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24章

作者:御炎

  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玛努尔自己就见过不少教会出资建立的教会学校,这些学校也被承认是合法的——主要是帝国没那么多钱建立那么多世俗学校。

  玛努尔并不相信这些传教的教棍,总觉得他们别有用心,跟一些教会人员接触过之后,更是感觉这些人嘴上全是信仰,实际上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教会高层的那些脏事一点都不比罗马宫廷里要好,但是善于做宣传,一个两个看上去都伟光正的不得了,很容易蒙骗不识字不懂道理的农夫农妇信教。

  而在魏帝国,玛努尔听说除了太学之外,帝国还在很多地方设立地方学校,全部都归政府管辖。

  魏帝国中央以下分州级建制,州级建制有学宫,州级建制以下有郡级建制,郡级建制有学校。

  目前魏帝国的公立学校机构就设置到郡一级别,而且还没有到全面铺开的地步,只能说完成了一半左右,剩下一半还是个空壳子,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州级学宫倒是全面建设完毕,并且派驻老师,早就开始进行正规教学,平均入学人员达到三千以上,郡级学校入学人员更多,但是建设并不完善、充分。

  让玛努尔感到惊讶的是,这样的公立学校是魏帝国唯一得到承认的教育机构,其他私人机构则不被承认。

  “这样一来岂不是要耗费太大的金钱和精力?”

  玛努尔自己是在一个私人律法学校接受的教育。

  辛毗闻言有些惆怅。

  “曾经也是有的,很多大家族都有家学,也有面向很多外人的族学,也有私人讲学的学府,很多,但是都被陛下取缔了,私人不再被允许办学,必须要加入学校、学宫才可以。

  陛坚持由中央政府主导设立学宫、学校,并且在地方普及,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教师前往这些学宫、学校执教,教育学生五经、数学、农业和天文地理的知识。”

  魏永翻译了一下辛毗的话。

  玛努尔已经吃惊了太多次,对于魏帝国这样的教育模式,他已经不想吃惊了。

  尽管他感觉到这样的教育模式一定可以培养出很多忠诚于帝国的子民。

  受到皇帝主导的教育机构的教育的学子必然会忠诚于帝国,忠诚于皇帝,为皇帝办事,不会产生其他的认同。

  而这也是很多罗马皇帝希望办到而目前并无法办到的事情。

  稍微询问一下,玛努尔得知魏国境内并没有所谓教会学校存在。

  倒不如说辛毗听说罗马帝国内有教会学校这种事情才让辛毗觉得惊讶。

  他在罗马的时候可没听说这档子事儿。

  “他们的那些传道的人不会就和太平道一样吧?”

  辛毗询问魏永。

  魏永表示自己不太明白玛努尔的说法,但好像不是一个意思。

  汉帝国末期那场太平道之乱彻底揭开了汉帝国灭亡的序幕。

  魏帝国建立以后,大家反推汉帝国的历史,纷纷认为是太平道之乱开启了二十年乱世,导致汉帝国走向灭亡。

  所以魏帝国立国以来对各地传教者那是严防死守赶尽杀绝,对这些可能威胁帝国统治的势力极尽所能的打击,绝不手软。

  就像当初汉中张鲁创建的五斗米教,就被郭鹏用各种手段连消带打完全消灭。

  那些识字的教棍全被丢到秦岭之中修路,全部死在了秦岭,所有文字教义之类的资料也被付之一炬。

  至于让太平道什么的教棍们办学校之类的,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纯属搞笑。

  我魏帝国的统治者们先天就存在着对这一类势力的戒备、反感和深深的恶意,对于罗马帝国内部的这种情况表示难以理解。

  玛努尔随后也得知曾经在魏帝国的国土上发生过类似于基督教徒叛乱造反的事情,并且直接导致魏政府的前任政府走向灭亡,所以魏帝国坚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再度发生。

  这不挺好的吗?

