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81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可是今天这一次,他们的声音中竟然是带着一丝兴奋。

自从这座牛的不得了的幽州城建好之后,突厥兵竟然一次都没来过。

这些幽州将士们,心中都是在痒痒,想真正见识一下这座新城的巨大威力。

所以今天,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支突厥兵给盼来了。

随着一声声警报声响起,数千幽州城守军疯了一样冲上城头。

然后在守城将领的指挥下,举起手中的弓箭,就与城下的突厥人对射。

换做以往,由于突厥那边的强弓劲孥,幽州城上面积较小,不易躲闪,往往都是幽州这边吃亏。

可是如今却不然。

这新修筑的幽州城,城墙上端18米宽,墙垛也是整齐,高大。

下面突厥骑兵的奔射,绝大多数都是落在了下方的城墙上面。

就算是有少数的箭矢飞上了城头,也都失去了当初的力道。

软绵绵的,更是缺乏准度。

反观幽州城的守军,他们躲在安全的墙垛里,居高临下,射出来的箭矢也是威力巨大。

顷刻间,就有城下十几个突厥兵士中箭、落马。

最终,那支突厥精骑,也是丢下了几十具尸体,无比狼狈的逃窜了回去。

这时候,突利可汗,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以及突厥等等的首领们。

尽皆是面色难看到了极点。

刚刚奔袭的过程中,他们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自己一方的箭矢,连城头都难以打到。

并且,这座城的坚固程度,也是大大超出了想象。

那么多箭矢,竟然全都被城墙砖给挡了回来。

没有一支箭矢能够停留在城墙表面。

这样的一座城,简直是太可怕了。

哪怕城墙上面,只有着几千的守兵,他们怕是要花费十倍的兵力,才能把这座城攻打下来吧?

对于城池的攻坚战,突厥人其实并不擅长。

以往之所以能保持着优势,都是靠着他们的强弓劲孥,以及大唐城池的低矮,破败。

可若是大唐都换成幽州这样的城池后,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都没能等到返回突厥的中央大帐。

就在附近的一个小部落的帐篷里,突利可汗就地召开了一次无比重大的军事会议。

期间,所有人的脸色,都是阴沉到了极点。

眉宇间,也都聚集着浓浓的忧虑。

“我想,我们此时应该感到庆幸。”

“这样一座城池,是在大唐的边陲,幽州。”

“而不是在泾州,在长安。”

“不过,可能在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大唐的各地就都会变成这样的城池。”

“到那时,他们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而我们,就反过来变成了草原上,无险可依的待宰的羔羊!”

第272章 宰相王珪的预防针

在顿了一下,看着众人越发难看的脸色后,突利不容置疑的接着说道:“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在他们建立起同样的城池,彻底困死住我们之前,不惜一切代价,一鼓作气,把大唐打下来!”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草原血脉的延续,我们今年冬天,一定要做出最后的准备。”

“等到冬天一过,我们就倾尽所有,发兵南下!”

听了突利的一番话,在场的众部落首领,以及突厥军中的将领们,眼神中都是露出了一丝搏命般的狂热。

也正因为这座由李秋建立起来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幽州城,将草原上的突厥人逼成了困兽之斗的姿态。

现如今突厥的战意和凝聚力,也远远超出了当初颉利可汗时的样子。

历史的车轮,又一次被撬动。

……

在长安,李世民的御书房内,门下省宰相王珪,带着一封奏表走了进来。

由于突厥大军撤去,今年的战事告一段落,今天李世民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一见到王珪,他也是放下了手头的事务。

“陛下,魏征在山东,送过来一封请罪的奏表。”

“请罪?”

“他魏征能请什么罪?!”

“难道就是因为山东流民过多,已经出现饿殍一事?”

“这连续两年大旱,又是朕将那义仓中的粮食划给了前线,以充军粮。”

“派他去山东做钦差,也只是看中了他爱民如子,让他尽力赈灾罢了。”

“纵使情形变差,也怪不到他的头上。”

这时候,王珪笑着将那份奏表放在了李世民的龙案之上。

“回禀陛下,魏征上的这份请罪奏表上说,不需半月时间,山东一带的灾民即可全部得到安抚。”

“相应的赈灾事宜,也可以收尾了。”

“嗯?!”

