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道士 第121章

作者:流连山竹

时间,会持续很长一段。

当日,玄真观中,奔出好些人,去往各地,传达长老掌教执事的死亡事件,把在外游历,以及朝为官为将的道人召集回来。

更是通知一些与玄真派关系较好的道门前来吊唁。

至于玄真派的事情如何,钟文想都不会去想,他一心只想往着堵水而去,然后乘船到汉水,再过汉水往长安而行。

不过,此时的钟文心中却是在想着,要不要去一趟太乙门。

自己此行要去往长安,而离着那太乙门所在之地,也已然更近了些。

可是,钟文这一个月的时间,一直与着那玄真派周旋,打斗,拼杀,心中甚累,身体也累,暂时认为还是不去的好。

真要是太乙门有高人的话,自己估计又要受伤了。

“先去郧乡,再前往长安吧,把这度牒什么的更换再看看。”

钟文一路行走着,一边想着。

其实,钟文心中对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长安,还是挺期待的。

前世没有见识过,而今却是期待着想去见一见那盛世长安之景像。

虽说前世看过不少的这种电视剧,对于那盛世长安很是憧憬。

但在这唐朝生活了这么些年,虽没见到盛世,但却是也想去长安看看,哪怕没有盛世,长安之行必然也是他心中的一份期待。

当日,钟文没有去借宿,只是宿住于野外。

身着便服,手中又拎着铁枪,着实不便他去借宿。

真要去了,说不定别人还把他当作一个盗匪呢。

第二日傍时分,钟文到达堵水江边,找了一家客舍住下。

当夜,又是大吃大喝了一顿,又找了一位妇人,帮他缝制道服。

他自己包袱中的道服虽然能穿,但已是有了些脏破,只能找个妇人帮他重新缝制两件。

价格不高,但布匹的钱,却是需要钟文自己来支付的。

两件道服,缝制也简单,也只是一些灰青色的布匹,再加上一些其他颜色的布头缝制一下就行了。

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在这个时代,也讲究不了。

再说了,道服不像宋朝之后的那样,形成了统一制式,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制要求什么的。

而在此时的唐朝初期,道服虽然也有要求,但这些要求却不是那么严格,只是样式需要注意一些罢了。

第二日清晨,钟文拿着两件道服,结了工钱,换上之后,他又成了一位道长了。

随后,买了些吃食,搭船往着汉水而去。

第一百七十四章 灰暗之气,将死之人

堵水是一条小江,而且是汉水的支流,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繁华,而且,行船都是一些小船只。

不过,钟文所搭乘的这艘船,还行。

只能用还行两个字来形容了。

因为,这是一条货船,连乘客都没有,有,也只是钟文一人。

船家要不是看在钟文是个道士的份上,都懒得搭理他。

毕竟,人家的船只,是运送山羊的,可不是用来运人的。

好嘛,此时的钟文身边,围着好一些的山羊,着实要把钟文给熏死了。

原本,钟文也只是觉得到了汉水就下了,而且,感觉距离不是太远,稍稍忍忍就过去了。

可是,这都行了两个时辰了,汉水的影都没有见着。

其实,这也不能怪船家。

毕竟,这个时代的船只本来就走的慢,又不是钟文前世的那种。

钟文无法,只得继续忍着,继续期望着前方的堵水到汉水的出口,因为到了那里,他就可以下船了。

他实在不想再坐这艘船了。

如果钟文的这个心思,被那船家知道了,说不定不知道该怎么编排钟文呢。

你一个破小道士,让你免费乘船已经是看在道君的面子上了,你还在那里叨叨个没完没了的。

不过,当船拐过一个弯道之后,汉水就在前方了。

“多谢船家,贫道不再往汉水上游去了。”

钟文下得船来,向着那船家感谢道。

“道长走好。”

船家也顺势向着钟文说道。

好不容易下得船来,钟文可不想再乘坐这艘羊船了。

本来,他就不会往汉水的上游去,因为他知道,再往上游,就那是金州了,从金州到长安,那可是要经过终南山的。

而自己在这堵水与汉水交界口处下得船来,可以乘船顺汉水而下,往东去。

到达汉水与浙水交汇后,再换船往浙水而去,一直到内乡,再换陆路,往商州,直通长安。

或许,钟文的这种计划很完美,至少,可以不用走终南山。

毕竟,终南山不是谁都能通行的,更何况他钟文一人。

其实,钟文真的想多了,终南山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不过是一座山罢了,最多也就是比别的地方多一些野兽罢了。

