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5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姚崇起来拦,筷子上有苞米是砸,没苞米是扎。

“好叫他知道老夫的厉害。”毕构悻悻地去找掉的苞米。

“再烤一下,刷油,把灰刷下去。”

李易停下,不忘了告诉毕构怎么处理掉的烤苞米。

周围一大群人露出笑容,尤其是孩子们,太好玩了。

第2685章 军事扩张当暂停

“老喽!”李旦看着毕构和李易闹,摇摇头。

他看出来现在很多大臣的心思已经放下,准备从这边回去后交权。

他还记得曾经一群宰辅与李易互相算计,主要目的为压制李易。

当时没人知道李易究竟是何等心思,随着大唐经济繁荣、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实力强大。

官员们对李易的看法逐渐改变,直到现在。

官员们放心了,李易确实不会造反,更不会针对正常的官员采取手段。

大唐的领土不停地扩大,外面的人变成大唐人。

强到了想灭谁就灭谁的地步,不让李易换出来的东西参与,凭大唐自己造的武器,依旧如此。

水上停泊的一百艘蒸汽机船,能够把所有的敌人船只打沉,封锁对方海域。

而飞艇又能飞到敌人陆地上空攻击,李易没到灞水李家庄子的时候,自己大唐长安城能挡住飞艇扔炸药包?

挖地下室躲进去,除非永远别出来。

“本不该在当今世上有的东西啊!”李旦抓一把干炒的葵花籽,放到牙上嗑。

豆卢贵妃在旁边脸上带着笑容,拿起个葵花籽用大拇指的指甲一掐,再一掰,取出仁儿,喂给自己的小儿子。

她只有在李易于旁边的时候才敢随便往儿子嘴里塞吃的,不担心卡到嗓子了什么的。

不然她会先用嘴嗑,嚼碎了拿指头抿进儿子嘴里。

吃鱼的时候李易在,孩子自己用手抓着吃,感知鱼刺吐掉,可以多吐出来一些鱼肉,尤其是吃带鱼段。

李易不在,所有的刺儿必须找到并挑出来,怕扎了嗓子和食道。

“易弟,累不?”李隆基吃半穗儿烤苞米,问旁边吃另外半穗儿的李易。

李易用小镊子夹苞米粒,动作飞快,夹一个吃一个。

“不累,练手,隔着夹有意思。”

李易不挨着夹,第一粒夹完,隔一粒夹,再隔两粒夹,然后三粒、五粒,横向斜着夹……

不止他,护士们俱是这般,吃饭都用双手筷子呢。

吃饭的手艺,基本功必须练好,哪怕理发的人,只用一把剪刀,看着咔嚓咔嚓很容易,寻常人动一动手便抽筋。

“倭国要不要打?”李隆基不想学着吃玉米,他琢磨倭国。

“倭国目前未占的地方咱们给占了,包括大大小小的岛礁。

待其他地方变成大唐领土,且稳定后,再谋别处。

领土兼并速度太快,会出漏洞,后勤不稳。

已有的地方先巩固住,能去北极的海峡左边的大片领土不利于耕种,咱还得要。”

李易停下动作,端起酒杯,看向西边,像看倭国一样,实际上他在看曾经老毛子的领土。

倭国现在的领土不是那时,小着呢,打败容易,统治困难。

大唐百姓人口少,自己的地方还未发展起来,就往外殖民,会削弱大唐的经济体系。

几千万的人口,想把大唐每一处都修好,难。

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洲、北面、东北、朝鲜半岛、吐蕃、西南、非洲部分地方,目前归大唐。

先收拾完势力,再慢慢对付别人。

不然看欧洲那些殖民在外的国家,最后殖民地一个接一个丢掉。

原因有许多种,最大的问题在李易看来属于交通问题和文明底蕴问题。

故此不能再去占有国度地方的领土,理论上只要别的国家不主动打大唐,未来十年内,大唐不会继续找别人麻烦。

看看元朝是怎么灭亡的?不,看看宋朝是怎么灭亡的?不,看唐朝怎么灭亡的?

要在稳定边疆后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中华百姓吃饱喝足,才不会造反呢。

现在哪个大唐原来自己的地方,谁想起义,他自己带一群混混什么的,没有百姓会搭理,倒是能举报,并帮着官府。

我家刚盖了新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你让我跟你去造反?

没有经济基础的战争是真正的穷兵黩武,疆土够大了,稳一稳。

“如此,暂时把仇恨放下。”

李隆基为自己找个借口,朕为何要打倭国?因为倭国打过大唐。

“三哥放心,军事战争可停,经济战争要加强,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腐化和削弱对方。”

李易又担心李隆基彻底放弃对外扩张,赶紧提醒。

“然!贸易,以奢侈品,换取他们的生存必需品。”

李隆基端酒杯,举一下,自己喝。

李易跟着举一下:“外面的各个地方会打仗,咱们应该为了保障平民的利益,应当卖武器给他们各方。

他们形成鼎立之势,才会停止战争,百姓过上正常的生活。

若一方强大,其他方弱小,强大的必然兴兵攻打弱小,战争中百姓生灵涂炭啊!”

李易悲天悯人般地出主意,咱们要阻止战争,向弱小的部落和国家卖武器。

他们一强大会打别人,再卖武器给别人。

如此一来,都有武器的人就不打了对不对?

