与洼地,有风化了的沙子,没完全风化的石头。

以前喝水,到山脚下去拎,那里有从山上汇聚下去的水。

小河不大,却很清澈,有时候野兽也来喝。

现在呢,村子有一口井,就打在村子里,压力井,通了的竹管子相接,用了桐油和麻。

打井的人还教了怎样维修,很简单,就是压力小,说深了的水抽不上来。

有了水井,村里人就在旁边刨出点地,种上豆子。

种麦子的话犁地费劲,种稻子的话水又不够。

豆子好看管,到时候豆秧还能喂羊,豆子拿去换钱。

当然,菜还是要种的,等过些日子种高粱和糜子,煮了能吃。

老汉身边有一条二尺宽,一尺深的人工水渠。

是打完了井之后村里人一起刨出来的,下面铺上一层小石头,周围垒高了。

此刻有水在渠中流动,显然是哪家在压水,水渠会分岔,到了岔口的地方就是各家种地挖出来的水洼。

村子里有人要给自己家中的地浇水,会压井,水四处流着,把别人家的坑也灌上。

村里人轮换着压,占一点便宜、吃一点亏,无所谓。

人家来打井的也没要钱,只是说以后有队伍过来,不能拦着不准压水。

小娃儿看上去收获不错,手上抓了一大把的狗尾巴酸和大叶酸,在山坡上跑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