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就拿奉军来说,几次长途奔袭,都出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不只坦克零件会损坏,有些士兵也无法承受颠簸之苦。
可以说想要大规模的使用坦克作战,一次性投入几百,上千辆坦克,没有悬挂系统简直就不可想象。克里斯蒂的发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之中,这种悬挂系统被苏联大量的采用,英国和德国也都是如此,可谓是大行其道。
不过在最初发明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重视,奉军早就安排了不少技术探子,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果断出手。恰巧张廷枢到了美国的时候,奉军的情报人员就提供了一些情报。
最初张廷枢并没有在意这种坦克,主要的原因是坦克设计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种坦克正面设计成了锥体结构,而且履带设计也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两个不能旋转的炮塔,更让张廷枢觉得十分鸡肋。
光是一看坦克的形状,他就知道这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肯定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战争,张廷枢已经有心彻底抛弃这种坦克了,不过出于想要了解美国工业水平的目的,张廷枢还是亲自看了一些这款坦克。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张廷枢发现了里面的悬挂系统,他当时就被打动了,不管别的东西多么垃圾,光是这个悬挂系统,就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因此张廷枢当即决定购买坦克,并且把人和设备全都打包带走,一起送回奉天。
就在张廷枢到了欧洲半个多月之后,克里斯蒂带着他的坦克,终于到了遥远的东方。这款坦克送到了奉天。正巧奉军此时要到了设计坦克的关键时刻,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熊梦远也带着人仔细的观察了这辆坦克。
看完之后,熊梦远顿时就是眼前一亮,他急急忙忙的就找到了张廷兰。
“大帅。我看了这辆坦克,我觉得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就是悬挂系统,我们要把坦克造的更大,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比如颠簸,比如零件磨损,比如舒适性的问题。有了悬挂系统,这些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当然他的这套悬挂系统也不是完美的,主要问题就是占用空间太大,需要适当的改进。”
“第二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倾斜装甲。虽然这款坦克前面设计有些怪怪的,但是让装甲倾斜起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思路。同样厚度的钢板,倾斜起来,就等于是让装甲变厚了,而且有了角度之后,还能增加反弹的效率,能极大的增强防护能力。以往我们设计坦克的时候,总想着要把装甲变得更厚,这样防御能力才能更高,但是倾斜装甲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思路。”
很多技术领域的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点破了,就变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了,否则就会显得神秘莫测,显然克里斯蒂的坦克给了中国的设计师非常好的启发。
“至于第三点就是焊接问题,我们虽然引进了技术,也培养了人才,但是水平上比起西方强国,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关系到坦克的可靠性和防御能力,我认为应该加大培养焊接工人的数量,最好选派一批,送到欧美进行专业培训。”
老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差距往往就体现在一些最普通的细节上面,有很多东西,全靠着师傅一点点教,学员反复的联系,磨砺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有所成就。
张廷兰也清楚其中的问题,因此当熊梦远提出了焊接的问题之后,他立刻点头说道:“没问题,我会安排一些年轻工人专门学习,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培训。”
熊梦远也笑道:“大帅,我准备把克里斯蒂坦克的一些理念,融入新坦克之中,我估计半年时间之内,就能拿出样车,两年时间,保证能完成三个师的装备。”
张廷兰也在心里头默默计算了一下,坦克师的消耗是普通师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按照奉军目前的力量,养三个师也到了极限。
另外如果一切都正常,再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是日本的关东大地震。小小岛国,屁股下面又是地震断裂带,当一场空前的天灾降临之后,他们会如何选择,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搞不好中日之间,还会爆发冲突,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才能牢牢把握先机。
张廷兰也十分赞同熊梦远的计划,新式坦克的各种关键点已经准备妥当了,就安心等着出成果了。另外新式的步枪也生产了十万支,早在和日本开战之前,奉军就已经开始局部换装了,但是由于开战又被拖延下来。
