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7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王晙看对方,意思是你没跟我开玩笑?顿顿吃肉?

他没问,不过想从侧面了解一下:“后勤我看着不错。”

“何止是不错,哪支军队若有李家庄子给打后勤,绝对可以一直打胜仗,李家庄子能把饭菜喂到你嘴里。”

左威卫的人推崇李家庄子,他们一轮换到李家庄子周围值勤,像过年似的。

吃的好不说,还有礼物拿。

王晙承认,自己没遇到过这样的后勤,太贴心了。

现在吃的馄饨,李家庄子竟然还有闲心给熬鸡汤,放那种好吃的咸菜、虾皮子、元荽。

多么仓促啊,可以作到如此程度,李家庄子若有准备呢?

降户们不去考虑什么后勤,他们担心以后的生活,降户说白了迁到内地,算是任人宰割了。

下午的一顿饭,女人、孩子、老人,对以后的日子又多了一丝期待。

他们看到了,整齐的帐篷、美味的食物,用筷子吃不怎么习惯,只能把筷子当成一个小片挑着吃。

可是这个东西好吃啊,汤饼是吧?从来没吃过。

“能再给我一碗汤吗?”有的半大孩子吃完了,还想吃,但不敢要馄饨,想要汤喝。

负责盛馄饨的人接过竹碗,又给舀了五个馄饨和满满的汤,滴上香油,多放香菜。

孩子双手捧着,找地方继续吃,汤好喝,一点不腥。

别的孩子一看,纷纷去要,他们想法单纯,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

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馄饨,更不用说什么香油了。

等老人、女人、孩子和王晙这些人全吃上了,才开始给降户的青壮们吃。

一堆堆的馄饨煮住来,旁边的锅没了汤之后现炖。

一个时辰,所有人全吃上了,之前吃的人已经饱了,被安排着进帐篷。

分好位置,别走乱了。

王晙早吃完了,他安排兄弟们接替羽林飞骑和十六卫的人。

庄子上过来的管事也慢慢吃,他们可以吃苦,以前又不是没吃过,现在不挑食儿。

王晙来到对方的旁边,蹲下:“一个时辰,你们能够安排好四万余人的伙食?”

“和时间没关系,要看东主怎么想、吃什么。才来了一百个庄户,不是庄子的全部实力。

东主若是动员起来,上千人可以把后勤辎重安排好,你们守边关,若有需要,庄子会出动。”

管事呼呼吹几下汤,没有任何虚假地说道。

他在庄子里当小管事,自然清楚庄子的后勤补给能力。

东主想要达到何种程度就能达到何种程度,今天又不着急,慢慢操作,所以速度才慢。

还有的锅没用呢,大家也不累。

“听人说,灞水李家庄子后勤天下第一?”王晙问出来,他想听对方谦虚的话。

“那对呗!”管事不想谦虚,我庄子厉害还用说吗?

“你不谦虚一下?”王晙很直白地问出来。

“你能打胜仗不?”管事反问。

“保证能。”王晙不允许别人说他的军队不行。

“你不谦虚一下?”管事的又问,顺便夹起个馄饨,吹一吹,咬一小口继续吹,太烫了。

王晙:“……”

等庄户把那个馄饨吃下去,他道:“你给我的感觉很傲慢。”

“我行事的时候严谨就行,我们也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呀。”

管事把李易说过的话拿出来。

东主总说,什么谦虚?我们李家庄子就是最强的,强者恒强,遇到任何挑战,一律平推。

王晙:“……”

他突然间不想聊天了,他懂了,李家庄子的庄主有种骨子里的傲气。

而且从来不需要掩饰,做事情的时候确实比其他人厉害。

换个说法,这叫士气,什么谦虚?打仗的时候告诉士兵谦虚?

只不过前线的战士在拼命厮杀,后方的李家庄子的人拼命提供补给。

大家是一样的人,灞水李家庄子根本不是什么庄子,而是一支专门培养后勤辎重队伍的地方。

降户们吃完,回自己的帐篷休息,他们确实是太累了,赶路赶的。

李家庄子的人开始泡豆子。

王晙不想休息,天还没黑,他站在旁边看庄户把豆子泡在水里。

“这是要做什么东西?”他问管事。

“今天晚上还有一顿饭,馄饨,明天早上也是。明天中午要自己做饭了。

先泡好豆子,然后炒豆子吃,和肉丁一起炒,放一点泡发好的干胡萝卜丁。”

管事给出答案,他不想做豆腐,也没打算熬豆浆。

就是炒,现在泡,明天中午的时候就泡很大了。

“明天晚上吃什么?”王晙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问了一句。

“明天晚上应该吃酸菜白肉锅,明天晚上应该能抵达蒲津渡,那边有第二波的支援到来。”

