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62章

作者:御炎

  本来按照郭鹏的规定,这些可以直接投递奏本给他的臣子们需要就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出报告,基本上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一些突发事件的汇报。

  比如突发旱灾水灾蝗灾火灾等等,或者其他的一些有趣的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写奏本递给他。

  然后他说最好次数不要太多。

  依托日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造纸产业,奏本直达皇帝成为可能。

  但是郭鹏并不认为自己的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足以让他关注的大事。

  结果这些可以给皇帝递奏本但是平日里无法面见皇帝的臣子出于讨好皇帝、和皇帝套近乎以增强存在感进而获取好处的目的,那是恨不得每一日都给郭鹏写请安奏本。

  他们都清楚什么叫【简在帝心】,被皇帝骂都好过不被皇帝所知,所以就非常起劲的写奏本。

  胆子不大的不敢写得太多,生怕皇帝烦,起到反效果。

  有些胆子大又脸皮厚的,那就是铆足了劲儿的写奏本,感觉就像是给皇帝写信一样。

  更有甚者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颗忠心都给摘下来放在奏本上让郭鹏看到,生怕郭鹏不知道他是如此的忠心耿耿。

  于是郭鹏亲自处理、批示奏本的时候,就很容易能看到一些奇怪的奏本。

  比如某些臣子想要讨好皇帝,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尊重,就会在报告政务的时候,特意写奏本来讨好郭鹏,表达自己的感情。

  什么近来听闻京城下雨,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淋到了雨,陛下万金之躯,若是不小心淋雨,那是全国臣民的损失。

  什么近来听说京城一带气温骤降,躬请陛下多穿衣服,戴上围巾和帽子,避免着凉,否则臣的心就要痛的死掉。

  什么地方有特产,他吃了以后觉得美味,于是特意用自己家里的车马,让自己的家人快马加鞭的送到皇宫,希望郭鹏可以喜欢。

  什么地方上出现某些祥瑞征兆,恭贺陛下万福,恭贺魏国繁荣强盛什么的。

  对于这一类的奏本,郭鹏只能哭笑不得的批复【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朕心甚安】,或者【朕身体强健,小雨小风奈何不了朕,你自己多在意自己】这样的话,以此安抚这帮马屁精。

  寻常时节这帮家伙都能没事找事给郭鹏上奏本,那要是到了逢年过节什么的,更加夸张。

  逢年过节递到皇宫里的奏本那是往日里的两三倍,多到皇宫里都快装不下,全是一些什么给皇帝贺喜的奏本。

  有些人一份奏本还不够,连着递上来两三份奏本,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奏本写不下他的马屁和肉麻话。

  郭鹏看的实在是审美疲劳烦不胜烦,挑一些字写的好看的批复几本。

  什么【劳你挂念】【朕也记得你】【你也安康】之类的敷衍了事,而一些明显是复读机的奏本就会被烧掉——不烧掉的话皇宫里还真是放不下这些屁事没有的垃圾奏本了。

  要是郭鹏偶然感冒,卧病在床不方便外出处理政务,那简直就是捅破天了。

  中央官员立刻就要大规模上奏本向皇帝问安。

  有的说自己痛哭流涕在家里焚香祷告,为皇帝祈福。

  有的说自己带着妻子儿女一起为皇帝祈祷,希望皇帝立马就好起来,继续龙精虎猛的带着他们前进。

  还有的说自己全家老小齐上阵一起给皇帝跳大神,族人几十上百一起为皇帝祛除灾厄,愿皇帝身体康健。

  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这样做,郭鹏也没兴趣。

  他是清楚的,自己的病能好是因为按时吃药遵照医嘱,而不是因为这帮家伙集体跳大神。

  所以就批复他们四个大字——【大可不必】。

  地方官员知道的比较晚,奏本送到的时候郭鹏的病早就好了。

  然后郭鹏就不得不一本又一本的看着这些地方官员一个一个的表态说他们愿意用他们自己的身体来为皇帝承担病痛……

  或者说自己杀牛宰羊给当地一些比较灵的神明献祭,给皇帝祈福。

  有些甚至愿意自己折寿,也要给皇帝祛除病痛,为此就算是立刻就死他也心甘情愿。

  还有的表示自己愿意把当地名医派来给皇帝看病,保证药到病除什么的。

  郭鹏满脑袋黑线,还不得不批复【朕心甚慰】【朕很感动】【你竟然是如此忠良】这样的话语去感谢这帮马屁精。

  除了这些,郭鹏还提前一千多年意识到了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个真理。

  某些官员连着好几份奏本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把同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好几遍,感觉就是在没事找事。