现在也正好到了加快速度的时候,新式步枪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大家反应普遍非常好。七毫米的口径,既保证了弹道的稳定性又拥有相当大的破坏能力,而且后坐力又在中国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奉军已经进行了比较,新式步枪比起日本人的三八式步枪,以及俄国的水连珠,都有相当的优势,无论准确性,还是可靠性,都领先一筹。
张廷兰已经下令,从主力部队开始,全面加速换装。奉军吸收以往的经验,在大战之后,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针对问题,先展开高强度的训练。然后再逐步降低。按照张廷兰的规定,训练表现好的部队,优先获得换装的权利。
换装一直持续到了年末,主力部队才终于调整差不多了。就在这个时候,王永江也来找张廷兰了。
“拙言,这是我按照你的意思,搞出来的一份五年计划。”
张廷兰一听,急忙接了过来,作为一个穿越者,恐怕没有谁不知道五年计划的威力。这可是主要后起国家,通向工业化的一条捷径。
由国家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然后集中全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奉军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搞五年计划的资本。在几个月之前,张廷兰就授意王永江拟定一份计划。
“拙言。这也是第一次弄这种东西。千头万绪,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也不知道制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
张廷兰笑着说道:“既然是目标,就要制定的高一点,要跳一跳脚,才能够得到。要是太容易了,反而没有紧迫感了。”
张廷兰翻看着计划,其中详细的开列着主要的工业品增长计划,首先就是钢铁行业。现有钢产量在五十万吨以上,五年后计划产量增加一倍,达到110万吨,而且产业布局也要发生变化,不能仅仅集中在东北,王永江计划在包头也加大投资力度,把包钢发展起来,这里深处内陆,受战争波及小。另外在外蒙也发现了一批铁矿,也要适当建立一批工厂。
“如果能按照预期完成计划,在钢铁这个单项上面,我们就差不多追上了日本人的脚步。另外煤炭的产量要有巨大的提升,计划达到一亿吨,除了自用之外,还可以适当出口,换取外汇。而且不光是要挖掘东三省的煤炭,我准备在山西建设一批矿场。”
卖资源当然不算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在发展的初期,也不得不如此,至少中国的煤炭还相对丰富,多卖一点,也无所谓。
“岷源先生,我当然是同意这个设想,不过阎锡山会同意么?”
王永江哈哈一笑:“他不同意不是还有军队么,拙言难道不能逼着他同意么?再说了阎老西儿这个家伙,精明透顶,他已经申请加入新民党了,也算是咱们自己人了。”
“这个阎老西果然善于见风使舵,不过只要他听话,就不妨分他一点利益,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除了钢铁和煤炭之外,在石油上面,王永江也有了规划,把延长矿和玉门矿开发出来,使得石油年产量达到三十万吨,基本满足军队和农业的消耗。
要知道现在奉军还是要大量的进口石油,虽然主要进口的是廉价的柴油,但是由于数量太大,花钱依旧像流水一样,让张廷兰也是肉痛,要是能够自给,当然也是好事情。
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电力,按照计划,要把发电量提升到12亿度,保证基本电力基本覆盖东三省。电力可是工业的动力,只要电力跟上了,企业的发展才能进入快车道。
“岷源先生,我看发电的指标,可以再提高一点,到15亿度,甚至是20亿度。我们现在解决了发电设备的问题,又有充足的煤炭,多修建一些发电厂,绝对没有问题。另外也要把眼光放在水电上,东北有不少的河流,另外西北还有黄河上游河段,都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多建造水电站。”
王永江也点了点头,张廷兰又接着往下看,化肥产量达到二百万吨,汽车达到十万辆,年造船能力达到十五万吨,飞机生产到两千架……
林林总总,各种数据,足足罗列了上百项之多,最后王永江说道:“拙言,为了完成上述的目标,政府至少需要累积投入五十亿元,平均每年十亿元,一想到这个数字,我也有点心虚啊,只怕达不到。”
张廷兰也知道这个数字的确有点大,不过后世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就投入了五百多亿,力度超过了民国三十几年的总和,从而快速建立起工业体系,想起那些人物的魄力,自己的确是有些自愧弗如。
“岷源先生,这些投入除了靠政府拿钱之外,还要向社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另外在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方面,要学会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一旦亿万百姓和我们站在了一起,共同劳动,想要完成这个投资额度,并没有什么难度。”
王勇也笑道:“这话虽然有理,但是想要组织起老百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怕拙言还要再高升一步,把地方政策,变成全国的大政,这才有希望。”
“这到底算不算是劝进啊?”张廷兰笑道。
“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罢了。”王永江笑着说道:“曹锟刚刚弹劾了徐世昌,要重新请黎元洪就任总统。不过这个举动,显然不符合选举法的程序,我们可以提出要求,迫使北洋重新改选议会,这样凭着我们现在的威望和实力,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绝对没有问题。然后在着手组阁,最好能实现权利平稳过度,如果不能,就果断采取措施,把绊脚石踢开!”
