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13章

作者:飞星骑士

蒋纬国听着几位国军巨头的议论,心里很佩服,因为杨杰等人的战争目光确实十分长远,把原先历史上二战初期的一些态势判断出了七八成,当然了,他们毕竟不是像蒋纬国这样“手握天书”,完全靠真本事进行预测,所以出现了一些偏差,但也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父亲、诸位长官!”蒋纬国开口道,“你们分析得很对。

首先,美国实力超强,如果我们跟着德国与美国为敌,那我们确实等同于自取灭亡了;其次,如果德国先打苏联,我们确实可以乘火打劫、浑水摸鱼。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德国不招惹美国并且先攻打苏联,我们可以跟着德国参战,但是,一旦事态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必须见势不妙、金蝉脱壳,不能跟德国一起走上败亡末路!”

“是啊,是啊!”蒋介石点头,感叹道,“国家命运是大事,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大意,搞不好的话,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就要成为党国和中华的千古罪人了!我们必须走最稳妥、最保险的路线,万万不能冒险!”

何应钦、陈诚、徐永昌、杨杰都点头,四位上将虽然观点存在一定偏差,但在大宗旨上达成一致:如果德国不招惹美国并且德国先攻打苏联,中国可以跟德国一起参战攻打苏联(或是趁机勒索苏联,不出兵真攻打苏联,而是趁着苏联被德国打的时候在谈判桌上勒索苏联)。

“可是...”徐永昌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破绽,“如果我们跟德国日本一起打苏联,美英法再怎么鼠目寸光,也会认识到,瓜分掉苏联的中德日三国会国力大增,哪怕没有瓜分掉苏联,我国若获得苏联的大片领土大量资源,国力也会今非昔比,继而对美英法自身产生重大威胁,美英法不可能愿意看到我国强盛起来,它们会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德中日三国联盟对他们产生重大威胁,因此,它们会采取遏制措施的。

委座、诸位,我们跟德国之间的联系,靠的什么?靠的是海运,中德之间的船只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哪怕德国船只绕过好望角,也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可是,这三个咽喉通道都在英国人的掌控中!德国人帮助我们对付日本人,英国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德国人联合我们以及日本人准备打仗,英国人必定会产生高度警惕,最起码的,他们会封锁马六甲海峡,断绝掉我们跟德国的海运通道。

到时候,我们避无可避地要跟英国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是啊,是啊,这是一个大问题啊!”蒋介石、何应钦、陈诚、杨杰都猛然醒悟。

蒋纬国也醒悟:即便德中日三国只对苏联开战,还是很容易跟英国发生冲突,继而再跟与英国穿一条裤子的法国以及站在英法背后的美国发生冲突。

死结!蒋纬国心里变得沉甸甸起来了,这里存在一个几乎无法破解的死结!

“也许,破解这个死结的关键钥匙就是...”蒋纬国暗暗想道,“原子弹。

如果中德抢在美国前面拥有原子弹,虽然不可能靠着原子弹打败美国,但起码可以迫使美国退出战争!”

会议足足开了一个小时,蒋介石、蒋纬国、何应钦、陈诚、徐永昌、杨杰就着世界地图反复地研究、分析、推测、讨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最后得出的结果还是比较的不乐观:

中国如果真的要跟德国(也许加上日本)一起打仗,那么:

第一,中国万万不能跟美国开战,因为美国的国力实在太强大了;

第二,美国跟英法是一伙的,所以中国尽量也不能跟英法开战;

第三,中德日最好先打并且只打苏联,但是,打苏联很难绕开英国。

这个结果让原本被“开疆拓土、青史留名”蓝图刺激得热情如火的蒋介石也等于被浇上一盆冷水,变得神色阴郁失望起来。

最后,蒋介石望向蒋纬国:“纬儿啊,德国人不是邀请我们派出高层跟德国高层还有日本高层展开第一次‘三方会谈’吗?要不,我们派人去看看,试探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战争计划,然后再从长计议,怎么样?”

蒋纬国点点头:“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蒋介石又看了看何应钦、陈诚、徐永昌、杨杰四人,最后把目光定在杨杰身上:“耿光,这次会议,我打算让你跑一趟,怎么样?”杨杰是战略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同时也有很强的外交才干,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杰显得踌躇满志:“委座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还有我!”蒋纬国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父亲,我也要去!”

“这个...”蒋介石有些惊讶和担忧,“纬儿你就别去了吧!你在先前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死在你手上的日本人不计其数,日本人怕是恨你入骨哟!”他摇头苦笑。

蒋纬国笑了:“父亲多虑了,不会的,我已经看过会议安排的地点和安全措施,日本人没有机会对我下手的。

更何况,我要是死了,中日必然再度反目,德国人可万万不想这样的,所以德国人会全力保护好我的!”

