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447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你自己再强,也只是你自己强。”

“可若是在你自己强的基础上,若是再能加上其他很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

“那是不是就会更强了?”

“当初在我太原起兵,建立大唐之时,就是这个样子。”

“就拿这件事来说,我李家就算再强,儿子、女婿、女儿再出厉害,也不过是一家之事。”

“只有源源不断的拉拢各种力量加入,才最终成就了大事。”

“聚少成多,积水成渊这个道理,你应该是是懂的。”

听到此,李秋不由得苦笑。

“太上皇啊,可是眼下这种情况和您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啊。”

“眼下天下安定,我大唐已经消除了北方最大的强敌。”

“正在日益兴盛的过程中。”

“陛下,娘娘,对我更是恩重如山。”

“我一个武将,大唐的郡王,拉拢那么多力量干嘛?”

“反观,您看我如今,又是有着封地,又是有着兵权。”

“还有着整个大唐的茶引和大量的银财。”

“甚至我有时都在想,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眼下我和我的芙蓉园,风头正盛,平日里得罪的人又多。”

“是不是该考虑激流勇退,低调一些,甚至是远离朝堂,去游山玩水予以示弱什么的?”

“在以前,您不是也经常这样子劝我的嘛?”

“说只有这样,才能细水长流,才能更久的享朝廷的恩宠。”

听到他的话,太上皇李渊心里面差点被气吐血。

同时心中不由得腹诽:特么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我要是早点知道你是我亲孙子,李二的嫡长子,我还能容你走出来这么多的弯路?

得罪这么多的人?!

你小子可寄托着我全部的厚望,这李唐的江山,也只有交到你的手上,才能真正的看见未来和走向鼎盛。

直到那时,我也才能最终瞑目。

随后,太上皇李渊平复了一下心情,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

“以前我告诉过你的话多了。”

“可你这小子听进去了哪个?!”

“关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是没错的。”

“但是,这个道理在你身上,对于你来讲不适用。”

“你还得永不停歇,源源不断地,想方设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和人才是。”

“假如有一天,你变得足够优秀和强大了,甚至是都到了集天下威望于你一身之时……”

还不等太上皇李渊的话说完,李秋在旁边幽幽的接了一句,“那到时我估计离死也就不远了……”

这一下,差点把老爷子给气岔气,连连咳嗽了好几声。

“唉,你这惫懒小子,难道想气死我不成?!”

“这话该怎么给你讲呢?”

“总之,李秋你太过年轻,所以那些对于文臣武将们的思路和处事道理,对你不适用。”

“尤其是你眼下得罪了这么多人和势力。”

“就连所有的外国、部族,都被你得罪了个遍。”

“所以你再想要圆滑处世,明哲保身,已经是晚了,来不及了。”

“你想想,假如将来有一天,这大唐改朝换代,太子登基。”

“在面对着全天下的门阀士族和朝中重臣的施压下,新皇是否还能够像当今的李二一样,护着你,迁就你?”

“除此之外,还有着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等等外族。”

“你以为这一次你杀了人家上百万族人,占了人家数座城池。”

“这笔账就这么容易一笔勾销?”

“到时候,假若新皇登基,懦弱无能,昏庸无道的话,一旦受到外面所有国家、势力的威胁。”

“他会不会杀你?”

“到时候你内忧外困,腹背受敌之下,你的区区数万人马,还能否护得住你的全家老小的性命?”

“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也都是他们的新皇昏庸无能导致。”

“这种例子在史书中也是屡见不鲜。”

“李秋啊,这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你还年轻,一旦二三十年后,老皇故去,新皇登基后的事情,你真的有曾考虑过?”

第672章 将来谁会坐上这个宝座?

听着太上皇的话,李秋渐渐的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还别说,在以前,他心中做出的所有预案和假设,都是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为基础。

还真没有想过将来,一旦李世民故去,新皇登基后会是什么样一种状况?

