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3章

作者:御炎

  照理来说,董卓也是袁氏故吏,立场上孙坚不该和董卓有太大的分歧,要说关系不好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董卓是关西人,受到地域歧视,二就是董卓估计太骄狂了,让孙坚看他不爽。

  郭鹏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去信给孙坚询问情况。

  孙坚很重视郭鹏的来信,二十多天以后回信到了,洋洋洒洒近千字。

  果然如同郭鹏猜测的,不是张温瞧不起董卓,而是董卓打一开始就没把张温放眼里。

  孙坚还透露说自己建议张温斩董卓以正军威,张温胆气不足,不敢这样做,怕董卓部下骚乱,引发全局动荡。

  孙坚为此觉得张温不是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性格拖累,还说董卓太骄狂了,以后万一势力大了,不好限制,希望郭鹏可以和朝廷里说得上话的人交流一下,限制一下董卓的势力。

  孙坚也的确观察到了董卓的军队只听董卓的,对他相当忠诚,一旦董卓有了异心,一定会随他一起作乱。

  郭鹏对此无话可说,觉得孙坚相当有远见,如果张温是个二愣子倒也好了,直接杀了董卓,然后和董卓的部下火并,倒没有以后的那些破事。

  既然没有机会,也无所谓,董卓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总要有人做恶人,然后被大家干掉,这样比较符合乱世流程。

  于是郭鹏回信给孙坚,告诉孙坚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董卓毕竟有功劳,能征善战,凉州羌乱未平,叛军实力尚未受损,迟早会卷土重来,董卓是凉州人,熟悉凉州的地理气候环境,平定叛乱少不了董卓。

  而且董卓的部下精锐善战,也不好管理,真要杀了董卓,董卓的部下一旦骚乱造反,不正好给了凉州叛军机会吗?

  做事情要分得清大局,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和一时的观察。

  然后郭鹏又回信给董卓,说自己写信给孙坚驳斥了他的想法,告诉孙坚不要继续和董卓敌对,同时也希望董卓顾全大局。

  张温毕竟是朝廷委任的统帅,代表天子统帅全军,董卓不尊重张温,也是在蔑视朝廷,蔑视天子,要是有人拿这个理由对董卓上纲上线,对董卓的前途怕是有影响。

   孙坚得到了郭鹏的回信之后思考了一番,觉得郭鹏说的有道理。

  叛军实力犹存,到时候说不定真的要卷土重来,此时杀掉董卓,只是平白增添叛军成功的几率罢了。

  董卓得到了郭鹏的回信,觉得郭鹏说的也有道理。

  不说别的,要是自己这件事情给捅到朝廷,朝廷里那些看自己不爽快的人给自己上纲上线,分分钟撸了自己的职位,白身带军队吗?

  远的不说,皇甫嵩的例子就在眼前,堂堂县侯被撸成了都乡侯,失去了车骑将军的职位,颜面扫地。

  于是孙坚开始顾全大局,董卓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开始小心谨慎起来。

  两边的矛盾逐渐得到了缓和。

  中平三年三月以后,西北的局势暂且平稳,东汉帝国终于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安稳。

  即使这段安稳十分短暂,但也是安稳。

  只是被黄巾起事打开的魔盒却是关不上的,表面平稳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郭鹏借助这段期间比较大量的贩卖牛羊马,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用这笔钱充实郭氏实力,也用来招募更多素质优秀的兵员。

  冀州幽州和并州三州都有大量优质兵员,他们身材高大,身体健壮,有武力,性格朴实,勇敢,用军规军纪予以约束,用高强度的任务予以训练,很快,郭鹏便在此期间将旗下精锐骑兵扩充到了四千人。

  这个数量已经算得上规模了,郭鹏开始精心训练这支部队。

  他将原有的只有亲卫营才能识字的规矩扩散到了全军,让已经识字的亲卫兵散到基层部队里做伍长什长和屯长,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部下在每天训练的间歇期学习识字。

  从中他发现了一批天资聪颖,有成为中高级军官领兵作战的能力的士兵。

  郭鹏再一次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亲卫营,亲自统领,以增加部队对自己的忠诚度。

第115章.一百一十五 郭鹏无意于挽回这个汉帝国

  赵云一直都被郭鹏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他识字,传授他书本里的学识道理,教他一些基本的行军布阵扎营的方法。

  然后郭鹏还为他取了表字,子龙。

  郭鹏笑着说自己的表字是子凤,而赵云的表字则是子龙,相得益彰。

  赵云十分感激。

  为了锻炼赵云和郭烈的能力,郭鹏时不时派遣他们出去执行侦查的任务,上草原侦查鲜卑部落的动向,代表自己去乌丸部落传达命令调解矛盾等等,让他们带领一部分骑兵去执行任务。

