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14章

作者:御炎

  汉帝国虽然没了,但是底子还在,汉末军阀们拥有强大的武力,尚且还能钳制鲜卑,檀石槐终究没活多久,使得鲜卑错过了中原大乱。

  第二次机会在重新统一鲜卑的柯比能,不过柯比能同样没有运势,被刺客韩龙杀死了。

  这两次都可以说是老天爷在帮着中原帝国。

  直到西晋末年,晋室内乱,中原王朝的国力在内斗中消耗殆尽,鲜卑人在中国北方接连建立了七个国家,其同源后代吐谷浑到唐朝为止还在存在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数百年之久。

  可究其根本,不是鲜卑人有多强大,而是中原王朝的掌权者们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占据优势的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反而昏招迭出,对待草原部落总是打赢了就开始蔑视,完全不曾想到他们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所以读完史料之后,郭鹏就非常无奈的对身旁侍立的郭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占据当地控制当地的十足把握之前,就不该轻易破坏当地的政治生态,需知鹬蚌相争渔翁才能得利,若无鹬蚌,渔翁得什么利?

  窦太后和窦宪为一己私利发动北伐之战,获得的是战术上的胜利,是一时的胜利和威名,但是最大的胜利果实,却为鲜卑人所取得。

  鲜卑人几乎得到了北匈奴人所留下的一切,人口大增,三十年以后,终成大患,为祸北疆至今,这如何不是窦太后和窦宪的过错呢?”

  郭瑾支持了父亲的看法。

  他认为窦宪和窦太后因为政治原因而决定讨伐北匈奴,把讨伐北匈奴当做政治筹码。

  他们出征的立意就不是为了整个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家族可以继续执政,掌握权柄,这首先就不是正确的。

  获得战术上的胜利之后,却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利益,没有利用好草原发展草原畜牧经济,等于打了一场一次性战争,获得了一次性名望,然后给后人埋了雷。

  战略上,这场战争显然是不成功的,至少他们的眼光看得不够远。

  而时人提出的真知灼见也在政治因素下没有被采纳。

  这使得东汉帝国之后的几代帝王为鲜卑问题伤透了脑筋,想要打击鲜卑,反而被鲜卑所打败。

  汉灵帝时期三万东汉骑兵北伐鲜卑之败是郭某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那是一次很难不失败的战斗,就算勉强获胜,也不能动摇鲜卑的优势。

  所以也给后来的郭某人带来了麻烦。

  当下的鲜卑,经过郭某人持续十余年不间断的打击之后,已经基本上退出了漠南地区,折损人丁何止二十万。

  不过这并没有真的打败鲜卑人。

  郭某人只是一时间扫清了边疆,让边疆一带看不到鲜卑人而已,鲜卑人还有很多,都躲在漠北,还有繁衍和战斗能力。

  他们受到魏(张)军(飞)在边疆的活跃所影响,不敢大规模南下。

  但是这只是一时的。

  不过十几年后,当小冰河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的时候,当鲜卑人在漠北完全养不活自己的时候,就算再怎么恐惧,他们也会被逼着南下。

  零度等温线的南移不仅对汉人农业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会对畜牧区的鲜卑人造成毁灭性打击。

  他们在温暖时期养育出来的大量人口在寒冷时期活不下去,牛羊大量冻死,人口也将受到大量饿死的风险。

  为了生存,为了吃饱肚子,就算前方有刀山火海,他们也要冲过来。

  不冲就是饿死,冲了,还有一线生机。

  这个二选一该怎么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郭某人非常清楚,不趁现在把鲜卑人的问题干脆彻底的解决掉,再过十几年,鲜卑新一代成长起来,人口数量增多,数十万鲜卑骑兵被逼着南下的时候,就是魏帝国面临大危机的时候。

  那个时候自己或许还活着,也许还在做皇帝,但是郭某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会选择被动挨打的人。

  郭某人的选择永远都是前进前进再前进,战争战争还是战争。

  要趁他的开国精锐军队还保持着强大战斗力的时候,开国武将们都还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的时候,开国王朝还保持着无与伦比的动员力的时候,干脆彻底的解决掉鲜卑人。

