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2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永穆公主招呼宫女太监们过来吃,一人能吃几口,鸡大架就大,肉留得多。

四个鸡架,一样分出去一个,李易跟李隆基吃一个。

永穆公主、小兰、小丫头吃一个。

李易先喝口啤酒,打个嗝,伸手从鸡架上往下撕,撕一小片,放在口中咬半口,放下,继续喝酒。

李隆基跟着撕,等吃上,面露疑惑之色:“易弟,还是你烤的鸡架好吃,我上次吃,总觉得别扭。”

“别人给你撕的鸡架?”李易问。

“啊!”李隆基点头。

“烤鸡架最忌讳别人撕,自己撕的时候,知道自己想吃什么,感觉肉多,别人撕好的,吃不到肉。”

李易说出他为什么不撕好了拿过来的原因。

李隆基微微一愣:“确实,又是为何?”

“吃的人以吃为主,为了吃到自己想吃的地方,会把骨头掰断。

撕的人自己不吃,怎么方便怎么撕,从肉的地方撕。

叫撕的人自己吃,他们撕开的位置则不一样。

任何一个行业皆有出类拔萃的人,天赋属于一方面,后天的培养亦重要。

地方官治理所辖,务必要把身子沉下去,不作乱撕鸡架者。”

李易说着把去了腺的鸡尖揪下来,放到永穆公主面前的盘子中。

“正好咱俩一人一个。”永穆公主早惦记吃鸡屁股,可惜就一个,不好分。

小兰嘴里嚼着食物点头,待咽下去:“鸡架好吃,应该教百姓做,百姓家中少钱,吃鸡架也香。”

李隆基闻言,过来撕走一点,等吃完:“易弟,此法易学否?”

“一个鸡架二两白糖。”李易直接给出答案,百姓学?

“其实炖鸡架更香。”李隆基好无奈,有二两买糖的钱,何必吃鸡架,吃肉岂非更好?

“棚子一直在炖,肉全剃干净,只留下一点鸡油,把骨头炖酥,吃完多晒太阳,还可补点钙。”

李易透过窗户看外面,外面故意留的草地被修剪得整齐。

逐渐向西的太阳让草的影子倾斜,一只蚂蚱蹦出来。

一只半大的小鸡突然出现,张嘴叼住蚂蚱边吞咽边跑。

后面有人追:回去回去,下次把脚给你绑上。

“呵呵呵呵~~”李易看着笑出声。

“今年放宽各地往来限制,恐有弃地逃户出现。”

李隆基看着庄户抓鸡,想到大唐抓流民。

“报纸上写过两年新种子亩产翻倍,谁还愿意扔下地跑出来?考验地方官行政能力的时刻到了。”

李易了解限制人口流动的目的,运输能力若,物资调配困难。

一个地方人少了,地不好种,去别的地方,那里的粮食又不够用。

没有联网的身份证查询系统,又是计划经济,开介绍信很有必要。

包括粮票,拿着市里的粮票出了市买不到东西,还有全省粮票和全国粮票。

大唐不用粮票,出县要有县里的介绍去,出州得带着州里的证明。

放宽了政策,许多逃户走小路,多关隘,跑到京兆府。

不然京兆府的东西怎么涨价了?这还是李易帮忙解决就业的前提下出现的情况。

李隆基闻弦歌而知雅意:“第二批庄子的学子欲派往地方?”

“京兆府用不上他们了,浪费人才。到地方,有困难写信走快驿,我帮忙想办法。

不过学业不可荒废,我出去时日过久,最近要忙。练手、回学习上的问题。”

李易一直在给学子们讲物理、生物、化学、数学。

文学上的不教,经济学和金融学却进入第二阶段。

李隆基轻蹙下眉头:“他们一走,怕京兆府不稳。有他们坐镇各县,京兆府无忧。”

“他们在地方上已经培养人手,官员无能者,过去呆着即可,真正办事的乃吏员和流外官。”

李易对此想改变,又不能直接冲击大家考科举的热情。

现在的科举有问题,看考试题目,明算、明法,实用性的东西,不如进士科。

考进士可能会当宰相,里面的时务策重要。

“三哥,科举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李易端起杯不喝酒,眉心皱成个川字。

“嗯?”李隆基撕鸡架的手停下。

“报纸上少一个板块,大唐政策争议板块,叫评论吧。欲使学子多思考时务策,必有争论方可行。回头我加上。”

李易说自己的问题,大家要在报纸上玩唇枪舌战才是正理。

第1536章 天枢重建当国重

李隆基啃着鸡架,心中在盘算,从他掌握的情报得知,百姓们喜欢看报纸上的国事。

所接触到的内容,全由李家庄子写。

地方上的油墨蜡纸印刷,摘抄部分李家庄子报纸的重要内容,其余以各地情况为主。

“易弟,是大臣对朝堂的不同看法?”

李隆基愁,大臣要在报纸上打起来,还能好好工作了吗?

尚书说这么做对,侍郎说那样才合理,郎中给出第三种说法。

尚书生气,把侍郎与郎中全收拾了咋办?

