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08章

作者:远征士兵

  他们骑射的本领倒是不多,更多的是用马匹机动到目的地然后下马步战。

  所以骑军就是精选的步兵练习骑马,许多贵族子弟也在其中。

  这是出于成本和利益考虑……如果不精选有经验有战斗力的步兵训练,就会导致骑兵在战场上有更大的概率因败仗或其它原因伤亡。

  而每一名骑兵的伤亡,都会带来时间成本、训练成本以及马匹的损失。

  因此各国都是将有战功的兵士选作骑兵和战车兵,秦军也不例外。

  张崎选择以骑军步战突围就是这原因。

  甚至项燕和张崎还是这么计划的:

  这些精兵打开缺口带出楚王后,项燕自会在外备下马匹和马车,到时他们只需将楚王、妃嫔及行李往马车上一装,骑兵每人分上一匹战马,接着就可以一路逃往洞庭了……这也是突围需要骑军的另一个原因。

  张崎带着部下以及一众精锐在前方猛打猛冲没多久就攻下了城寨。

  然后往寨外一看,不由大喜,寨外正有一队楚军从另一方杀了过来。

  张崎没有多想,老远就朝外叫道:

  “可是项将军所部?我乃柱国将军张崎!”

  城外楚军当即回应:

  “我乃项将军置下校尉项锐,项将军命我等前来接应,大王可安好?”

  张崎赶忙上前回道:

  “大王安好,快掩护我等突围!”

  项锐应了声,并让兵士让开一条路。

  张崎不疑有它,带兵就往前走,同时不断催促后方快行。

  然而,张崎越想越不对。

  这一切来得都太容易了,且此时为何不见秦军反攻?

  若秦军这般容易对付,他在汝阴又如何能以数十倍的军力却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另外,项锐一行人看着他们的眼神,却像是恶狼盯着掉入陷阱的小羊……

  想着张崎暗道一声不好,然后大喊:

  “是计,他们是秦军!”

  “撤回城内,撤回城内……”

  这张崎还算有点本事,能识破沈兵的计策。

  其实沈兵也没想要骗张崎多久。

  他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让人假扮项军引张崎上当,只是担心楚王负刍出城不远发觉情况不对又马上回城,到时他想抓都来不及。

  但如果有“楚军”在前方将张崎稳一稳便让他们更顺利且放心的往前一些,楚王负刍再想回城只怕就难了。

  此时张崎即便识破这是计且马上下令回城,却已是迟了。

  沈兵一声令下,“项锐”等人突地对张崎部发难。

  因为双方都身着楚军盔甲,因此又是一片混乱相互残杀,即便都是精锐的都城护卫军也不例外。

  同时大梁军又从另一侧冲杀过来,都城护卫军霎时就乱作一团。

  张崎带着亲卫刚想退,却发现身后的城寨内侧不知何时多了一道几步宽的深坑,硬生生的断了都城护卫军的回城之路。

  其实不只是断了都城护卫军的回城之路。

  这深坑一出现实际上就是断了张崎部与楚王负刍之间的联系……楚王负刍及其大臣、妃嫔就紧跟在张崎之后。

  原本张崎军一回身就可以护着楚王,但是现在……张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梁军一步步逼近楚王。

  楚王负刍那队兵士虽说个个都身着盔甲,但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妃嫔、奴婢伪装的,只有两翼还有些兵士,但面对强大的大梁军无异于螳臂挡车。

  楚王负刍见状不妙,赶忙大喊:

  “退回城去,退回城去……”

  但此时才想退又哪里来得急,埋伏在河岸处的大梁军突起发难,接着一片石弹和箭矢过后,淮河上的那条小道就被大梁军封锁了。

  妃嫔们霎时就惊慌得哭作一团,楚王负刍慌忙拔出剑来自卫,同时朝张崎方向大叫:

  “柱国将军救我!”

  张崎只能暗叹:

  “这时候便是神仙只怕也无能为力了。”

  其实楚王负刍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逃进身后的淮河。

  此时的淮河已因为上游用“草裹泥”填路而完全无水,楚王负刍若是不怕脏,便跳了进去然后乘夜色沿河道而上,岸上楚军再挡上一挡,说不准还能让他逃回城去。

  但楚王负刍乃一国大王,因身份同时也是养尊处优惯了,根本就不考虑如此丢人的逃生方式。

  接着,不等大梁军上前,楚王负刍便抛下剑大叫:

  “我等降了,莫要害我等性命……”

  沈兵在确认抓到的是楚王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传了下去。

  同时将楚王负刍带到城寨高处并点燃了火把照得通亮。

  然后秦军兵士就不约而同的高喊:

  “楚王降,楚国亡!”

  “楚王降,楚国亡!”

