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77章

作者:御炎

第1011章.一千零二十一 我会期待你回到洛阳城的那一天

  郭某人以为,在当时那个时代,诸葛亮的行政能力之强,天下之大,无出其右者。

  在刘备去世以后接过蜀汉的烂摊子,呕心沥血为他整顿国家。

  讨伐南中稳定后方,兴修都江堰,增建九里堤,改进火井煮盐,劝耕农桑,自己在家附近种植桑树、养蚕,以此号召大家一起为蜀锦的织造添砖加瓦。

  蜀锦产业是诸葛亮讨伐曹魏的支柱产业。

  因为蜀锦在曹魏卖的太好,以至于曹丕在短暂的七年执政生涯里还要多次写文章劝阻曹魏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不要买太多蜀锦。

  让诸葛亮赚太多钱之后,诸葛亮就会靠着蜀锦买卖赚钱来讨伐老子,你们都瞎吗?!

  他们当然不瞎,但是国家命运怎么比得上自己的奢侈享受呢?

  钱太多没地方花,捞钱不就没有乐趣了吗?

  曹魏的上流社会不受曹丕的控制,当然也不会受到曹睿的控制。

  可诸葛亮却努力压制蜀中的达官贵人们,把中央权力下达整个益州,使得蜀汉获得了足已发起战略进攻的动员力。

  这是东吴和曹魏都不能理解的事情。

  曹魏统治集团甚至在诸葛亮北伐之前都不能相信区区一州之地的蜀汉居然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所以哪怕提前一年知道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北伐,曹睿却也没有做出相对应的军事策略。

  反而把夏侯楙这种膏粱子弟放在了长安。

  以至于诸葛亮北伐之初,曹魏西部战区几乎瞬间崩溃。

  三郡投降,凉州崩溃,雍州岌岌可危,军事行政情报一团乱麻,完全不能对抗诸葛亮的攻势。

  若非曹睿及时发疯,派人从洛阳驰援西部战区,而马谡的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又实在太差,情况就真的不好说了。

  所以郭鹏觉得,诸葛亮很对他的胃口,诸葛亮其实应该是知道曹魏最大的弱点和蜀汉唯一的胜机在什么地方的。

  就是比曹魏更加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动员力。

  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对比是一比十。

  而在西部战区内,诸葛亮能把这个一发挥到极致,而曹魏只能把那个十发挥一丢丢。

  动员力度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以弱击强这种事情在曹魏西部战区这个地区内变得不那么突兀。

  诸葛亮知道曹魏空有巨大国力,但是投放能力很有限。

  受限于交通、政治,曹魏并不能将全国力量投放到西部战区,摁死蜀汉。

  曹魏自曹操死后,动员力度一落千丈,军队战斗力极速下滑,军事人才逐渐凋零,屯田制度下所维系的军备力量开始走向衰亡。

  而诸葛亮却可以把他所掌握的益州力量竭尽全力的投放到曹魏的西部战区,在这里和曹魏决一死战,争夺人口和资源。

  于是在局部地区之内,诸葛亮的军事实力并不弱于曹魏,甚至某些时候,还强于曹魏。

  这是他发动北伐的底气所在。

  如果诸葛亮早出生十年,或者二十年,郭鹏觉得现在坐在程昱的位置上的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

  一个对自己而言非常称心如意的帮手。

  可以帮助自己贯彻落实增强基层治理和控制的政策,让自己稍微可以减轻一点负担的存在,真正的为君分忧者。

  程昱也不能不存在。

  对待黎庶百姓,郭某人需要用到诸葛亮。

  对待士族豪强,郭某人需要用到程昱。

  两人一白一黑。

  一人负责放大郭某人的光明面,一人负责放大郭某人的黑暗面。

  一人如阳光般灿烂,一人如地狱般残酷。

  现在程昱已经足够残酷,可诸葛亮还不够灿烂。

  快点成长起来吧,诸葛孔明。

  未来能够为魏帝国维系如此强大动员力的人,非你莫属了。

  去学习吧,去体会吧,看清楚我到底是如何把这个帝国掌握在手里的,去看看这个国家的最底层都在发生着什么,有什么温暖的事情,又有什么肮脏的事情。

  怀着如此的期许,郭鹏伸手把诸葛亮扶了起来。

  “你的志向,我知道了,孔明,我很期待你可以做出优秀的政绩,我会在洛阳城看着你,也会期待你回到洛阳城的那一天。”

