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41章

作者:御炎

  谁敢谈论荀彧的事情,简直就是在找死。

  郭鹏很刻意的要让人们遗忘荀彧,遗忘那个士族豪门主导天下的时代。

  随着延德年间数次政治风暴,旧官僚死的死老的老,很多事情就被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新人也越来越少知道这件事情,荀彧在新一代官员们群体之中已经被遗忘。

  结果这里居然有个知道荀彧存在新官员。

  “当初,我在洛阳做官的时候,有一回,参谋台的荀侍郎来办事,和王部堂谈了一阵子,当时我正好在王部堂身边当值,同伴还有一个老资历的官员,他私下里对我说了一下荀彧的事情。”

  任永稍微解释了一下。

  “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知道啊,据说当时荀彧和一些心怀不轨之辈觉得当时的天子,也就是现在的山阳公幼弱,不能做皇帝,无法承担天子职责,所以密谋弑帝,决定另立新君。

  结果消息泄露,他们被太上皇捕捉,交给山阳公,山阳公很生气,下令杀了他们,太上皇当时还为他们求情,但是没用,他们还是被杀了,后来太上皇因此得到山阳公的封赏,从魏公进位魏王。”

  “这是你知道的内容?”

  司马懿略有些惊异的看着任永。

  任永点头。

  “这个事情好像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是那个老资格的前辈官员私下里告诉我的,这件事情好像禁止公开讨论,据说是太上皇对荀彧有亏欠,所以不想让大家提起他的伤心事。”

  司马懿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儿。

  然后缓缓点头。

  “是了,就是如此了,荀彧和另一个叫臧洪的人密谋弑帝,事发之后被杀,这个臧洪身份也不一般,你知道吗?”

  “知道,据说是……太上皇年轻时一起在前汉太学学习的学友,同窗,太上皇与之感情甚笃,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好友了,结果却闹到那个地步……太上皇也不知道心中是何等滋味啊!”

  任用一脸感叹:“也难怪太上皇不想让人们议论此事。”

  司马懿抿了抿嘴唇,忽然感觉这个世界有点荒唐。

  不过荒唐的世界也有荒唐的活法,司马懿最擅长的就是极限生存,没什么能难倒他这位极限生存专家。

  “没错,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

  司马懿面色淡然地说起了当初的血腥往事:“但是此事除了让太上皇痛苦,我家人也不好受,那时我还没出仕,出仕的是我的兄长,司马朗,他,就在荀彧身边做官,是荀彧的故吏。”

  “………………”

  任永一愣,陡然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事情?那你们司马氏岂不是……不对啊,你们司马氏既然和曹首辅有这层关系,为什么不做曹首辅的属吏?”

  司马懿叹了口气。

  谁能知道时代变的那么快啊?

  察举没了,高门大户没了,科举制度大行其道,天下人都以读书考试为荣,有办法读书,也愿意读书,这和当年那种读书渠道都被垄断的局面完全不同啊。

  “你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对于察举的了解并不算多,你们做官的时候,高门大户都被太上皇收拾的差不多了。

  我们做官的时候,高门大户还是非常尊崇的,你应该不是很了解,前汉,有四世三公那么一说,都是顶级高门大户,只有他们才能做高官。”

  “司马都护,你别以为我们科举官员就不了解察举了,我也是出生在前汉的,只是出身寒微,够不到那个地方罢了。”

  任永一脸不高兴的表情看着司马懿:“四世三公,一个士人家族,连续四代人都出任三公的职位,荣耀至极,权势滔天,堪称刘姓之下的天下仲姓,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等。”

  “是我小看你了。”

  司马懿笑了笑,开口道:“既然你了解,你就该知道,那个时候……约二十年前吧,颍川士族豪门还是非常强大的,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颍川韩氏,都是极为强大的士人豪门。

  而太上皇的家族颍川郭氏,在当时只是次等家族,尽管如此,太上皇的家族也是家世衣冠,百年荣光,而我所出身的河内司马氏,直到我曾祖父那一辈,还是武将,到我父亲这一辈,才终于转为士人。

  论及底蕴,我们连颍川次等家族都不如,更何况颍川豪门呢?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是荀氏家族最早投靠太上皇的人,从太上皇做前汉青州刺史开始,就跟随太上皇,一路为他出谋划策,立下很大功劳。

  所以太上皇击溃袁绍袁术占据整个中原之后,就在当时的将军府里设政务所,总览中原之地全部政务,当时政务所的负责人就是荀彧,你可以想象,当时的荀彧是多么有权力。

  那个时候荀彧的权势并不比当时做尚书令的程昱要差,荀彧出身好,名声响亮,又有权力,多少人想走他的门路都没有门路可走,我兄长能做他的属吏是多难啊。”

  “还有这段过往啊。”

  任永眯起眼睛皱着眉头,缓缓点头,差不多理解了为什么司马氏当时会选择荀彧,而不是曹操。

  “那后来怎么会发生那种事情?照这样说,荀彧被赋予如此威权,堪称宰辅,应该是太上皇的心腹才对啊,怎么会那样呢?”

