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海月1
就在奥斯曼青年党要完蛋的时候,第二次近东战争爆发,拯救了这个组织。
再次遭遇失败过后,苏丹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社会各个阶层都对政府丧失了信心,陷入了迷茫之中。
脑海中回忆了一遍资料,弗朗茨关心地问道:“奥斯曼青年党的实力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和保守派合流?”
这个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革命立场都不怎么坚定。尤其是奥斯曼帝国这种资本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国家,青年党中的很多成员还是封建贵族出身。
自己革自己的命,自然不可能进行得那么彻底。从这次起义被定义为政变,弗朗茨就知道奥斯曼帝国的革命之路还很长远。
关键是奥斯曼青年党能不能稳住局势,保住奥斯曼帝国,不让这个陷入内战中的帝国彻底分裂。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奥斯曼青年党最近壮大的很快,成员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还获得了很多青年军官的拥护。
不过这些都是虚的,青年党内部山头林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很难将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
奥斯曼青年党多是接受过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和保守派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宗教问题上,双方更是无法妥协。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想要进行世俗化改革,都遭到了保守派的阻碍,现在奥斯曼青年党想要改革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如果不发生意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奥斯曼政府都会陷入权利斗争中。加上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奥斯曼帝国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认为奥斯曼帝国的落后,主要原因在宗教和体制上。只要进行世俗化改革,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奥斯曼帝国很快就可以强大起来。
这个判断不能说错了,在弗朗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只是宗教、政治体制改革就能够实现国家强大,那强国也未免太简单了。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当务之急不是改革,而是稳定。政权都稳定不下来,谈改革完全是多余的。
打消了多余的念头,弗朗茨做出了决定:“奥斯曼帝国的事情就由他们去吧,反正我们已经是敌人了,就算是给他们帮忙,人家也不会领情。
英法既然决定扶持奥斯曼帝国,就不会看着他们分裂。一个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帝国,不但不能牵制我们,反而是送给我们的肥肉。
现在和奥斯曼国内民族主义团体接触,奥斯曼帝国如果真的发生了分裂,那也要在我们划定的框架内分裂。”
保住奥斯曼帝国,弗朗茨已经不在抱有幻想。
尽管奥斯曼帝国存在,更加有利于奥地利战略隐藏,但是处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没有任何道理帮助奥斯曼帝国稳定局势。
至于英法出手干涉,保住奥斯曼帝国?弗朗茨还真不看好他们,别的姑且不论,奥斯曼国内的起义军怎么办?
亚美尼亚人起义军、希腊起义军、犹太起义军……
这些武装集团,大都是近东战争时期奥地利、俄罗斯扶持起来的,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
第二近东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争带来的后遗症才刚刚开始。
战后经济大萧条、难民危机、政府财政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困扰着奥斯曼政府。
英法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资金。受困于政府财政,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没能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奥斯曼青年党同样也不行。
……
第一百六十章 狠辣
伦敦,安卡拉政变的消息传来过后,格尔斯顿首相就知道事情要糟。
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换一个政府就能够解决的,无论是谁上台,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都是解决难民危机和镇压叛乱。
苏丹政府没有完成这两个任务,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腐朽无能,而是真的做不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谁上去都一样。
格尔斯顿首相问道:“奥斯曼帝国要初步恢复农业生产,最少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外交大臣麦克林侯爵摇了摇头:“首相阁下,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回答你。俄国人做得太绝了,在撤军前破坏了一切可以破坏的基础设施。
根据大使馆传来的情报,凡是被俄军占领过的地区,几乎找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他们炸毁了除教堂外的全部建筑。
就连乡下也没放过,房屋、农田、桥梁、大坝都被炸了,甚至他们还人为堵塞河道,让下游的农田沦为了泽国。
据说为了搞破坏,俄国人光炸药都消耗了上万吨,俄军占领区几乎全部沦为了白地。
奥斯曼政府恢复春耕计划,在俄国人的破坏下彻底失败。按照目前的情况,即便是到了1876年,奥斯曼人最多也就恢复当地一半的农业生产。
苏丹政府没有这份财力坚持这么长时间,为了救济难民,苏丹政府挪用了政府大部分经费,其中也包括教育经费。
这次政变的起因,就是苏丹政府挪用教育经费引发的。现在这个问题是奥斯曼青年党的了。”
格尔斯顿首相点了点头,俄土仇恨由来已久,俄国人采取过激手段报复,他并不感到意外。
此前的俄土战争,比这血腥的都有,一次屠杀数万人都不奇怪。
前面没有出现炸毁农田、河道,不是因为俄国人心思手软,主要是工业技术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这次后勤物资可是奥地利提供的,俄国人不需要节省。现在要撤离了,船舶还是奥地利提供的,前面藏匿的大综物资,这会儿可藏不住了。
粮食等生活物资还可以说是缴获的战利品,奥地利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弹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
俄国人也够狠,把这些弹药全部宣泄在了小亚细亚半岛上。除了给上帝面子不炸教堂外,他们把能炸的都给炸掉了。
脑补过后,格尔斯顿首相就头疼了。俄国人这次是玩儿爽快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又该何去何从。
救,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不救的话,奥斯曼帝国肯定会被难民拖垮,到时候免不了被奥地利吞并。
“外交部准备怎么办?”
