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0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这里养家禽的多,毛蛋和照蛋就多?”

李隆基吃过两种,毛蛋他喜欢吃带黄的,硬一点的,小鸡崽子的吃着没有肉,不好吃。

“多,不过没有人吃出来病,报纸上写了怎么吃,煮的时间长。

小鸡的那种煮外肉少,用油炸,连骨头都吃掉。

三哥想吃,我专门找硬的黄拿辣椒炒,放点青蒜。”

李易也不喜欢吃壳里扒出来的小鸡崽子,比那个麻雀还小。

但煮好了烤,小孩子爱吃,当零嘴儿吃。

没有冷冻设备,当天出的毛蛋当天就吃掉,不吃的第二天就扔,煮猪食的时候放进去。

有人专门收,收完了加工卖,收的价钱低,卖的价钱跟一个鸡蛋似的。

卖不出去,就统一弄到养猪场,产业链很完整。

第1973章 东北队伍又入新

李隆基拒绝吃,他仅仅问问而已。

“如今百姓喂家禽以哪种作物为主?”李隆基知道蝗虫数量不够,鸡鸭鹅全吃草?

“陈年的谷子给一点,籼稻的稻壳磨碎混合进去,洛阳的冬天草少时,不孵化新的禽雏。”

李易了解情况,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作物给家禽吃,家禽生长慢。

蛋被人吃了,人吃脂肪和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则小。

拿纯数据来计算,很复杂,涉及到人体的营养摄入,不只吃饱。

养鸡,即便人省下来的喂鸡,人吃鸡蛋鸡肉,还是比不养家禽,光人吃粮消耗的多。

不同之处在于不养家禽和猪,普通百姓瘦弱,面带菜色,典型的营养不良。

现在脸色红润,男人有肌肉,女人显得丰沛,生病夭折的孩子数量减少一大截。

“夏天时由于草多、菜多,养殖的粮食消耗达到均衡,家禽和猪吃菜长肉,人吃菜……也能补充一点热量。”

李易提到食物转化,家禽吃菜转换的比例比人高。

李隆基对此学过:“外来人口增加,对于消耗本地的禽蛋有所帮助,本地储备,别处运输,规划妥当了?”

“主副食俱安,京兆府主食多,可运来补充,副食亦如此,海州的鱼,冬天出动船只。

从洛阳宫到北面黄河的沟壑,在修桥人力有余时,进行开垦。

一部分种上护土作物,一部分种经济林,其他的改成田地和梯田。”

李易给出大方向的规划,他那时同样的位置除了楼就是梯田,再往北面去,则为厂房区。

现在住户少,田更少,大部分属于‘原始’林地。

里面还有老虎、狼、熊、豹子等动物。

既然修桥,地方不利用,不如不修。

“去渤海接西南蛮的人安排妥当了?”李隆基放下河南府的心事,指指东北。

电报机送到他们应该到的岸边,看到人发电报来得及,另有船只轮换锚于海上。

……

“今天不走了,天阴沉沉的,风冷飕飕的,又要下雪。”

东北的雪地林间,李恩东看看时间和天,决定提前宿营。

由于当地人的拖累,还得走两天路。

额外的队伍又有所增加,新来两个部族,拖家带口的。

后加入的部族看到之前加入部族人的样子才动心,明明大家过一样的日子。

突然邻居乘着马拉雪橇,丢掉很多东西,然后穿暖和的衣服和新鞋子。

小娃娃的时候从皮手闷子里拿出来,上面没有黑黑的皴,很干净。

再看自己的孩子,流着大鼻涕不时往回吸一下。

跟着大唐的人,生活这么好吗?算我一个,我带着族人去大唐。

时间被耽误,又得重新给两个部族换鞋子、找乌拉草。

烧草木灰、煮水、打猎来的野兽皮子扔里泡,之后拿出来在冬天里晾着,都冻硬了。

需要到地方后再进行加工,回程时大家应该有更好的保暖衣服。

李家庄子的人决定,其他人听从,搭营帐,倒无须挖壕沟。

六个部族中间分开,避免晚上来回乱蹿。

比如看上哪个别的部族的男人或女人了,生活如此艰辛,能快乐就快乐。

西南蛮负责巡逻、放哨,他们已经不把自己当成来自西南的山里人。

在他们眼中,这些部族才是未开化的,至少自己能写几个大唐字。

自己是俘虏,说奴隶也行。

奴隶哪不好?李家庄子的奴隶跟别处能一样?

