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406章

作者:飞星骑士

第77、第10、第100军的联合指挥部内(这三个军没有合编为一个集团军,但实际上是共为一体作战的),薛岳、杨杰、黄维、王耀武、李玉堂、宋希濂等将领以及亲自赶来的蒋纬国一起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对策。

“这个科涅夫确实不简单!”黄维看着蒋纬国,“二公子,你提醒得很对啊!科涅夫指挥的苏军在战斗力、士气、意志、训练等方面都非常过硬,别说中亚苏军,就连当初参加远东战争的苏军都不如!”他苦笑道,“我都有点羡慕陈明仁和冯治安了,他们的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王耀武打趣道:“培我兄,身为军人,应该遇强则强,岂能欺软怕硬?”

宋希濂说道:“苏军打空战,不是我们的对手,打坦克战,也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打起野战来,却力压我们。

苏军的步炮协同非常老练,炮火落下来时,步兵已经展开攻击了,苏军炮火一停,弟兄们还没有回过神,苏军步兵已经近在眼前,很多防线就是这样被突破的,即便撤退,我们也是挨着苏军的炮火,好不容易站稳脚跟,苏军步兵部队已经像附骨之疽般紧贴了上来,弟兄们不得不仓促应战。

打炮战,我们不如苏军,一边倒地吃亏,打步兵混战,虽然我们顶得住,但步兵混战就是比拼人命消耗,就算打个损失一比一,仍然还是我们吃亏。

用我们一个弟兄的命交换一个老毛子的命,不值啊!”

蒋纬国询问道:“以前我们对付苏军的炮群,通常采用都是坦克部队突袭攻击的手段,现在不行吗?”

李玉堂说道:“二公子,情况不同。

以前是双方展开野战,或者我方防御、苏军进攻,苏军炮群都在野地上,容易被我军坦克部队突袭,但现在,是我方进攻、苏军防御,苏军的炮群都在切列姆霍沃城区内或城区附近处。

科涅夫看样子吸取了以前苏军的教训,他在他的炮群阵地附近设立了大量的反坦克战壕,我们的坦克部队是冲不过去的,坦克不擅长打巷战、阵地战。

并且,苏军也装备了大量的燃烧瓶,估计也是跟我们学的。

我们的坦克冲入城区内,墙壁后面都是苏军在不断地投掷燃烧瓶,我们的坦克冲到城区附近,反坦克战壕内同样都是苏军在不停地投掷燃烧瓶。

一百个苏军被打死,消灭我们一辆坦克,这种买卖我们赔得起吗?苏联人本来就很不在乎人命,我们却非常在乎我们的坦克,我们的坦克都是非常宝贵的啊!”

杨杰蹙眉道:“我们必须要在北亚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否则,对我们在整体战局和战略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样耗下去,苏军最有利,他们的北亚安然无恙,我们即便拿下他们的中亚,他们也可以卷土重来,我们的北方集团却裹足不前,那我们就陷入被动了。

北方集团的实力大大地超过西方集团,西方集团势如破竹,北方集团举步维艰,一旦拖下去,西方集团就会孤掌难鸣。

最可怕的是,再过三个月甚至两个月,苏联的雨季和冬季就要来了,我们时间很紧张啊!”

王耀武说道:“北亚境内原本人烟稀少,现在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俄罗斯族移民(原先当地原住民被苏俄杀得差不多了),北亚苏军官兵大多数都是俄罗斯人,因此对苏联的忠诚程度很高,这一点是中亚苏军不能比的。

我们在北亚确实是在敌国境内作战,得不到支持的!”

将领们的心头都沉甸甸了起来,北亚才是主战场,中亚只是第二战场。

如果北亚不利,没有重大突破,中亚的那些战果不但无法维持,还可能丧失,这场战争就要陷入极大被动了。

“诸位长官...”站在蒋纬国身边的萧爻紧盯着地图,开口道,“我军刚刚进入苏联境内,仅仅推进了四十多公里,就遭到苏军强有力的、可以说是全面的阻击,甚至,苏军还屡屡地对我们进行反击。

这说明什么?”

