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79章

作者:摇扇子的司马懿

中书侍郎岑文本,此时接话道:“这天下各州县,都是将自己的义仓征调给了朝廷使用。”

“如今又逢灾年,自然是要难一些。”

“而那幽州,当初向朝廷上表,并没有上缴义仓之粮。”

“如今他们那相对安静一些,也是占了这里的便宜罢了。”

“若是照这样下去,怕是明年,其他的各州县也会以幽州为样本。”

“拒绝再建立义仓了。”

他的言论,自然是贬低幽州的功绩的。

这时候一旁的王珪,不由得有些皱眉。

“岑大人,这话可能这么讲的吧?”

“去年冬初,幽州就替朝廷,分忧了一万余流民。”

“免去了陛下心中一切忧虑。”

“而今年,幽州等十三州地,凭借一己之力,击退突厥大军,斩杀一万余人。”

“同时又如期的上缴了朝廷的税赋,粮食,还额外接收了来自荆州的两万多流民。”

“如此功绩,岂能是区区几座义仓可以比拟的?”

“况且当时在准许幽州十三州义仓之事时,陛下也已经说了,其他州只要敢立军令状,一样可以取消义仓。”

“但岑大人你觉得,纵使不设立义仓,这些州县哪个又能没有流民产生呢?”

这时候,李世民摆了摆手,“行了,文本,王珪,你们也不用再围绕义仓之事争吵了。”

“你们看看,如今因为一个义仓,闹的是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

“实在是得不偿失。”

“况且,建立义仓,对百姓横加税负此举,也违背了当初咱们的抚民以静的策略。”

“传朕旨意,从即日起,取消义仓。”

“另外,清空府库,动用半数皇家内库,除太上皇那里,今年长安城所有皇家支出,一律缩减。”

“尽全力,安抚流民,助李靖那边修筑城池。”

“以朕的估计,纵使如此,也是远远不够的。”

“王珪、玄龄,你们还要率领朝臣,继续的想办法。”

第269章 魏征前来求救

另一边,幽州。

李秋、罗可心、罗良此行满载而归。

掳回马匹三千余匹,羊群一千余只。

没有办法,马匹跑的较快,来回比较容易。

可是在有突厥追兵的情况下,羊群就比较麻烦了。

多数都是宰杀了之后,带回来的。

再加上前线的突厥大军果然是退了兵,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李秋也就下令,在幽州城内,举办千羊宴,犒赏三军和那些辛勤筑城的百姓们。

至于这些马匹,悉数都送到了蓟州、平州的草场之上。

在初冬到来之前,李秋心中一直所关切的,幽州和易州的农田,也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在留取了充足的最饱满的种子,存入到平州的粮仓之中后。

这里的粮食,足够养活20个州的人口了。

当玉米、红薯、土豆果实出现在百姓们面前之时,大家都未见过这些作物,更没有说吃过了。

李秋也就当场示范,将土豆和红薯蒸了,玉米煮了,让这些百姓们食用。

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但味道极好,还非常的容易果腹。

要是论淀粉含量,这几样作物可是非常了得的。

随后,李秋也就简单的将这三样作物的食用方法,传播了出去。

像玉米,可以直接煮了吃,更是可以用石磨碾碎,熬粥喝,或是做大饼子,窝窝头。

都是非常易于存放,容易果腹的。

很快,这些粮食的吃法,传播到了十三州各地。

由于它们的新奇和口味很不错,也受到了十三州百姓十分的欢迎。

随后,李秋也用这三样作物以差不多的价值,同百姓们换取了一些粮食。

然后再综合起来,下发给种地的,做工的百姓们。

从此以后,也就不发给他们银钱了,用粮食代替。

因为在如今李秋的手中,也基本没什么金银可花了。

除此之外,李秋还调集了四千兵士,在十三州各地道路的出入口,设置了密密麻麻的关卡。

禁止外来人口随意的进入,同时严防这些种子,带到自己的地盘去。

好在,当时的唐朝各州县,对于人口的移动控制的非常严格。

幽州这边也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往来,对于这方面的管控,压力倒不是很大。

也就在这时,朝廷派往山东赈灾的钦差魏征,给他来了一封亲笔的书信。

信中说,如今山东地界,情况极差。

甚至是已经开始有饿死的百姓出现。

但是朝廷无粮,各地州县也没有粮。

那些门阀士族们,家中倒是有粮,可是这群士族,为富不仁,说什么就是不肯救济灾民。

现如今,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逐一的饿死,魏征是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可无奈,他是想不出任何的办法了。

信的最后,魏征也在向李秋发问,他的十三州这里,还能不能接纳流民了?

