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97章

作者:御炎

  “士燮能屈能伸,认得清时势,知道服从强者,绝不反抗,以至于我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把士家消灭掉,这是枭雄的姿态,我活着,士家不敢作乱,我要是死了,士家会不会有异心,就不好说了。”

  郭某人对郭嘉说起了自己的忧虑。

  “陛下春秋正盛,士燮已经七十五岁了,他又能如何呢?”

  郭嘉对此毫不担心。

  郭某人则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他依稀记得士燮是个超长待机选手,七十五岁的年龄还能奔波劳碌,貌似后面一直活到了孙权称帝以前,这样一算,起码还有十年好活。

  让他活得越长,对士家的好处自然越多,但是这并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魏帝国需要一个没有那么大权威的士家人,而不是一个像士燮这样能屈能伸的终极地头蛇。

  “总之,我觉得不安心,就算做出这样的安排,就算士燮也这样去做了,我还是对士家不放心。”

  郭鹏看着郭嘉:“奉孝,你不觉得士家一时被打压,但是本质不变,现在去到最南疆,反而像是一个独立王国了吗?”

  郭鹏这样一说,郭嘉便觉得郭鹏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第1366章.一千二百七十六 士府君,这皇帝诏你不接吗?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郡再穷再荒芜,也不是不能发展的。

  按照郭鹏的说法,地处温暖湿润的南方,种植粮食会变得很容易。

  这些地方一年三熟,积累粮食远比中原地区容易。

  而且朝廷显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暇管顾这三个郡。

  为了管理更北边一点的交州五郡,南部的这三个郡是有心无力。

  眼下这样没问题,但是过个几十年,鬼知道士家会不会再次成为南国一霸,从而威胁南疆安全呢?

  他们会不会卧薪尝胆,重新发展自己的实力,依靠汉人的力量奴役三郡的蛮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从而积蓄力量。

  这都是未知数。

  按照郭鹏提出来的什么未来几十年北方粮食大减产,需要依靠南方供粮才能渡过难关的说法,南疆真的对魏帝国很重要。

  郭嘉不知道郭鹏所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是既然郭鹏有这个想法,他也需要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

  这一考虑,觉得士家的威胁还真的是很大。

  过个几十年,很难说不会发展成南国一霸,甚至向更南边发展,学习赵佗,搞出第二个南越政权。

  于是郭嘉就开始思考该怎么样连消带打把士家的势力给彻底瓦解掉,安定南疆。

  毫无疑问,最首要的问题,是要让士燮这个头脑清晰的枭雄领路人和士家分隔开来。

  失去了士燮这个人老成精能屈能伸的家伙,士家的威胁至少要消除掉一半。

  剩下的一半,能把三个郡管理好,堪堪维持士家势力的存在从而成就豪强地主事业就很不容易了。

  至于南疆一霸什么的,那是想都别想。

  于是郭嘉计上心头。

  “陛下,臣有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让士燮北上洛阳做官,士家其他族人继续留在交州做太守,士燮到洛阳做高官,如此一来,对于士家反而是恩典,士家难道能说出拒绝的话语吗?”

  郭嘉满脸愉悦的看着郭鹏。

  “哦?你想让他做什么职位?中央官职个个要紧,难不成,你想让他真的掌握实权不成?”

  郭鹏饶有兴趣的看着郭嘉。

  “陛下此言不准确,陛下,士燮今年七十五岁,已经是高寿老者,为交趾太守数十年,镇守南疆颇有功绩,难道三公九卿之职不能许之?着士燮带全家到洛阳做高官,享受高位,岂不美哉?”

  郭嘉摊开双手,满脸自得。

  郭鹏想了想,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奉孝啊奉孝,那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坏,坏到骨子里了!哈哈哈哈哈哈!”