蒋介石犹豫了片刻,最后点点头:“也罢,那你可要多多注意安全呀!”

第386节 三方会谈(1)

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中国是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九州破碎,诸侯割据、七雄争霸,当时的广大基层百姓因为连年战乱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是,当时却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时间,名将辈出、俊杰如云,新思想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诞生、碰撞、交锋,最著名的就是“合纵连横”。

七国中秦国最强,“合纵”就是六国合力抗拒秦国,“连横”则是六国单独与秦国联盟,以求安宁得存。

此时的世界大局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全球战国时期”,世界是群雄逐鹿的舞台,主角则是美、德、苏、英、法、意、日、中八大国。

合纵、连横仍然是此时的国际外交策略。

蒋纬国眼下的职务并不很高,他的军衔只是少将,军政职务也只有三个:国军第77师参谋长、国民政府海外部调查统计局(海统局)局长、国民政府鲁晋政务委员会委员,但是,蒋纬国毋庸置疑是此时可以决定中国国运走向的高层决策者之一。

能力越大,责任也会越大。

蒋纬国必须权衡利弊、纵横捭阖,让自己的祖国在这场“全球战果时期”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世界八大国,国力高低不同,就像太阳系八大行星,美国当仁不让是最大的木星,拥有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最强实力,接着,德国可以说是第二,苏联可以说是第三,英国可以说是第四,至于中国,蒋纬国估计,经过自己的改变,中国现在的整体国力军力肯定超过意大利,对日本也不是很居下风,中日现在一对一单挑,日本是难以吃掉中国的,而中国也无法独力打败日本,中日的综合国力军力甚至比起法国也弱不到哪里去(在原先历史上,二战爆发前,法国的钢铁产量比日本稍高一些,由此可以间接地证明,法国的整体国力军力虽然也算是强,但也不是特别强。

在原先历史上的1939年,美国钢铁产量是4800万吨,德国是2300万吨,苏联是1900万吨,英国是1400万吨,法国是800万吨,日本是670万吨,意大利是200万吨;至于中国,只有5万吨左右。

在这件大事上,蒋纬国不得不极度慎而慎之。

德中日三方会谈是在德国的极力撮合下召开的。

希特勒实在太急切、太渴望把中日两国都变成德国的战争盟友了。

自从1933年1月30日成为德国总理,希特勒领导德国已近六年,这六年内,希特勒兑现了他在当选前对德国民众许下的承诺,他做出了奇迹般的政绩和成就,德国的国力得到了飞速的复兴,德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德国的经济得到了旺盛的发展,德国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膨胀式的扩充,此时的德国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国力衰微、民众贫苦、经济衰微、军队萎靡的战败国,而是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再次成为世界一流的列强大国。

1918年,德国战败,1938年,德国重新崛起。

但是,希特勒的奋斗目标并非让德国人民吃饱穿暖,而是要让德国称霸世界,在他的战争计划里,德国首先收复莱茵非军事区,然后吞并跟德意志同宗同源同种的奥地利,接着是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同时,索回被波兰占领的原属于德国的但泽地区。

自1938年10月起,德国就多次向波兰提出归还领土的要求,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地区且让德国获得在德国本土和但泽地区间属于波兰的“波兰走廊”境内修建铁路、公路的权利,但遭到波兰政府的严词拒绝。

对此,希特勒大为恼恨,已经开始让德国军方策划对波兰发动战争。

希特勒的战争之箭已经蓄势待发,可是,让他十分苦恼的是,中日这两国还没有真正地成为德国的盟友,虽说德国在欧洲也有意大利、匈牙利等几个盟友,但基本上都中看不中用,都比不了中日。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中日战争已经证明,中国军队是能够打胜仗的,是勇于打恶仗、苦仗、硬仗的;至于日本,日本海军世界第三,这是德国同样需要的,日本的陆军也十分顽强勇猛,日本本土的工业、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德国的战争助力,最重要的是,德国想要对苏联开战,中日是天然的、最佳的两大盟友。

美国不会帮德国打苏联,英法不会帮德国打苏联,唯有中日可以帮德国打苏联,而最妙的是,中日都仇恨苏联。

希特勒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希望争分夺秒,早点解决“中日事件”。

中日继续打下去,两国国力都会在“中日内战(在德国人看来,中日打仗简直就是德中日三国联盟的内战)”里耗尽,两国都无法成为德国的强力盟友,德国损失太大了,如果中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德国只能在中日里选一个,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德国既不想放弃中国,也不太愿意失去日本,并且,德国在中日里选一个,意味着另一个就跟德国从朋友变成敌人,站到德国的敌对阵营里,从而给德国造成“第二次重大损失”。

