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海月1
欧洲反犹运动,有一半都是这么来的。贵族们还不起钱,又不想背上赖账的坏名声,干脆就反犹好了,直接咔擦掉债主一了百了。
现在政府兜底就不一样了,大家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不用担心因为意外赔得底朝天。
这些年在非洲大陆成功的贵族不少,失败的贵族却更多。不懂得控制风险贪功冒进的,现在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任何一个殖民帝国都是茫茫白骨堆砌而成的,后世殖民帝国崩溃,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人愿意继续为殖民地流血了。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官僚集团和资本家们瓜分了近乎全部的利益,剩下的人连汤都没得喝,谁还愿意继续卖命?
纵观各大殖民帝国,在创业初期就很少有人说殖民地亏损,反倒是经营了几十年、或者是上百年后,等帝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才频繁出现亏损。
是创造的财富少了么?还是统治成本真的暴涨,到了收不抵支的地步?
显然,经营了数十年的殖民地,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很少增加,钱都进入了私人腰包里。
反倒是各项支出在不断增加中。已经没落的葡萄牙人就是一个例子,据弗朗茨所知,葡萄牙人的殖民体系已经不能给政府带来财富了。
不光是葡萄牙,各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中,只不过大部分殖民地的税收还是能够承担这笔开销。
官僚集团的日渐腐朽,利益集团的贪婪,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就连本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更何况是殖民地呢?
现在兴起的自由贸易主义,已经开始抨击殖民体系,认为这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不能说是先见之明,这部分人主要是没有在殖民体系中直接获利,就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趾高气扬的抨击。
在弗朗茨看来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明明在享受着殖民体系带来的红利,却偏偏不承认,还认为维护殖民统治成本高。
殊不知工业革命是要吃人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不是对外就是对内。
19世纪不存在所谓的自由贸易,英国人也只是喊喊口号,想要各国向他们开放市场。
当然在保持竞争优势的时候,他们不介意也向各国开放市场。一旦这种优势消失了,那就翻脸不认人了。
要不然原时空,德国人何必要挑战旧世界呢?还不是缺乏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被资本推着开动了战车。
等到英法自由贸易主义者如愿以偿,摆脱腐朽的殖民体系后,迎来的也不是新生,反而是迅速没落了下去。
本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发展先天上受到了限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玩儿去工业化饮鸩止渴。
这些问题,暂时还不算麻烦。在殖民体系进入大亏损时代前,这种呼声都成不了气候。
自由贸易喊得再响亮,也要让大家配合才行。现在都在玩儿贸易保护,你一家跑去玩儿自由贸易,还怕死得不够快么?
弗朗茨淡定的说道:“不用担心,南非的地质条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
当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可期的。
综合评估下来,南非地区应该是非洲大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土地。现在的投入,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收回来。”
黄金的问题弗朗茨没有提,在尘埃落定前,最好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反正把英国人赶出非洲大陆,也是奥地利的国策之一。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陛下,不管发展潜力怎么样,那都是未来的问题,我们不缺一块发展潜力无限的土地。
实际上这种大部分资源都齐备的土地,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未来还有可能尾大不掉。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现在法国人已经稳住了意大利局势,我们替他们分担压力的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和英国人继续耗下去。”
这个说法没有错,资源太丰富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什么资源都有了,对帝国的依赖度就降低了。
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来碎片化南非势在必行。要尽快实施行省制度管理,代替现在的南非总督府,免得未来当地出现地域抱团。
“战争不用我们操心了,前线的官兵还想尽快结束战争过圣诞节,左右也就一个月时间,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增加压力。
外交部找个机会提醒一下法国人,我们可是完成了约定,这次可是替他们拖住了一半的英国陆军。”
这个说法没有毛病,从数量上来看,英国人在南非地区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陆军总人数的一半。
做好事也是需要留名的,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付出的越多,收获也就要越大,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时代。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何况还是盟友呢?这种事情,还是放在明处比较好。
即便是国家之间只言利益,在谈法奥友好的时候,这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现在看起来作用不大,没准未来就需要了。拿出去忽悠中二少年,这已经足够了。在法兰西培养亲奥派的时候,就需要这种宣传材料。
第五十章 工业学费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
前世地理课上的这段话,弗朗茨还记得清清楚楚,总结起来就是欧洲缺矿。
一方面是开发的时间太早,到了21世纪很多资源都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则是矿产储量真的不多。
除了俄罗斯是唯一的例外,欧洲各国都是贫矿国,或者说是矿产资源分布单一。典型的比如说:德国,除了煤、铁矿外,几乎什么都缺。
就这还令很多国家羡慕,工业时代最基本的两项要素具备了,隔壁的法国人还缺煤呢?
