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177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东主,炸串儿好吃,炸点糯米糕啊!”卢奂撸一串儿,提建议。

“我不知道百姓的具体身体情况,糯米糕吃了万一生胃病,开心的事情就变成闹心的事情。”

李易拒绝,大晚上的,吃糯米糕,还睡不睡觉了?

长安的人往日不怎么吃糯米的东西,不适应。

“茴香豆给我装一兜子,我发给他们带回家,我好歹也是个御史中丞。”卢奂又提个要求。

“对对对。”李易附和:“给你装上,不,叫人带过去,跟着你走。”

那边的卢怀慎想过来扇儿子几巴掌,御史中丞在现在的地方,是最小的,你还好意思说?

第1779章 劝民入籍多不易

‘嗵!轰!哗啦!’烟花在天空绽放。

小孩子们就等这一刻呢,他们用指头堵住耳朵,看天上的美丽图案。

他们并不在乎烟花多么漂亮,他们只是愿意热闹,跟身边的人一同分享。

李家庄子、张家村子、皇庄,有孩子的家长忙碌起来。

带孩子一起看,然后跟孩子说烟花,直到孩子困了睡下。

整个京兆府,包括村落,皆有烟花升空。

耗费钱财,更让羽林飞骑遭罪。

收获的是民心,即便有几户人家住在山上,依旧有羽林飞骑带着十多个烟花抵达。

李隆基负手而立,微微仰头,意气风发、睥睨天下。这……便是大唐!

周围的人感受着同样的气氛,神情肃穆。

‘吧唧吧唧’被烟花声音盖住的吧嗒嘴儿的动静在抗争,李易左手啤酒,右手卤鸡爪子,吃喝得正开心。

永穆公主站在李易旁边,闭着嘴,嘴却在动,她吃了块肉筋,嚼不烂,努力中。

吃肉筋有助于消化,只要不吞,等把肉筋给嚼烂,唾液进到肚子里一大堆了,跟含酸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

此时一处山上,这里住十二户人家,他们喝着十个羽林飞骑带来的米酒,烤羽林飞骑山上顺手打的猎物。

时间一到,羽林飞骑先拿出来一组六发的烟花,点燃,轰隆的声音中天空的花雨还未消散。

六发结束,羽林飞骑准备点下一组,一老头发和胡须皆白的老者站在旁边按住羽林飞骑的手。

“六个够了,听说这东西在战场上能杀敌,带回去,打敌人。”

几个孩子露出失望的神色,但都点头。

“老丈,烟花杀敌,莫说一组六个,十组六十个也没用,除非敌人傻傻地站着不动。”

羽林飞骑摇头,他们十个人带来十组烟花,先放两组,之后每隔十分钟放一组。

不止为现在的十二户人家放,更为周围其他山里生活的百姓放。

那些百姓没有正常的田地,在山里开垦一点地种吃的。

平时打猎、砍柴、编筐,卖掉后买东西回来。

他们不入籍贯,生活好几代,代代在山上。

隋末躲战乱进山的,像眼前的十二户人家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十二户人家主动入籍,在关中地区干旱时,他们看到提前准备好的水网,觉得朝廷厉害,要求入籍。

官府备上,不收租子,要求他们每年每户贡献野兔皮五张。

没有兔子皮,拿其他的野鸡等东西代替。

为衙门交东西,得到相应的福利。

在周围给建四圈栅栏,一米、一米五、两米、三五。

一米的在最外围,粗木头,上面削尖。

第二圈与第一圈间隔两米,上面削尖。

第三圈与第二圈相隔一米五,上面还是削尖。

第四圈与第三圈相隔一米,削尖。

外围防野猪,其他的防虎狼。

没有一只老虎或狼能在助跑的情况下从外面跳进来,只要跳起来,保证穿桩子上。

以前十二户人家用土和石头修墙,夜间总丢东西,鸡笼子用粗木头钉,听到动静,人不敢出屋。

修完栅栏,土墙向外阔,阔出来不到三亩的菜地。

晚上知道听见动静,挑灯笼拿棒子和刀出来。

因为能进来的就是黄鼠狼、狐狸,在爬的时候没被穿上,跳进来,等想出去可就难了。

最内圈快到上面的位置有向下放的遮挡,进来的时候爬,出去时爬到那个位置被顶住。

十二户人家自从抓到第一只黄鼠狼后,就总盼着其他的上门。

他们白天年岁大的人留下干活,年轻人组队下山干活,每旬把孩子从村子里接回来。

孩子在县学读书,跟村子的孩子们一起住在县学。

他们入籍后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羽林飞骑放烟花,想吸引其他的人家到此聚居。

这里的地方大,可以形成个小村落。

老者不清楚背后的目的,他看看其他的烟花:“拿去卖给富人,这一个怎么不得卖上五十钱?”