  魏帝国的官员制度里,依然还有三公九卿的位置。

  虽然整个政治架构已经完全和三公九卿剥离,三公九卿已经彻底成为酱油花瓶类的存在,毫无意义,可三公九卿在名义上已然存在,依然尊崇。

  继续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郭鹏留下来这些职位给以后一些功勋老臣准备,让他们享有高位、名誉,却会失去实权,安享晚年。

  三公九卿是尊贵的象征,而非实权。

  现在这样的职位也可以为那些地方上不听号令的土霸王们准备准备,好让他们来到中央,近距离感受天朝上国的威严。

  士燮就是那个不怎么听号令的土霸王。

  让他来做三公九卿的职位,就是让他来养老,同时,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人质。

  士燮亲自来做人质,朝廷则放士家在帝国最南端的领土上生存,开发,这是朝廷对士家最后的施恩。

  九天之后,这个消息紧赶慢赶的送到了交趾郡龙编县太史慈的驻地。

  此时距离太史慈的请示消息送出去也就不到二十天的功夫,可谓是神速了。

  得到皇帝的命令,还有各种意义上的暗示,太史慈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于是太史慈就把皇帝的命令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给了士燮。

  士家虽然没有主观意义上的犯错,但是还是造成了交州的动乱,这是小错,本来不用重罚,但是士家又犯了大错。

  大错在于士武和士壹两人大逆不道,不知死活的对抗中央天子之兵,造成王师损伤,有了造反的实际行为。

  本来皇帝应该为此下令让士家被诛灭,以此维护天子的威严,但是考虑到士燮实在是非常恭敬,且及时与逆贼脱钩,所以勉强允许士燮家族脱罪,不被株连。

  但是士壹和士武两家分支则必须要全部诛灭,以此维护朝廷的威严。

  士武一家已经完蛋了,那就另当别论,士壹一家也要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之后,皇帝念及士燮也有功劳,多年镇守南疆勤勤恳恳,面对王师勤恳侍奉,不曾怠慢,所以大发慈悲,任命士燮为光禄勋,尽快启程北上到朝廷做官,荣升九卿。

  另外任命士家人士闻任九真郡太守,任命士滨为日南郡太守,然后又把合浦郡南面的朱崖洲增设为朱崖郡,任命士忠为朱崖郡太守,以此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交州剧变。

  这个命令宣布完了,太史慈看着跪在面前面色大变的士燮,颇有些玩味的笑道:“士府君,这皇帝诏你不接吗?”

  士燮浑身一抖,抬起头看向了太史慈那玩味的笑容。

  稍微一品,士燮便心惊胆战。

  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拒绝的自由和资格。

  不接就是死。

  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士燮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向前,接下了这份皇帝诏。

  “臣,士燮,叩谢天子隆恩!”

  看着士燮那“感动”的模样,太史慈哪里看不出来他眼下的纠结和痛苦。

  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反应一下,但是眼下必须要有的准备工作也不能少。

  离开县城,太史慈回到军营,一声令下,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镇压叛乱,荡平不臣,用武力执行郭鹏的命令。

  军队才是皇命得以传达四方贯彻到底的根本推动力量。

  威慑的姿态摆的很足,对内对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对于士燮和整个士家来说,这是一个关乎命运的抉择。

  所以激烈的争论会议就在龙编县城内展开。

  总体来说,支持的人数和不支持的人数是对半开的。

  因为中央军人数多,实力强大,后勤充足,展现出了极强的军纪军规和威慑力,这让士家人感到畏惧,感到害怕。

  他们意识到就算集合交州的全部力量也无法战胜中央,无法实现当年南越王赵佗的丰功伟绩,强行对抗面临的下场就是死亡。

  所以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被吓破了胆,觉得应该接受朝廷的命令,美其名曰【忍辱负重】,主张南迁,另立家园。

  但是由于中央这一次是要把士家的祖产连根拔起,连祖宗之地都不给留,强行把士家驱赶到国土最南端,严重违背了安土重迁的传统习俗。

  一些士家老人被气得须发皆张,面色涨红,表示宁死也不愿意交出苍梧老家归属权。

  与之相比,士燮本人不能继续留在交州而要去洛阳做九卿高官的事情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第1367章.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没了

  士家人都在为皇帝要把士家的势力驱逐到国土最南端的事情争论不休。

  反而没有谁纠结士燮留在交州还是去洛阳做官的事情。

  士家老人是最无法接受南迁的群体。

  “我家自王莽时南下交州,至今六代人,六代人!六代家业,含辛茹苦,最早的两代祖先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辛辛苦苦身体力行为子孙开辟出那么大的一片祖产。

  这些祖产往上追溯几代,那可都是荒地,是树林,根本长不出粮食,现在能长出粮食了,能活人了,他皇帝说拿走就拿走?没门!想拿走可以,从老朽的尸体上踏过去!”