在座的都是军人、军事家,因此一点就通。

薛岳缓缓地道:“说明苏军对我们的防御在原则上是一种进攻战略!”

蒋纬国也听明白了。

南京军刚刚跨过国界线,就遭到大规模的苏军的阻击,说明苏军在战前把主力都放在中苏边境,并没有展开“梯队防御”,也就是著名的“大纵深”,所以,南京军进入苏联境内后,没有遇到“一股接一股的苏军”,而是直接遇到了“一大股的苏军”。

结合自己掌握的“天机”,蒋纬国愈发地醒悟了:在原先历史上,苏军在苏德战争前强调“进攻战略”,核心思想是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不等着敌人打自己后再进行防御,而是主动打敌人(苏军高层内部有一种“斧头理论”,意思是刚刚觉察到某方对自己有威胁时,无需等待其付诸行动,己方直接先下手,并且不是试探性攻击,而是全力地攻击,一斧头以劈死对方为目标),正因为这样,苏军才主动攻击芬兰,才主动对四周国家下手(包括中国在内),甚至,在苏德战争前,苏军统帅部还制定了一个准备主动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此种说法还有一定的争议)。

另外,由于苏军的这种“主动进攻思想”,导致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主力都在国界线最前沿部署着,没有部署到后方纵深,使得前线防御宽度过窄,很容易被德军装甲集群撕裂和突破,也导致德军在战争初期抓到了不计其数的苏军俘虏,不止如此,苏军的这种“进攻思想”还使其对防御研究较不足,较缺乏展开大规模防御战的理论和经验。

科涅夫无疑是一位优秀的苏军将领,但他此时也没有跳出苏军的“进攻思想”,因此他的部队都集结在中苏边界处,呈现出进攻态势,展开的防御战也是“进攻性防御”,不过,此战术也有很大成效,让南京军无法将苏军逐个击破,无法深入推进北亚腹地,完全被挡住。

“如果我们实力不足...”萧爻意味深长地说道,“苏军肯定投入反击,主动打我们!”

“这...”黄维有点困惑,“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只说了一句话的薛岳猛然间目光一闪,他紧紧地看着地图:“进攻不行,那么,我们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他缓缓地道,“后退决战!”

“后退决战?”将领们都心头一惊,继而或讶然或思考或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薛岳沉声道:“先诱敌深入,再包围聚歼之,我将其称为‘天炉战法’!”

第479节 搏杀北野(2)

科涅夫确实是南京军与苏军交战以来碰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对手,另外,南京军也曾在远东战争期间与朱可夫进行过“间接交手”,不过,那时候的朱可夫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所限,才干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且苏军主力大半已经消耗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南京军当时纯属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朱可夫基本上没有率部直接与南京军交战过,所以南京军不算真正地战胜过朱可夫,唯有此时在切列姆霍沃战场上才是与科涅夫真正地直接交手。

科涅夫的军事才干是不逊于朱可夫的,并且精明干练,用兵果断但不盲目,沉稳但不拘泥,谨慎但不保守。

面对大举袭来的南京军,科涅夫镇定自若,虽然他的作战思维并没有跳出苏军此时普遍的“进攻战略”,但瑕不掩瑜,在他的指挥下,苏军实施了“进攻性防御战术”,把主力都集结于中苏边界,从而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虽是防御,但以进攻对抗进攻,没有一味地被动防御,苏军一方面基本上挡住了南京军的攻势,一方面又以积极的局部反攻手段频繁地反击着南京军,并且科涅夫明智地做到了扬长避短,充分地运用苏军的炮火优势,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中国人的两大优势分别是飞机和坦克!”在战前会议上,科涅夫冷静地分析道,“不过,他们缺乏轰炸机,因此难以对我军实施高强度的空中打击,但可以高空侦察我军的动向,我军要谨记并防备这一点,另外,他们的坦克在质量上优于我军坦克,所以,我军虽然不能被动挨打,要以攻击来防御中国人的攻击,但是,我们的部队不能冲得太快,一旦冲得太快、太远,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在野战中一口一口地吃掉我们,因此,我们的攻击要高强度、短距离!”他最后总结了一句十分精辟的话,“部队的反击范围必须要在火炮射程内。