麦克林侯爵眉头紧缩,一脸为难的回答道:“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至少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如此。只要他们够狠,完全可以……”
众人脸色大变,奥斯曼帝国的难民人数可不少,即便是这个冬天死了几十万,那也有至少两百多万人。
按照麦克林侯爵的计划,固然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难民危机,给奥斯曼帝国带来的损失也是灾难性的。
不过众人都没有反对,能够爬到这个位置上,大家都是意志坚定之辈,不是那么容易被个人感情所左右的。
奥斯曼人的死活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在这个全世界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死于饥饿的年代,大家的同情心早就耗尽了。
徘徊了两步过后,格尔斯顿首相:“这件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一切都是奥斯曼人自己的选择。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一笔平叛经费,尽快稳定奥斯曼帝国的局势,外交部要监督他们使用。
同时外交部要做好准备,一旦奥斯曼政府采取行动,肯定会被千夫所指。国际舆论骂骂也无所谓,唯独不能让奥地利人抓住把柄,借机干涉奥斯曼内政。”
这方面格尔斯顿首相还是很放心的,情报显示奥地利正在蚕食阿拉伯半岛,没有几年功夫根本就搞不定。
以维也纳政府谨慎的作风,没有消化掉阿拉伯半岛前,短时间内是不会搞事情的。
……
安卡拉,刚刚取得政权的奥斯曼青年党,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就先陷入了迷茫中。
剧本打开的方式不对啊,正常情况下推翻腐朽的政府后,在他们的领导下,奥斯曼帝国不就该立即实现复兴么?
然而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推翻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过后,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这只是一次政变,不是革命,所以青年党很快就接管了国家权利。当然,政府中混进了一帮保守派、宗教人士,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政治总是需要妥协的,要是不肯分享权利,怎么能够获得大家的拥戴呢?
拿到了权利过后,青年党人就迷茫了。这不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帝国,而是一个千疮百孔、随时都可能解体的腐朽帝国。
作为青年党领袖,刚刚接管大权的米德哈特很快就傻眼了。权利斗争的问题先搁置,财政破产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被推翻的腐朽政府也不富裕,或许其中很多官员很肥,但对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不发放了政府拖欠的行政经费过后,钱包又干瘪了下来。最耗钱的救济难民,镇压叛乱还是没有经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米德哈特终于体会到苏丹政府的苦了。政府的钱不够用,想干啥都不行。
“英法怎么说,肯不肯给我们提供贷款?”
