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49章

作者:御炎

  不仅有地有粮,还有人有枪,拉出来就是一支军队。

  之前的盐铁官营这帮家伙也是留了一手,没有把违禁的军械全部交出来,这一点,郭鹏其实是猜测到的,而且非必要情况下,这群人也不会把这些藏起来的军械暴露出来。

  而现在,就是必要的情况之时了。

  河北叛军、中原叛军和江南叛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多半是自发的,先是河北,再是中原,最后是江南,凡是当年清算的不够彻底的,留下了旧时代印记的,都是造反比较狠的。

  而当年清算的比较彻底的,或者下手比较狠的,那造反力度都非常弱,甚至没有造反者的存在。

  比如司隶和雍州、凉州,还有豫州,并州,扬州,益州,那都是清算非常彻底,杀人杀的也非常狠,有些地方人都给杀光了,当然不是郭某人干的,而是西凉军事集团干的。

  这些地方的人都给杀得差不多了,自然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清丈土地这种事情,清丈也就清丈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清算不够彻底的,那就冒头造反了。

  不过也无所谓,这波就是为了清算他们清算个干净。

  不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让郭瑾去完成,郭某人自己负责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给处理了。

  时间进入到了延德九年的六月份。

  炎炎夏日之时,帝国内部的叛乱已经进入尾声。

  地方豪强被大规模诛灭,豪强庄园被大规模推平,隐户被大规模释放,同流合污的、心存不轨的官员被普遍罢黜、诛杀。

  与此同时,延德九年的三月份,魏帝国还是照常举办了第二次科举考试,四月,选拔出来的崭新的年轻的官员们登上历史舞台。

  从四月份到六月份,三个月的观政期后,他们被大规模安排到地方担任职位。

  平叛战争中表现低劣,或者与豪强叛军同流合污的官员或被罢黜,或被杀,处理的七七八八,地方上有不少官职缺口。

  而表现出色的地方官员则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三名表现极其优秀的黎庶出身的县令被火箭般升职为郡守。

  由此带来的基层官员大规模的缺乏,也正好由这一批被选拔出来的科举官员补上。

  同时,因为预料到被选拔出来的八百名新晋文官不够用,郭鹏在四月份召开特别的【恩科】文举考试,再次选拔了八百名举士。

  他给予这八百名幸运儿三甲举士出身。

  经过观政和太学进修班的突击补习之后,这八百人全部外派地方接任基层官职,在大规模缺乏官员的乡村基层就职,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地方行政,稳定地方秩序。

  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和荆州尤其需要这一批新晋官员的接任。

  毕竟一场大叛乱,除却一口气暴露出来的与豪强同流合污的叛乱者之外,还有不少以身殉职的乡长、村长乃至于县令级别的官员。

  与叛军的战斗之中,民兵队伍并非毫无损失,相反,民兵队伍的损失并不小。

  为数不少的民兵战死,也有为数一百以上的军事教官以身殉职。

  大规模的损失之后,自然是大规模的填补。

  很多地方从上到下的官员被换了一茬儿,长官被换了,办事小吏也被换了。

  有些县整个县府的官员都换了一茬儿,因为原来县府的官员不是死了就是升职到郡里面去了,没有谁还留任在原来的地方。

  官员的大规模升职、调职、任职体现的是魏帝国在延德九年的这一场空前剧烈的政治、经济清算行动。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清算清算的是从东汉中后期以来在地方扎根尾大不掉的豪强地主阶级。

  这些豪强因为没有家传经典或者发家比较晚,未能及时升格为士族进入中央,只能盘踞在地方,为地方一霸,俗称地头蛇。

  他们没有政治权力,或者政治权力仅限于本地,在本地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中央派下来的官员往往需要与他们合作,才能行使统治权。

