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征士兵
但他以为那些战斗力和士气都是建立在更好、更科学的训练,以及比其它部队更好的待遇上。
然而,今天看到北地军这些表现,他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样的牺牲,又岂是区区几套衣服就能换得到的?
这样的无畏,又哪是好的伙食就能买得到的?
这样的英勇,又怎会是训练场能练得出来的?
细想之下,沈兵认为这或许与敌人是匈奴有关。
如果说在此之前,这些出自魏国降兵的大梁军、神武军对自己的作战意义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很确定了……与匈奴作战妥妥的是保家卫国。
于是这自豪感、荣誉感及责任心较之以前就更上一层楼。
即便如此,匈奴和奴隶大军还是像潮水般的朝秦军涌来,且已发展成四面都是密不透风,秦军就像是一座孤岛般在中间摇摇欲坠,随时都会被人潮淹没。
冒顿单于直到这时才暗松了一口气。
对他而言,这虽然只是两万秦军中的一支,但若能成功将其围歼也几乎意味着整场战役的胜利。
因为他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再攻下另一面,然后又是另一面,直到将所有秦军都从五原地域赶出去。
看现在的形势,冒顿不相信秦军还能反败为胜。
王贲也是同样的想法。
所以他一边张弓搭箭连续射倒几名混在奴隶中得匈奴,一边朝沈兵大喊:
“大将军快撤,此地便交给属下!”
沈兵若是要走还是会走得掉的。
毕竟匈奴的队列是奴隶加匈奴兵,其只是有利于冲锋让秦军兵士无所适从,但平均面积的战斗力却不强。
沈兵手下有一千亲卫,且都装备有“霹雳火球”,他们只需强行撕开一个口子然后逃往侧翼,差不多也就安全了。
但沈兵却不愿就此离去。
这并不说他打算在这里与战友同生共死……沈兵很清楚自己身为大将军不能与小部队“同生共死”,这是对战役对整支部队不负责。
而是沈兵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九章 潜力
或许是因为匈奴没经验,沈兵发现五原的瓮城居然是内外两层城门都是打开的。
正如之前所言,瓮城内外有两层城门就是为了防止城内兵士出击时敌人反攻进城。
因此任何时何内外两城门都不可同时开,而应这门开那门关或那门开这门开,这样才能安全的将部队一批批往外送。
匈奴初次守城还不知道这方法。
又或者他们知道,但却为了能快速将奴隶赶出城去于是没有这么做。
再看看那些被五人、十人绑在一起出城的奴隶……这么绑是为了好控制,比如将十名奴隶绑在一起连成一排,就只需一名匈奴兵士拿着刀就能押着走了。
否则若是各绑各的,战场前一阵乱打,十名奴隶分头逃跑,匈奴是怎么也没法控制。
其中有些奴隶要是被射死或是负伤了,要么就是被其它人拖着走要么就是被匈奴直接砍断手抛弃。
再加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兵士,场面一时十分血腥。
这么做虽然方便、高效,可以用很少的人控制住很多的奴隶,但同样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长条形被绑在一块的奴隶行动不灵活,它们很容易卡住城门赶都赶不走。
于是沈兵没有多想,当下就传令道:
“众将士听令,听我号令同声齐呼!”
秦军一边战斗一边哄然回应表示已做好准备。
沈兵大喊: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时不进五原,更待何时?!”
秦军兵士虽然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确切的说是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不明白有什么意图。
但因为沈兵有令在先让他们跟着喊,于是他们就一遍又一遍的齐声大喊: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时不进五原,更待何时!”
……
战场没有变化,奴隶依旧往秦军方向冲,匈奴因为听不懂更不会有什么反应。
沈兵并不意外,如果这样喊几声奴隶就会往城内涌的话,那他们也早就翻身做主人了。
沈兵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先听到,让这些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已经觉得自己是死路一条的奴隶发现可能还有一条活路……这条活路就是进城。
不过,如果没有人带头或者说领导他们的话,害怕匈奴弯刀的他们还是不敢有什么举动。
接着沈兵就开始下一步:
“将士们,乘城门未关,杀进五原去!”
“杀啊!”
这时秦军将士才明白沈兵的意图,于是大喊一声“杀啊!”
就后军转为前军,前军转为后军掩护,朝五原城方向反杀过去。
同时一边杀还一边叫喊着那句话: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
“助我等杀进五原,保你活命!”
……
奴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秦人,他们听明白这话的意思。
而且心下一想这话还真有道理。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要么就是死在匈奴的刀下要么就是死在秦人的剑下,来去都是死路一条。
而且若站队在匈奴一边是肯定没有活的希望,就算活着也是生不如死的奴隶。
反正是死,何不助秦军夺了五原城?
这是奴隶眼前唯一一条活路,若能活着说不准还能立功!
而且错过这村,只怕就再也没这店了。
一念至此,奴隶也接二连三的叫了起来: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
“助秦军夺了五原,我等才有活路!”
“反正是死,不若死得英雄!”