可是,这些在钟文心中,到不是害怕不害怕,只是自己的计划就该是这样,而不是别人的那样。

虽说终南山有不少的高人隐士,钟文目前来说,还真不想碰上。

连一个玄真派的老道,都能跟他打成这样,钟文心中还是有些担心的,担心有更超高的绝世高手存在。

这是必然的,这时代,高手什么的绝对不少,而且比那青木老道身手高的也不少。

说来,钟文往这边走,其实还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还是访师友。

在郧乡,李道陵有一位朋友居住于一此,不过,不是一位道士,是一位早已告老还乡的官员。

同样,不是唐朝的官员,而是隋朝的官员。

要不然,从筑水而下,那不是更快的吗?谁会闲得绕个圈子啊。

虽说李道陵交给钟文的那本册子早已是被水泡坏了,但钟文至少也看过,基本上也都记住了那些他需要拜访的人。

不过,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轻人?一个都没有。

能跟李道陵成为朋友的,必然是老年人了,年轻人?真要能成李道陵的朋友或故交的话,那绝对是个老怪物。

其实,郧乡,在将来的以后,将会葬着一位当今天子的儿子李泰。

这也是唐朝史上葬在外地的皇子了,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道道可说,或许有,但也不是钟文所能知道关心的。

毕竟,他钟文只是一个小道士,与着那当今的天子,冒似也不认识,就是想认识,也没那途径,更别说一个掌控天下的皇帝,哪会鸟你一个小道士。

随后,钟文搭了一条小船,往着郧乡而去。

本就没有多远,所以,钟文也只是顾了一条特别小的船,客人也只有他一个。

价钱也不贵,几十文钱,再加上又是顺江而下,到也省了船家不少的力气。

船行了半个时辰后,来到郧乡。

说来,郧乡依汉水而建,在曾经,也是属于一个有着利害关系的治所。

其实说来,基本只要是依江而建的城市,每一座城,都是战争的城市,毕竟,在古代,除了官道陆路,就是水路了。

有了水路,自然也就成了运送兵马粮草的通道,那沿岸的城市,也就成了驻扎防护之用的城市了。

钟文付了船钱,步入到码头岸上,看着眼前这座郧乡县城。

随后,抬步往着县城而去。

有着道士的身份,到也省了他查验身份的程序,直接穿过城门,步入到县城当中去了。

查验身份,这是钟文头一次见着。

也不知道何原因,进入这郧乡县城需要查验身份。

不过,钟文也不去关注,毕竟,他是一名道士,身份特殊,也无须查验。

打钟文一进入到郧乡县城之中,就热闹了起来了。

虽说这才刚过午时没多久,依着钟文的猜测,不可能很热闹的,可进入城中之后,这才发现,完全与他想像中的不一样。

就连以前自己经过的归州城,都比不上这么一个县城。

行人骆驿不绝,街道两边的店铺淋立,沿街叫卖的货郎大声喊着号子,这使得钟文都觉得他自己来自乡下一般。

如此热闹的景像,钟文也是头一次见识到。

以前,他也去过利州,以及经过渝州,归州什么的城市,而这些城市,却是比不上这么一个小小的县所郧乡。

好吧,钟文确实是个土包子,来自于乡下,而且还是大山里,什么大世面都没有见过。

郧乡能成为李泰最终的封地,自然是有着他独特的意义的,不繁华,又如何能成为李泰最终的封地呢?

钟文缓步在这郧乡街道,头虽立得正,但两只眼睛,却是瓢向街道的两边,甚至于各色的行人。

街道的两边,店铺中各色的人员,进进出出。

有买东西的,也有看东西的。

不过,钟文所见的这些店铺,基本都是买卖一些常见之物,特别的东西,到是少见。

“贫道有礼了,打问一下,李高远府上在何处啊?”

瞧了好半天热闹后的钟文,拦下一位汉子,向着那汉子打探李道陵的友人所在的府邸。

据李道陵交给他的那本册子上所书,李高远,居于郧乡县城,却是没有特别注明在哪里。

不过,能与李道陵交朋友的,绝对不是一般人,而且,那本册子上有特别注明了,前朝官员。

至于是何官员,那到是没有标注。

所以,钟文只能打探这位李高远的府邸在哪里了。

至于有没有人认识这位李高远,钟文还真不担心。

“道长有礼了,我也是从外地来到此地的,并不知道道长所说之人,抱歉。”

好吧,钟文问错人了,问到一个外地人。

不过,这位汉子到也客气,估计也是因为钟文这个道士的身份。

随后,钟文又是拦了几位行人打探了起来,最终,从一位老妇人嘴中,才探知到那李高远的府邸在何处。

钟文谢过之后,往着县城西北而去。

两刻钟后,钟文来到座不大不小的宅院前。

这座宅院的大门之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李府。

找了好几个人,才探查到自己要寻访的师友所在的位置,而且,还又是找了一段时间,着实有些不便。

好在钟文已是站在了李府的大门前,要不然,再要问下去,找下去,非得疯不可。

“砰砰砰”

钟文上前敲了敲大门,静待在大门边上。

“吱呀”一声,大门打了开来,从里头探出一个小脑袋出来,看向门外。

“你找谁啊?”

小脑袋见到敲门的是一位道长,不过也不怯场,只是脸上挂着疑惑罢了。

“贫道有礼了,请问,这里是李高远府上吗?”

钟文向着那小脑袋的小娃行了行礼,出声问道。

钟文心中还奇怪,开门的为何不是大人,而是一个小孩?难道这李府没有人了还是怎么了?难道不怕有人把这小孩给拐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