相比之下,奥地利算是幸福的,或许是领土面积略大,基本上所有的矿产资源都齐备了。只是这个储量,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对比欧洲除俄罗斯以外的国家,奥地利的矿产资源还是占据了优势。
这些资源为奥地利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1870年奥地利钢铁产量第一次超过了英国人,以年产648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当然优势并不明显,仅仅超过了英国人2万吨。造成奥地利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增长。
一个三千多万人的本土市场,一个是七千多万的本土市场,都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量显然是后者更大。
实际上这个产量依然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本土市场外,非洲殖民地同样也是一个钢材消耗大户。
根据工业部提供的数据,未来十年内奥地利的钢铁需求量会翻倍,其中钢材需求量高达一百五十万吨。
看到这个数据,弗朗茨就头疼了。目前波西米亚地区的钢铁产量已经遇到了瓶颈,产量增长速度放缓,想要迅速扩充产能,除非再进行技术革新。
然而这不怎么现实,钢铁技术才不久前才发生了革命,短期内再次取得突破,在现有工业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波黑的第二钢铁生产基地,虽然发展迅速,想要填补这个空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年之内根本就达不到。
现在奥地利最主要的钢铁企业,大都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后世捷克地区),占据了全国钢铁产量的63%。
除此之外,波黑、林茨、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加利西亚、西里西亚等地区均有分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的钢铁厂是历史遗留,受限于资源没有发展起来。
波黑地区则是工业起步太晚,政府还在忙着修路,钢铁企业虽然落了户,受限于交通短时间内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产能。
加利西亚是政府重视度不够,无法和波西米亚竞争;西里西亚那是普鲁士人的锅,他们跑路了留下的烂摊子,维也纳政府刚刚收拾完。
人的因素都可以克服,最麻烦的是资源分布。奥地利煤铁矿不少,可惜并不集中。
钢铁企业要发展,必然要向原材料产地靠拢,就造成了四面开花的局面。
在弗朗茨看来,资本家们的选择都没错。既然要投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远离原材料产地,产品的竞争力自然就无法保障。
到了如今,重工业集中化已经不适合奥地利了。每一个地方的资源供给都是有限,只能提供一百万吨钢铁的原材料,你不可能炼出两百万吨钢来。
要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开几个工业基地成为了必然的。除了德国这种资源集中的,几乎每一个工业大国,都有多个工业基地。
仔细的看了一遍资料,弗朗茨做出了决定:“这道选择题不用做了,以国内的发展情况,对钢铁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今天增加一个重工业基地,明天又增加一个重工业基地,还不如同时开发算了。
塞尔维亚、西里西亚、加利西亚这些地区都有发展成重工业基地的潜力,这次一起列项吧!
别的地区,只要同时具备煤矿、铁矿,交通也相对便捷,同样也可以进行发展。
政府制定好相应的政策,想办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最后的发展就交给企业和市场。”
这个年代各国政府对工业发展都是放任自流,工业发展成什么样子,基本上都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
奥地利这种政府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实际上已经是行政手段在干预市场经济,只不过做的相对隐晦一些。
这一点看看隔壁的俄罗斯就知道,作为欧洲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钢铁产量还不到奥地利的二十分之一。
这不是俄国资本家们没有看到商机,主要是交通太坑了。沙皇政府不给解决交通问题,要他们自己修路过去,谁敢做这笔买卖?
