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征士兵
“公主就不怕,沈兵若是败了连累你父王乃至整个龟兹吗?”
无忧公主对龟兹王说的那些虽然也没什么大错,赵高若是成功扶持胡亥上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阴狠的赵高当然会将西域纳入版图。
但是……
若龟兹王站在赵高一边,赵高至少会过一段时间寻个借口才好下手。
但如果龟兹王站在沈兵一边,赵高连借口都不需要找了,打败沈兵马上就会拿龟兹开刀。
无忧公主回答道:
“早些迟些又有何区别?不过是多苟延残喘些日子罢了。”
“是以兹阳也并非欺骗父王,龟兹的生路的确只有一条,那便是与你沈兵为伍!”
“你若不希望无忧负了父王负了龟兹,只需打败赵高便可!”
沈兵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显然,无忧公主的眼光要比龟兹王长远得多。
龟兹王站在沈兵一边的好处,就是沈兵手下多了两万龟兹骑兵。
不过其实不能称作是“多”,因为两万龟兹骑兵原本就是分为几城驻守,每城不过数千人。
这点兵力用于守城还略显不足,更不用说将其抽调出去作战了。
所以这些兵其实是动不了的,包括周边听命于龟兹的小国也是如此。
其实沈兵拉拢龟兹也不是为了那些兵,说实话沈兵也看不上这些兵……语言不通、指挥困难、战斗力也值得怀疑。
沈兵更需要的是以龟兹为大本营,得到它的补给和水源,以及龟兹在西域的声望和影响力。
否则,沈兵这数万骑军在西域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与杨端和的二十万大军一战了。
沈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游骑四处打探杨端和的消息,最后得到的一个字,就是“稳”。
杨端和没有急进。
他原本可以用圣旨加部队的方法拿下更多城池,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杨端和在拿下姑师和楼兰两城后,就在沙洲与这两城之间的路线上构筑补给点,尤其是水源处,就更是建了城寨以重兵防守。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以退为进,沈兵看着地图不由皱起了眉头。
杨端和那边,李岩还看不懂杨端和的做法,他有些奇怪的问:
“将军,我等原本可以兵临龟兹城下给龟兹王压力使其不敢接纳沈兵。”
“为何我等却坐视沈兵进入龟兹而按兵不动?”
杨端和回答道:
“沈兵此人智计百出用兵变化无常,且善用骑兵偷袭。”
“若我等短时间内占了许多城,看似得了不少便宜,但却是处处是漏洞处处都需提防。”
“而沈兵在西域又颇有声望,到时难保不遭其偷袭而后院失火。”
“第一战尤为关键。”
“若第一战沈兵赢,则西域各国便对其抱有莫大的希望,于是我等便难以在西域立足。”
“反之亦然,若沈兵第一仗败了,情况便对其极为不利。”
李岩不由“哦”了一声,微微点头。
同时心下暗叹,杨端和与沈兵两位高手过招,他这个婢将连看都看不懂。
在沈兵这边,看到的就是杨端和几乎是连成一体的像铁三角似的防御体系,三个点分别是沙洲、楼兰、姑师。
据说杨端和还在城内布设了大量的弩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弩手所配的就是沈兵研制的前端加了铁环的秦弩。
秦弩乃守城利器,以它再加上城墙守住水源,攻城部队又能坚持几天?
何况沈兵所属的部队还是擅长野外作战不善攻城的骑兵。
更厉害的还是,自姑师起到沙洲有一千多公里,这其间的水源均被杨端和以城寨控制,沈兵若是要长途奔袭的话,人马所需的水又从何而来?
于是这铁三角就像一把叉子似的顶在沈兵的脖子上让他动弹不得。
沈兵找了个时间,到阵前与杨端和见了个面。
“老将军别来无恙?”沈兵一见到杨端和就恭敬的朝杨端和拱了拱手。
杨端和只微微点头,道:
“大将军,不想你我也有对阵沙场之日,实是造化弄人。”
“不过事已至此,我杨某也只得全力以赴,望大将军海涵!”
沈兵表示理解。
其实很多话不需要说得太清楚,杨端和是个明白人,他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绝不会相信扶苏会在这时候谋害皇上……皇上对扶苏越来越满意,要立扶苏为太子之心天下皆知,扶苏在此时加皇上岂非与自己过不去?
若扶苏没有谋害皇上,那沈兵又岂会谋反?
然而,圣旨就是这么写的。
家人又在大秦,一旦抗旨就是满门抄斩之罪甚至诛连九族之罪,谁又敢忤逆?
“沙场之上身不由己!”沈兵回答:“沈兵深知这道理。沈兵此来只是想告诉老将军,此战沈兵没有余地,只能全力一战,请老将军小心!”
杨端和哈哈大笑起来:“能让名震天下的沈兵全力一战,我杨端和也是此生无憾了!”
说着两人拱了拱手,便各自转身回到己方阵营。
回到军营后,兹阳公主见沈兵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就奇怪的问了声:
“大将军难道已想到破敌之策了?”