管事不愁明天晚上的事情了,李家庄子出动是一波接一波。

最前面的是最强的,之后的会雇佣人帮忙运输,连绵不断。

果然,晚上天黑了,点燃火把,大家又被喊着吃饭。

过去两个多时辰了,现在是保障降户的营养。

翌日早上再次吃饭,队伍出发。

比起之前赶路的时候,队伍里的人状态明显好了一大截,食物供应充足。

中午真的是吃的豆子炒肉,还有黄米饭。

别看天热,依旧给大家吃热乎的饭菜,保护下胃肠道。

天眼看黑了的时候,队伍抵达蒲津渡。

如管事所说,这边桥头支起了锅,炖菜,主食是全麦的馒头,比较黑。

竹索浮桥连接两岸,百姓们远远地围观这群新来的人。

快马跑过去,把消息传递到长安。

“到蒲津渡了?以后用来临时两岸通行的浮桥,必须改变了。”

李易在又过了一天后得到消息,他看着地图对李隆基说。

浮桥是横跨两岸,然后没有大船通行,小船也不过桥,就是在桥的两边转悠。

浮桥不能分开,无法解开锁。

黄河上游到这边,找不到大船通行。

第0687章 黄河水运难何处

眼下的黄河上游一段,无大船通行。

小船往来,到了特殊的地方就停了,该搬运货物就搬运货物。

实在是无法通行,不然是拼命。

一般是渔民在黄河上捕鱼,不碰浮桥。

黄河的上游,到‘几’字段的时候,是偏僻地区,都护府、军队驻扎的位置。

从黄河往上走,需要纤夫。

黄河没有被彻底利用上,不然从黄河走,水路相连,一口气可以跑到岷山。

倒腾一段距离的陆路,又是水连水,去益州。

也就是突厥和吐蕃的造船技术不行,不然人家找到条河,可以直接打到长安。

从那边往长安属于顺流,黄河利用好了优势很大。

大唐已往没有轮船,不会选择黄河往上去,绕一圈,距离远,运送东西走陆路。

现在有轮船,铁索浮桥的在连接两岸的时候,对黄河运输形成了阻碍。

李隆基找来地图,看一看:“那边的人口少,运输物资要绕个大的几字。”

“三哥,贸易,黄河过去了,往回来容易,哈密瓜、葡萄干、牲畜。不需要纤夫,路上的消耗是人吃喝,没有牛马吃喝。”

李易用手在地图上划一下。

“壶口。”李隆基指头点在最关键的位置。

“咱的船不大,轮船,一个是在旁边开渠,一个是挂轨道,旱地行船。”

李易知道壶口瀑布,那里无法行船。

以前人用旱地行船的方式来解决,船到那里的时候,把船上的物资抬上岸,船也抬上岸,用滚木来走。

到另一边的时候再放下水,这样就可以通行了。

不过可以修渠,修一个两米深十米宽的渠,绕,小轮船就过去。

非要旱地行舟,就加上轨道,铁轨,船卡到位置,人拽上去。

牲畜也可以帮忙,壶口瀑布的问题便解决了。

又不是他那个时候,需要走大船,一直在想办法建设,吨位大。

李易觉得能整体重五吨就可以了,三吨只要数量够,一样没问题。

“三哥,你看,从黄河往那边运输,吐蕃想打咱就打,走汉水入长江,陆路需要一段距离。

走黄河,实在不行,咱就在壶口上面一点设个点,还是走一段陆路,用铁轨运输,到地方装卸。”

李易在地图上又划了几下,最主要的是几个浮桥受到了影响。

李隆基认真看着,涉及到了运输的大事,他不得不慎重。

“浮桥的话能不能分开?”李隆基心思活跃。

“能啊,浮桥一直都建在水流不是很湍急的地方,小船通行,拆开一段,然后抛绳到对面,再给连上。”

李易说出他那时曾经的浮桥,还可以解索,铁索是挂着的。

需要通航,摘下来,等船晚上过去之后,白天一早再连上。

专门有人负责顶着河流的冲击用绳索把桥重新归位,很方便。

“需要许多钱。”李隆基又谈起经济账。

“收费,往来船只缴纳费用,建设的钱一点点就回本了。”

李易有办法,这个不是他投资不投资的问题,必须得按照规矩来。

现在两边的人过浮桥是免费,历史上以后也是李隆基的时代,用铁索浮桥,同样没收过钱。

百姓过河怎么收钱?人家没钱。

拎一篮子鸡蛋过来卖,还要拿走人家几个鸡蛋?

浮桥不能收钱,收船的钱啊。

装一船鸡蛋去卖,拿几十个鸡蛋当费用不很正常吗?

李隆基眼睛亮了:“收多少钱合适?”

“先建了再说,至少我庄子准备组建船队,朝廷不投资,我投资,我李家船队不交钱,其他的人我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