  为此,郭某人决定发动再一次的漠北决战。

  上一次的漠北决战是汉武帝发起的,为了彻底打断匈奴人的脊梁骨,汉武帝拼着全国之力,对匈奴人发起了漠北决战。

  可惜汉武帝没有骑兵三神器,否则他能得到更多的骑兵和更长时间的持续作战能力,汉军对匈奴人的杀伤力也会大大增加。

  马匹的损失会减少,骑兵的战斗力会增加,骑兵的数量也会增加。

  而在对方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时候,绝对有一口气消灭对方的可能。

  这就是郭某人最大的战略目标。

  匈奴人已经没有了,魏帝国最大的威胁是鲜卑人。

  在他的战争蓝图里,他将动员十五至二十万骑兵,二十万至三十万匹运输用骡马,七十至一百万辅兵和民夫。

  以占据河北至今十余年所积累的所有储备物资为底气,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倾国之战,横扫漠北,吞噬鲜卑。

  这一次,郭某人要追寻古人的脚步,顺着卫青和霍去病们曾经的步伐,把匈奴人的替代者——鲜卑连根拔起。

  让草原上再也看不到哪怕一个敢于南下抢掠的鲜卑人。

  为此,他才决定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扫除贪污腐败官员的行动,在战争发起之前,把内部的米虫们狠狠地杀一批。

  如此,震慑基层官僚们,让他们在战争时期全力运转,全力行动,不至于在战争的时候拖后腿,影响前线战局,或者说在战事紧张的时候贪污军饷、粮秣等战争物资,对前线造成影响。

  前方大战的时候,后方不能起火,后方要是起火,战果就会大打折扣。

  郭某人动员大量官员奔赴各地纠察贪官污吏的同时,自己也在洛阳进行全面战争准备。

  他下令参谋台开始聚合之前十数年魏人通过战争、俘虏和行商得到的一切关于漠北鲜卑的消息,进行综合判断。

  不止如此,还要把战争沙盘制出来,将漠北鲜卑人驻地标注出来,确定魏军北伐的基本目标。

  这些年里,魏帝国虽然保持着对鲜卑部落的打击,但是和鲜卑之间的生意交往依然不曾断绝,该有的生意一样有。

  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的特殊部分商队承担了这部分的业务。

  这些商人带着各种丝绸布匹盐铁还有米粮之类的,去鲜卑部落换取大量的财富回来。

  比如牛羊马之类的,亦或是各种皮制品骨制品等等特产。

  一方面满足鲜卑人的日常需求,一方面也要获取这些特殊产品去其他地方做生意继续赚钱。

  反正这些罕见的商品要是运到江南去,总是有的赚。

  而这方面的贸易需求也给鲜卑人留下了缓冲的余地,让鲜卑人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南下需求,也不至于让张飞难以对付。

  张飞遂通过不断的钓鱼方式接连不断的发起数千人的战争,干掉了很多试探性南下的鲜卑部落,积少成多,立下大功。

  但是那么多人,像张飞这样小打小闹是不能完全消灭的。

  鲜卑是一个大集体,很多人,想要一口气消灭是行不通的。

  对付一个体量并不小的敌人的时候,直接与他进行战略决战是不恰当的。

  而通过接连不断的小规模偷袭进行持续性放血,从而让它无法顺利发展壮大且逐步疲惫是一个很好的战术。

  张飞的价值就体现在了这里。

第1065章.一千零七十五 魏帝国已经完全做好了开干的准备

  郭某人就觉得杨广对付高句骊的时候,要是能稍微谨慎一些,就该持续性的小范围的多次的对高句骊进行袭击。

  高句骊就算有六十万军队数百万人口,规模庞大,但是终究没有中原那么庞大的体量。

  坐拥体量的庞大,就算拼时间,高句骊也不可能超越中原。

  从隋文帝时期,就该不间断的对高句骊进行小规模渗透袭击,不断地袭杀他们的人口,劫掠他们的粮草,骚扰他们的边境,让他们无一日可以安生。

  反击?

  可以啊。

  就让他们进攻,隋军不要出击,就直接固守关隘反击。

  防守方总是比进攻方更占优势,以当时东北的交通条件,无论哪一方大规模发起进攻,都要承担相当巨大的财政负担。

  高句骊的体量不如隋帝国,就让它进攻,让它大规模反击,隋军只要坚守就好,拒不出击。

  高句骊能撑多久?

  能打多长时间?

  就算双方互相袭击互相玩小规模袭扰战术,隋帝国也占优势,因为即使华北地区无法安心生产,其余广大地区还是可以安心生产的。

  高句骊则不然,就那么大的地方,隋军的袭击稍微覆盖面大一点,就能让他们的生产遭遇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五年看不到成果,十年呢?