  ……

  这叫声很快就传到项燕耳中。

  项燕初时还不信,但看到城寨高处火光下正是楚王负刍,只得无奈的下令:

  “撤军!”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王

  楚王一降,寿春也就守不住了。

  其实寿春原本就守不住……

  因为担心寿春过早被秦军攻破,所以楚王负刍的突围计划就只有楚王及都城护卫军知道。

  确切的说,就连都城护卫军也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听从张崎的命令说是要反攻云云,真正知道楚王负刍要出城的只有张崎层级的人物。

  也就是说,守在寿春的楚兵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他们以为楚王还在城内而自己是在保卫楚王负刍的安全。

  直到楚王被秦军与一众妃嫔、大臣被秦军押着到城下来劝降,他们才愕然醒悟……

  这特么的是被楚王负刍给卖了啊,这边让兵士在寿春死守,另一边楚王就带着女人财物逃走。

  意识到这一点,寿春当然就无法再守。

  守了还有什么意义?

  为谁而守为谁而战?

  再守下去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当晚守兵就将城门大开迎秦军进城。

  这一来秦军就赚大发了……

  其它的不说,城内五万守军尽数投降,就算当作苦役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还有一路从淮北南迁的楚国百姓,有许多集中在寿春而且大多是青壮。

  另外,那仓库里到处都是粮草、装备还有炼铁、制箭、制装备等作坊及工匠……寿春是楚国都城,且楚王负刍原本打算据此城坚守数年,所以成套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杨端和及沈兵进城后听完降将的介绍和清点后都惊呆了,这物资和规模一点都不比秦国都城咸阳小。

  事实上寿春原本就拥有比咸阳更大的规模。

  正如之前所言,楚国的疆域相当长一段时期都是战国中最大且人口最多的。

  所以才说六国中最难对付的就是赵国和楚国。

  赵国是军事强,名将辈出战力剽悍,便是在长平被坑杀数十万实力严重受损之后仍能正面一次又一次击败来犯的秦军。

  楚国则是综合实力强,有粮有兵有装备,且地处南方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问题是楚国自己不争气,国内多方势力未能整合不够团结,否则是秦灭楚还是楚灭秦还属未知之数。

  另一方面,寿春之战又以极为缓和的情况结束……楚王负刍被俘寿春投降,前后围城不过十余日,连激烈的攻城战都没有。

  相形之下,当初攻占邯郸及大梁时收获的战利品则要寒酸多了……赵国邯郸是在连年灾情的情况下被强攻拿下,大梁则是用水淹,秦军占领的只是一片废墟,其中赵国还有许多百姓甚至需要秦军用粮食养活。

  寿春,则是所有的准备全都完好无损几乎原封不动的转交到秦军手中,只需要重新把百姓编个户籍再分配人手管理马上就可以重新运作。

  这一来就把杨端和给乐坏了,他笑得嘴都合不拢,直抚着银须感叹:

  “老夫征战数十载,经历大小上百战,却从未有如此战果。”

  “多亏副将神机妙算哪,你这着智擒楚王,却不知挽救了多少性命!”

  杨端和这说的是。

  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谁都以为寿春一战是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秦军攻城是不可能的。

  像寿春这样三面环水的且城高墙厚的都城极难强攻,且通常攻城战要三倍的兵力才算相平。

  而秦军只有十万,城内楚军却有八万。

  秦军急于攻城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且可预见的是,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秦军都无力攻城。

  因为楚国不只是有寿春一座城,另外还有几大家族及项燕在外虎视眈眈。

  于是秦军只能这么围着,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没围上几年那都对不起寿春这个都城。

  于是,这几年内必然会出现无数惨状,比如秦楚两军的厮杀,再比如城内百姓因物资紧缺饿死、冻死……

  如今所有这些都因楚王负刍被擒而略过了。

  沈兵则笑了笑回答:

  “属下以为这更应感谢楚王,若不是他出城来降,我沈兵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

  杨端和不由大笑:

  “如此说来,我等还欠那楚王一个人情。”

  “老夫往后还要对他客气些。”

  沈兵当然知道杨端和所谓的“客气”是什么意思……不用想,秦军会把楚王用处榨到只剩渣。

  比如可以逼楚王负刍下昭书让淮北还未下的城邑降秦。

  再比如让楚国各大族俯首称臣……当然,各族肯定不答应。

  但他们不答应的结果就是变成了反贼,于是就名不正言不顺,秦军反而成了征讨它们的王师。

  不过项燕那边当然也会想到这一点,所以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宣布负刍已降,立昌平君为新王……

  接下来,就看昌平君怎么选择了。

  项燕果然就是这么做的。

  他甚至都没等大军回洞庭,在半路上就对昌平君说道:

  “君上,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负刍已降楚国无主,君上乃国之圣贤又为负刍之兄,此刻正是称王救楚于危难之时。望君上勿要推辞!”

  昌平君心下那是一百分的愿意,但嘴上却还是要推辞几下,大义凛然的说要带兵将负刍救出云云。

  最后在项燕等一众将领的力劝之下才勉为其难称王……

  称王时都有这一套,大家都心照不宣配合着表演一番,然后就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就算完了。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