德国,必须调停好中日矛盾,继而把中日都变成德国的盟友。

德中日“三方会谈”由此而得以召开。

(读者朋友可以思考,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德日虽然结盟了,但战争初期,德国在欧洲打得热火朝天,日本忙着侵略中国,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没有给德国带来任何利益,接下来,日本没有帮助德国打苏联,反去招惹美国,给德国带来巨大祸患。

因此,日本在战争中对德国几乎“毫无价值”。

既然要召开“三方会谈”,三国高层肯定是要聚在一起的,发电报、打电话是没办法“当面把话说清楚的”。

会议地点选在哪里?这件事让德国十分头疼,本来,希特勒打算在柏林举行会议,但柏林距中日太远,并且德国“有求于”中日,不能摆出“大哥召唤小弟”架势,必须“亲自登门拜访”,所以会议地点被敲定在东方。

至于放在东方哪里?又是一个大问题。

这场会议是德国发起的,德国方面费尽心思地分别征询了中日,中方要求在武汉或南京召开,日方强烈反对,日方要求在东京召开,中方也不愿意,后来,日方提议在上海或北平或台北召开,中方大怒,因为上海、北平、台北都是属于中国但被日本侵占的地方,在这种“沦陷国土”开会,简直就是对中国的羞辱。

扯皮了一个多月,德国方面别出心裁地选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日占韩国的济州岛。

首先,济州岛不算是日本本土,也不是中国本土,更不是中国被日本侵占的国土,“政治含义”让中日都能接受,其次,济州岛是一个岛屿,很孤立,该岛相当于一个“孤立的封闭空间”,在心理上让中日也都能接受。

为了安抚中方人员情绪,德国跟日本方面经过协商,提议“济州岛的安保问题由德方人员负责”,日方对此表示同意。

济州岛,韩国/朝鲜第一大岛,面积1845.5平方公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该岛孤悬在外,距朝鲜半岛、日本本土、中国大陆都有一定距离并且距离差不多,此时岛上人口约有二十来万,大部分是韩国/朝鲜本地人,少部分是日本侨民。

该岛在眼下并未被日军设立为海上军事基地,所以岛上没有军事机构和日本武装组织,只有两千余警察(一半是韩国警察,一半是日本警察)。

会议前,德国政府调动二三百名驻华驻日人员提前登岛,防止日本方面在会议前往岛上运送武装人员和武器装备,随后,德国政府又以民用商船的名义从德国本土运来三千多名精锐德军,登岛负责岛上安保事务。

这批德军都是希特勒警卫队成员,领队的是一名四十五岁的德军上校,名叫埃尔温·隆美尔,同时,这批德军里其实还有几百名德国盖世太保,指挥者是德国盖世太保总监莱茵哈德·海德里希。

12月6日清晨,根据德国方面事先通知的时间,蒋纬国等中方参会人员正式动身启程,前去济州岛参会。

众人先在太原集合,然后坐飞机去济南,再坐火车沿着济青铁路抵达青岛,最后乘坐军舰开入黄海,驶向济州岛。

青岛距济州岛约350公里,军舰会以15节速度航行,预计10个小时后,也就是当天晚上抵达济州岛,会议会在12月7日上午召开。

众人乘坐的军舰是纬国号驱逐舰(原日本海军的时雨号驱逐舰,排水量约1700吨),同时有大胜关号、乌龙山号、汤山镇号炮舰(三炮舰都是原日本海军的嵯峨级炮舰,排水量约800吨)以及24艘黄蜂级鱼雷艇进行护航,另有8艘潜艇提前一步地赶到济州岛附近海域内,潜伏待命。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济州岛的安保工作是由德国人负责的,但还是要防备日本人可能搞鬼。

旭日东升,霞光万丈,碧空如洗、汪洋无垠。

舰队从容不迫地驶离青岛,迎着海平线的旭日霞光,开始劈波斩浪。

眺望着眼前的朝阳和万里波涛,舰上众人都感慨万千、思绪复杂。

前去济州岛参会的国军高层共有三人,一是参谋总长杨杰,二是蒋纬国,第三人则是蒋百里。

蒋百里在抗战后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兼军委会高级顾问,负责培育青年军官,不掌握实权。

其实,蒋百里在原先历史上的此时已经去世了,他是在1938年11月4日去世的,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但蒋纬国非常尊重蒋百里,并且他跟蒋百里私交甚笃,不愿意这位中国的军事学泰斗早日离世,所以特地给他安排了几位私人医生,另外,中日大战了一年零三个月,中国军队虽然损失了一些国土,打了不少败仗,但在整体上锐气十足、顽强迎战,给日本人造成巨大死伤和惨重损失,前线的胜利使得蒋百里这位专门研究中国对日作战的军事学家深深地受到振奋,客观上让他的健康状况也比原先历史上的好很多,所以他此时还活着,只是身体比较虚弱而已。

