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1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如这次过年在路上过,一进长安,员工和帮工便拿了很多钱去勾栏和暗中迎门的地方消费。

大商人和管事有钱,进平康坊,昨天晚上突然就没有人迎接了。

进去找不到女子,听闻平康坊的女子们,在知道谁得罪李易后,找借口拒绝。

这回借口都不找了,就是不接待,有钱也不行。

“今天晚上去热闹,一百五十万斤盐的事情要传出去。”杨环晋决定带大家去玩儿。

“先把其他的盐安排一下吧,本地的盐商若是压价,我等可说好了,谁都不准降。”有人提议。

他们担心有人以他们得罪李易为借口压价。

或者是说新的打井技术出来,以后的蜀盐会便宜。

真正的战争开始了,谈判很艰难。

另一头的庄子,李成器下午赶过来。

看到李易先笑:“易弟,这回赚了不少吧?”

“公平交换而已,我没欺负人。”

李易摇摇头,他知道外面关于他的传闻,宰相肚量、以德服人。

“对,咱的易弟从来都是好说话。只是一百五十万斤盐,庄子打算吃到什么时候?”

李成器帮着发愁,人家蜀商一次带过来的盐,可以供京兆府吃上几个月。

二十分之一,算是一个人口少点的县,吃半年还有剩余。

“再过些日子,庄子的事情安排妥当,许多盐要带走。缺人手,需要从长安里雇。”

李易说出个打算,要动身了。

直线距离六百多里,加上绕来绕去的道路,一千多里,一个月能到地方就不错。

“是要去太行山东边?不如用漕运,漕运速度快,为兄给你联系,你出钱。”

李成器已经猜出来了一些情况。

听到大哥说有船,李易想到个事情。

“大哥,若是从灞水用船……不行。”李易说半句,自己给否决了。

灞水连着渭水,但是河面不够宽,不适合漕船航行,但不管走那一条路,最后都连着黄河,去河南河北的话要经过三门峡、小浪底,一路上不平安。

“易弟,是不是那边干旱最严重?”李成器终究是问出来。

“嗯!关键不是干旱的问题,是人啊,从上到下,官员、百姓,愚昧无知。”

李易已经确定了,干旱,没改变。

“你去了有什么用?还危险,不如在庄子上呆着,安排别人过去。”李成器劝。

他不想让李易走太远,一个是习惯了有李易在庄子他过来玩儿,另一个是安全问题。

“大哥可还记得上元节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帮着往那边传一传,大力宣传那对儿男女的事情。”

李易没说出行究竟停不停的事情,反而提到了节目。

李成器听到此事,笑了:“哪还用我等去传扬,早就疯传出去了,越传越邪门。”

“邪好。”李易露出笑容,既然大家那么迷信,就往大了传。

“既然如此,为兄去给你走门路联系漕运。”李成器答应,不多耽搁,骑马又跑了。

到宫里,天色有些暗。

“他若是出去,羽林飞骑出五百,一路上的费用他管,他不是还留着一成的利钱不花么,给他花的机会。”

李隆基知道情况,笑着说李易。

“叔叔胆子小,怕陛下什么时候想起来还有一成利在外面。”王皇后跟着笑。

她已经知道,天上人间所给出的钱,李易单独作账,然后铜钱和绢帛也专门修库装进去。

一副随时准备别人过来拉走的样子,从不敢动一点。

李旦跟着感慨:“如此行事才稳妥,懂进退。”

豆卢贵妃心疼道:“那孩子也是怪可怜的,年岁不大,照看一个庄子和许多人,还总担心合作的事情,这次的盐,不知他会不会也单独留着。”

李成器出声:“我估摸易弟会用来作大事,别人贪钱,易弟却不愿意存着许多钱。”

“漕运安排好,望他速去速回,不可耽搁太久。”李隆基看了一眼王皇后的肚子。

再有两个多月到日子,万一……

第0294章 只为立威新瓷器

“来陶器了,来陶器了,大家过来领。”

晚上天蒙蒙黑的时候,一辆辆车进到城中,在各坊中转,有人喊。

长安的百姓和泥之后,一窑接一窑烧,烧好送过来一批。

李家庄子距离近,最为方便。

其他县远,路上要小心颠簸。

百姓不高兴地出来领东西,好些个人在嘟囔。

“早知道不与武功县的窑换了,每次都是晚上来,烧得变形的陶器不好挑。”

“属于废陶器,不知道扔了,给我们用。”

“其他县照着学,也就官窑和李家庄子出的陶器好,废的也有,李家庄子把废的额外送。”

“黑心,以后都不买他们的东西。”