火炮如果能打到二十公里外,步兵只能在这二十公里内反击敌军,不能超出,一旦超出,他们的坦克部队就调头反击了;同时,炮兵部队要在战斗中与步兵部队密切配合,步兵部队前进了,炮兵部队就要跟上去,做到协调同步!”

在科涅夫这种沉稳、谨慎但凶猛、有效的反击下,南京军举步维艰。

第77师师长钟松讲述道:“...这些老毛子很精明,在指挥水平上要比远东战争期间的苏军高出很多,让我们确实感到很吃力。

苏军阵地在前面,我们展开冲锋,苏军炮弹不停地落下来,我们招架不住,暂时后撤,苏军炮火立刻延伸射击,炮弹追着我们的脚后跟,而在炮火后面,苏军步兵已经出动了,跟着炮火追我们,炮火一停,就在我们身后的苏军步兵立刻涌上来与我们展开混战,如果我们没挡住,我们就不得不再次后撤,如果我们挡住了,好,苏军炮弹又会落我们头上,因为他们的炮兵阵地也在向我们移动,下一波苏军步兵会再度涌上来。

我们虽然是进攻一方,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压着打,苏军甚至已经转变成了进攻一方。

这样的战斗方式让我们难以前进,虽然苏军死伤比我们高,但只是高一点而已,差不多是一比一点五,不会超过一比二,使得我们无法发挥坦克优势,不能大快朵颐地消灭苏军,同时,我们在整体上确实被挡住了!”

战斗中,南京军多次试图诱敌深入,但效果不佳。

苏军比较严格地执行了科涅夫的“部队的反击范围必须要在火炮射程内”准则。

南京军多支部队曾故意丢盔卸甲,引诱苏军步兵部队追击,使其脱离其炮兵部队的火力掩护范围,然后再以坦克部队在野地上对其冲击绞杀,虽然成功了几次,但总计也只是打垮苏军二三个师旅,对苏军主力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于是,南京军将领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胶着、对峙、僵持。

双方僵持不下,对苏军而言是无所谓的,甚至就是胜利了,因为苏军的任务就是挡住南京军、打防御战,如果能打一场胜利的、战果不小的进攻战,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了;但是,南京军不能这么无所谓,如果战事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整个战局就都陷入被动了。

“如果能给我们调来500架轰炸机或者500门重炮,这场仗就好打了...”黄维叹息不已,他这话是完全对的,也是北亚战场上南京军官兵们的心声,但更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蒋纬国要是有这么多的轰炸机或重炮,怎么可能攥在手里不用。

8月5日,中亚战场上的湖东战役爆发;

8月6日,中亚战场上的第二次阿拉木图战役爆发;

8月14日,南京军在第二次阿拉木图战役中击溃苏军,转入全面反击;

8月15日,南京军在湖东战役中大获全胜。

同一天,北亚战场上的南京军第77军撤离前线,退回北海省内,继而又退回蒙古省内,该军的第77、第74、第101、第200师乘坐火车返回华北地区。

还是同一天,中亚(哈萨克)东北部的南京军第37军集中该军四个师里三个师的兵力,从塞梅伊、厄斯克门出击,一路向北,大举开拔,兵锋直指三百公里外的巴尔瑙尔,而巴尔瑙尔向北一百公里就是西伯利亚第一重镇新西伯利亚。