“大父,五十钱一个动静都买不来,一组要一缗,还不卖。”一个小孩子对爷爷说。

上学不仅仅学课本的内容,更了解外面的世界。

“六下一缗?”老头心疼:“咱没这个命,别放了,停下。”

“东主安排,东主说了,必须放。”羽林飞骑只好搬李易出来。

“放!”老者咬咬牙:“李东主让放,我们看着,仔细看。”

羽林飞骑点燃第二组,轰隆轰隆,仔细看的人眼睛闪花了。

周围不入籍的人果然同样在观看,他们其实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不想入籍,估计是习惯。

另外有对朝廷的不信任,哪怕下山换东西时看到了变化,他们还是想再等等、再看看。

跟李易那时山区搬迁的人没什么区别,当地的官员就差跪着求了,如果有用的话。

最初官员一看,你们不听,我不管了。

后来任务压下来,你可以不管,百姓不下山,你就下班。

官员主观能动性和能力瞬间提高一百倍,想尽各种办法。

隔几天去一次,甚至晚上住那,讲道理、摆事实、画大饼、谈感情,连哄带骗地把百姓给忽悠下去了。

李易没下命令,入籍而已,方便官府统计,又不是下山,山下安置起来很费劲。

没入籍的人看着,知道烟花为谁放,那边的十二户人家入籍,日子确实好过。

尤其是孩子,在县学中念书,进步大、学习好的都有奖励,给钱。

一个孩子努力读书赚到的钱比在家帮忙干活赚到的钱多出好几倍,听说有的孩子一个月往家里拿十多缗钱。

“咱们入籍啊?一年一家人五张兔皮,怎么都能套住,抓野鸡更容易。”

终于有一个山头上的人忍不住,他家三个孩子,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五岁。

其实他家应该有六个孩子,另外三个两个出生不久就死了,另一个养到四岁,死了。

他盘算着三个孩子能赚多少钱,学不好的话就打。

再等下去,孩子大一大,还怎么去学堂?

“明天下山问问,怎么个入籍?是现在就交兔皮,还是年末前交都行。”

依旧年岁最大的人管事儿,可惜没有烟袋杆子,不然他应该抽袋烟再说。

第1780章 温柔乡是英雄冢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

烟花之后,馨研亲自表演笑红尘。

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舞台灯光闪烁。

场面进入了高潮,无数人跟着唱、扭动着身体。

待这个节目结束,其他的演员继续上场,李隆基等人开始离席,不能总看,白天已经很累了。

众人退场,尺带珠丹不时扭头往回看,同时嘴里哼哼着:“长夜漫漫不觉晓将快乐寻~找……”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舞台效果,又被迷住。

之前不想去取经,现在想长夜漫漫。

吐蕃的歌舞有固定的风格,乐器较少,只有金城公主的宫中歌舞好看。

金城公主又不会这样的歌曲,更不用说舞台上的音响和灯光。

尺带珠丹听一曲笑红尘,就想这夜不再变亮,然后他就始终生活在里面。

吐蕃跟来的人,此刻的想法差不多,今天晚上实在是太美了,要是永远这样该多好!

“霓虹闪烁,纸醉金迷。但凡意志不够坚定的人,都会陷进去。在我心中,这样的节目远比不上丰收时候百姓在田间哼的民歌小调。三哥以为然否?”

李易看到尺带珠丹的样子,没去嘲笑,更不贬低。

“然!”李隆基认真回一个字,明白,易弟在劝戒自己。往后梨园要继续开,自己却不应该多去。

“易弟,尺带珠丹想找更多的女人,奴奴……”李隆基认为金城公主的时间少,被陪伴的时间少。

李易用那样的眼神看李隆基,十分无语。

你跟我说尺带珠丹的女人多?这话你是咋说出口的?

“为兄是觉得奴奴属于自己人,自己人要向着自己人。”李隆基被李易看得心虚。

“过两日,把南曲的‘大家’找来,其实武婕妤就行,教导金城公主。”

李易说着看武婕妤,这个女人厉害,心狠手辣,没有儿子都能把别人给收拾下去。

以后有了儿子,把太子给废了。

武婕妤低头不敢跟李易对视,她早发现李易总针对她,似乎她所有的心思李易都知道。

“南曲的‘大家’好。”李隆基认可一个方面,武婕妤他不打算安排去教金城公主。

“困了,睡觉,明天我要晚起。”李易打个哈欠,到分别的时候,他走进自己的院落。

尺带珠丹回到‘家’,有一碗药等着他,说喝完对身体好。

他魂不守舍的咕嘟咕嘟喝进去,嘟囔着‘歌在唱、舞在跳’沉沉睡去。

金城公主叹口气,看看儿子,坐在窗前发呆。

她不在乎自己男人总惦记别的女人,在吐蕃很多女人属于尺带珠丹。

她被节目给震撼到了,歌舞触动了她,在吐蕃她吃过太多的苦,主要是精神上的。

一放松,她不想再回去。

吐蕃哪里有家好?在家里多快乐呀!

“公主!”侍女端来一碗牛奶。

“你说不回去行不行?”金城公主接过碗,说出心中想法。

“行啊!你不想回去,李东主支持。”侍女从实际角度出发,回不回都没问题。

“不回去……”金城公主嘟囔一声,把牛奶喝光:“早着呢,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