“魏征说山东的灾情控制下来了?!”

一听到王珪的话,李世民急忙的将那份奏表拿起来观瞧,一脸的震撼和难以思议。

这时候,王珪看着李世民的脸色,留心的说道:“前些日子,魏征在与臣的通信中,还在说山东那边的情况很严峻。”

“各州县现存的粮食告急,受灾的百姓人数也是多达几十万。”

“并且已经有饿死的流民出现。”

“若是继续这样强力围堵下去,随着饿死人数的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民变。”

“可是没想到,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的魏征就找到了幽州李秋那里。”

“李秋也是不负众望,一口气就接纳了山东十万流民。”

“臣估摸着这几天,这些流民就要抵达北面的十三州了。”

“而在送走了这十万的流民之后,整个山东的灾情压力,也就随之一轻。”

“剩下的那些灾民,有魏征坐镇,指挥调度,已经可以被各州县合力解决了。”

“而魏征上这封奏表请罪的原因,是他先斩后奏,在没有得到陛下御笔亲批之前,就私自将这十万流民送去了幽州。”

这时候,李世民也看完了那份奏表,轻呼了一口气。

“朕让他去当钦差,就是给了他先斩后奏的这个权力。”

“只要能把山东的灾情控制住,这就是大功一件!”

“有何罪之有?!”

“不过王珪啊,李秋的那十三州,向来是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作物产量极低。”

“在往年,那十三州上缴的粮食,加起来不如关陇一个州的量。”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去年的一万流民,加上今年荆州送去的两万多,如今又来了山东的十万。”

“他李秋要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就他那十三个州的样子,他哪来的那么多粮食?!”

听到此,王珪也是沉思了片刻。

“陛下,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臣以及朝中很多人都思考过。”

“臣等也是想不通这件事。”

说到这里,王珪有意的停顿了一下,很有深意的继续说道:“于是,朝中就有不少的大臣,向着李秋和幽州等地,是不是有意的大量接收各地流民。”

“并以此来讨好陛下,给自己增添功绩。”

“等到那些流民抵达了这十三个州之后,李秋也把他们都饿死。”

“甚至是将他们的尸体伪装成突厥人,再连环的冒充军功。”

“只可惜啊,他们派去幽州等地考察的御史等人,却是无功而返。”

听着王珪的禀报,李世民两眼中怒气升腾,重重的拍在了龙案之上。

“这群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们!”

“朕让他们去赈济灾民,他们一个个都当缩头乌龟,连声都不敢出。”

“可是到了这猜忌朝中重臣,诋毁别人的功绩这些事情上,他们一个个比谁都积极!”

“这简直就是在胡闹!”

王珪此时也是连连点头,“陛下说的极是。”

“这北平王李秋,臣还是较为熟悉和了解的。”

“别看他年纪小,确实是一身才气,文可治国,武可安邦。”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重要的一点是,李秋此子更是有着一颗忠君报国,爱民如子的赤子之心。”

“他还年幼,臣就是担忧,这些政客间的卑劣的诋毁,再寒了李秋的心,要是因此变得畏畏缩缩,碌碌无为,那可是我们大唐的一个损失。”

听着王珪的话,李世民此时的心中也是颇为恼怒的。

自己的这个儿子具体什么样,他这个当老子的清清楚楚。

这些弄臣想要诋毁李秋?

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第273章 幽州书院,组建

一见到他们几个御史要奏本李秋,李世民当即面色就阴沉了下来。

然后冷哼了一声,“哼,你们要奏本李秋?”

“那就说说看吧,你们要奏本他什么?!”

“回禀陛下,臣等在行使权力,检查各地,巡视幽州、易州等十三州地域时。”

“却受到了北平王李秋的强行干涉。”

“像蓟州、平州两州,这李秋禁止我等进入。”

“像幽州、易州、莫州等州的部分地界同样是不允许臣等进入查看。”

“臣等怀疑,幽州大都督李秋,以公谋私,明面上收拢流民,有冒领军功,彰显功绩之嫌。”

“甚至是有不臣之心!”

他们几个的一句话,瞬间就让朝堂之上寂静了下来。

像王珪、长孙无忌、韦挺、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等人,尽皆是怒目圆睁。

恨的是咬牙切齿。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