若是可以的话,他魏征,以及这大唐的数万百姓,都是欠着李秋一个巨大的人情!

这里说一下,在史书之中,古代时每到灾年,还是有不少富绅大户,愿意赈济灾民的。

历史上的大善人,也有非常之多。

不过唐初这时候的门阀士族,几姓家族,却是同后期的那些迥然不同。

在唐初的那段历史中,是真正的贵族阶级社会。

国家的重要资源,全都掌握在这些士族手中。

整个社会上的贵贱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像程咬金,房玄龄,李世勣等等人,贵为大唐的国公爷,宰相,大将军,可是在他们的心中,这些士族都是比他们身份还高的。

唐朝的官爵,抵不上士族的名望值钱。

就算是李世民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从结果上看也是没能斗得过这些士族势力的。

这种现象,直到唐后期的黄巢起义。

这些士族们,门阀们,全都被肉体消灭掉了,从这时开始,华夏才结束了门阀士族的这一个时期。

至于历史上的那些仁义的富绅,都是黄巢之后的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也都算不上是真正的贵族门阀。

在收到了魏征的信件之后,李秋直接派出几名有能力的官员,带着几十名侍卫火速南下。

到山东去见魏征,并且帮助魏征那边,将流民迁移至幽州地界来。

几天后,当正处于焦头烂额状态的魏征得知了幽州派人前来时,简直是连礼仪都顾不上了。

直接就赤着脚迎了出来。

让幽州的那几名官员极其诧异,急忙的躬身施礼。

“下官奉我家王爷之命前来拜见大人。”

“大人如此礼遇,我等万万是当不得的。”

这时候,魏征深叹一口气,“唉!这都什么时候了,哪有什么当得当不得的。”

“快往里面请。”

“还有,你们家王爷,李秋他怎么说?”

等进了屋,这几名官员恭敬地回复:“回禀大人。”

“我家王爷对于山东一带的灾民情况,也是无比的关切,怜悯。”

“这一次王爷派我们来,就是辅助大人,将流民迁移到幽州的。”

一听到他的话,魏征情绪振奋,连叫了几声好。

“好!好!”

“李秋此子,我果真是没看错人!”

“眼下遍地都是灾民,他若是能帮着救上一些,可真的是大功德一件啊!”

这时候,那两名幽州的官员拱手问道:“敢问大人,不知这一次山东之流民,大概需要转移多少人口?”

听到此,魏征也是犯了难。

“这整个山东,受旱灾面积很大。”

“连续两年的灾荒下来,这数十个州的百姓们,都是嗷嗷待哺。”

“要说流民,至少也要有十几万之多了。”

“不知你们十三州那边能够帮忙接纳多少。”

“哪怕是一万,两万,也是非常可以的。”

“也能给山东各州县,减轻很大的压力。”

唐朝的山东,是指崤山以东,包含山东、河北,大部分河南地界。

面积很大。

并不是后世的山东省。

哎呀,作者菌真的是欲哭无泪了呀。那个万恶的番外剧场,一共就4章。

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网站后台自己抽风,总重复推送,作者菌真的是冤死了。

并且没有权限,删也删不掉。现在弄了一个正文的新卷,看看能不能管用?

第270章 这幽州城,我们攻不下来

听到魏征的话后,这两名官员微笑着说道:“魏大人,我家王爷说。”

“若是魏大人这边真的是苦无对策了,我们幽州等十三州,可帮助大人接收十万流民。”

听到他们的话,魏征和周围的几名山东的官员眼睛瞪得老大,“你说什么?”

“你们能接收流民十万?!”

这两名官员点点头,无比确认的说道,“是,确是流民十万。”

“而且还不知在接收了这十万流民之后,魏大人这边的情形如何。”

“若还是棘手,我们或许还可以勉强容纳一些。”

魏征此时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不断的摇头,“我的天!”

“你们这十三个州,今年到底是打了多少粮食啊?!”

上一篇:宋北云

下一篇:演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