甚至是,明明先知先觉的他,现如今都不知道未来会是哪个皇子继承大统。

因为很明显,历史的轨迹和走向,已经大大的被自己撬动和改变。

目前来看,可能性最大的,太子登基。

一想到,他旁边,那阴森、恐怖的称心所散发出来的仇怨,李秋心中不由得眉头紧皱。

第二个,魏王李泰。

虽然自己芙蓉园与他的关系谈不上敌对,但也绝对算不上好。

以李泰这阴狠,喜怒无常的秉性,若是他当了皇帝,自己绝对没太多好果子吃。

至于吴王李恪?

那就想都不用想了,一旦他登基,自己非得跑路不可。

绝对不敢有丝毫的犹豫和停留。

除了他们几个,还有晋王李治。

相对于太子、魏王、吴王来说,还是晋王当皇帝对自己最为有利。

不过现如今,晋王身旁已经没有了那个聪敏、强大的依靠。

在面对着天下门阀士族和周边国家的压迫,李治又该如何去选择?

怕是极大的可能会弃车保帅。

宰了自己,天下欢颜,还能充实一把国库。

若是这样子一看,岂不是将来谁来做皇帝,自己和芙蓉园都很危险?

要是这样的话,他当初选择将突厥斩草除根,真的是一件后患无穷的决策。

现如今,他已经有了妻儿。

将来,自己的子女会更多,而且还要考虑岳丈家那边的情况……

看着面前李秋这愁眉苦脸的模样。

太上皇微微的点点头。

“怎么样,可曾将这里面的事情和来龙去脉想清楚?”

“这天底下啊,一啄一饮,皆有定数。”

“你以为得罪过的那些人,结下的那些仇,这么容易的就过去?”

“很多时候,这些,都会祸及子孙后代的。”

“身为一家之主,你以为真就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

“刚刚发生过的,那青州崔家的家主崔永志,就是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

“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同样的道理。”

“现在,你回过头反思一下,你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情,可否有后悔的?”

听到此,李秋轻叹了一口气。

“太上皇,要说对突厥的斩草除根,对高句丽的征讨,此事我绝不后悔。”

“但很多时候无谓的树敌,确实是有些不智。”

“唉,这要真像您说的那样,等以后新皇登基之后,确实是有些不好办。”

见到李秋一步步的按照自己的引导,走上正轨,太上皇心里颇为的满意和喜悦。

要说这世间,拉拢人心,说服人的本领,又有谁能同他相比?

想当年,从太原起兵,到一统天下,建立起李唐江山。

就足以证明了太上皇在识人、用人,拉拢人这方面的过人本事。

而李秋,他才经历过多少事,吃过几年盐?

纵使思维、眼界过人,但终究还是绕不开太上皇给他的留的道。

“李秋啊,关于以后之事,毕竟还有些年头。”

“眼下只要李二和皇后还在,你就暂时不用多虑些什么。”

“只要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懂得为将来的事情做好打算,这就已经是足够了。”

“还有,关于这件事,也并非无药可解。”

“解题之策也很简单。”

“那就是你从现在开始,继续的强大自己,丰满自己的羽翼。”

“让自己和你的幽州变成将来大唐未来的支柱,扛鼎之臣。”

“甚至是到了新皇离不开你,不敢杀人的程度,这你就有了立身之本。”

“我这大安宫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知道。”

“闲暇无事时,由于太过枯燥,乏味,我就总喜欢帮你们几个孩子想一想以后的事情。”

“你若是从现在开始,按我说的路去走,自然是吃不了亏。”

“就像罗可心的爷爷,罗森一样。”

“只要你们几个孩子过好了,稳稳当当,平平安安,我在那一边,也就得意安心喽。”

听着他的话,李秋急忙客套了几句,说太上皇您老人家只要保持现在的状态,定能长寿之类的话。

但睿智如太上皇,又怎么能相信?

随即,太上皇笑着摆摆手,然后认真的对他说道:“李秋啊,身为一个臣子,他的立身之本无非也就两样。”

“武将来说,赫赫军功。”

“以及与皇帝的旧情。”

“但是,史书之中,武将的命运和下场往往要比文臣差的多。”

“只因为他们手中有兵权,更加的惹皇权忌惮。”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