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70章

作者:御炎

  于是,他想到了证明自己存在感的最好方式——发动战争。

  魏帝国的四周的确没什么敌人了,就算有,也被打服了。

  漠州和平州的犁庭扫穴战略是以积累小胜变成大胜的模式,几十上百的斩首并不能激励人心,常年累月的战争模式已经让人们习惯了。

  交州和云州的战事也并不激烈,多是类似于犁庭扫穴的战争进行方式,经常捷报,但是斩首数和战利品的量也不大,不能激励人心。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战争,只是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土著。

  对方根本不是一个国家,体量不同,打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打到最后也就是开发多少多少土地,获得多少多少可以做工的奴隶罢了。

  哪有灭国之威来的酣畅淋漓?

  要想立威,要想真正确立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最好的莫过于拿一个不听话的国家开刀,以此证明自己同样是一个尚武的皇帝。

  魏帝国文武双举并立,不仅重视文举,也重视武举。

  文武官员是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式的晋升法则,这也就注定了魏帝国不仅对文治重视,对武功也一样重视。

  郭鹏在位期间办了太多的大事,把自己文治武功的业绩推向了高峰。

  然后在最为荣耀的时刻光荣退休,留下不败传说——他戎马一生,未尝一败。

  这是他威压天下的重要原因,他在世人眼中就是无敌的。

  只要他活着一天,就没人敢挑战魏帝国的正统。

  可要是他死了呢?

  郭瑾知道自己不能和父亲相提并论,但是文治武功上,怎么着也要向父亲致敬才是。

  他不能只是专注于文治,武功上,他也必须要有能拿的出手的战绩。

  讨伐西域姑且不论,他自己亲自主导的战争必须要有那么一两次。

  武力强横永远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基石。

  武力不强横,一切都白搭。

第1459章.一千三百六十九 郭瑾需要军事胜利

  帝王想要获得历史的承认,文治武功两方面就必须要两手硬,都能拿得出来,如此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郭鹏是不用说了,文治武功两手都非常硬,别的不说,光一个变革察举为科举的选官模式就足够他被后人吹爆了,更遑论纵横天下没有败绩这一点。

  所以郭瑾时刻都感觉自己亚历山大。

  但是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文治上,郭瑾眼下有了推动货币改革这一项政绩。

  只是这一项政绩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白银储备和积累,短时间内不能奏效,所以暂时看不出来。

  另外大运河和大驰道在郭鹏统治时期开始,但是会在他的统治时期内结束,所以功劳也算他一半。

  等于他躺着不动,萧规曹随,三大文治功勋他就能拿到手里,奠定兴元一朝的政治功勋,奠定他这个魏帝国第二代皇帝的存在感。

  所以在文治方面郭瑾并不会感到紧迫,他的政治地位已经比较稳固,并不值得担忧。

  问题在于武功方面。

  郭鹏强势帝王的身份的确立和权力的巩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战神的人设,他强横无匹的武力奠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权力基础,他强到令人绝望,所以他的权力也大到令人顶礼膜拜。

  郭瑾没有这个基础。

  武功方面,不去自己争取,不去真金白银的付出,真刀真枪的干一场,那就不能建立武功,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和军队对自己的认可。

  他需要军事胜利,不说很多,至少需要那么几场值得史书记载的重要的军事胜利,以延续世人对郭家皇帝的看法,证明他也是个强悍的武力帝王。

  郭鹏留给他的四个大州的犁庭扫穴的武功实在不能算做他的武功。

  他要另起炉灶,才能建立属于他的武功。

  可是周边排的上号的敌人的确已经被郭鹏全部干掉了,一个不剩。

  前汉年间留下来的危机四伏,到眼下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这奠定了郭鹏的威望,却也让郭瑾觉得寸步难行。

  思来想去,他想起了延德十三年年初曾经在朝廷里造成一定影响的康居事件。

  也就是当年郭鹏平定西域的战争进行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延德八年和九年发生的西域平定战役,当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魏军围攻大宛国的时候,康居国曾经支持过大宛国抵抗魏军,还出动三万兵马帮助大宛国战斗。