  任永觉得荀彧地位那么高,肯定是郭鹏的心腹,既然是心腹,又怎么会做出背叛之举呢?

  居然还和太上皇的幼年好友一起密谋背叛他,密谋弑帝,这简直是对太上皇的双重背叛。

  也难怪后来太上皇称帝以后对臣子诸多不信任,屡次掀起政治风暴杀戮群臣,杀的群臣人头滚滚。

  任永觉得自己是可以理解郭鹏的。

  司马懿不知道任永心里所想,若他知道,也不知会怎么想。

  司马懿只是在回忆过往的同时,感叹一下自己家族的命途多舛。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族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才由我父出面,拜托当时做冀州刺史的曹首辅运作,将我兄长运作为了荀彧的属吏,由荀彧出面辟召我兄长。

  这样不仅可以成为太上皇近臣,还拉近了我司马氏和颍川豪门的关系,一举两得,一石二鸟,当时我们全家都认为这是一步好棋,觉得司马氏可以飞黄腾达了。”

  “结果……”

  “结果荀彧密谋弑帝,自己被杀,也被诛连了一大批身边的官员,当时多少士人官员因此而死,或者被罢黜,等同于死。

  只是我兄长恰好在此时重病不起,几乎丧命,所以全程没有参与这件事情,没有被太上皇追究,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后来兄长是从丧命边缘捡了一条命回来,但是当时的风气就是举主所做得事情,属吏也要跟着一起做,虽然这样做是错的,但是我兄长没有和荀彧一起被杀,被认为是有损为人气节的。”

  司马懿如此说道。

  “所以,他被人耻笑是胆小如鼠,没有气节,失去了继续为官的可能,于是主动辞职回家赋闲,我家族由此失去了唯一一个为官者,前途未卜,之后,才有我出仕的事情。

  现在我兄长没有了任何前途,全家族只有我和我三弟还在做官,我也是我父亲出面,拜托曹首辅帮忙运作,被太上皇辟为属吏,由此出仕,但是司马氏的名声已然不佳。”

第1554章.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马氏算是在魏帝国站稳了脚跟

  司马懿稍微解释了一下他的过往经历,还有魏帝国建立前后的血腥政变。

  当然,是按照郭鹏的剧本美化之后的。

  任永知道的也不全,都是郭鹏美化之后的记载,至于真正的情况,知道的人不会说,不知道的人就永远也不知道了。

  “原来如此。”

  任永缓缓点头,姑且算是了解了一下司马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

  但是很快他又感觉有点不对劲的地方。

  “等等,司马都护,照理来说,属吏对于举主所做出的决定,当然是要遵从的,不过唯有造反一途,就算是属吏、故吏也可以不用追随。

  荀彧等人密谋弑君,那可是不赦之罪,是造反,这样可怕的事情,令兄没有参与,难道不是正确的做法吗?怎么会失去前途呢?”

  任永的疑问,恰好是司马懿察觉到的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说法里唯一的漏洞。

  这是郭鹏自己也没有办法弥补的漏洞。

  因为这是当时的人心所推动的结果,不是个人所能弥补的。

  司马朗的去职,是当时了解内情、同情荀彧的人们不敢对郭鹏提出质疑,转而迁怒的结果。

  司马朗病愈之后,还是出任了职位的,继续担任职位,郭鹏似乎打算重用他,但是司马朗被人们认为没有气节,是个厚颜无耻的人,苟且求生,没有资格继续做官。

  他们排挤他。

  荀彧和臧洪等人被杀是无奈的事实,但他们努力维护汉朝法统地位、努力维护汉朝正统的行为还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官员在心底里的赞同。

