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6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东北的酸菜都是大白菜制作,制作酸菜的过程中,它的损耗不比大白菜放在菜窖里面的损耗小。

为啥非要制作成酸菜?好吃?

保存的话,你做成咸菜不更好?或者干白菜。

原因或许在于辅助消化,包括酸奶,以及玉米制作的酸汤子,绿豆制作的豆汁。

豆汁不是豆浆,豆汁为发酵品,豆浆不发酵。

怎么流行出来的?当然是满族人占了东北之后开始的。

满族之前也是游牧民族,吃肉多,为了保持胃肠道舒服,喝茶、喝豆汁、吃酸萝卜条、积酸菜。

还有东北发酵到很过分程度的大酱、腐乳臭豆腐。

李易觉得自己发现了历史,东北的酸菜其实不是为了保存菜更长时间,而是针对胃肠道菌群调整。

而非东北地区的臭千张与卤虾酱,是同样的道理。

正宗的东北大酱其实是臭酱,而非酸酱,后来制作出来的所谓的东北大酱,已经不臭了。

不臭说是工艺调整,臭是不对滴。

那么倭国的纳豆你怎么不去调整一下呢?斯堪的纳维亚的鲱鱼罐头更臭,为何不去纠正?

“腐乳原来还有这个价值?出口,啥都别说了,出口。”

觉得自己了解了历史真相的李易,又把心思转回来。

给那些个总吃肉的地方的人出口腐乳,对方要是愿意吃臭豆腐,可以不那么咸。

第1592章 所学不杂雨中闲

“快,抢收,他们怎么还没来?”一个募兵的营长眼见着早上的彩云变成现在的乌云,着急地大喊。

他们一个营中的人会收麦子的太少,以前在河西节度使东边一带当牧民。

顺便是折冲府,后来裁撤,刚恢复自由,想着干别的活儿,朝廷说募兵,他们跑过来捞一份以为轻松赚钱的工作,护卫长安,基本不打仗。

到了之后,发现给的钱是真多呀,陛下亲自给。

又发现,训练跟自己以前不一样,要不是有肉敞开了吃,身体根本扛不住。

爬山,在山上训练,夏天的时候山上有积雪,喘气费劲,还冷。

好不容易活着熬下来,还得抓兔子、帮百姓干活。

收麦子是人干的活吗?不如再去爬太白山。

一个营负责一大片地方,速度慢,百姓着急,却不好催促,陛下的军队很努力了,就是手艺差。

营长倒是不逞强,见情况不妙,立即派人去求援。

求援大不了丢面子,证明自己的队伍在此方面比别人差。

不求援,耽误百姓收麦子,丢的可能就不是面子的问题。

喊着,他继续干活,怎么摆弄不明白工具?

“淋了雨也不怕,千万别闪了腰。”种地的人心疼,多好的兵啊,虽说收麦子慢。

军士着急中,轰隆轰隆马蹄声传来,一个百人的队伍。

他们跑到地头,翻身下马,把马上带的掠起来,冲进地中,站成排开始刷刷抡。

眼见着一个横排向前推进,麦子成片倒下。

“这是……专门练过吧?”营长看傻眼。

“愣着作甚?过来打捆,打捆总会吧?”羽林飞骑的人见募兵看热闹,吼一嗓子。

“会,这个会,快,过去帮忙。”营长反应过来,招呼兄弟。

这一大片地的二十户人家的人放下心,一个个也努力收麦子,跟旁边的人小声聊天。

“看到没?同样属于陛下私军,分三六九等。”

“羽林飞骑李东主是怎么带的?募兵李东主没亲自管。”

“诶!这话对喽!兵好不好,要看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募兵也不差,体格好,要怪得怪咱们自己,忙别的活儿去了。”

“很多女人有活儿做,娃儿又去上课,家里的老人实在不好叫来干活。”

“是陛下先说会派兵帮忙,陛下不说,都得干。收完了种高粱,再种些大豆。”

“肥足了,麦子长得好,丰收。不交租子和庸,卖麦子交税,三十税一。能卖上价不?”

“看李东主,李东主定什么价,咱们就卖什么价,粮商只能提高价钱,休想在我们手里买低价粮。”

百姓们说着话,不耽误干活,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几年前在夏收之前,属于青黄不接。

家中吃不上饭,只能借钱买粮。

等到了夏收,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得卖掉还钱。

卖的时候粮商使劲压价,比青黄不接时买的粮食便宜了一半还多。

再种别的作物,秋收之前,青黄不接,继续重复。

家中再有个生病吃药的,一年辛苦下来,或许还是欠钱。

现在不存在青黄不接吃不上饭的情况,早留出来多余的粮食。

干别的活儿赚钱,做衣服、修房子、添家什、给媳妇儿打首饰、给娃儿吃鸡蛋。

收获之后,可以不卖粮,钱够用。

这才叫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当闪电亮起,雷声滚滚而来时,收完的麦子已经堆成垛,并且苫上草帘子。