李易笑着摆摆手:“三哥多虑了,是儒家、法家、墨子、道家、公羊等等学派就一件事情阐述观点。”

“哦~~!”李隆基颔首,明白了:“原来是对儒家动手。”

“不是,我不承认,我也抄儒家的书,还有注释。

儒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边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一边又学习其他教派的理论,化为己用。

若不去限制,儒教必然左右朝堂,干扰甚大。

教无对错,在于利用教义谋私利之人。

隋后咱大唐崇道、崇佛,几经变幻,正是为对抗儒教势大,却终不可得。”

李易知道儒教想干啥,由于秦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气候形成。

属于两极化,左倾右倾的问题,秦以法治国,太重于法。

其实就是法律不够完善,刑法过重,通常不顾因由,只论结果。

等秦始皇挂了,儒家反弹。

想要篡权的人利用这点来为其自身服务,之后大家看到好处了,都用儒教的一套。

每到关键时刻,尤其是一个政权衰落和新政权兴起的时候,儒教保证在里面搞事儿。

即便李易那时抗战与建国,儒教都不放弃机会,结果遇到了伟大的东方红,全扫荡,啥教?要信最优越的党。

李易承认,这个党优越。越是艰难的时刻,党的重要性越突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李易现在就要干同样的事情,树立大唐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百姓最大的信仰应该也必须是体现中华文明的政权,如此才有凝聚力,使百姓不被他人以别教之名义利用。

“你安排吧!”李隆基还想使劲琢磨。

他突然余光扫到在那里吃鸡屁股吃得开心的大女儿,发现自己用不着废心思。

他就没见过哪个稍微有点本事的男人会给媳妇儿亲自做菜的,感觉李易面对自己的圆圆时挺没骨气的。

然!要说自己这个易弟软弱吧,他杀人从来不眨眼。

平时一副笑眯眯和善的样子,收拾起人才阴损呢。

“二两糖啊,吃完能变胖不?太胖了对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李隆基又担心起女儿的健康问题。

“不能!”永穆公主声音模糊,嘴没闲着,吃呢,好吃!

“三哥,过些日子咱们建一个新的天枢,不以万国为臣,只作华夏中兴。

凌烟阁再好,也只是对少部分人的抬举,天枢虽高却存亡唐之念,毁就毁了。

咱技术好,自己造一个高高的,顺便把烈士陵园放在旁边,再立个大唐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附近放工匠等杰出人的事迹和姓名,让百姓知道咱大唐重视什么。”

李易想到给好的工匠额外待遇,又发现还缺不少东西。

天枢给放倒,没毛病,绝对不能留一个黜唐颂周的建筑,把后宫的女人高高举起来,那些女人就使劲想办法杀皇帝。

封建时代和选举的皿煮时代不一样,倭国现在的头头就是女的,之后一样不行。

放倒一个,自然得建个新的,感受万国来朝的荣誉,维护这个地位。

李隆基坐直:“建一个?”

“我觉得行,又不差钱儿。”李易从经济上支持。

“建!”李隆基脸色一下子红了,激动的。

他早想建了,不是没钱嘛!现在钱多,修个高高的、大大的。

“易弟,用混凝土?”李隆基想到材料。

“不不不,用石头,混凝土比石头差远了。汉白玉、大理石什么的。”

李易摆手,别呀,混凝土哪里比得上石头?

要说保存时间,混凝土可以很久,但维护不行。

汉白玉的石头,看着多漂亮啊。

按照自然化学物理特性,再牛逼的混凝土也干不过玉石,于是就是在自然侵袭下存活的东西。

李隆基攥攥拳头,又犹豫:“是否被人说劳民伤财?”

“三哥呀,自信点。民不怕劳,给钱就行;财无谓伤,能赚即可。”

李易鼓励李隆基,干吧,咱们修吧。

李隆基长出口气:“朕忘了,现在找百姓干活给钱,给得多,百姓愿意,而且活儿干得还好呢。”

“主要是工具,好的工具必须用上,别叫干活的人受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李易自动忽略了一个李隆基说话中的某个字,听不懂。

或者把那个字当成‘真’来听,谁说话的时候还不走下调,或者带点方言口音啊。

“钱谁出?”李隆基又纠结。

他有钱,李易同样有钱,两个人哪个花钱比较好呢?

“朝廷出,这是国事,不可动用右藏和我的钱,将来维护,也是朝廷管。”

李易不差修东西的钱,但他绝对不能出,他可以想别的办法帮朝廷赚回来。

李隆基恍然:“对对,朝廷出,要走官方渠道,三省皆过,陛下降旨,得找人提这个事情。

由下往上提,从上往下安排,如此才符合正理。

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遭人诟病,立起来反倒是不好了。”

“只要通过,我保证帮着短时间内为朝廷赚一笔钱,比修高层建筑花费的钱只多不少。”

李易拍拍胸脯,胸口上的衣服就蹭到了油,鸡架上的油。

“易弟辛苦了,整天还要跟一群无能的大臣搞好关系。”

李隆基是丝毫不在乎他的话被传出去,传进大臣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