  郭子凤之心,路人皆知,当时的人们该了解的都了解了,但是他们慑于郭鹏血腥的屠刀和残暴的武力而不敢言语,不敢反抗郭鹏。

  怕死。

  但是心里又实在是不服。

  没办法,他们不敢对郭鹏下手,只好用冷暴力对着荀彧身边的背叛者司马朗出手。

  他们觉得司马朗身为荀彧的属吏,没有和荀彧共同进退,眼睁睁看着荀彧赴难,自己却好端端的活着,实在是无耻到了极点。

  这群心底里同情荀彧的人不敢明着违抗郭鹏,就用冷暴力终结了司马朗的仕途,发泄了他们心中的愤懑和不满。

  所以本质上,司马朗的去职,是当时广义上的反对派对郭鹏即将篡权夺位的最后一次集体反抗,是他们对汉帝国的最后一次效忠。

  尽管这种反抗非常微弱,伤不到郭鹏一根汗毛,但也是反抗。

  郭鹏对这种反抗是没办法的。

  为了一个司马朗激起是人们的集体反对,从而彻底撕破脸皮,那是没有必要的,当时可没有科举官僚让他用,他必须要依靠士人官僚治理国家。

  于是他只能放弃司马朗,让司马朗做了替罪羊。

  那次微不足道的反抗带来了郭鹏所编织的弥天大谎里唯一仅存的逻辑漏洞。

  只要对前汉察举和征辟制度做一番了解,就会发现,如果按照郭鹏编剧的官方说法,司马朗这个特殊的存在应该是得到升职的机会并且前途光明的。

  因为他没有跟从于阴谋弑帝的邪恶集团,理当升职加薪,怎么还失去政治前途了?

  他当然会失去政治前途,因为这是一个谎言,一个无法自洽的谎言,是郭鹏为了掩盖自己的篡权野心而编织的谎言。

  所以郭鹏当然很不高兴。

  他发现还有人敢于反抗他,哪怕这种反抗微不足道。

  加上他自己的理想,他必须要在称帝之后利用皇帝的皇权把反对自己的人赶尽杀绝。

  于是他称帝之后的十三年间,发起数次政治风暴,夺取权力,杀戮官员,迫害士族,破家灭门,因此而死士人及其家眷不下五万。

  他几乎把前汉遗留下来的政治势力赶尽杀绝,经典豪门悉数被废,连察举制度都被他废除,改为科举,把统治阶级来了一次大换血。

  他让那些曾经明确反对他的和在心底里反对他的人都死了。

  这些人还能活到现在的,估计也不敢继续反对郭鹏了。

  早就吓破胆了。

  因此,司马懿的心中也一直有点担心,担心郭鹏会因为这个无法圆回来的矛盾点而对司马家做点什么。

  如果他打算做点什么的话,司马家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但幸运的是,直到他退位,司马氏都好端端的活着,还出了两个两千石高官。

  三年前,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寿终正寝,曹操还亲自前往吊唁,追思当年的往事。

  于是,司马氏算是在魏帝国站稳了脚跟,没有随着汉帝国一起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到底是郭鹏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还是察觉到了,但是出于某种考量没有对司马氏下手?

  比如欣赏他之类的……

  司马懿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为郭鹏的行为打圆场。

  这是他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决定另辟蹊径,不从这件事情本身的逻辑去解释这件事情。

  “当时,荀彧等人虽然被诛杀,但是颍川豪门的势力还在,我兄长没有为荀彧等人的叛逆之举殉葬,颍川的士人表面不敢和太上皇作对,但是暗地里十分不满,于是暗中对我兄长下手,导致我兄长回家赋闲。”

  司马懿轻车熟路的把锅甩给了一群死人。

  死人永远都不会开口说话,也不会对泼在身上的脏水做任何反应。

  任永立刻理解了司马朗当时的“处境”,对他深表同情。

  “原来如此,那些人居然嚣张到了这个地步……也是,科举尚未举办之时,这些士人的确是占据了全部的高级官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出身寒微的人的位置。

  出身寒微之人,别说做官了,读书识字都不可能,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吃,暗无天日,何等凄惨!现在想想都觉得心中凄凉!

  而且,别说过去了,就是现在,现在科举推行数年之久,选拔官员数千,高级官员之中不也还都是那些靠着察举上位的?可见他们的势力之深厚,若不是太上皇雄才大略扫清这些余孽,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任永满满的都是感叹。

  司马懿觉得稍微有点尴尬。

  他也是察举出身,并未走科举之路,他也是个出身察举的旧官员,没有拿到新时代的入场券。

  想起这个,他就想起了他的朋友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