  如此,他们不断的做大,不断的强化自己在地方的势力,使得中央越来越难以拔除他们在地方上的根基,尾大不掉。

  汉末乱世二十年摧毁了一大部分这样的豪强,可总是有那么一些能活下来,且发展至今,使得郭鹏不得不动用最后的手段铲除他们。

  这场大清算行动成功将东汉中后期以来渐渐形成规模的带有分裂性质的庄园经济全面摧毁,因为这场大清算行动而死去的豪强地主及其家人不下十二万。

  通过这场大规模清算行动,郭魏政权成功荡平了庄园经济存在的基础和未来,将庄园经济连同豪强庄园主阶级一起连根拔起。

  他们进行了剧烈而强势的全国性质的叛乱,的确给魏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动荡。

  三月底开始的叛乱,就算眼下六月底的全部统计数据,三个月以来,青州、冀州、幽州已经造成县令殉职十七人,乡长殉职四十五人,村长殉职八十九人,军事教官殉职一百零三人。

  民兵的损失在两千人上下,还没有完整的统计结果。

  这是目前的三个州的统计数据,其他还没有统计出来的州目前还不清楚情况。

  经济损失大概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数字,郭某人也还没有得到。

  但是这场大叛乱终究被魏帝国坚若磐石的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摁了下去,中央平叛军队甚至只担负起了最后的收尾工作和清算工作。

  很多中央官员在得到具体消息的时候都是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的。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皇帝不顾劝阻坚决推行的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居然真的在这个必要的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1288章.一千一百九十八 没人比为父更懂造反了

  因为这些民兵的存在,绝大多数地区的叛军都没有形成合流,就被分割包围歼灭了。

  正规军没有出手,他们全被地方乡村民兵给镇压下去了。

  等于这场大叛乱丝毫没有动摇魏帝国的根基,反而在某种意义上还强化了魏帝国的根基。

  因为几乎全民参与,全民进行,皇帝的意志和泥腿子们联合在了一起,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

  魏帝国根本不需要为此支付多少军费。

  并且,叛乱平息之后的清算工作所清算出来的战利品,其数量之大,是完全可以弥补这场叛乱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算准了这一点,魏天子郭鹏毫不犹豫的坚定推行彻底的清算政策,对于造反的豪强地主毫不留情,坚定的诛杀。

  六月底往后,虽然还有零星的叛乱尚未结束,但是基本上,这场大叛乱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

  河北和中原的叛乱者被诛杀殆尽,造反的庄园主们被诛杀殆尽,庄园被一座一座的推平,一座一座的消失。

  东汉帝国遗留给魏帝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在这个时刻被彻底解决掉了。

  当大局已定之时,官员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洛阳皇宫中那位深居内宫的皇帝时,除了敬佩,更多的恐怕是畏惧了。

  那种真正认识到这位皇帝窒息般的强大之后所带来的那种干脆彻底的畏惧。

  他们终于理解,有些抗拒,从一开始就不必要存在,有些反对,从一开始就不该被提出。

  空前强悍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延德九年的魏帝国确立了。

  这是不掺水分的君主专制,不被文人墨客所歌颂的君主专制,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君主专制。

  官员们的觉悟随着大清算的开启而愈发的提高。

  同样在六月底,郭瑾从大宛国故地带着一身荣耀回到了洛阳,得到了郭鹏的热烈欢迎。

  然后他一回来还没来得及庆祝西域战争的胜利,就得知魏国爆发了内部叛乱。

  很多反对清丈土地的豪强起兵作乱,叛乱范围波及大半个魏国。

  郭瑾大惊失色,条件反射的请求再度挂帅出征荡平叛逆——

  看起来,一场曹仁帮助之下达成的胜利给他带来了莫名的自信。

  郭鹏气笑了,一巴掌拍在了郭瑾的脑袋上。

  “你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没有你子孝叔给你压阵,给你临阵指挥,你能指挥千军万马?这一次该派出的人都派出去了,没人帮你指挥了,老老实实的呆在洛阳吧!”

  郭瑾本来有点膨胀,给郭鹏一巴掌拍在脑袋上,拍的有点不好意思。

  “儿子孟浪了。”

  “知道孟浪了就好,军国大事,还是要看能征善战的将军的,而不是你以为的,打一次胜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郭鹏板着脸教训他一顿,他算是平复了有些膨胀的心情。

  然后,郭瑾询问起了魏帝国内部爆发的叛乱的事情,接着便得知郭鹏发起的清丈土地行动到底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干掉多少人了。

  郭瑾算是明白这一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郭鹏这一手真的凶,清丈土地,把魏国建国以前到现在的问题都给理清了,清丈团队清出了大量侵占官府土地和民间土地的事情,使得大量官员为此遭罪。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郭阳,郭瑾的二叔。

  和郭鹏一样,郭瑾对这个二叔也没有丝毫感情,对于他的落马和凄惨遭遇郭瑾并不以为意。

  而由于郭鹏对郭阳的处置而受到严重刺激的地方豪强们则不能等闲视之。

  在大量官员接二连三的落马之后,他们的恐惧达到了极限,被逼造反,于是掀起了一场声势上和范围上并不弱于第一次黄巾起义的大叛乱。

  “父亲早就预料到他们会造反?”