所谓的绊脚石,自然就是北洋政府,以及一大堆的草头王,自从打败了日本之后,张廷兰也是信心膨胀,也的确到了该着手布局的时候了。
“先抢占国会,控制了国会,就掌握了大义名分,我们办什么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没错,当年宋教仁也领导着民党,成为了国会第一大党,只可惜他只是一个书生,手中无兵无将,又被人给刺杀了,我们和他完全不同,成功的机会应该很大。”
走到了今天,张廷兰也不准备韬光养晦了,就算他暂时不坐上最高的位置,但是也要对这个国家有着直接的影响力,这样才能统和全国的力量,加快发展。
因此张廷兰也果断的下达命令,各路人马全都闻风而动,首先开炮的人有些出乎意料,那就是沉寂许久的段祺瑞。
面对曹锟和吴佩孚联手逼迫徐世昌的行径,老段指出弹劾大总统,必须经过议会多数同意,而一旦弹劾总统,议会也应该解散,重新选举。
段祺瑞突然的表态,显然是在偏帮刚刚重组,风头正劲的民党,按理说奉军和老段之间,是有仇口的。段祺瑞的举动有些耐人寻味,不过其他人也顾不得了,立刻紧跟,潮水一般的压力,向着曹锟施加了过来。
第六百八十五章 橡胶
“又铮,张拙言大势已成,入住中原是早晚的事情,我们这一辈的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不过你还年轻,大有可为,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是不能留下一笔,也妄称男子汉大丈夫啊。”
段祺瑞笑着对徐树铮说道。他能跳出来,首先对曹锟开炮,其实就是想争取一份香火人情,就算他不出头,作为他的衣钵继承人,小徐也可以有所作为。
徐树铮当然了解老段的心思,也十分感动:“芝翁,以往我自视甚高,没有看得起天下英雄,可是如今短短几年时间,奉军已经有了如此的变化,实在是让人惊骇,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用武之地。”
段祺瑞笑了笑:“又铮,张拙言要是志在天下,就不会放过任何人才,你要做的就是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老段虽然下台多年,但是名望还在,由他率先发起质疑,其他人闻风而动,顿时要求重选议会的声浪越来越高,山西,甘肃,陕西,广东,广西,四川等省督军相继发出了声音,并且各省的议会也纷纷出面。
他们指出民国以来,选举制度越发受到冲击,国会,各省议会的定期改选形同虚设,议员缺口巨大,根本不足以代表民意,也无法保证民权,因此草造成了各方胡作非为,各地隔割据,国家四分五裂。
要想扭转局面,就必须重订规矩,尊重民意。进行议会选举,已经迫不及待。曹锟也没有料到自己的举动竟来招来了这么大的动静。他也有些撑不住了,只能找来吴佩孚进行商讨。
“说来说去,不过是张廷兰在背后搞鬼,前一段时间,民党重组,我就觉得有些问题,现在看来,不过是张廷兰玩的借尸还魂的把戏而已。他向控制议会。然后进而控制全国大政,兵不血刃的把我们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