  古代很多战争都不是一战定胜负的,而是通过多个战场持续性小规模的获胜,以量变积累到质变,从而真正确立胜局。

  不要看不起小胜,不要看不起小规模的游击战,哪怕一次游击战只能杀死三五个敌人,一百次就能杀死三五百,一千次就能杀死三五千,一万次就能杀死三五万。

  对付鲜卑也是如此,虽然郭魏帝国占据了优势,想要一口气击溃他们也是很难做到的。

  张飞镇守北疆之后不断的活跃给郭鹏以启发。

  所以他解放张飞的束缚,让张飞不断的带兵在边境闹事,袭击鲜卑,不断给鲜卑人放血。

  张飞数年如一日的放血行动很有效果,使得鲜卑人在郭鹏进行统一战争无暇北顾的时候也不能发展壮大。

  等到郭鹏统一全国,甚至打败了公孙氏和重返西域之后,鲜卑人都无法南下确立对魏帝国的战略优势。

  眼下,魏帝国已经完全做好了开干的准备。

  放血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敌人已经虚弱到了一定程度,而己方的准备也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抄起家伙上去决战了。

  持续性的放血虽然很有必要,但是只放血不抄刀子上去捅下最后一刀也不行。

  现在已经是最后的收获季节了,是长达六七年的准备之后,最后的收获季节。

  为了贯彻郭鹏的大战略,郭嘉也从首阳山讲武堂内回到了参谋台,与戏忠一起主持了一场一百多名参谋官一起参加的联席大会,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对魏军如何分兵合击,如何包围且歼灭鲜卑有生力量,如何不给鲜卑北逃或者西逃的机会之类的。

  他们拿出了当年汉武帝发动漠北决战的战略旧例以为佐证,论证他们的战略方向是如何的正确。

  说当年汉武帝是如何三路合击匈奴,打赢漠北决战的。

  而当年汉军对于草原道路上还有些不熟的地方,但是现在,魏人通过长期行商,已经基本上摸清楚了草原上的道路,以及如何抵达目的地,绝对不会出现当年那种迷路失期的情况。

  进军路线是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出现错漏的。

  就目前的情报来看,漠北鲜卑已然分为两部势力,一部属于扶罗韩,一部属于素利。

  他们都是当年郭鹏北伐弹汗山鲜卑王庭之战的幸存者。

  那场大战郭鹏干掉了鲜卑主要的领袖柯比能和步度根等人,消灭了不少鲜卑的领导人,重创了漠南鲜卑。

  但是因为郭鹏没有想着过于扩大战果,也不具备扩大战果的实力和储备,所以才给了他们及时北逃的机会。

  所以当时郭鹏也很无奈,没办法继续征伐。

  扶罗韩和素利各自掌握着漠北鲜卑的势力,两人旗鼓相当,彼此之间很不和平,经常有争斗。

  原先逃到漠北去的鲜卑部落有很多,扶罗韩和素利依靠本身的优势不断的兼并他们,扩张自己,到最后就剩下彼此双方还在对峙。

  因为魏帝国的强势,他们不敢南下劫掠,于是只能互相攻伐,夺取对方的生存物资给自己用。

  但是因为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互相争斗之中,也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根据情报显示,扶罗韩掌握控弦骑士五万余众,素利掌握控弦骑士四万余众,本身势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年来互相征伐相互吞并所得。

  所以现在的鲜卑人口数量约在五十万左右。

  不会更多,更多了也养不活,总会被双方的战争所消耗掉。

  对于郭鹏来说,要面对的就是鲜卑最后的抵抗军事力量,约九万人。

  要是进一步扩军的话,在极端情况下,超过十万,达到十五万左右战斗人口的规模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样一来,鲜卑战斗人员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就不好说了。

  郭鹏准备发动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的骑兵北伐鲜卑。

  漠北鲜卑如今的势力完全不足以让魏帝国伤筋动骨。

  而郭鹏之所以要动员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想着要一口气吞并对方,尽全功,直接开始打造大漠畜牧经济区,所图甚大,不仅仅是为了完全消灭鲜卑这个敌人。

  所以为了团灭鲜卑,将鲜卑从历史中抹掉,出动这样规模的军队也是情有可原。

  这个情况下,就算扶罗韩和素利紧急联合共同对抗魏军,也的确不是魏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