  诸葛亮有些惊讶的看着郭鹏,似乎没想到郭鹏会对他说出这样的话。

  然后,他点了点头。

  “臣必不让陛下失望。”

  “去吧。”

  郭鹏摆了摆手,暂时告别了这个迟来的真正的王佐之才。

  诸葛亮被郭鹏安排去了凉州,在凉州敦煌郡担任敦煌县长。

  在这个连接西域的重要端口,郭某人期待着诸葛亮能做出成绩,让郭某人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让他知道诸葛亮就是诸葛亮。

  他希望诸葛亮可以点亮属于他的光辉和时代,快速的成长起来,让他在死了以后也不担心郭瑾没有一个优秀的助手可以帮助他。

  诸葛亮被任命为敦煌县长的消息很快就在内阁里传播开来了。

  作为深受曹操赏识的几人之一,诸葛亮的这一行动让人比较看不懂。

  内阁内部也是有官阶划分的。

  除了内阁首辅之外,还有一个次辅与最多八个群辅的编制,为的是对接尚书台八部,传递皇帝的政令,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联手工作。

  首辅除了日常行政之外,主要执掌审计大权,为皇帝把关,次辅是实际上的日常负责人,至于群辅,反正数量从来没到八个过。

  比如外交部那边,好几年都没一单生意,根本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辅臣来对接。

  诸葛亮因为能力强,头脑聪明,所以一直都待在对接事物最繁忙的民政部的那一个小组之中,深受曹操的赏识。

  甚至有人说曹操有意向郭鹏举荐诸葛亮,好让郭鹏提拔诸葛亮担任一名辅臣,让年轻的诸葛亮在内阁之中崭露头角。

  而且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能力真的很强,思维清晰,考虑问题非常全面,这一点是内阁公认的。

  但是这一次,诸葛亮居然自请外放,也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而且曹操也不知道。

  曹操没有丢掉职位,但是因为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且也参与了程昱的总攻,所以被罚了几个月的俸禄,然后削减了一百户食邑。

  这也算惩罚,但是比起崔琰,简直就是挠痒痒。

  所以很多人还是看出来,虽然曹操是程昱的支持者,但是曹操的身份终究和程昱不同,他终究还是深受信任的,不会倒下。

  比起那些外放出去的官员,或者说尚书台的大佬们,曹操简直就是不败金身本身。

  可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内阁,选择外放到凉州那种偏远地方……

  他真的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所以……

  不对啊,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张昭也是徐州人啊。

  这是什么操作?

  大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诸葛亮也没想着告诉太多人自己的想法。

  向曹操告别之后,就喊来自己的三五好友,在洛阳城内的某个酒肆内摆了一桌小小的酒宴,宴请这三五好友,向他们做一个简短的告别。

第1012章.一千零二十二 酒肆的出现

  说起来,酒肆这种东西还是在郭鹏的主导之下缓缓出现的新式存在。

  那种现代意义上的吃饭用的酒店在东汉至少是不存在的。

  倒也不是说没有其他的形态,也有,官方经营的国营酒店,但是不是面向普罗大众的,面向的是官员还有西域来的外国官员与商人。

  在一些重要城池内部或者交通要道沿途会设置一些。

  那时节人口流动性无限接近于零,人口和土地绑定,要想离开户籍所在地需要很多手续,所以根本不存在旅游一说。

  小吃摊点之类的也是有的,在城市里就有,但是没有那种专门意义上的酒店。

  郭某人为了发展经济和军事需求修了很多路。

  从青州开始,逐渐修遍了中原,未来还要修往全国,并且鼓励商业发展,这就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人口流动性。

