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42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拥有之前的车多少年,才有资格购买新的同品牌车。

以前的车,不但不会贬值,反而升值。

郭子仪:“……”

他终于明白身边的李东主为什么总捐钱,一捐就是万缗、十万缗、几十万缗。

实在是李东主赚钱太容易了,没钱的时候,想一想,随便扔出个东西,大把钱就来了。

“李东主,你应该去当户部尚书。”郭子仪由衷地说道。

“不去,太累,操心的事情多。我估计老毕现在琢磨着怎么从我这拿账呢。

以前多开朗个老头了,自从当上户部尚书,整天看谁都像欠了他钱似的。

李家庄子与各县百姓合作建的大棚,户部的人年都不过了,跑过去等着数出货数。哈哈哈~~~”

李易说着大笑起来。

“呵呵呵呵~~~”郭子仪跟着一起笑,只有跟在李易的身边,才能听到有人如此埋汰户部尚书的话。

“全方位收税,还是办不到,户部培养的人要下到地方,教会地方怎样操作。

地方上的大户和官府有联系的,官府未必会收税。

后续限制手段得出来,有的吏员,不能升官,收多少税与他们无关,要给他们一个升官的机会。”

李易转头又说起人性的问题,政策最终是由人来执行。

利益受到冲击的时候,看谁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不然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0603章 不以税收定政绩

李易这边刚说完‘老毕’,一辆马车过来,有四个护卫骑马跟随。

车停,车中下来两个小厮,后面是毕构。

毕构穿的常服,手上拿了一个全麦粉的馒头。

下车他直奔提供免费汤的地方,边走边大声说:“穷啊,没钱做汤,喝一碗不要钱的吧,感谢李东主。”

李易:“……”

毕构没看到他,显然是故意说,然后让人传到他耳中。

“老毕,我这还有免费的麦饭呢,拌糠的,你吃不吃?”李易忍不住出声。

“呃?”毕构吓一跳,转头看李易,好一会儿才认出来。

他盛完汤,端着过来。

“小易,你怎变成这个模样了?”毕构打量着李易,李易嘴上粘了胡子。

“作一次真正的自我。”李易伸手调整一下粘着的胡子。

毕构没明白胡子与真正的李易有什么关系,他低头看看汤。

“今天的汤好,里面有酸菜。”说着他喝一口,发现味道确实不错。

“做酸菜炖骨头做多了,大家发现如果给吃光,其他的菜就要剩,干脆吃一点,其他的又加了水,拿出来给别人喝。”

李易解释一下汤里为何有酸菜,又叹口气:“庄户吃个饭都比不上别人。”

郭子仪在旁附和:“肉吃多了,大唐百姓应该有时间多养鸡。”

“户部打算新加一个部门,专门用来收税,和收租和调的分开来,一直到县。”

毕构没去研究李家庄子庄户的生活有多么好,别人学不来。

他说起过来的目的,要成立个户部的直管税务部门。

从户部到各州府、到县,前来问问李易,万一不行呢,就再想个办法。

“户部直管,权力大,独立性强,但地方官府政绩挂钩算不算?没有地方官府的好处,收税难以落实到位。”

现在的税,不是全部交给朝廷,地方会留一部分,县里留,州府也留。

收了税越多,地方能够用的钱也越多,同时证明官员能力强。

朝廷垂直管辖,那属于国税,不是地税,地方上怎么和官员政绩挂钩?

“户部在培养人员熟练使用三联票据,以及红蓝铅笔和复写纸的使用方法,他们……”

毕构是问李易这些人怎么安排。

“下放到州府,从州府和下面的县里抽调人手跟户部的人员学习,户部的人负责查账和教授其他人记账方法。”

李易把现在在户部学习的人职务独立出来,不参与到具体的收税过程当中。

毕构轻轻点头,眼睛看向争抢着购买涨价了的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还得等上一年,他们涨价了怎还着急买?”

“因为过几天还涨价。”郭子仪在旁边给出答案。

他地位特殊,从六品的长史,却不需要给除了陛下之外任何官员面子。

其他官员平时跟羽林飞骑不接触,更不用说与郭子仪往来了。

“一直涨?最后能买的人会少。”毕构问出了和郭子仪同样的问题。

郭子仪给解答:“等着过一段日子……”

他把李易那套新的好产品的购买资格权说出来,看毕构的时候微微摇头,意思是你想不到吧?