  当时那三万军队被魏军张飞所部打的惨败,主帅的脑袋都被张飞砍了下来,以此瓦解了大宛国人的战斗意志,间接摧毁了大宛国。

  现在大宛国早已不复存在。

  延德九年,大宛国就成为了魏帝国的镇西都护府。

  首任魏帝国镇西都护府都护曹昂已经任职镇西都护府都护近四年,任期即将圆满,即将归国。

  因为远赴西陲做官,从无到有建设镇西都护府,劳苦功高,所以曹昂的任期一旦结束,肯定会回到中央出任一个职位,到时候必然成为郭瑾的左膀右臂——因为是娘家人。

  而且小的时候,郭瑾和曹昂的关系也不错,至少比和曹丕还有曹植等人的关系好。

  为了让他回到洛阳之后有一个更好的前程,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郭瑾也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间段来一场战争。

  收拾康居国,让中亚诸国别因为中原帝国换了皇帝就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给曹昂积累一些战争方面的功勋,方便他回调中央之后出任高位。

  郭瑾自己也需要用这场战争奠定属于自己的威望,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橡皮图章。

  综上所述,这场战争其实是非打不可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郭瑾找到了郭鹏,向郭鹏提出了这件事情,希望得到郭鹏的指导和认可。

  “你觉得这样可以,那自然可以,只要把后勤准备好,不要因为路途过于遥远而使得军队补给不足就可以,确保军队后勤永远是战而胜之最重要的方式,这一点,素来是为父克敌制胜的法宝。”

  郭鹏笑了笑:“你刚刚登基,的确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立威,只要你觉得可以,那自然可以,不要犹豫,不要担心,魏国的军队不会辜负你给他们提供的军粮、军饷。”

  得到了郭鹏的认可,郭瑾心里有底,觉得这场战争的确是可以进行下去的了。

  于是在兴元元年三月中下旬,郭瑾前往参谋台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召集了参谋台全部的参谋人员,并且喊上了兵部、卫军将领等一系列相关人员一起开会。

  “开门见山吧,孤素来不喜欢兜圈子,诸君,孤决定对康居国用兵,以惩戒康居国数年前胆敢对天朝上国用兵而不知反省之事。”

  郭瑾开门见山,毫不犹豫:“延德九年初,孤奉太上皇之命统兵征伐西域,节节胜利,一举突破至大宛国,当时,我军胜券在握,不曾想康居国王不识好歹,居然出兵救援大宛国。

  当时,现在的北庭都护府指挥使张飞将军率领骑兵一万大破康居军队三万,歼敌两万,把康居军队彻底打败,康居王胆寒,闭国境自守,不再进犯,但是一直都没有遣使告罪。

  他们似乎想要把这件事情当做从未发生过,对我军造成的伤亡也没有任何补偿和解释,当初我军刚刚攻克大宛,已经是强弩之末,后勤无力,无法问罪康居,如此一来,竟已过去四年。

  四年来,康居没有任何认罪道歉赔礼的举措,就当没有这样的事情,我国需要时间,需要发展,所以无暇问罪抗拒,但是这不是不问罪康居的理由,但凡敢于对我魏动兵者,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郭瑾一拍桌案,满脸怒色:“不叫康居王来洛阳负荆请罪,孤愧为魏国皇帝!诸君,你们以为呢?”

  群臣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露喜色。

  只要有战争,就有他们的功勋,就有军队的赏赐,大家都有好处。

  魏军作战节节胜利,不曾失败,大家只是感慨战争太少,敌人太弱,没有足够的功勋可以领。

  自延德十年大叛乱之后,魏帝国已经有数年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以至于军队改制都已经完成了。

  当初的将近六十万常备军经过不断地精中选精,现在只有三十万绝对精锐的常备军和按照人口户数计算的非常备军。

  这个军制已经按照新的规定运行数年,已经运行的比较成熟,现在正是需要一场战争来验证新的军制能否适应国家需要的时候。

  现在难得有了战争,他们又怎么会阻止呢?

  推动都来不及!