听别人在那说,送东西的人也不吱声,跟他们没关系,他们只负责送。

一些坯子在烧制的时候会裂开、改变形状,裂开的不能要,变形的就被拿过来。

李易庄子上不好的陶器,同样拿过来,属于额外送,庄子用不上,扔了可惜。

碗不是那么圆,一样能装水、盛饭。

坛子烧完堆了,变成一个盒子,这东西百姓还很愿意要,拿着装水能喂鸡鸭。

官窑要脸,差的不往外放,砸碎掉。

其他县的当作不知道,赚昧心钱,反正是按照数目来。

百姓心中不满,却明白拿对方没办法。

能开陶瓷窑的有钱,还有一大群人。

消息传到李易耳中的时候是第二天早上吃饭时,过来买东西的商人说起昨天武功县的窑给出的次品太多。

原来是十个里有一个不好的,现在四个里就有一个。

“东主,城里的人都说咱们仁义。”宋德心情好,别人不给好东西,庄子给,还额外赠送。

获得好名声,出去打招呼别人都要夸一声。

“这么作,坏了规矩,不能任其施为,不然其他县的窑看到了,照着学,百姓在埋怨他们的时候,对朝廷也会有不满。”

李易似自语,又似对宋德说。

“东主说得对,可叫长安令出手?”宋德想到了官面上解决。

“当初又没签什么文契,只是一说,衙门怎么好去管?”李易摇头。

他觉得有些失望,人性的贪婪怎能如此?说好的交换,窑上并不吃亏,还有赚头。

结果得寸进尺,送来的陶器越来越差。

陶器要求的烧制温度低,又不需要上釉,何必干有损朝廷信誉的事情?

“东主,下次要签。”宋德跟着生气。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告诉窑里,准备烧一窑瓷器,我给新釉配方,烧一窑出来看看。”

李易对宋德说。

宋德丝毫不吃惊:“东主是想要卖瓷器?”

“哪有时间卖瓷器,那窑还留着烧砖、烧水泥。我作个样出来,让别人看看。

觉得好呢,就从我这里购买新釉,回去自己上。只卖兑好的釉料,不卖配方。

他们有本事自己拿着釉料推算出配方,我再公布,谁都别想吃独食。”

李易不相信那些人能够轻易从调制好的釉料中分析出成分,除非他们有先进的设备。

宋德没明白,东主要烧瓷器,然后卖釉,跟别人给百姓废陶器有什么关系。

李易看管事发呆,笑着说:“想要买就把之前废的变成好的,废一个,补回去十个。

我李易出的主意,谁想搞破坏,我就收拾谁。

武功县是吧,他们被排除在外,他们的废陶器由其他想买的人补。”

李易说出自己的目的,今天出个主意,有人破坏,明天出主意,还有人在底下捣乱。

这不是跟变法一样了么?法是好法,执行的人不行。

他要叫其他人长个记性,凡是他拿出来的,谁不好好照着办,就叫谁垮掉。

毛病不能惯,垮了需要扶持,把废窑买下来就行了。

要么就别想利用那个窑烧瓷器赚钱,不然还有新料,一点点冲击。

宋德使劲点两下头,饭都不吃了,拿两个包子,边走边嚼。

去告诉那边准备空出来一个窑,等东主拿出新釉,再烧个几天出来。

李易慢慢吃,他有很多现在没有的釉的配方。

釉其实就是颜色,不同的釉在烧制之后展现出来的色彩也不同,还有混合着用的。

难度越来越大,李易那时的工艺技术高,除了特殊的变色烧不出来指定的,其他的都行。

现在的一个陶器价钱都不低,更不用说瓷器。

一文钱想买一个带漂亮花纹瓷器的碟子,做梦!

而李易那时,五毛钱一个批发,要多少有多少。

无数厂子抢着卖,甚至主动降价,以拿单子。

两元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瓷盘子和瓷碗,就能想出成本是多少。

按照已经出土的资料分析,把中唐和晚唐,还有宋时的釉拿出来,足够吸引很多人了。

现在就有个唐三彩就不错,不过那个是用来埋的,但单色釉拿过来一样烧瓷。

不烧成陪葬品的样子,只是在瓷盘子中画图,那就是给活人所用。

睡了一晚上,一早看到自己家拿到的形状不好的陶器的百姓越想越气。

感觉今天一天都不会高兴起来,一套的八个碗,凭什么又一个长成那样?怎么成套?砸碎两个,六个成套?

那还不如送人,看谁家的和自己差不多,送过去,凑一下。

他们嚷嚷着再不买武功县的陶瓷,就差游行了。

遇到一个人,只要对方愿意聊,就跟对方说武功县的坏话。

最开始还只是说陶器的问题,后来整个县里似乎都无好人了。

武功县的百姓在长安的还争论一番,差点打起来,凭什么对我们地域攻击?

武功县继续往长安送不好的陶器,越来越差,估计是把以前没来得及砸碎的全拿过来了。

至于拿到这些陶器的百姓以后买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不在乎,你们都用泥巴换,有钱买么?

几日后,李家庄子拉着很多瓷器出现在长安城中。

直接奔东市,好多人开始围观。

李家庄子拿出来什么好东西了?车队又出来了。

“今天给大家看看庄子窑上新出的瓷器。”宋德负责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