毕构:“……”

“小易,不如你来当户部尚书吧。”毕构再说出和郭子仪一样的话。

“老毕,你现在还能任命户部尚书了?你辞去户部尚书,谁来当,也是陛下说得算。”

李易观察着毕构的脸色,他在看毕构有没有生病。

资料上显示,今年毕构要生病,然后挂掉。

具体什么时候没说,反正就今年。

毕构被看得很不自在,换个话题:“地方官员升迁,不可仅以税收来计,不然恐强征利税。”

说起这等事情,他熟悉,以前他一直上书要停了由皇帝直接发到中书省的封官的官员。

后来撤了又封,直到李隆基杀了一堆人,包括安乐公主,那些之前被封的官员才大部分又挨收拾下去。

还有九品之外的流外官提拔,以前的时候是觉得哪一个好了,可以直接提拔到从九品下。

他给出的提议是,流外也有九品,同样的一品一品往上考,不然流外九品就成了形式。

现在他跟李易说地方官员政绩考评的问题,谁收税多谁就升官,其他方面的考评还要不要了?

然后会出现明明只能卖五十缗的货物,征税的时候非要说值一百缗,商人吃亏。

李易给毕构点了个赞:“这得看一个地方的人口和交下来的租调多少,地方越繁荣,税越多。

如无特殊情况,一个下县的税和上县的一边多,必然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

不是下县采取手段多收了税,就是上县采取手段放了税。”

李易给出一个衡量的方法,下县人口少,上县人口多。

人口少的地方商业必然比不上人口多的县,商业繁荣的话,人口就多了。

每年各县交上来的租和调数量有记录,等着税收推广的时候,按照县的大小、人口比例,便能有个笼统的比例。

“此法好。”毕构认为行,他放心了。

果然应该过来找李易,有事情当面就问了,写信多费劲啊。

一碗汤喝完,他管李易要了一篮子蔬菜,把那个馒头留给李易,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易看着馒头:“这还能吃了吗?你当玩具摆弄。”

“能。”郭子仪给出肯定的回答,别说毕构的手脏不脏,就算掉地上,一样能吃。

“扔汤锅里,煮一煮就杀菌了。”李易说着,果然把馒头给扔汤锅里了。

马上有人站在旁边,等着煮一会儿泡软了捞上来,这可是馒头。

“都别动,我的,我先看到的,我家离得远,走着赶到长安,饿。”

守着锅的人阻止别人拿汤勺。

“没人抢你馒头,我舀汤,你看着,什么时候李家庄子的东西别人还要管谁吃?”

拿勺子的把此人扒拉开,果然就是舀汤喝,酸菜都没捞。

毕构进城,想了想,去找姚崇,他要问一问姚崇,如果一个东西一直涨价,怎么控制。

姚崇正在接见人,门口排着长队,很多人不是为了见姚崇,而是姚崇的家人。

见姚崇他们没资格,见一下家人,甚至是管事,关系就搭上了。

毕构下车,直接进去,口中嘟囔着:“我家那里也排着队,这些人啊,为了能够坐稳官位,总把心思用在别处。

学一学李易,只要有本事,何愁官位。对,李易不能当大的实权官。”

第0604章 契丹有宝却成虚

毕构从姚崇府离开,回家去应对在他家排队的人。

姚崇不见客了,在书房中盘算起来。

毕构跟他说了煤油灯和暖水瓶涨价的后续处理问题,这不是重点。

关于官员收税和政绩的平衡之事,涉及到整个朝堂。

吏部要与户部协同,避免由收税产生地方官员逼迫商人的情况。

李家庄子旁的灞水桥头,购买煤油灯与暖水瓶的人排起了长队。

其中商人最多,他们想要买来运到别处去卖。

一般敢如此操作的商人,在其他的地方有店铺。

如果商品坏了,把碎片拿到店铺。

店铺等着再来长安卖货和买货时,顺便带来,跟李家庄子换新的。

运费自然是不要,留着商铺的信誉。

买到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用细布和皮毛小心包裹上,以免碰碎了。

庄子里拿来的两样东西外面是干草,看上去一点不细心。

晌午了,李易在桥头跟右千牛卫的人一起吃饭。

千牛卫的人端餐盘盛外菜,在外面进餐速度快,怕凉了。

过年的时间,庄子给轮换到此的十六卫提供的菜中,青菜比较多。

平日里是肉多,以保证十六卫的人愿意过来值班。

十六卫的人在自己的地方轮值的时候,吃的可不好。

给的俸禄就是麦子、小米、黄米、高粱米等东西。

想买别的东西,拿着米去买,不一定非要拿铜钱或绢帛。

当仪仗兵的千牛卫值班的时候在宫中吃,宫中不代表吃的好。

最近李隆基有钱了,才拿出来一些让王皇后补贴后宫。

钱主要是李成器与李易合伙做买卖的利润,李易的一直不要,都扔进去继续投资了。

李成器得给兄弟们钱,大家分一分,李隆基最多。

六李庄种棉花、大棚,除了分一部分用,其他的卖掉。

宫里饭菜品质提高一点,依旧比不得李家庄子。

十六卫现在是一旬一轮换,左右千牛卫不想换,其他卫不干。

左右千牛卫一看,一百六十天才轮到一次。

于是采取手段,卫里的队,专门有个灞桥桥头轮值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