  反正玛努尔很讨厌那群人。

  这一次出使魏帝国之前,好像也有教会方面的势力试图和皇帝接触,得到前往魏帝国的允许,但是没有被批准。

  玛努尔可不想和那群人相处。

  其后,他们进入了太学,在太学内游览,观光。

  太学生消息灵通,早就知道罗马帝国的大使来到了洛阳常驻,并且正在游览洛阳,外交部尚书辛毗作陪。

  来来往往的太学生看到了衣着怪异相貌怪异的罗马大使的时候,也只有一瞬间的惊奇,然后就赶着去上课了。

  帝国太学课程繁多,考试次数也多,要求极其严格,不认真学习的话很容易就会被要求退学,失去在太学内学习的机会。

  甚至失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所以太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看到三五成群的太学生手持书本行色匆匆,玛努尔好奇的询问他们是要去干什么。

  “去上课,这些太学生按照入学年龄编成数个班集体,一个班集体大约五十人,聚在一起读书学习,到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就要去什么教室听课,不能迟到,否则是要挨罚的。”

  魏永不用转述辛毗的话,他本身就是太学生出身,对于太学内艰苦卓绝的学习过程那是一清二楚。

  “这可有意思。”

  玛努尔非常高兴的询问道:“我能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进行教育的吗?”

  “他想看看太学生上课。”

  魏永看向了辛毗。

  “可以,只要不打扰太学生上课就可以。”

  辛毗点了点头。

  于是魏永就领着玛努尔前往太学教学区,在一排教室的外面观看太学内老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模式。

  郭鹏基本上已经把训练营的教育模式整体移植到了太学内,给太学里的学生分班授课,以配合老师的授课能力与学生的接收能力,各种方面最大化教育效率。

  然后为了检测教育效率,给太学生以压力,逼迫他们精进学识,郭鹏规定了考试制度和退学制度。

  一旦有多少学科考试不合格,就予以退学,剥夺太学学籍,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地方,不管你是谁。

  之前有礼部和吏部官员的儿子因为学习不认真,考试多次不及格,被第二次就任太学祭酒的袁嗣以冷面不留情的态度予以罢黜,赶出太学,剥夺了学籍。

  科举考试制度下,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是获得学籍,你连学籍都被剥夺了,还想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事情一出,现任官员们也看清楚了,怀抱着当官的儿子一定能继续当官这样的想法,他们是大错特错了。

  科举改革之后,魏帝国做官就两条路,要么本身官职够高或者立功大得以封妻荫子,要么就是科举考试。

  这两条路走不通,不管你是谁都没办法做官,老老实实当你的平头老百姓。

  总之这个事情一出,太学学风立刻变得特别严谨。

  那些往日里略有些嚣张浮夸的二代三代子弟们也夹起尾巴死命读书学习,削尖了脑袋和天下所有读书人竞争科举考试的席位。

  基本上太学内是一月一小考,一季一中考,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期间夹杂着某些教师临时起意的考试,不及格的次数只要积累够了,立刻退学,剥夺学籍,没的说。

  失去太学学籍,是否还能入学其他学宫、学校,重新拿到学籍,那都很难说,反正至今还没有失去一次学籍之后第二次得到学籍的。

  没有学籍,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就没了。

  这种规定震慑人心。

第1400章.一千三百一十 距离他完全了解魏帝国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魏国太学和前汉太学不一样,不是让太学生来这里学习用勺子筷子吃饭的。

  那要求是真的非常严厉,学习压力非常大的。

  好些学科,好些教材,好些作业,还有更多的考试。

  魏帝国的皇帝陛下也是不和你玩虚的,一言不合就退学,剥夺学籍,废了你的前程。

  郭鹏把自家子弟的精英教育模式稍微简化一下,移植到了太学内,很快的,太学内学生们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

  天天为了学业而奔波劳碌,几乎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利用,除了假期之外,埋头苦学是太学里的常态。

  所以玛努尔来到太学的时候,看到的是太学学子急匆匆赶去上课的步伐,还有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的模样。

  上课的时候,数十个教室一起都在上课,整个太学里除了正在上体育课的少数太学学子之外,基本上都在努力读书学习。

  魏永在一边给玛努尔讲解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又给他讲解太学里的一些教育设施。

  “这里是图书馆,也被叫做自修馆,是在假期里,太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这里有非常多的藏书,还有可以用来学习的设施,非常安静,进入其中绝对不能喧哗,所以很多学生都喜欢在这里读书学习。”