  人口流动了,这些商队就会有离开城池居住和吃饭的需求。

  而当时郭某人设置的驿站是为官方准备的,不是对外开放的,所以大量商旅还是野路子,自带粮食,自带帐篷露宿,很不方便。

  这件事情在郭某人巡查各地的时候被发现了,意识到这个时代对离开户籍地远行的人们的不友善,郭某人发现了赚钱的契机。

  于是郭某人开始下令,在官方驿站周围建设【旅店】。

  旅店归属在曹氏商队和糜氏商队名下,派专人管理,专门针对非官方人群,也就是远行的商队,给他们提供住宿服务。

  当然是要收钱的。

  从占领兖州开始,郭某人就开始建设这样的旅店,前前后后越来越多。

  到称帝之时,记录在案的曹氏旅店和糜氏旅店这两大连锁旅店加在一起已经有了五百多家,数量很大。

  中原,河北,关西,扬州荆州益州,沿着主要交通干道,办设的各地都有,形成大规模的连锁,为商旅提供服务,赚取大量佣金,某种意义上也在收他们的商税。

  住旅店不是随到随住的,而是有严格要求的,这一点古代比现代更加严格。

  魏帝国的户籍制度非常完善严密,人口和土地绑定,平民百姓没有远距离高频率离开原籍的必要,需要离开的往往也就是商旅。

  郭鹏称帝之前就规定,规定在自己的辖区内,任何离开原籍居住地的人都要从出发地官府开具路引,然后才能出发。

  路引不分团队,而是一人一张,每个离开原籍的人都需要路引。

  路引记载着持路引者从何处出发,要去何处,要做些什么,中途经过了哪里等等。

  出发的时候官府会在路引上留下标记,然后商旅可以出发,途径某些城市,若要做生意,就要去当地市集管理处交出路引,进行登记。

  若只是停留住宿,也需要出具官方登记过的路引,交由店家登记,然后才能入住。

  一趟旅程回来之后,要把路引交还给原籍所在地的官府进行备案留存,一旦发生了什么,好根据路引追寻责任人。

  确定了路引制度之后,郭某人进一步想到了商旅们的吃饭需求。

  解决商旅的吃饭需求当然也是一个大商机,于是郭某人就进一步的下令在各大旅店给往返商旅提供相对简单的饮食服务。

  当然也是要收钱的,有些时候还挺贵,因为有些旅店不在城市里,而在道路边,远离城市。

  但是相比与他们自己携带转运食物来说,可以携带更多的货物才更加经济。

  所以这些费用也不是商队不愿意承担的,况且真的很方便,也很安全,不会担心遇到贼匪之类的。

  于是沿着郭某人建设起来的交通干道,旅店业务和饮食买卖业务开始蓬勃发展。

  在此之前未曾出现的食品买卖业务开始在郭某人的辖区内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后来随着局面的日益稳定和交通的日渐发达,加上郭某人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操持商业,远行商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对旅店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郭某人自己建设不及时,也没太多精力,所以就开始逐渐放松了建设旅店的审批。

  接着把经营旅店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行业,规定了税收水准,将旅店纳入收税的范围之内,就开始允许民间自己经营了。

  之后不仅是曹氏糜氏两大商队的连锁旅店,民间也有人操持起了旅店业务,在官方驿站周边开办旅店,赚那些远行商人的钱。

  随着这种旅店模式的不断发展,郭某人为了赚更多的钱用于征战,又想到了酒店这种存在,觉得这个很有搞头。

  这一时期的城市内,各坊各市之间泾渭分明,有明显的界限。

  市集用来交易,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酒馆客栈的存在,那都是唐宋以后的事情。

  这时候的达官贵人们自己住很大的屋子,自己家里有宴会厅,举办宴会什么的都在自己家,还有歌舞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