南京军如此庞大的兵力调动自然瞒不过苏联情报机构的刺探,短短两天后,南京军的调动情报便摆到了科涅夫的面前。

“中国人这是想干什么?”科涅夫不敢松懈大意,他立刻召集东方军区几位高级将领展开了紧急会议,参会者包括科涅夫本人、军区参谋长格尔曼·卡皮托诺维奇·马兰金中将、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伊万·扎哈罗维奇·苏赛科夫中将、军区司令部第一部部长兼军区第15集团军司令尼古拉·费多罗瓦图奇·瓦图京中将、第17集团军司令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中将(德苏战争爆发前,苏军共建立了16个集团军,战争爆发后迅速扩增到了38个集团军。

第15、第17集团军都是新建立的,用于在东方军区阻挡中日军队)。

面对南京军的新动态,参会的苏军将领们各抒己见。

苏赛科夫十分兴奋地道:“毋庸置疑,这是因为中国侵略军妄图侵略西伯利亚时遭到我们顽强勇猛的抵抗,无法前进,所以不得不放弃在西伯利亚这里的进攻方向!”

马兰金表示同意:“激战十多天,中国军队始终无法逾越我们的阻击线,还在我们的多次局部反击中吃亏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不但不增兵,反而还撤走一个主力军,除了他们放弃对这里的进攻外,没有别的解释!”

瓦图京有些忧虑:“同志们,虽然我们在西伯利亚战场上挡住了中国军队,但中亚的红军部队却一败再败,北线部队在湖东战场被中国军队几乎全歼了,南线部队也在阿拉木图战场上被中国军队全面击溃,我军在中亚的基石已经被敲掉,我很担心,从我们这里撤走的那个中国军队主力军会投入中亚战场,如此一来,中亚彻底危险了!”

库兹涅佐夫恨恨地道:“要不是苏联红军的主力被德国人牵制在东欧,我们又怎么会被这些中国人打得如此不利!”

马兰金看着科涅夫:“科涅夫同志,中国军队第37军正在向巴尔瑙尔进发,这个迹象,似乎证明中国人把重心转移到了中亚!”

“我已经猜测到了!”科涅夫神色十分凝重,“巴尔瑙尔是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的枢纽,巴尔瑙尔之后,就是新西伯利亚了!由于我们把主力第15、第17集团军都放在了前线地带,因此我们在新西伯利亚腹地一带只有一个军以及十多个临时新建的师旅,防御空虚。

我怀疑,中国人打算放弃在这里突破我们的防线,转而以中亚为跳板,直接攻击我们军区的腹地后方,也就是新西伯利亚!”

库兹涅佐夫惊愕地道:“如果新西伯利亚被中国人占领,那我们在这里的坚守就没有意义了!我们的后路完全被截断了!”

马兰金轻轻地点点头:“离开这里的那支中国军队是第77军,该军可以说是中国军队最强的部队,完全的德械装备,战斗力和火力都等同于德军,该军下辖4个师,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他神色从忧虑变成了焦虑,“同志们,我觉得,局势是很清楚的,中国人在我们这里碰了壁,因此撤走了主力军,留下两个军在这里转攻为守,放弃主动进攻我们,改为了打防御战,同时把进攻重点放在了中亚,意图集结优势兵力,包抄掉我们的后路。

我们必须进行相对应的部署,不能眼睁睁地让中国人如愿以偿!中国人如愿以偿,就是我们坐以待毙!”

“正是这样!中国人想要包抄我们的后路!想跳过这里,直接打新西伯利亚!”

“新西伯利亚不能丢!一旦丢了,西伯利亚就彻底完了!”

“中国人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同志们,我们必须拿出对策!”

将领们意见非常一致,都判定南京军是因为在北亚战场上难以推进,于是改变了策略,把战斗力最强的第77军从北亚调去中亚,然后联合意见在中亚东北部的第37军,合力攻击新西伯利亚。

如果新西伯利亚丢了,苏军东方军区的几十万军队就会落入当初远东战争期间伊尔库茨克丢失后苏联远东方面军的下场,南京军的战术几乎是当初的翻版,目的也是一样。

但是,接下来怎么应付,将领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瓦图京主动请缨:“科涅夫同志,我愿意立刻率领第15集团军撤离这里,赶去新西伯利亚救援,我向你保证,中国侵略者的铁蹄绝不会进入新西伯利亚!”