沈兵摇了摇头。
“那为何大将军自信满满?”兹阳公主疑惑的问。
沈兵回答:
“杨端和以二十大军控制两千余里水源,并且以守代攻,使我骑兵毫无用武之地。”
“此局无法可解。”
“但是……”
“或许赵高可以帮我一个小忙!”
兹阳公主一阵疑惑,然后突然就明白了,她瞪大了眼睛点头道:
“此计甚妙!”
“难怪大将军会有意来此见上杨端和一面。”
“杨端和……只怕要被迫出兵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 君臣不和
自古君臣不和或是彼此不信任都会坏事。
比如赵王听信谣言换了廉颇,又比如赵王自毁长城杀了李牧。
还有岳飞、杨家将等,看似是被奸臣所害实则是受君王所忌。
杨端和无论是兵力还是补给或是声势都远强于只有几万骑军的沈兵。
但沈兵却拥有一个杨端和没有优势:
扶苏绝对信任沈兵,能做到放手让沈兵打而不干涉。
而杨端和与咸阳的关系却更多的是以家人受到胁迫而不得不战。
如果在咸阳统筹全局的是秦始皇嬴政的话,或许会给杨端和足够的自由……这是嬴政的优点,逢战他只定战略而不干涉将军怎么做,只要达到他想要的战略目标就行。
问题就在于幕后指挥的不是秦始皇而是赵高。
赵高虽然攻于心计擅长内斗,但却绝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目光长远的将军,李斯也不是。
相反,越是攻于心计擅长内斗者,便越是提心吊胆的以为别人会害他、反他、杀他。于是他们就要使尽各种手段牵制、监视、干涉,甚至指挥。
赵高对杨端和也是如此。
他不可能放心让杨端和带着二十万大军去西域与沈兵作战,何况赵高早就知道杨端和与沈兵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因此赵高派了他最信任的太监幸炽为监军与杨端和一同前往,且一路增设驿站留下信鸽,以使前线的消息能尽快送到咸阳,同时咸阳的命令也能尽快送到前线。
沈兵虽然不知道这些,但沈兵却知道赵高肯定信不过杨端和。
于是就有意与杨端和见上一面说一番废话。
杨端和当然不知这是计,只以为沈兵是想在战前与其说清楚……其实沈兵的确也有此意,只不过他是在叙旧的同时也下了套而已。
这些废话是没有其它人听到的,因为沈兵与杨端和相约只有两人单独见面,不带一兵一卒。
这很正常,这种场合若是带兵就显得没诚意了。
于是,这些“废话”在监军幸炽眼里就不是“废话”了,何况太监闲着无事就总爱搬弄是非,如今又有了这一出,幸炽不打杨端和小报告那才是怪事了。
幸炽是这么跟赵高说的:“杨端和按兵不动,且秘会沈兵,其心叵测,请中车府令速做决断!”
赵高一看不由大怒。
这还了得?明知沈兵是反贼居然敢与其秘会?
当下就想将杨端和家人拿了下狱,但转念一想,此时杨端和还只是秘会沈兵。若是拿了他的家人,杨端和没了顾虑,岂会公然举兵与沈兵一同造反了?
于是便没敢动手,只是以飞鸽传书监督杨端和立即出兵攻打龟兹捉拿扶苏。
赵高这做法其实是有深意的:
若杨端和不愿出兵攻打龟兹,那便证明杨端和有异心,那么赵高就要考虑让幸炽以圣旨夺其兵权另令他人领军。
若杨端和出兵攻打龟兹,赵高便可以坐山观虎斗。
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其实是中了沈兵的计谋。
杨端和收到这个命令时还与幸炽争了一番:
“那龟兹距离姑师少说也有二百余里,我等劳师远征且没有水源,如何能攻下?”
幸炽则想当然的回应:
“我等有二十万大军,将水运送到二百里外又有何难?”
杨端和只“唉”了一声,这些宦官又哪里知道运水的人也是要喝水的,所以并不是人多就可以办得到。
然而,任杨端和如何解释,幸炽只说一句:“这是皇上的圣意,你敢不从?”
赵高会这么急着攻龟兹也是有原因的。
咸阳已有许多人为嬴政最近的不太正常的行为起了疑心,其中尤其是赐死扶苏。
就算传言是真,扶苏要害死嬴政,被嬴政发现后才赐死扶苏。
嬴政也该上朝跟群众交待一声吧。
这么久不上朝,是不是扶苏下的毒太过厉害导致龙体欠恙了?
甚至有人因此怀疑嬴政是否命不久了!
这都使庙堂上下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赵高担心继续这样下去瞒不了多久,群臣万一知道嬴政已死,赵高就再也不能假传圣旨一手遮天了。
为今之计,就是尽快杀了扶苏为胡亥上位做好准备。
于是赵高才如此急着攻打龟兹。
杨端和被逼无奈,只得发兵攻打龟兹。
只不过杨端和先用了几天时间做了些准备……西域沙漠地区缺乏木材,杨端和需要收集足够的木材沿路建城寨以及制作攻城器械。
接着杨端和又征集了大批的骆驼用于驮水,这才往龟兹派出了五万大军。
这让幸炽很不满意,因为杨端和手里有二十万大军却只派了五万大军去进攻龟兹,而沈兵手里至少有六、七万军队……包括龟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