  “与其说是预料到,倒不如说是我主动逼他们造反的,皇帝杀人也要有正当理由,不能随随便便就杀人,有人主动造反,也省的我花费时间和精力罗织罪名陷害他们了。”

  郭鹏笑了笑。

  “可是他们造反到底也是会造成伤亡和损失的,父亲多年建设,难道就这样化为灰烬?”

  郭瑾很担忧。

  “真要是多年建设被他们毁掉了,他们还就真的值得我高看了,但事实是,根本没有,绝大多数造反的豪强连自己的县都出不去,就被摁下去了,根本不算大风浪。”

  郭鹏摆了摆手:“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根本算不了什么。”

  “难道是那些乡村民兵……”

  郭瑾猜到了关键点所在。

  “对,就是乡村民兵,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有了逼豪强造反的底气啊。”

  郭鹏不无感慨的拍了拍郭瑾的肩膀:“多年建设,多年投入,大笔大笔的花钱,大手大脚的安排,顶着无数压力和质疑,就是为了今日。

  为了那些豪强这边起事,那边就被摁下去,不用出动正规军也能平叛,一场大战,能毁掉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民兵能起到效果,花的钱就要少的多。”

  “原来如此。”

  郭瑾感慨的点了点头:“时过境迁,那些豪强应该根本就没有重视过父亲设置的乡村民兵制度,根本看不起那些黎民百姓。”

  “他们还以为会和前汉的黄巾起事那样,一呼百应,朝廷手忙脚乱,不得不解除党锢换取士人的合作,然后从洛阳派出大量军队前去平叛,地方上早已大规模沦陷了……”

  郭鹏摇了摇头:“这帮蠢货是不是忘了,为父之所以能在前汉发迹,靠的就是镇压黄巾的战争和功劳?没人比为父更懂造反了,而他们居然想造为父的反,可笑,可笑。”

  郭鹏嘲笑着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豪强们,嘲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厉害之处,嘲笑他们一点都不清楚什么叫造反。

  “造反是个技术活啊,要有深厚的基础,强大的武力,多年的筹备,还要有内应,要里应外合,最好还要有好的时机,比如谁死了之类的。

  什么都没有,硬着头皮就要造反,这是在造反还是在找死?他们连这种道理都不懂就去造反,纯粹是不把为父放在眼里,难道能获胜吗?”

  郭瑾对此不置可否。

  “父亲怎么想到要在这个时候清丈土地呢?”

  他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要发展,要走上新的道路,就不能容许国内地方还有这种能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军队的存在。”

  郭鹏皱着眉头:“虽然为父不怕,也能应付,但是阿瑾,你要知道,一座庄园就是一个小国,国主就是庄园主,里头所有的人听的不是皇命,而是庄园主的命令。

  这种存在,只有前汉才能容忍,为父怎么能容忍他们既有土地又有粮草还有兵器和兵马?更何况,铲除他们宜早不宜迟,迟了,他们的势力越发庞大。

  以前他们能读书,但是无法上进,势力只能限制在地方,但是现在为父铲除士族,学术下移,地方的这些豪强们已经有了进身之阶。

  他们已经可以依靠科举考试做官,登上高位,他们有钱,能培养更多的读书人进入朝堂,这些读书人肯定都是心向豪强的,甚至本身就是豪强。

  和他们比起来,黎庶家庭培养读书人就难得多,数量也好,质量也好,都难以和他们比对,长此以往,朝堂上没有士人,缺少黎庶,全都是寒门豪强子弟了。

  到时候,你再想打击这些占地极多的庄园主,不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未来,现在哪怕痛一点,也要动手。”

第1289章.一千一百九十九 权宜之计,不足以为万世法

  郭鹏的话引起了郭瑾的担忧。

  他意识到了自己也将会面临这样的危局。

  “父亲,豪强地主多有钱,能培养读书人,而黎民百姓穷困,难以培养读书人,父亲虽然铲除士族,设立学校,但是现在看起来,获利最大的,反而是这群豪强地主。”

  郭鹏点了点头。

  “是啊,获利最大的,的确是他们,广设学府,广招生员,这的确是学术下移,但是,目前为止,也只能下移到豪强地主这边,因为为父实在是没钱,阿瑾,你还记得为父跟你说过的蒙学小学和中学大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