沙皇政府重视交通过后,俄国工业才开始真正发展。遗憾的是俄罗斯帝国太庞大了,这个路实在是太难修。
原时空一战前,俄国人也只是修了七万多公里,那已经是历代沙皇努力的结果。
穿越前弗朗茨也经常吐槽俄国人的交通,到了这个世界后,他的观念就发生了变化。
俄罗斯帝国的路是真难修,在冰雪国度修铁路,技术难度、建造成本都远高于欧洲各国,偏偏沙皇政府又是一个穷鬼。
“想要富先修路”,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然而连修路的钱都没有,这就悲剧了。
更悲剧的是俄国人的铁路不光修建成本高,维护成本也远高于欧洲各国。就算是铁路修通了,也不能保证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车。
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铁路公司在冬天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工人进行维护,很多路段只需要几个小时,积雪就会覆盖铁路。
这么一来铁路的运营成本也就上去了,运费自然也增加了。原本廉价的工业原材料,经过了千里迢迢的运输后,也变得不在廉价。
本来就起步晚,又要面临如此恶劣的条件,加上沙皇政府的腐朽,俄国人的工业没有发展起来,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估计这些问题,亚历山大二世还没有心思考虑,他还忙着率领俄国民众大开荒。
不对,大开荒已经进行快两年了,现在应该在为新增的粮食怎么处理而发愁。
想要把粮食卖出去,首先要能够运出来。乌克兰地区的粮食就不说了,俄罗斯帝国的粮食出口主要就是来自这里。
莫斯科地区的粮食也有办法,可以通过河流运输出去。高加索地区的粮食,先修路吧,没有铁路真的很令人头疼。
最悲剧的是西伯利亚平原,在这里开荒的俄国民众就悲剧了,气候条件恶劣不说,毕竟沙皇给的地多忍忍也就过去了。
运输问题就令人头疼了,河流是存在的,前提条件你家的土地必须在河流沿岸,并且还要保证这条河能够正常通航。
幸好亚历山大二世免了新开垦土地的税,不然的话税务官们都要崩溃。民众兜里没钱,拿粮食交税他们收呢,还是不收呢?
或许对俄国民众来说,这也是幸福的烦恼。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如果再过上几年,大家仓库都会堆满粮食。
时间还短,暂时还看不出来大开荒的威力,不过看大数据弗朗茨就知道亚历山大二世这次改革成功了一半。
粮食多意味着价格低,除了能够填饱农民的肚子外,还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养活大量的工人。
大家都吃饱了饭,国家也就稳定了。至少在数十年内,大部分俄罗斯民众会感到满足。
唯一的问题在于能不能顶住保守派的反击,新开垦了这么多土地,俄国贵族们怎么会不动心呢?
等开荒完成过后,就有人跳出来摘桃子了。如果不能遏制土地兼并,那么俄罗斯帝国还是会再次陷入危机中。
土地兼并还是未来的问题,眼下最大的麻烦就是粮食销售。要是这么多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个时间不需要太久,明年或者后年,俄罗斯帝国就会出现粮食供过于求的窘迫。
截止到目前为止,俄国人至少新开辟了2亿亩耕地,这个数字已经差不多是奥地利本土耕地面积的一半。
幸好俄国人新开发的土地比较烂,粮食产量相对较低,很多地方都只能种植一季土豆。
要是按照奥地利的土地产出标准,这个粮食产量,能够把国际粮食市场直接给撑爆了。
为了应对俄国粮食冲击国际市场,奥地利已经开始去库存了,不少精明的农场主都准备改种经济作物。
至于粮食加工业,依然是奥地利的天下。利用自产自销的优势,这些年已经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掌控了粮食市场的终端定价。
俄国人就算是出口粮食,大部分也是先出口到奥地利,完成精加工之后,再出售给欧洲各国。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除非俄国人完成工业化,自身的加工业发展起来。
这又涉及到了工业,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以面粉加工业为例:俄国企业生产出来的面粉不但成本高,而且质量还不好。
现在俄罗斯帝国不少城市市面上销售的面粉,居然还是奥地利生产的,就知道俄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有多强。
这个年代的机械不是那么好用的,不像后世的磨面机,都是傻瓜式操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掌握。
现在的机械都属于高科技,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本就玩儿不转,人才上的短板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
想要派人培养技术工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个年代各国出口机械设备,都预埋了很多雷。
比如说奥地利出口的机械设备,说明书都是清一色的德文,没准到了关键地方,还要夹在几句当地方言。
就算是专业的翻译,都一定能够搞清楚意思。那怎么办?自然是请专家了,靠后期劳务输出,企业又可以再赚上一笔。
要是黑心一点儿的,还会在某些地方打埋伏,故意让买家因为不知情操作不当,继续赚后期维护费。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进口了欧洲最先进的设备,都要来来回回的折腾,不让厂家赚足了钱,就不要想顺利开工。
甚至有些无良商家先低价出售机械设备,诱使购买者上当后,又在机械设备上动手脚,靠后期维护赚取暴利。
要不是这些无形的障碍,在这个没有技术壁垒的年代,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都可以拉到一条线上。
上一篇: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下一篇:红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