  对于这一类的奏本,郭鹏屡次批复【朕知道了,勿复多言】,结果下一次递上来还是这样的内容。

  郭鹏觉得地方土特产不好吃,让官员不要再折腾家人大老远的送来,结果他连送三次,郭鹏回复他别送他就跟没看到一样。

  或者一些地方风调雨顺,今天下雨农民开心,明天下雨农民开心,过几天又下雨农民又开心,地方官员也要递好几个奏本来汇报。

  弄的郭鹏连生气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气。

  人家说的是好事皇帝怎么能生气呢?

  但是我特么都让你别说了别送了,你就真的看不懂我写的字?

  郭鹏只能不停的批复【朕知道了,勿复多言】【朕知道下雨了,朕也开心,勿复多言】【奏事不必限定次数,有所陈奏则多奏,无所陈则少奏】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自己夺来的权力,哭着也要享受它。

  对于那些拍马屁的无聊奏本,时不时的看到,那也是真的觉得很难受很不爽,很想骂人。

  但是凭借多年修炼的素养,他还是忍住了。

  只是偶尔会说些阴阳怪气的话。

  比如【朕多次说勿复多言,卿看不懂否?】【朕竟不知朕写字如此难认】之类的。

  但是很快,这类阴阳怪气的回复只会招来地方官员惊恐的次数更多的认罪奏本。

  惊慌失措的向皇帝认错,请求皇帝的原谅,数量更多,更频繁,弄的郭鹏十分崩溃。

第1311章.一千二百二十一 郭某人不介意把南书房变成自己的影子内阁

  除了像写信一样的写奏折,这帮家伙还会变着法儿的往京城送东西来讨好郭鹏。

  比如郭鹏虽然生活朴素,但是喜欢吃肉,鸡肉猪肉羊肉马肉驴肉无肉不吃。

  除了牛肉因为明令禁止不准吃之外,他几乎没什么肉是不吃的。

  所以很多地方官员就会选择将当地一些质量很好的产肉牲畜往京城送,当做贡品献给他。

  比如豫州饲养的很不错的鸡,青州徐州的海产品,兖州培育的用家猪和野猪杂交生出来的杂交猪,还有漠州的羊和马。

  除此之外还有益州的井盐,有荆州和扬州的柑橘、甘蔗,江里的鲜鱼等等。

  郭鹏派人去调查,得知为了个自己折腾这些贡品,地方官员会把这些事情往下摊派,一层一层摊派到底层,给底层百姓带来很大的压力,于是全面叫停了贡品的运送。

  他想要什么东西,会从内廷派人出去,带着钱去当地采买,然后再从当地赶回来,不要地方官员送。

  他自己派人带钱去买,成本由内廷来承担,以此减轻底层百姓需要承担的种种徭役负担。

  饶是如此,被皇帝喜欢的东西也会在当地和洛阳兴起,成为人们喜欢的东西。

  所以出于各种理由,总是会有地方官员借着各种名义把当地的新鲜玩意儿往宫廷里送,三令五申让他们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却依然拦不住这些官员以私人名义讨好皇帝。

  自然,这也是皇权的彰显。

  能让官员想尽办法讨好自己,不正是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力是多么庞大吗?

  正如同通过奏本制度直接和群臣交流,这本身也是皇权的体现。

  很多皇帝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他甚至做到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不行,该抱怨还是要抱怨,该减负还是要减负。

  他有限的精力必须要在应该使用的地方使用,怎么能和这帮马屁精互相尬聊浪费时间呢?

