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164章

作者:远征士兵

  这或许是一种好办法,陷阵之士一不需要盔甲二也可以冲在前方杀敌,这就大量减少秦军兵士的消耗同时又把魏降兵这些不稳定因素消耗掉……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但沈兵却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沈兵回答:

  “上将军,此次是去攻楚。”

  “自我军攻赵以来楚魏屡屡联手抗秦,魏国被秦攻时楚国也一再相救,这使魏人对楚国颇有好感。”

  “若我军再以魏降兵为陷阵之士攻楚……”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站在魏降兵的角度去想:

  秦国若是不能容我活命,何不降了楚国?

  杨端和当下就点头道:

  “不妥,确是不妥。”

  “这要是魏兵阵前降了楚国,我军必定阵脚大乱。”

  沈兵道:

  “所以我等必须做出决定:要么不用,要用便完全信任魏降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这道理。

  如果有疑心就不用,但若用了却半信半疑,则是逼着他反叛,那还不如不用。

  杨端和叹了口气:

  “如此说来,我等岂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的确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攻楚就必须有更多的兵,要更多的兵就必须用魏降兵,要用魏降兵就必须信任他们……

  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反呢?

  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只是能不能灭楚的问题了,而是连大梁都保不住要断送目前这大好形势的问题了。

  杨端和轻抚了下胡须,就皱眉说道:

  “我再问问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来,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险用魏降兵了。”

  沈兵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来就最好,就怕没这么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没几天杨端和那传来的消息就让人绝望了:“只有二十万兵。”

  也难怪嬴政只能出二十万兵。

  秦国因连年征兵损兵甚巨,新灭的几国韩、赵又不敢轻言征兵,于是举国之兵只有四十万。

  这四十万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时能给杨端和二十万兵攻楚几乎已是极限。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带六十万兵攻楚,那是因为经过四年的休生养息韩、赵、魏等地都已稳定并可放心征兵。

  沈兵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消息后先唤来了魏呴。

  魏呴在牵城水战后已晋爵上造,此时束着秦军兵士的中束发髻,听到传唤便神采奕奕的走了进来向沈兵拱手道:

  “属下参见校尉。”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左校尉请起。”

  “此次唤左校尉来是有一事相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请问。”

  “若属下知情必如实相告。”

  沈兵问:

  “你可知蒙山营的魏降兵已被征为苦役?”

  魏呴面带戚容回答:

  “属下自是知道,只是……”

  说着就叹了一口气,这是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沈兵又问:

  “左校尉可知征为苦役的结果是什么?”

  魏呴沉重的点了点头:

  “属下知道。”

  沈兵又问:

  “若我有一法救他们于苦难之中,左校尉以为如何?”

  魏呴闻言不由双目一亮,抬头望向沈兵:

  “校尉的意思是……”

  沈兵干脆直说了:

  “攻楚,我只想知道可否放心用他们攻楚!”

  魏呴马上就明白沈兵这话的意思了。

  他没有任何迟疑就回答道:

  “魏呴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校尉可放心用他们与楚军作战。”

  沈兵回答:

  “我自是信得过你,也信得过黑甲营。”

  “但如何信得过他们……”

  魏呴赶忙说道:

  “属下认为校尉勿需为此担忧。”

  “秦军纪律严整、赏罚分明,于是万众无不归心。”

  “黑甲军便是先例,战场杀敌便能论功晋爵与秦人无异。”

  “降兵若是叛秦又能有何出路?”

  “投楚?复国?”

  “楚国又岂能给予我等如此待遇?”

  “魏王假更是视人不如狗。”

  “我等又何苦来哉?”

  说着便再朝沈兵行了个大礼,说道:

  “魏呴恳请校尉准许降兵脱离苦役上阵杀敌。”

  “若校尉愿予降兵机会,降兵必会奋勇杀敌勇敢争先。”

  “若他们有半点叛秦之心,到时勿需秦军出手。魏呴及黑甲营上下便饶不过他们。”

第一百九十章 点兵

  魏呴说的有理有据不由沈兵不信。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之前魏国百姓争相欢迎黑甲军那一幕影响了沈兵。

  那些可是百姓自发组织的,没有秦军逼着他们也并不全是黑甲军眷属,相当一部份是毫不相干的百姓。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魏国民心已经转向秦国。

  这对于沈兵来说有些难以想像,因为速度有些快,一时还没来得及适应。

  后来想想,沈兵觉得这也正常。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与外族而是中原内部的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从来都不明显,尤其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是魏王假不仁,便如之前所言,大王不仁民心更易转向。

  再次就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现在中原各地已彼此征战数百年,百姓已迫切希望统一、希望和平、希望止战养息。

  而此时的秦国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原。

  秦国在统一中原前的以法家治国的做法和精神还是很受百姓欢迎,这制度相对于其它六国而言更公平,同时也给了百姓进入上层贵族的机会,于是当然更受百姓拥戴。

  所以秦朝只短短14年便宣告灭亡着实可惜。

  有句话叫“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自春秋起长达数百年的大乱,一旦统一全国上下都不想打仗都想种田好好过日子。

  偏偏统一中原后嬴政又性情大变乱搞一通,再加上秦二世在赵高的控制下又胡作非为,于是本应出现“大治”的局面却成了“官逼民反”。

  于是“大治”就出现在汉朝。

  假如这些都没出现,那“大治”岂不应是秦朝?

  眼前这魏国军民也是中原百姓,潜意识中也有“大治”的愿望,民心会这么快就转向秦国也不奇怪……

  想通这层道理,沈兵这边就下了决心。

  他对杨端和说道:

  “将军,属下认为我等该从二十万降兵中选出十万精兵。”

  “如此我军方可攻楚。”

  杨端和想想也觉得没有其它选择,只得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这些事却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最终还需要嬴政点头……这可是十万大军的事,没有嬴政同意谁敢擅自作主?怕不是要反了?

  杨端和与沈兵还以为此事是难上加难。

  因为就连杨端和与沈兵都心存顾虑,嬴政又岂会轻易答应?

  没想到几天后嬴政那得到的答复却是:

  “有整训黑甲军且大败楚军之先例,寡人以为此举可行。”

  “上将军可依战时所需自行点兵整训!”

  杨端和与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当然是信不过这些魏降兵。

  但转念一想,这是沈兵提出的建议……神仙派来助他的还能有错吗?

  于是甚至没有与其它人商量,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杨端和见此不由喜出望外,当下就让沈兵去点兵。

  沈兵目瞪口呆,赶忙拱手道:

  “上将军,属下只是建议,未曾说过要统领此军。”

  “何况属下还要指挥黑甲军……”

  没想到杨端和想也不想就回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当作恩人。”

  “何况你还有成功整训黑甲军的先例,不由你来统领又由谁来统领?”

  沈兵一听这话还真有道理,于是只能灰溜溜的点兵去了。

  是时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泞中艰难的挑土筑路,见沈兵和魏呴前来便纷纷停下手中的活朝他们投来期望的目光。

  也难怪他们会这样。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