谁见过奴隶家的娃儿穿漂亮的衣服、背小书包去学堂的?咱家的就是。

营帐搭好,篝火升起,炖肉,树上有的干瘪的蘑菇和木耳也扔进去。

这种木耳不用再晒干了,在木头上已经干了。

另外用工兵铲清理树下周围的雪,有时能够找到蘑菇。

当然也可能找到蛇冬眠的洞,要小心。

有的草结了薄冰,依旧顽强地生长着。

李恩东等人翻着图册辨认和指挥,东主给的,告诉自己等人东北冬天野外会出现什么,都长啥样。

即便白雪皑皑,想要吃东西依旧能够挖出来,加上打猎,保证饿不死。

比如发现野生的榛子丛,下面有掉落的榛子,榛子里还有虫子,吃,连虫子一起吃。

榆树也不缺,实在不行剥皮吃树皮。

寻找松树,即便油松,有的大松塔里的松子也能抠出来吃。

如果遇到河或着积雪覆盖的水泡子就更好了,河里有鱼,水泡子中通常能挖出泥鳅。

挖的时候要注意,有泥鳅就有蚂蟥。

本地人不认识大唐字,看彩图都能看得两眼发光,好书哇!

新加入的队伍往火堆里扔柴火,大部分是男人,女人想干活,男人不答应。

因为用肥皂洗了手,又抹的护手霜,蹭掉了怎么办?

有那没死的老太太干活,没人阻止。

小孩子不干活的时候保养手,双手插进皮护当中,比手闷子暖和。

皮护就是皮毛缝制的一个筒,两只手和部分胳膊能插进去,在里面双手握着更暖和。

如果两端额外加绳子穿上,可以撸到胳膊上,绳子一紧就不掉下来。

睡觉的时候里面塞点东西又能当枕头,一头使劲扎绳子,成了个口袋。

“希望雪别太大,不然找不到树根下的野菜吃。”

李恩西拿出来米给别人发,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说道。

米是熟米,蒸好了之后干燥,很硬,放几年都不会坏。

吃的时候用热水、热汤泡。

不吃米有炒面,油茶面,热量高,另外很硬的压缩饼干。

杠头没携带,不如油茶面,反正出行的时间不长,油茶面坏不了。

“马厩的地方雪扫好了吧?明天又该让它们趟雪,休息的时候可不能把脚给冻了。”

李恩北说着去马群的所在,他还是不放心。

马在感觉到安全,环境又舒适时,会侧躺着睡觉,现在躺不了,站着。

白天的时候找到的埋在雪里露出一点尖的干草,清理雪割草,半夜的时候要喂马。

还不可以给马吃雪,即便它们能吃。

把雪化开,放一点盐,给马补充电解质。

甚至有炒好的豆粉,随时给状态不好的马吃。

第1974章 马有灵性又一部

吃过饭的众人开始加固帐篷,风更大了。

好在选的地方在山顶,没跑到山坳中,山坳中可以避风,却躲不开雪埋。

天彻底黑下来时,风吹雪降临。

马匹一个挨一个,共同抵御。

人跑出来,一个人专门负责双手稳住煤油灯,另外几个人给马扫背上的雪。

每隔一段时间,部族的男人钻出来,同样有稳住灯的人,其他的用工兵铲和木棍处理帐篷上和帐篷外的积雪。

老人、女人、大一些的孩子听着外面的动静,倒是不害怕。

他们实际上在庆幸,跟上大唐的队伍,不然这一场雪,族中又要死人。

大唐的军队好,不惦记自己部族的东西,有事情冲在前面。

风呼啸的声音中夹杂着喊话声,听着是那么的安心。

几个出去清理雪的男人进大帐篷,几家人住在一起,晚上也没什么特殊的男女娱乐活动。

“阿哥,外面怎么样了?”有女人上前帮着拍掉男人身上的雪。

煤油灯被挂在帐篷中间,调暗光亮,省油。

“一个时辰后再出去,堆不起来,冷不冷?”这个男人看看自己的家人。

“不冷,睡觉前把水囊灌上了热水,人多,要不是留个几个小洞,会喘不上来气儿。”

女子摇摇头,帮着男人把帽子和外面的大衣脱下来。

其他的女子跟她一样,上前帮忙。

“阿达睡觉。”一个给弟弟掖皮子的女娃娃说。

“睡觉,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叫,再出去。”

男子过来用指头点点女儿的额头,露出笑容。

睡着的人天亮时被喊醒,他们不知道风和雪什么时候停的。

清晨的阳光给不了人什么温暖,雪地上的反光倒是刺眼。

早饭是昨天吃剩的炖肉,里面没有骨头,继续炖,拿来冲炒面。

一番整理,众人再次上路。

每人一个皮子制作的护目镜,皮子中间露出缝隙,里面有一片墨镜,一个长方条。

没有这个墨镜片也行,李易按照爱斯基摩人的办法制作的。

他提供墨镜条,到地方随便找动物骨头、木头、皮子都能装上。

用这个手段应对雪盲,现在的突厥、吐蕃、契丹、奚族、渤海、室韦等地方还不会呢。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学才停,马吃到了夜草,加了炒黄豆的野草。

天亮后又吃几口干草,马觉得可以了,拉着爬犁前行。

它们发现了,遇到特别累的时候,就有豆粉和鸡蛋粉吃,可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