“匈奴待我等如畜生,拼上这条命便是!”
……
于是奴隶们高喊一声,不只没有继续冲击秦军,反而跟着秦军一起冲向城门。
守城的匈奴大惊,赶忙下令将城门关上。
但城门处内外全是人,而且这些人相当一部份还是五人、十人绑在一块的,根本无法关上。
匈奴又下令放箭,霎时箭矢就像蝗虫般的自城头往下射。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奴隶是五人、十人绑在一起,便是被射死倒在地上也是连在一起的尸体,且一层层的堆积,除非是将尸体全部搬除,否则城门更无法关上。
匈奴兵士也算反应快,赶忙在城门另一头组织起一道防线阻挡人潮……阻挡的方式就是长枪、盾牌,外加弯刀及城头的弓箭。
这对奴隶或许有用,但秦军尾随其后,乘乱点燃“霹雳火球”就抛至匈奴群中。
只听“轰轰”的一阵爆响,人潮很快就将匈奴冲散。
甚至许多奴隶还在秦军的帮助下解了捆绑……这种解绑是呈几何级数扩散,秦军只要解绑一个,这个奴隶就会解绑两个,两个又会解绑四个……
这些重获自由的奴隶自是对匈奴恨之入骨,他们从地上捡起了匈奴的武器如潮水般的攻上了城头将匈奴砍倒在乱刀之下,以至于以秦军抢人头的速度都没他们快。
所以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中原还有句话叫“从众心理”。
当大多数在匈奴的控制下都战战兢兢不敢反抗时,就算有个别或少数想反抗也不敢出头,于是所有人都屈服于匈奴的控制,甚至还在匈奴的驱赶下冲击秦军。
但是……
只要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看到活下来的希望,再有人带这个头起个哄……很快就会激起长期压在他们心底的愤怒和求生欲望。
而这求生欲望一旦被激发那便有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了。
就像沈兵及所有秦军看到的一样,奴隶们杀得眼红完全没了之前胆小懦弱的模样,个个都成了恶狼猛虎,杀得驻守在五原城内的匈奴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成批成批的丢了性命。
秦军在杀入五原城后更多的是起着点睛的作用,也就是指挥奴隶进攻,遇到实在难攻克的匈奴就抛出几个“霹雳火球”……
这玩意用于巷战那可是神器,现代有句话叫“冲锋枪加手榴弹,近战金不换”。
秦军手里虽说没有冲锋枪,但“霹雳火球”发挥的作用几乎就是手榴弹。
前后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五原城头的匈奴旗帜就一面接着一面倒下,很快整个五原城就被秦军占领了。
第三百六十章 通道
沈兵这波骚操作直接让冒顿单于呆愣在原地好半天也没反应过来。
甚至直到五原城上立起了秦军旗帜,冒顿单于还不解的问:
“为何会如此?那些奴隶,为何会突然转向反攻进城内?”
“他们一向贪生怕死,为何能击败我军勇士?”
也难怪冒顿单于会如是问。
一来是他听不懂中原语言,所以秦军大声喊了什么他也不明其意,只一脸懵的看着奴隶突然大批量转向。
二来他不懂人性,只简单的认为懦夫就是懦夫,勇士就是勇士,两者是有清晰的界线甚至是不可逾越的。
他哪里知道,只要给一个支点就能翘起地球,只要给一个机会懦夫也能秒变勇士。
没有人能回答冒顿单于,因为其它人也是莫名其妙的不明白这场仗原本匈奴占尽了优势怎么突然就一面倒变成被秦军占领五原了。
后来冒顿才从会几句中原话的牧民那知道情况,明白是秦军高喊着让奴隶明白杀进五原才能活命,于是才会有这结果。
冒顿听了这就不由叹了口气:
“这不是战之败啊,而是那沈兵会用人心!”
“面对会用人心的对手,怎么才能将其击败呢?”
事实上不只是冒顿单于一脸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连在另一侧指挥的魏呴也是稀里糊涂的。
魏呴得到的情况一直是西面战情紧急,需要增援。
这情报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沈兵发出的信号。
但左、右两翼部队遭到匈奴骑军成倍的骑军阻挡,很难突破障碍驰援。
这其实是秦军兵力少造成的。
秦军每面只有五千人,且这五千人占着一点就不能轻易移动,原因是他们要保证能封锁城门。
一旦移动城门解锁,那么城内的匈奴就会杀出将秦军包围。
于是各面秦军都不敢轻易分兵增援,魏呴倒是紧急从杨端和那调来了一支三千步卒加两千骑军,准备以其为援军增援西侧。
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原因是杨端和的河内兵没有与匈奴作战的经验也没有装备“霹雳战车”,虽有三弓床弩但装备数量不多。
正在魏呴着急时,突然有探子来报:
“校尉,大将军已攻陷五原。”
魏呴正焦燥的在案前来回走动,想着实在不行自己带着亲卫杀将过去将大将军救出来,猛然听到“大将军已攻陷五原”这话不由惊得霎时就收住脚步,问:
“什么?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