  一名九十六岁士家老者拄着汉灵帝时期朝廷授予他的王杖,狠狠地砸了几下地面。

  他表示自己坚决不会离开老家,皇帝想让他走,可以,他就坐在老家的祖宅里,皇帝可以对他动粗,只要把他打到没有力气反抗或者死掉,就可以把他带去南边了。

  总之只要他还能喘气,他就绝对不会离开苍梧老家。

  中国自周朝起就有荣养老人的传统,基本上贯穿整个封建时代。

  先秦时期,就有一定的制度规定如何荣养老人。

  基本上老人从六十岁开始就会受到一定的优待,一般的徭役兵役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等到了七十岁,就算不是官员,也能享受官员的优待。

  汉朝以孝治国,完善封建伦理体系,自汉文帝开始,给国朝内部年七十以上老者赐王杖。

  王杖长九尺,杖头以鸠鸟装饰,这种鸠杖与朝廷使用的符节一样,是一种优待凭证和地位标志。

  持鸠杖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官府节第,走路也能走在道中间,经商也不用收税,其地位待遇与六百石官吏相同。

  遇到官司的时候,进入官府不需要行礼,判罪的时候,一般的罪行可以免除刑罚,等到了九十岁,就算是逆反大罪,也不用受到惩戒。

  但凡有敢于侮辱这样的老者的,罪名就叫做大逆不道,等同冒犯帝王,会被斩首弃市,以为威慑。

  平日里,持王杖的老者在乡里也是受到尊敬的,遇到一些民事纠纷,一般以持王杖老者为仲裁者,乡里人都信服他们。

  所以持王杖老者在一定的意义上还有协助基层政府治理地方的职权。

  不过由于这个时代能活到六十岁都是幸运,能活到七十岁的则是凤毛麟角,有些地方一整个乡一整个县都找不到一个七十岁老者。

  所以王杖制度下的老者并不能取代基层政府,只是一种添头,官府有什么大事可以召集这些老者对他们讲明白朝廷要做的事情,他们再回去告诉乡人,互相通报。

  因为人均寿命极低,活到这个岁数的人非常少,这种荣养老人的传统也并不会给政府带去多大的负担,反而可以维持整个封建伦理体系,从上到下予以贯彻,稳固朝廷统治。

  所以荣养老人算是惠而不费的典型政策代表了。

  郭鹏接受刘健禅让成为魏帝之后,也宣布承认汉朝的王杖制度,汉朝廷所颁发的王杖在魏帝国一样得到承认。

  他进一步规定六十岁老者开始享受一定程度的免赋税优待,其本家在缴纳赋税的时候可以享受一定数目的折扣。

  七十岁老者赐王杖,享受六百石官员的地位,开始拥有主持公道的权威,也需要得到官方的尊重和重视,官员不能对这类老者无礼,轻则训斥,重则免官。

  八十岁老者享受一千石官员的优待,免赋税程度更高,还可以免去家中两名子孙后辈的兵役、徭役,面君不用行礼,刺史以下官员见到八十岁老者要主动下马、下车、行礼。

  九十岁那就是人瑞了,人人尊崇,人人礼让。

  郭鹏规定帝国内部九十岁以上老者享受两千石官员的待遇,政府予以荣养,他自己的本家财产在他活着的时候可以免除全部赋税。

  连皇帝在内,整个统治阶级内的全体勋贵官员见到九十岁老者,不论身份,都要主动下车下马,主动行礼。

  到了这个份上,连造反都不用判罪,站在皇帝面前大摇大摆,皇帝还要给他赔笑脸。

  这是郭鹏登基以后自己颁布的告天下诏里所描述的一切。

  所以这位九十六岁的士家老人还真有底气这样说。

  哪怕郭鹏就站在他的面前,他也敢面对面对抗郭鹏,说出大逆不道的言语,让郭鹏难堪,让他下不去手,然后还要赔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