都是在平坦的地方给垫起来很高,不怕雨水顺地面冲。

雨瞧着就是急雨,一场下完,最多到明天便要放晴,再晒晒地,把麦子铺开晾晒。

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好办,有专门的工具脱粒。

需要脱壳工具还是不缺,甚至到磨粉。

豆大的雨点劈里啪啦砸下来,路上基本见不到人。

赶路的人早跑到最近的棚子里躲避,先歇歇,看情况。

水网中的小船把周围的帘子放下,避免进水,船继续行进。

逆流的比较麻烦,雨大的话水多,逆流更累。

码头的工人不停,穿坎肩,把裤腿一挽,继续搬运东西,小车在轨道上来回移动。

整个京兆府,凡对着路面的人家,纷纷把挂在房檐下的草鞋收进屋。

自从有人在东市没有鞋穿被李易看到,报纸上给了宣传,还有制作草鞋工具的办法。

有的人家根本不需要工具,不就是几双草鞋嘛!自己抽空编出来,挂在外面。

谁走路鞋坏了,直接拿,总不能拿去烧火吧?草又不经烧。

京兆府本地人,即便穿草鞋,穿的都是细加工的草鞋,舒服,还不容易坏。

走不上十里地就得破的草鞋,没人要。

俱为新到京兆府的人准备,光着脚显得大唐穷。

李家庄子,小丫头站在门口看外面下雨,手上拿一瓶碳酸饮料,不时喝一口,再使劲喘气。

李易给制作的,总喝对身体不好,偶尔喝一次反而让人舒服。

天闷热的时候喝一次冰镇的,再打个嗝儿,一下子便舒爽了。

李家庄子豆腐坊的人在泡豆子,准备制作豆腐,再用豆腐做腐乳。

天兵军要大量腐乳,已经送走一大批。

腐乳需要一个发酵时间,李家庄子顿时缺少,得补回来。

李易今天不作手术,天气不好,死囚万一出问题死在手术台上,大唐少个劳动力。

他坐在距离门口不远的位置上双眼无神,学习中,看别人的手术视频。

永穆公主带小兰去她俩的书房整理资料,顺便加深理解。

庄子上的孩子全跑去睡觉,包括小兰庄子邻居过来的孩子们。

外面下着雨,他们睡得香。

李隆基喝茶水批改奏章,一共五本,关于地方官员调动的情况。

拨款的事情他不管,交给专业人士。

盘算下人选,他一一把人确定下来,命人送到庄子的政事堂,叫宰辅们过目。

宰辅们其实送上来时已经列出来可选的人,李隆基有额外的想法,其中两个位置用了其他的人。

宰辅若不同意,得过来说,州府的刺史人选。

“力士,你还能记得朕初登大典的时候现在的时节下雨是什么样子吗?”

李隆基闲的无聊,问站在旁边的高力士。

第1593章 新种不售只作换

“陛下,大雨落下,即便再晚出的榆树钱也没了,方才我看到有庄户从别处采了回来,晌午吃榆树钱饭?”

高力士不回答当年是什么样子,他提午饭吃啥。

李隆基颔首:“正青稞吃,青黄不接的时候,榆树钱和榆树皮救过不少人啊。”

“桑葚出来了,现在有的还青,紫的酸甜可口。”高力士又提一个吃食。

这个好,当水果吃,长安两市已经有人在卖。

“找易弟去。”李隆基大白天的不能去找女人,又不想看书。

宰辅们忙,他不能过去闲聊。

找李易行,李易今天没事儿做,课都不上了。

李隆基见到李易的时候,青黛的家人刚把青黛接走,回家睡觉。

他们一大家子人在李家庄子住,其他人继续在各县里给人看病。

轮换着到李家庄子学习,太医多,方便交流。

主要交流书中的内容,书李易抄了一大堆,自己一个人看,有不理解,或者其他理解的时候,只能忍着。

一大群人互相间能够沟通,把不同的见解说出来。

长安城中,他们会去坐诊。

一到这样的天气他们就担心,等小丫头说困了,派人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看孩子面色不差,才放心。

“易弟,眼下桑葚出来,你要酿酒不?”李隆基自己打着伞进来。

李易起身泡菊花茶,放里几个冰糖。

“桑葚酿的醋好喝,老人孩子们能喝,做醋吧,明天的报纸上写庄子收桑葚。”

李易猜出李隆基的来意,叫自己给百姓额外增加收入。

京兆府许多人家种桑树,收吧。

收来制作成果醋当饮料喝,对身体还有好处。

李隆基看着玻璃杯中的菊花沉浮:“易弟,夏天的果子多,既然你说制作醋好,是不是……”

李易给自己泡了苦丁茶,就放一点,蜀地来的,长安没有。

眼看着杯里的水变颜色,他开口:“不能由我来提,楚王好细腰哇!”

“叫兄长他们负责。”李隆基懂,李易一说,凡是能够酿醋的水果全涨价,别人吃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