  一群人立刻表示陛下圣明,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就算老皇帝退位,新皇帝也能带领魏国继续强大的时候。

  所以发动一场战争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否则难保西域贵霜国安息国不起一些奇怪的心思。

  郭瑾需要战争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威严,对康居国的战争就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上下一致,发动战争的条件已经完全达成,大家都非常支持这场战争的发动。

  接下来就是战争的各种细节了。

  比如谁当主帅,谁管后勤,调动哪里的军队负责进攻等等。

  镇西都护府只有一万常备军队,兵役制度下的流动戍边军队有两万人。

  对付康居国这个上规模的拥有一些仆从国的国家,一万精锐和两万新兵显然是不够用的,起码也要三万人才能显示出魏帝国的怒火和发动战争的能力。

  打仗也不能把西域军队全部调派出去打,所以这场战争理论上光靠镇西都护府的三万军队是不够用的。

  按照就近调兵减少损耗的原则,郭瑾决定从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各抽调五千常备精锐前往镇西都护府参战,凑两万精锐出来。

  接着就要从中央调兵了。

  虽然距离远,但是郭瑾决定从中央调兵,调动精锐的中央卫军前往西域参战,以此彰显皇帝的意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帮他镇场子。

  郭瑾决定抽调两万中央军的精锐骑兵赶赴西域。

  并且决定让夏侯尚、夏侯衡和曹泰三人进入其中,成为参战军官去积累经验建功立业。

  又考虑到这场战争的意义,就把在禁军里任职的曹真和关平也扔到了中央军里一起出击。

  如此一来,就有四万常备军的精锐可以出击作战,基本上能让康居国举国上下大惊失色瑟瑟发抖了。

  军队筹备的差不多了,郭瑾就下令中央骑兵快速出发,争取早日赶赴西域参战。

  然后就是主帅的人选。

  镇西都护府指挥使曹休是一个优秀的人选,也曾担任过西域都护,建功立业,对西域的情况非常熟悉,也很有武略,唯一的问题就是资历太浅,年龄不大。

  本次战争,郭瑾决定让之前参加过西域战争的老将关羽和张飞一并参战,增加军队的威慑力和成功率,那么曹休的资历就不够看了。

  这可如何是好呢?

第1460章.一千三百七十 一个大大的赵云杵在那儿

  关羽和张飞是从护乌丸校尉时代就跟随郭鹏的老资格将领,至今为魏帝国服务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

  他们的军衔很高,资历深厚,战功卓著,在军队里很有些威望,对于一些刚刚进入军队的新兵蛋子来说,他们的存在无异于偶像。

  但是他们因为各自的性格问题不被郭鹏用为一军主帅,职位提升不上去,就只能做小军区的领导,而不能成为赵云这样的大军总帅。

  这样的有个性的老将是最让大家感到为难的。

  一方面不适合做一军主帅,统合一大群不同地方的士兵和将军。

  一方面资历又很老,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听从一个资历浅的小将的指挥。

  当初曹仁可以统御关羽和张飞是因为曹仁的资历比他们还要深厚,战功比他们要高,这两人无话可说,只能俯首听命,换了曹休就不一样了。

  其实郭瑾还是很看好曹休的,他觉得曹休是郭鹏一手带出来的,他的能耐足以指挥一支军队消灭掉康居国,建立更多的威望,成为魏军第二代军事将领里的领军人物。

  但是西域战事肯定不能回避张飞和关羽两人,否则他们能闹上天。

  那么就无法用曹休做主帅了。

  眼下朝廷里资历比这两人还要深厚的老将寥寥无几。

  曹仁退下之后,还真没有几个能和这两人比拼资历的能够做一军主帅的老资格将领。

  这两人又的确是问题多多,难以统领。

  关羽对待部下倒是优厚,很得到部下的支持,但是他不怎么擅长和同僚处关系,人际关系不好。

  张飞也是毛病不小。

  张飞这可是当年郭鹏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将军,号称没仗打就要死的老张,比谁都喜欢打仗,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

  四年前北庭都护府刚刚立起来,还有不少眼皮子浅的试图对抗魏国,搞什么复国运动,明里暗里挑战魏帝国对西域的统治。

  张飞可高兴了,一波钓鱼执法把他们收拾的一干二净,干的事情就和当年对付鲜卑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