得知蒋纬国要去跟德国人、日本人展开“三方会谈”,蒋百里立刻赶到太原,要求能跟蒋纬国一起去,蒋纬国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世事难料啊!”蒋百里在舰艏甲板上拄杆而立,感慨不已,“我确实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回首望向在他身侧的蒋纬国,目光很复杂,既有迷蒙,也有困惑,还有几分特殊的敬意,“建镐,我跟你认识这么久,反而越来越看不透你了!你说你,从来没有上过一天的军校,也没有师从一个战略学军事学研究者,怎么却拥有如此高深莫测、如此匪夷所思的战略思维?说实话,你的战略头脑、战略目光,都让我深深为之自愧不如啊!我真的很汗颜,因为你的头脑远高明过我,你的目光也远超越过我,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百里先生抬举我了!”蒋纬国听得心头惭愧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完全就是“靠作弊”,但蒋百里是凭真本事的。

前阵子,蒋纬国去武汉参加“巨头会议”,散会后,陈诚曾把一份文件给蒋纬国看,蒋纬国看后确实大吃一惊,因为在这份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视觉独到的军事论文里极其精确地分析出“如果德国抛弃中国转而跟日本结盟,接下来,德国会在欧洲大陆上轻易战胜英法,日本则会趁英法自顾不暇时出兵英法两国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一方面掠夺资源,一方面切断中国的陆上对外交通线”,虽然这份论文没有预测到希特勒会去招惹北极熊,但光是凭着以上论断,论文作者的战略目光之精、军事造诣之深、料事之准已堪称独步海内了。

蒋纬国在大惊后心悦诚服,对论文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问过陈诚,他才知道,论文作者就是蒋百里,论文撰写时间就是今年(1938年)。

蒋纬国深深为之震撼,蒋百里真的是一代战略学军事学的巨擘,绝非后世某种没有真才实学、靠故作高深混饭吃的“局座”。

“建镐,你何必如此谦虚?”蒋百里愈发感慨,“我本以为,世界大局的轨迹已经固定,再怎么改变,或许可以产生一些动摇,但仍然改变不了原先的大轨迹,可是...”他摇了摇头。

“百里先生...”蒋纬国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怎么看待我们跟日本人的停战议和?”

“未尝不可!”蒋百里神色认真,“原本,我是支持把战争打到底的,不过,我的初衷并非靠持久战获得胜利,必须注意,持久战并不能让我们获胜,持久战只能让我们不被灭亡,拖下去,拖到世界大局发生变化,我国就能迎来希望和机会。

我最担心的是日本对我们蚕食,九一八吞并我们东北四省,在经营六年后,日本人已经巩固了他们对东北四省的控制和统治,实际上,如果日本人就此收手,一门心思地继续经营东北,虽然并不能打败我国、灭亡我国,但日本在我国身上获得的利益已经得到最大化了,再过十年后,日本人已经完全消化掉东北,不只是政治,还有军事,以及最重要的思想同化,东北本地民众会认同日本人对他们的统治,关内中国人也因为日本人不再得陇望蜀而变得安逸怠惰,不想着收复东北,实际上,到那时,我国也无力收复东北了,谈判是谈不回来的,打仗更是打不回来的,东北人心怕是已经向着日本人了。

战争的目的,是利益。

日本人已经得到足够的利益,继续战争、灭亡我国并不能给日本人带来更大的利益,所以,留着我国、跟我国‘和平相处’、一心一意地消化掉东北,才是日本的取胜之道,让日本人不胜而胜,让我们不败而败。

以后的东北亚局势会变成这样,我国和日本‘相安无事’,但我国永远地失去了东北,伪满洲国虽然号称国家,实际上已经永远地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所以,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我是高兴的,日本人欲壑难填,他们的贪婪会彻底地毁灭他们,他们太贪、太绝、太狠,完全不给我国一条活路,逼着我们跟他们血战到底。

日本人若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就会死于安乐,日本人不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就会生于忧患。

就像宋朝,如果辽国一直不停地打宋国,宋国常年打仗,自然尚武勇战,没有血性也会被巨大的威胁给逼出血性,但是,宋辽和谈了,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都从此安逸了,于是,宋国再也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宋国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不就等同于我国失去的东北四省吗?”

“对!对!”蒋纬国连连点头,蒋百里的这个比喻确实是恰如其分。

蒋百里继续道:“我最怕的是,日本人先吞掉我们的东北,用十年时间消化掉东北并且麻痹我们,然后再吞掉我们的华北,再用十年时间消化掉东北并且麻痹我们,让我们生活在得过且过、苟且偷生、安逸怠惰的精神状态中,从而一块国土接一块国土地被日本人蚕食掉。

幸好,日本人贪得无厌并且急功近利,短短六年后就发动了七七事变,跟我们展开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