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660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很快,李秋也就来到了大理寺卿戴胄所在之处。

一见到李秋,戴胄的脸上也是露出了诧异之色。

随即非常热情的起身相迎。

经过了这几年的一系列事件。

戴胄和李秋两个,也已经从敌对变成了熟人。

甚至是称一声故交好友,也不过分。

“李相,您怎么也没提前派人打个招呼。”

“我这都没能出门相迎。”

“着实失礼。”

“前几天,我就曾听人说,李相您快返回长安了。”

“没想到您这竟然比我们预想中的还要快一些。”这时候,李秋同样客气的说道。

“眼下我大唐水患严峻。”

“陛下和朝廷也几番催促。”

“这种情况下,我也不敢不尽快返回。”

“实不相瞒,我这刚从陛下的御书房出来。”

“就直接到了戴大人你这里。”

“只因为有一事,需要戴大人你的帮助。”

见李秋话说的严肃,正式,戴胄也是同样的认真起来。

“李相,您这么说就太客气了。”

“若是有什么事,李相您尽管吩咐就是。”

“但凡是分内之事,能力所及,戴某人绝不推辞。”

李秋这时候点点头。

“对于戴大人你,我自是绝对放心的。”

“今天我来到这里,还真就是为了一桩案子。”

“是关于几个月前,立政殿内丢失,损毁的那尊玉佛。”

一听到此,戴胄的神情都随之一变。

面色也更加的沉重起来。

这时候,李秋留意着他的脸色,仍是继续缓缓说道:“不瞒戴大人你说。”

“在这尊玉佛案中死去的宫廷太监总管徐德。”

“乃是我的一位至交好友。”

“他的死讯如此的突兀,是我万万不曾想到的。”

“纵使是我,也是今天在入宫时,才听到的这个事情。”

“我觉得,在徐德之死的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隐情。”

听着李秋的话,此刻的戴胄只觉得自己头大。

心头也是如同被压下了一块巨石一般。

随即,他四处看了看并没有杂人。

便压低了声音,沉重的说道:“李相。”

“你所提到的这桩案子,我身为大理寺卿,不可能没听说过。”

“在三个月前,太子殿下送去立政殿的多臂佛像丢失。”

“当时也确实在皇城之中引来了小范围的轰动。”

“不过仅两三天之后,这桩案子就已经查实。”

“那尊佛像,已经被损毁。”

“几名宵小之人,当时就被处以极刑。”

“至于李相您所说的徐德,听说是内疚,失职,自尽而亡。”

听着戴胄的话,李秋的目光更加锐利的盯住了戴胄的目光。

随之一字一句的问道:“我想要知道的,并不是这种坊间谁都知晓的传闻。”

“而是在这背后,真正的案情。”

“这桩案子,可是戴大人你们大理寺所查?”

面对着李秋的目光,戴胄倒是无比坦然的迎面而对。

随之微微摇头。

“不瞒李相说,上面所说的案情,我也是从宗正寺听得。”

“名义上主管宫城在内的案件审理。”

“但是在皇宫内部,涉及太监、宫女这些内臣,多是由殿中省和宗正寺管辖。”

“只有出现大案,特案,我们大理寺才会在陛下或娘娘的吩咐下。”

“接手宫中的案子。”

“而这桩玉佛案发生之时,我们并没有接到太子殿下之命。”

“也仅仅是在案件审结之后,从宫中那边接到了一个结果。”

“仅此而已。”

听着戴胄的话,李秋倒是不由得眉头紧皱起来。

看起来这宫里面的规矩,事情,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复杂的多。

而这桩案件划不到戴胄这边管辖,就更为的棘手。

第942章 不是时候

看着李秋那紧锁的眉头和沉重的神情。

戴胄也是轻叹口气。

“李相,若是没记错,这还是你第一次有事主动找到我和我们大理寺。”

“之前几次三番,我以及我们大理寺,都是仰仗李相在陛下面前替我们说话。”

“这个情分,我们一定要承。”

“如果李相您真的执意彻查此事的话,我戴胄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去重新的问询此事。”

“可是李相您也知道,宫中无小事。”

“像这种涉及到一位太监总管性命的事情,更绝不会是小事。”

“若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单凭李相您自己的臆测。”

“这种事情就是我大理寺,也是没办法去交差的。”

感受着戴胄的这番心意和态度,李秋自是明白。

对于戴胄这样一种法家出身的较为刻板人。

能够对自己做出这种妥协,是多么的难得和不易。

随之,他也就将徐德泥壶上的标记之事同戴胄说了一下。

“关于徐德的泥壶,乃我芙蓉园匠工雕制而成。”

“那个印记,绝对是徐德在出事前,自己刻上去的。”

“相信我芙蓉园中的工匠,以及宫中徐德的身边之人,都足可以证明。”

“戴大人你也可以先暗中调查一番。”

听到此,戴胄微微摇头。

目光很是认真的说道:“关于李相你的人品和许诺。”

“我深信不疑。”

“关于玉佛失窃案,我和大理寺会试着找到殿中省和宗正寺,尝试重新彻查。”

“到时无论消息如何,我都会前去告知李相。”

这时候,李秋也是起身,对戴胄表示了感激。

然后在一番客套之后,李秋骑马带人离开大理寺。

返回尚书省。

可就在李秋等人的身影匆匆离去之后,在大理寺门口处的一个隐秘角落里。

一个一直隐匿在这里的人,一双眼睛泛起了寒光。

另一边,在回到尚书省之后。

房玄龄和唐俭等人自然是亲切的围了上来。

很是关心的嘘寒问暖。

而李秋,也是将陛下委任自己负责赈灾之事同房玄龄和唐俭两人说了一下。

这时候,房玄龄不由得眉头紧锁,表情严肃的说道:“关于这次的洪灾。”

“却是较往年厉害的多。”

“而且之前由于陛下未在宫中,太子殿下的处置还是耽误了最好的赈灾时机。”

“现如今,各地州府受灾严重。”

“濒临饿死的流民已经形成。”

“可从你们幽州等十三州调集的粮草,才刚刚开始陆续往出运送。”

“想要覆盖到受灾的所有州府,自然是来不及。”

“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饿死,病死。”

“同时,太子殿下之前派出去的赈灾的钦差。”

“无论是杜正伦、孔颖达,还是汉王,于志宁,都不是适合人选。”

“他们带着圣旨下去,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所以陛下现如今交到你肩头的这个担子,份量可着实不轻啊。”

不仅是房玄龄,就是唐俭也是气愤的冷哼一声。

“哼,要不是之前太子等人乱搞一通。”

“这水灾难能弄到如今这么严峻的地步?!”

“像历次赈灾的长孙大人,魏征他不重用。”

“还把王珪王大人给贬去了同州。”

“最后又弄了这么一些东宫之臣派去赈灾。”

“难道他们就真的以为,这赈灾之事是这么容易的?”

“就凭他们的几分薄面,那些士族豪绅就真的肯拿出自家的钱粮出来赈济灾民?”

“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嘛!”

这时候,李秋也是轻叹一口气。

随之温和的说道:“眼下不是议论这些,评价别人功过对错的时候。”

“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将灾情尽快的控制下来。”

“不让其朝着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