李隆基端着酒杯看李易,过片刻点头:“易弟所言极是,别人需要武器,卖什么合适?”

“弓、弩、盔甲、箭矢、医用酒精,他们用好的木头、矿石、金银、粮食换。

像马匹、牛、骆驼什么的也行。宝石我现在也收,经济条件允许我储备。

他们自己带着东西过来交换是一个价钱,他们的东西咱们给的钱相对多,咱们的东西要钱少。

他们自己过不来,咱们去收和送,是另一个价钱,咱们承担风险。”

李易这个就无须多想,直接给出他的办法。

“易弟你喜欢收集宝石了?”李隆基知道李易对宝石什么的不感兴趣。

既如此,怎么又要换?宝石不能当成纸币发行的抵押品。

“我不喜欢,宝石在我眼中不如好种子,但我可以喜欢。

京兆府二十二个县,有一种石头只有长安与万年县才有,我说我可以高价收购这种石头。

我愿意给出火绳枪的枪支与弹药,谁给我提供这种石头我给谁,然后……”

李易说到这里停下,还用继续说吗?

“那得打成什么样?”李隆基知道接下来是什么。

长安县与万年县互相打,要运石头给李易,其他二十个县要打这两个县,互相又得阻止别人打过来采石头。

第2686章 玉器加工点子出

周围的大臣听着,包括方才不停地嘟囔又烤一次的苞米变硬了不好嚼的毕构也安静下来。

大家都觉得好计策,一种东西值钱不值钱在于别人给它的定位。

胡椒以前值钱,大家喜欢吃,大唐自己又没有。

现在胡椒和花椒差不了多少,寻常百姓吃得起。

开元初,丝绸价格高,现在……价格更高。

尤其是带纹理的,缎了、锦了、绣了,因为人工成本增加。

同样的东西,一个绣娘绣出来,平均一天赚二三十钱,算不错了。

眼下再让人家赚那么点钱,人家就干别的工作去了,不玩儿了,谁愿意绣谁绣。

北方冬天的大棚蔬菜价位低到了最开始的五分之一,随着飞艇数量变多,种大棚的人多,还要继续降。

一直降到小易认为不能再降的情况,李家庄子要出手的。

“若玉石不被认可,又哪来的和氏璧?西南的翡翠,咱们不接受,拿过来卖不上价。”

毕构把自己的烤玉米给李归藏,李归藏要的。

“毕爷爷说得对。”李归藏高兴,他爱吃硬一点的玉米。

煮的玉米,嫩的他从来不啃,老的,他好搓粒吃,一个玉米棒子能吃半个多时辰,当零嘴儿,跟嗑瓜子似的。

“你拜老夫为师?”毕构借机给李归藏出难题。

“是要教我三人行必我有师……哎呀!毕爷爷打人啦……”李归藏说着转身就跑。

“把苞米还给老夫,不给你了。”毕构使劲挥舞下拳头。

“翡翠不被喜欢,主要它为硬玉,不方便加工,主要的矿之后我要占,一旦加工好,很漂亮。

金刚石我加工出来的那么多面,做成首饰就好看,有其他地方亦产翡翠,倭国。

咱们要去的地方同样有,水种不好,其实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的宝石都能人工合成。”

李易遗憾地看一眼自己的二弟子,他也想吃毕构那个苞米,粒排列的整齐,适合练手。

二弟子拿走,看他现在就取来镊子在那里练上了,倒是让人欣慰。

“老夫这里有一块蓝田玉,小易你看着给雕刻一番?”

毕构说着从袖子兜里掏出来一个鹿皮口袋,拿出一块足有巴掌大的蓝田玉。

“老毕你不嫌沉啊?你这块玉不可以雕,被你给盘出包浆了,没有图案比有图案值钱。”

李易把将近二斤重的蓝田玉放在手里摸摸,好东西。

换到他那时,如此的玉,相信有无数雕刻大师愿意给钱让其雕刻,倒搭钱,你让我雕,你开价吧!

“有永……闻恬的血凤凰手镯值钱?”

毕构看永穆公主,永穆公主戴着她的镯子。

制作镯子的边角料戴在小兰的脖子上,必须总戴着,叫养玉。

只有需要干活的时候或洗澡的时候才摘下来,怕碰坏了。

“她那个手镯你不能戴,你这个玉她不能戴,不要拿价钱去比较。”

李易把玉放好,又还给毕构,留着吧。

“老夫送你了。”毕构说得十分自然,像开玩笑一样。

李易却知道对方能送,摇头:“我不喜欢,我对身边的物品,用起来方便,穿着舒服、吃着香就行。

说白了我只在乎吃穿住行,我最开心的是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

他说实话,珠宝什么的他一样不爱,他钱太多了,并知道许多珠宝矿位置。

“你能帮别人加工不?”毕构收起自己的玉,突然来了灵感。

李易:“……”

他已经想到毕构要作甚了,收税。

一块颜色驳杂,品相又不好的蓝田玉,最终的价格取决于雕刻师的灵感和技巧。

翡翠白菜那块石头,正常来说是废料,结果雕刻成了白菜,形态、颜色过渡、渐变,和摆财的寓意,价值连城。

自己的设备雕刻任何一种东西都容易,雕出来,收百分之八十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