  而后在十分难得的和平期间,中平三年五月,郭鹏派赵云和郭烈一起回了一趟雒阳,把曹兰和他的儿子小郭瑾一起带到了宁县来。

  小夫妻两个时隔很久再一次团聚,自然是天雷勾动地火,二话不说,先是为爱鼓掌,然后才是一起观看塞外风景等等。

  郭鹏把曹兰和小郭瑾带上了草原,带着他们纵马奔驰,共享家人团聚之乐,三个月以后才把曹兰和小郭瑾送回去。

  理由也很简单,曹兰又怀孕了。

  宁县医疗条件差,要怀孕还是要回雒阳去养身体,于是郭鹏又派赵云和郭烈一起,送曹兰回雒阳,一家三口依依惜别。

  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了,之后郭鹏就没有再享乐了,而是加紧训练军队,结交游侠豪强,然后亲身赴往各个乌丸部落做例行巡查,和乌丸首脑们接触聊天喝酒。

  此时节北疆最有名气势力最大的乌丸首领有四个,上谷郡的乌丸大人难楼,辽西郡的乌丸大人丘力居,右北平的乌丸大人乌延,还有辽东属国的乌丸大人苏仆延,他们都有不小的势力。

  而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是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因为他的势力最大,所以他成为乌丸共主,乌丸人都听从他的号令。

  郭鹏当年杀死和连之后,第一个就带着和连的旗帜、盔甲和头颅去给丘力居看,丘力居被吓到了,向郭鹏献上了贡品。

  郭鹏还不罢休,拉着丘力居的手,喊上其他三个有名气的乌丸大人一起,带他们去草原上看京观。

  郭鹏抚摸那些样貌可怖的头颅大笑不止,说要送给他们一座京观做回礼,他们连忙摇头说不要。

  接着,郭鹏还在京观旁边设宴,用烤肉招待他们,神色自若,吃喝香甜。

  酒足饭饱之后,还起身舞刀助兴,让身边立下大功的将领们齐声唱歌,用刀背击打盾牌给他打节拍,叫几个乌丸大人额头上冒汗,不停的擦汗。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他们都十分畏惧在京观旁边大吃大喝毫无畏惧之色的郭鹏。

  他们纷纷意识到这个二十岁的年轻校尉是个可怕的猛人,要是惹他不开心了,估计他们大家的脑袋很快会变成新的京观的建筑素材。

  于是乌丸部落都知道了郭鹏的威名和凶狠残暴的性格,知道了他在京观旁边设宴款待乌丸大人们的事情,对他十分畏惧,谈起郭鹏就吓的变脸色。

  其后,郭鹏又展现了自己公正贤明的一面,处理几场乌丸部落之间的纠纷的时候,十分公正,结果让不少乌丸人心服口服。

  于是郭鹏才能很顺利的从乌丸各大部落得到大量的牛羊马贩卖去中原获利。

  几大乌丸首领平时也不敢违背郭鹏的命令,他有什么命令让人送来,他们都第一时间完成。

  在这个过程之中,郭鹏也认识了不少平素里和乌丸部落有交流来往的汉人,基本上的都是行商的,从乌丸人这里购买马匹牲畜去卖,也有一些人和乌丸首脑关系处得很好。

  其中,郭鹏从丘力居的嘴里听到了张举和张纯的名字,这让他产生了警觉。

  要是记得没错的话,张举和张纯是要造反的,还是那种自称天子要灵帝退位的造反。

  而他们两人其实也就是渔阳郡的土豪,都姓张,是同族,也都在外面做过两千石的官员,照理来说官位不小,不应该成天想着造反。

  实在是灵帝太水,张角的造反让不少人的心思活泛起来了。

  而且此一时节,天命和谶文实在是有很大的市场,宗教氛围比较浓郁,有些时候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都能让人联想到改朝换代的事情上去,为自己的野心做注脚。

  在地方拥有实力的张举和张纯,造反的原因是被张温轻视,又说雒阳妇女生了孩子有两个脑袋,寓意着天有二日,地有二主,所以正当造反。

  ???

  长两个脑袋或许是连体婴儿,但是你们是怎么和天有二日地有二主联系起来的?

  现在正在担任冀州刺史的王芬也是个脑子有泡的,因为一个青州术士的几句话,就设计谋要趁灵帝北巡故居的时候废掉灵帝,另立新帝。

  ???

  或许是今人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多么的在意多么的相信谶文吧?