没钱就借,这是奥斯曼帝国最常用的做法。这个年代最喜欢发放贷款的就是英法两国,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际贷款,都是他们两家发放的。
“宰相,法国人拒绝了我们的贷款,英国人虽然没有拒绝,但是他们也提出了条件,这笔贷款只能用来镇压叛乱。
并且他们还提出,要我们尽快解决难民危机,证明政府的执政能力。”外交大臣哈德法奥苦涩的说。
难民危机很好解决,只要有钱就够了。粮食不足,可以从两个邻居那边采购,要多少有多少。
可惜奥斯曼帝国最缺的都是钱,现在他们就算想要贷款,抵押物都很难找。
这是上一届政府的锅,为了进行战争,苏丹政府是竭尽全力的筹款,要不是有国际贷款,前任政府也没钱救济难民。
米德哈特不走运,恰好上一届政府把钱花光了才上位,接下了一个烂摊子。
当然,要是上一届政府没有弹尽粮绝,政变也不会成功,自然也轮不到他上位。
米德哈特一拍桌子:“怎么解决?几百万人向我们伸手要吃饭,政府手中的粮食最多坚持两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就算是补上了春耕,也等不到收获。况且,我们的农田被破坏严重,大部分土地年内都无法恢复耕作。
今年我们的粮食缺口,高达316多万吨,要彻底解决难民危机至少需要500万吨粮食,我们才能够走出困境。”
英国人的数据并不准确,奥斯曼帝国的难民不只是原来的那三百多万,还有后面被奥地利驱逐回来的。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在遣返奥斯曼人归国问题上,维也纳政府执行的非常到位。
除此之外,内战也是导致难民增加的主要原因。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交战双方又制造了一批难民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度过一个冬天死了不少人,可难民总人数还是增加了。
如果有人统计的话,就会惊讶的发现奥斯曼帝国的难民人数,已经逼近了总人口的30%,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国家的承受能力。
哈德法奥垂头丧气的说:“英国人建议我们将丧失生计的民众驱逐到波斯,减轻国内的粮食危机。
或者是建立隔离区,将难民分割开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米德哈特直接惊呆了,他完全想不到还可以这么干。无论是驱逐出境,还是建立难民隔离区、任由自生自灭,都意味着数百万人会因此而丧命。
比起直接屠杀来说,这两种做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差距大概是不需要背上屠夫的罪名。
这已经超过了米德哈特的心里接受能力,刚刚登上宰相宝座的他,还保留了一丝良知。
一贯自诩奥斯曼帝国的救世主,现在要让他下决心牺牲掉数百万民众,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普波联邦
耶路撒冷,随着弗朗茨的到来,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群,让耶路撒冷一夜之间繁荣了起来。旅店人满为患,城内的建筑物都变成了临时客房,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住宿问题,城市管理委员会不得不在城外搭建临时旅馆。
这次加冕意义重大,前来参加的来宾自然是分量十足。几乎欧洲所有的大贵族,都派出了核心成员参加,君主都来了十几个。
好吧,这是神罗特色。邦国数量多,君主数量自然也多。
甭管邦国大小,既然人家来捧场了,该有的君主待遇就是少不了的。这么一来,接待就成为了问题。
耶路撒冷王宫面积有限,弗朗茨那一大家子居住,都显得有些拥挤,自然没有再安置宾客的能力。
这个“拥挤”是相对而言的,再怎么寒酸,也不可能让这帮大人物几个人挤一间屋子。
一名君主怎么也要一套豪宅,还必须是附带几十间屋子的那种,不然人家那一帮手下怎么安置?
耶路撒冷是没有这么多豪宅的,即便是城市管理委员会临时进行了改建,现在仍然拿不出来。
大贵族是要面子的,人家来千里迢迢跑过来捧场,接待工作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受条件限制,待遇差点儿可以理解,但是什么身份配什么待遇,这些基本礼节还是要做好的。
然后,弗朗茨就头疼了。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耶路撒冷就是一座小城,突然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人,接待工作就成了大难题。
……
柏林,登上波兰王位过后,威廉一世就高兴了一天,然后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上一届波兰政府理想主义太过浓厚,制定了一系列看似美好,实际上饱含剧毒的政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波兰的自然条件不差,正常情况下只要政府不作死,实现财政平衡还是没有问题的。
威廉一世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继位过后立即废除了上一届政府一系列的“理想政策”,政府的财政开销直线下降。
截流效果显著,不过仍然没有让波兰政府走出财政困境,前任留下的债务是导致财政危机的最主要因素。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威廉一世对波兰王国进行了内政改革,遗憾的波兰政府的官僚战斗力太弱,无法完成他交待的任务。
这是必然的结果,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要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威廉一世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损害了官僚的权利。
比如说:威廉一世的新经济政策,核心就是甩卖亏损国有企业,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刺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波兰政府手中的国有企业,大都是独立时期没收俄国人的产业,这些产业不可避免和俄罗斯帝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波兰独立后,同俄罗斯帝国的商业贸易几乎为零,企业丢掉了原来的市场,日子本来就不好过。
这个时候,又遇到了一帮理想主义官员,结果自然是不容乐观。很快企业就脱离了市场,全靠政府拨款维系。
上一篇: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下一篇:红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