“不!”库兹涅佐夫表示反对,“我们不应该这样被动!同志们,我们必须拿出苏联红军的大无畏精神,粉碎侵略者的攻击!中国军队攻击切列姆霍沃,我们就保卫切列姆霍沃,中国军队攻击新西伯利亚,我们就保卫新西伯利亚,这样,我们岂不是一直陷入被动?一直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我提议,我们应该集中力量,主动出击!一举打垮我们当前的中国军队!化被动为主动!”

马兰金说道:“中亚军区已经崩溃了,恐怕,我们军区接下来还将要负责联合乌拉尔军区一起抵御中亚的中国军队,甚至反攻中亚,重新解放中亚,因此,我们必须要谨慎一些。

瓦图京同志的第15集团军前去加强新西伯利亚地区的防御,库兹涅佐夫同志的第17集团军负责在这里巩固防线,这样,前后两不误,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抗拒中国军队!”

苏赛科夫质疑道:“马兰金同志,我想批评你的这种保守思想。

拳头应该合力一起打,不能分散开。

把两个集团军分散到相隔一千多公里的两个地方,岂不是顾此失彼?造成两个地方的兵力都陷入不足,两个地方都不能展开大规模的反击,只能展开防御。

若这样,我们怎么能取得重大战果呢?”他语气有些严厉,“同志们,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已经三个半月,很遗憾,红军一直在打败仗,在东欧,我们失去了半个乌克兰,基辅会战到现在也没有取胜,在中亚,五个加盟国都岌岌可危,在这里,我们也只算是顶住了侵略者的攻击,并没有反击侵略者。

同志们啊,苏联红军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苏联人民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定人心,斯大林同志更是望眼欲穿地想要一场大胜来证明苏联和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不应该处处挨打、处处防御,我们应该进攻!抓住有利机会,果断进攻!取得重大战果!报答祖国!”

科涅夫望向苏赛科夫:“苏赛科夫同志,你的意思是...”

苏赛科夫目光炯炯:“反击!就在这里!力求重创中国军队!最好能消灭他们一个师,不,一个军!同志们,你们不能只看到一场胜仗在军事上的意义,还要看到在政治上的意义!苏联人民太需要听到前线红军将士的捷报了!”

科涅夫认真思索,沉吟不语。

马兰金态度中和:“展开反击的话,也不能算是冒险。

我们与对面的中国军队激战了半个月,基本上是平手,现在,他们三个军里最强劲的一个军已经被调走了,他们实力大减,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果断反击,只要指挥得当、浴血奋战,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战果,彻底地掌握战事主动权!”

瓦图京补充道:“不仅如此,如果中国军队在这里被我们打垮,被调走的第77军很有可能不得不再回来填补,那我们就直接解除了新西伯利亚的危机了!”

切列姆霍沃战场上,南京军三个军对战苏军两个集团军,双方基本上打成平手,眼下,南京军第77军被调走,南京军实力减少一半,并且同时让苏军后方陷入危险,而苏军两个集团军还在原地。

面对这个局面,苏军共有两个选择,一是兵分两路应战,二是“围魏救赵”。

库兹涅佐夫、苏赛科夫坚定地主张“趁此机会,全力攻击对面的南京军第10军、第100军,力求将其重创”,马兰金、瓦图京提议“稳扎稳打,兵分两路,一个集团军在这里展开防御,另一个集团军前去新西伯利亚救急”,不过,马兰金和瓦图京也不太反对第二种方案,因为如果真可以打垮南京军第10军、第100军,既能让苏军在切列姆霍沃战场彻底获得主动权,也可以起到围魏救赵之妙,迫使本来打算去攻打新西伯利亚的南京军第77军再赶回来填补,新西伯利亚自然转危为安,光靠南京军第37军,很难打下新西伯利亚这座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