  但是一切都是表象,内里的原因并不难追寻。

  一切的根本还是汉帝国的衰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灵帝自己做了太多惹人怒的事情,自绝于天下,于是天下叛乱此起彼伏,谁都敢起来造反,或者图谋废掉他的皇帝位。

  汉帝国已经渐渐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之所以还存在着,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未僵罢了。

  张举张纯韩遂边章以及王芬,都只是先锋军而已,在先锋军身后,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主力部队。

  那是极其强力的离心势力,这个势力一旦觉醒,汉帝国注定将被抛弃,再也没有被挽回的机会。

  而郭鹏更无意于挽回这个汉帝国。

  他和曹操不同,现在的曹操,的确是一个有各种理想的想要证明自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所以他想成为大汉的征西将军。

  或许此时此刻,大汉天下还有许许多多的曹操,他们未必在此时就想要造反。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自身势力的膨胀和野心的滋生,以及天下分裂日久,汉庭更加衰微,对于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情感也将被磨灭。

  之后就只是惯性罢了,四百年的惯性,让大家一时间还没有来得及习惯汉室的不存在。

  到最后,所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只是诸葛亮为了维系刘备政权的存在,回报刘备对他的恩德和实现自身理想的最后努力。

  或许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理想只是理想,无法实现,但是他还是去做了,他回报刘备的恩德和实现自身理想的方式合二为一,成就了北伐。

  诸葛亮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愿意为了汉室奉献自己的士人领袖了,诸葛亮之后,蜀汉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

  孙吴士人习惯偏安,曹魏士人已经被九品中正制彻底笼络。

  那个时候,除了诸葛亮,谁还心心念念的想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

  当最后的理想主义者们终于意识到这个进程的不可逆,意识到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时候,一切都将见分晓。

   PS:夏书还是不拆开来写了,等之后每到有人要领便当的时候再写完整的,主角的本纪和后人评传我会在本书完结之后一起放出来。

第116章.一百一十六 我就是一个卑鄙的恶人

  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的巨大,每一个现实主义者都是曾经的理想主义者。

  当然人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轻轻松松就成了现实主义者,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理想奋斗,即使他在用现实手段做事。

   郭鹏感觉曹操就是一个从未改变过自己内心深处的希望的用现实手段行理想主义事迹的人。

  杀大臣,杀皇后,架空皇帝,称公,称王,一步一步,好像一直都在向着谋朝篡位走过去。

  不过,天底下有从一开始就想着要做皇帝,要做天下至尊的人存在吗?

  不都是一步一步顺着潮流走到那个地步的吗?

  曹操想用他的方式拯救汉室,维护汉室的尊严,可是无数次现实的打击之下,他逐渐意识到了一些事情。

  他愈发的冷酷,愈发的心狠,愈发的专横,愈发的独断。

  可这一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政治风波和军事争端之后才锻造出来的那个曹操。

   卑鄙的圣人,或许是形容曹操最好的解释了。

  越是接近他,就越觉得曹操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优点有缺点时而宽广大度时而小肚鸡肠,而不是脸谱式的帝王将相。

  越接近这个时代,越融入这个社会,越习惯于这一切,郭鹏也就越来越理解曹操,理解他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和至死都不想放弃却不得不看着它逐渐崩灭的执着。

  但是啊,曹孟德,你错了。

  郭鹏可以很确定的对曹操说。

  你错了。

  我会很卑鄙,但我决不会做圣人,卑鄙这个词语本来就不该和圣人连在一起使用,你尝试过,失败了,那就够了,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第二位卑鄙的圣人了。

  我就是一个卑鄙的恶人而已,贯彻到底。

   郭鹏是这样决定的。

   又卑鄙又做圣人是曹操至死无法一统天下的原因。

   中平年间唯一算得上安稳年份的中平三年很快就过去了。

  中平四年二月初,郭鹏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募兵令,下令郭鹏募集三千乌丸精骑,交给涿县县令公孙瓒统领,率军奔赴关中。

  原因是凉州叛军再起。

  韩遂在正月杀死了和他同谋的北宫伯玉还有边章,吞并了他们的部曲军队,聚众十余万,再次兵临三辅之地,威胁汉朝历代先帝陵寝。

  灵帝大惊失色,立刻命令现任太尉张温再次挂帅出征,统领董卓等旧部再度前往平定叛乱。

  与此同时,灵帝念及朝廷兵力少,想起了在北疆立下大功的郭鹏,想要调郭鹏率领他战胜鲜卑人的部队前往相助张温平叛。

  卢植得知之后上表力称不可。

  卢植说郭鹏是护乌丸校尉,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鲜卑首领虽然被杀死,但是鲜卑势力依然庞大。

  郭鹏是幽州武将之首,他在可以威震北疆蛮夷,鲜卑人不敢有异动,若是调郭鹏平叛,一旦韩遂得知,派人联络鲜卑攻击北疆,则大势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