  但是这部分奏本是皇帝和臣属之间交流的通道,他作为皇帝是有必要掌握在手的。

  这个时候,不在身边的内阁就不能参合进来,而近在身边的南书房的侍读们便可以用在这个地方。

  有些他不乐意处理的问题,他不乐意回复的奏本,都可以让这群侍读帮着处理,反正都在眼皮子底下,和他就隔着一扇门,处理起来还是相当简单的。

  随时问,随时查看,随时监督,这种近距离交流处理问题的方式,郭鹏在冀州的时候曾经使用过。

  当了皇帝以后,要和臣子有些距离,所以这样的方式就没有继续延续,不过这种需求对于郭某人来说还是相当必要的,南书房的设立也是为了满足郭某人直接掌控臣子的需要。

  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之后还要继续添加,至于添加谁进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先让这两个人试着运行看看,看看这个模式怎么样。

  要是好,郭某人不介意把南书房变成自己的影子内阁,和真正的内阁打擂台,侵夺内阁的权势,避免内阁侵占皇权。

  诸葛瑾和庞统大概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大概只是想到了接近皇帝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所以欣喜若狂,每日很早就来南书房当值,伴随皇帝身边。

  郭鹏让他们去给奏本分类,再把一些溜须拍马的奏本拿去,按照郭鹏交给他们的【样本】格式去回复。

  也就是【朕知道了】【朕了解了】【朕不需要】【勿复多言】之类的。

  剩下来一些真正重要的国事才会交给郭鹏,由郭鹏亲自决断。

  这一阶段里,两人也是充分了解到了郭鹏日常政务之繁忙,有些时候忙到深夜里他们也回不了家,郭鹏也一样没有入睡。

  这样大概半个月之后,郭鹏询问庞统和诸葛瑾,觉得在南书房当值如何。

  “陛下政务繁忙,为国操劳,十分辛苦,臣等也为陛下感到疲累。”

  庞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真的很累,很多事情,根本忙不完。郭鹏点了点头,颇为感慨。

  “政务之多,是永远也不可能处理完的,所以我平常也只能忙里偷闲,可要是政务实在太多,忙里偷闲都不能,从早到晚都要坐在这里,这下子你们两个也给累坏了吧?”

  “臣不累。”

  “为陛下办事,是臣的荣幸。”

  两人的政治觉悟很高。

  “别说什么荣幸之类的,这种话没意思。”

  郭鹏摇了摇头:“累是一定的,而且总不能一直这样累下去,我身边的确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人,为我分担政务,入值南书房。”

  庞统和诸葛瑾互相看了看对方,开始隐约察觉到南书房这个特殊的存在有点不一般。

  当然不一般。

  只是他们说不上来哪里不一般。

  之后,郭鹏从内阁里选择了徐庶、石韬两人。

  让他们一边挂着内阁的职位,一边进入南书房当值,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为庞统和诸葛瑾分担职责。

  徐庶和石韬与诸葛亮是同时进入郭魏政权的老资格人士,内阁草创时代就在内阁任职,至今超过十年,两人已经各自成为群辅之一,身兼重要的职责。

  徐庶和石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皇帝要求来到南书房当值。

  四人互相协商,总要保证每天有两个人在南书房陪伴皇帝一起处理政务。

  到延德九年的十一月份,郭鹏又从内阁、九部、参谋台等多个部门抽调了合计十一名资历不等的官员,有高官,也有刚刚成为官员不久的小官儿。

  唯一相同的是,这些官员都是身家清白没有背过处分,在历次政治风暴里都全身而退。

  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得到进入南书房当值的机会,陪伴皇帝处置政务。

  他们都有一个南书房侍读的名头,但是具体的身份依然不变,还是在原先的部门内工作、升职,只是轮到去南书房当值的那一天,不在官署里上班,仅此而已。

  硬是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和皇帝见面的机会多了,总是能和皇帝相处,感受到皇帝的存在,也让皇帝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南书房这个名字在洛阳官场开始缓缓流传起来,很多人都听过南书房这三个字,但是并不知道南书房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

  但是羡慕是肯定的,因为南书房侍读可以近距离接触皇帝,基本上每两三天就能和皇帝见面、相处,聊天,读书,或者讨论政务。

  亦或者,代表皇帝去内阁,去九部,传达皇帝的命令。

  而皇帝也有些时候让他们代替自己起草诏书,然后直接送到办事部门去了。

  高官显贵们很快也注意到了南书房的存在,注意到了南书房侍读这个群体的存在。

  这个部门没有固定驻地,没有建制,没有官署,只是一个皇帝的书房,皇帝在这里工作读书,让人陪同,就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因为这群人距离皇帝很近,为人所关注、羡慕,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进入南书房成为侍读的条件与可能性。

  所有人中,只有曹操和王粲两个人觉得情况有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