  “这个被陛下称作体育场,是进行体育课程的地方,体育,顾名思义,便是身体教育,陛下认为我魏在马上征战开疆拓土,官员无论文武,都应该有坚强的体魄。

  所以在其他课程之外,还设置了体育课,设置学分,每个太学生若想从太学毕业,体育课程的学分必须要拿到手,否则就不能毕业,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里是食堂,太学生基本都在这里吃饭,一天提供三顿饭,全都免费,对,不用花钱,是陛下内帑直接支出,让我们免费吃饭,吃的很好,有菜有肉,肯定能吃饱,很多人都在这里吃胖了。”

  “这里是宿舍区,在洛阳城内有住处的人不住在这里,主要是外地学子求学不便,所以就在这里住宿,价格很便宜,象征性收一点,其实感觉和不收也差不了多少。”

  “这里是沐浴房,让学子们沐浴用的,夏季一日一次,春秋两季两日一次,冬日三日一次,不用付钱,直接可以用,对,不用付钱。”

  “这里非常空旷,平日里日照非常好,大家都在这里洗衣服,晒衣服,被褥若是脏了潮了,也会在这里晾晒,非常方便。”

  一边走,魏永一边给玛努尔介绍太学内的各种生活和学习设施。

  说着说着,就忍不住的有些感叹。

  “当初我从很很远的地方来洛阳求学,身上也没有多少钱,我父母只是耕地的农户,没办法给我很多钱,多亏了太学,几乎不收钱就能让我读书习字吃饭,我才能有今天。”

  得知魏永居然是农民家庭出身,玛努尔更加惊讶了。

  “你家里应该没什么钱吧?你是怎么能进到最高学府来读书呢?这是怎么回事?和你刚才说的科举考试有关系吗?”

  魏永看向了辛毗。

  “部堂,他问我科举考试的事情,要说吗?”

  “说吧,没什么不能说的。”

  辛毗点头首肯。

  于是魏永就开始给玛努尔介绍自己在家乡是怎么识字,又怎么被选送到太学读书的事情。

  当玛努尔知道魏永从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一路走到如今这个官员的位置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难以理解。

  当他得知魏国皇帝陛下二十年如一日的在村庄里教农民识字,开展扫盲行动的时候,他更加惊讶。

  等他听说了魏帝国不看血统不看出身只看考试成绩的选拔官员的模式的时候,他已经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太多太多的不同,有些他可以理解,觉得罗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做看,有些他就理解不了,觉得根本不知道如何着手,更不知道魏帝国是怎么办到的。

  那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了。

  玛努尔觉得自己需要一些时间,以便于自己将所经历的这一切认真的思考一下,总结一下。

  今天的洛阳城游历也就到太学为止。

  洛阳城太大了,有的是地方好游历,现在天色渐晚,玛努尔应该回到大使馆去了。

  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可以慢慢来游历。

  当天晚上吃了饭,玛努尔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感受着这个国家给他带来的全然不同的感受,他不由自主的拿出了自己携带的羊皮纸和羽毛笔,开始写信。

  出发前,卡拉卡拉皇帝嘱咐他,在魏国有什么有趣的见闻,要告诉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要告诉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更要告诉他,他想全方位的了解魏国。

  玛努尔本以为可能没有太多好说的事情,但是就今天所了解到的这一点点讯息,就已经让他觉得这些羊皮纸根本不够用了。

  没关系,没有羊皮纸,还有魏国生产的白纸,一样能写字。

  到时候稍微学习一下魏帝国写字的方式,用他们的笔和纸试一下,或许也是不错的感觉。

  稍微斟酌一样,玛努尔就开始写信了。

  “我的陛下,现在,我正在魏国的皇帝之城洛阳给您写信,这是我来到魏国的第十三天,是我进入洛阳城的第二天,我本以为我不会那么快就给您写信,但是我发现,我有很多事情迫不及待的想要对您诉说……”

  玛努尔开始写信。

  并且打算等下一波前往罗马的商船准备好了,就把这些信纸和货物一起送回罗马,交给卡拉卡拉皇帝。

  而距离他完全了解魏帝国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不要紧,他的信不会停,他会一直坚持写信,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告诉卡拉卡拉皇帝。

  郭鹏不会总是把精力放在罗马使节身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招待使节的事情那就是辛毗的工作,辛毗需要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这样才对得起他的地位和收益。

  而郭某人作为皇帝,也有皇帝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