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33章

作者:御炎

  与此同时,不知道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一些朝中官员背后的家族商队也托关系找人脉希望可以带着各家自己的商队也加入到这次的联合行商行动之中,希望可以得到许可。

  有不少人寻求这种可能,虽然不是全部,有些人还是对此抱有疑虑,但是请求参与的人也是不少,于是这个问题就被摆在了郭鹏的面前。

  郭鹏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能把这帮人的眼光吸引到外部一点,也可以稍微减少一点他们对国内土地的执念。

  眼光往外放,就能相对降低对国内的执着,对国内的黎庶们也是另类的利好。

  于是郭某人从名单之中选择了五十六家表现素来比较好的家族,允许他们的商队加入到联合商队之中。

  但是前提就是,必须完全服从马远的号令,按照马远的规矩来,否则旅途中出现什么问题被马远杀了,也不能叫屈。

  所有家族都答应了。

  于是这样一来,这些家族的商队也纷纷加入到了联合商队里,缴纳保证金,准备人手,准备货物,一时间洛阳城内外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就这样,联合商队的人数迅速从四千膨胀到了七千,规模之庞大更进一步,看的马远直瞪眼。

  “陛下,商队规模太大,不便于管理,是否派遣一些将军或者官员随行?”

  马远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试图用官僚模式或者是军事模式把商队管理起来,否则人数一多,走得再远一点,真的会有问题。

  郭鹏思考了一番,觉得马远说的有道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方便统一管理,郭鹏特别授予了马远校尉军职,还授予他符节,确定他对整个商队的领导地位。

  并且基本上用军队里的规矩来管理约束这个团队,为了帮助马远管理,郭鹏还特意选派了五名资深军法官加入商队,专门负责审理不法之事,处决不法之人。

  确保远行途中这支联合商队会有统一的号令,不至于分崩离析。

  所有的规矩郭鹏都让马远事先公布了,愿意接受的就加入,不愿意接受的就别跟着来,跟着来还要闹事,被斩了也别怪谁。

  把丑话说在前面,大家心里都有点数,到时候真要出事,按照规矩来处理,其余人也不会慌乱。

第947章.九百五十七 探索之路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因为加入联合商队的人数的增加,郭鹏又从卫军里调派了四个小队两百人加入到联合商队里,把军事力量扩充到了七百人的规模。

  以魏军的威名,七百人的精锐军事力量足以支撑起这个七千人的联合大商队。

  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这支军事力量都足以稳住局面。

  一切准备完成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延德三年的八月底。

  郭鹏亲自给这支联合商队壮行,祝他们顺利完成天子交付给他们的使命,然后安全的返回他们的家园。

  延德三年八月二十九,郭鹏在洛阳送别马远,送别联合商队。

  临行前,郭鹏握着马远的手,嘱咐他一路向西的时候不要忘记记录完整的路线图,马远表示明白。

  郭鹏又给了马远一道手令,让他前往敦煌和柳中城的时候拿给曹仁和曹休看,他们会适当地给马远一些帮助。

  比如军事上的和情报上的。

  至少在柳中城的军事辐射范围之内,曹休一定已经派人探索开来,并且尝试和车师国还有鄯善国联络,接触,打探一些情报,等商队抵达,曹仁和曹休应该已经有些眉目了。

  看着这支规模庞大的半官方团队缓缓踏上征程,郭鹏是真心地希望他们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期待,早日打通商路,返回中原。

  这场史无前例的性质复杂的联合商队西行会给这个时代带来深远的影响。

  但是此时此刻,并没有人知道这一切,甚至还有人提出这是皇帝太过于急功近利想要开拓西域了。

  有劳民伤财之嫌疑。

  国家尚且征战不休,江南战事尚未平息,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还有钱财都要提供给军队。

  朝廷财政尚且艰难,各种工程纷纷上马,花钱如流水,固然朝廷财政收入高,可这个时候急着开拓西域,难道不是过于急切了吗?

  过犹不及啊。

  他们如此叹息。

  郭鹏根本不在意这种说法,他只想要打开人们的视野,让华夏神州的人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脚下的神州大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神州之外,还有更大更大的世界值得关注,值得在意,不能把视野局限在这里,固然现在无法开拓,但是总要知道。

  人的视野打开了,知道了什么地方有多少利益,知道该如何获取利益,那么自然就会被引导,开眼看世界。

  在这个时代,这个时期,郭某人能做到的事情很少,但是他更清楚,不为经济利益而扩张,就不是真正的扩张。

  只有为了经济利益而扩张,当扩张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利益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殖民之心就被引爆了。

  重义轻利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让中国人缺少了这部分的提点,殖民之心未能成功点亮,只靠某些帝王本人的开阔视野和雄才大略,是不够的。

  这片神州大地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若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必须要对外开拓。

  江南是一方面,其他地方难道就不是?

  把商路打开吧。

  让人们为了滚滚而来的黄金白银而眼红吧。

  足够的经济利益足以刺激曾经固步自封的人们踏上探险之路。

  探索之路的尽头,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去探索吧。

  郭某人无比希望就算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国家的人们也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

  而此时此刻,作为探索者的前哨,曹休所率领的军队已经在柳中城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始尝试进行军屯,利用柳中城已经开拓出来的部分土地进行再开发,和柳中城的居民们一起耕种发展。

  然后,曹休派人前往车师国方向和鄯善国方向,在柳中城内对这两国比较有了解的人们的帮助下,前往接触。

  告诉他们,汉帝国已经没了,但是魏帝国继承了汉帝国的一切,又回来了。

  惊喜吗?

  根据曹休所知道的,西域诸国应该多数已经知道了汉帝国的结束和魏帝国的诞生。

  郭鹏封锁边境只开放汉阳市场与西域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就很注重讲述汉帝国的覆亡和魏帝国的诞生。

  所以沿途这一路,从河西四郡到柳中城,一年多以前就知道魏帝国取代汉帝国在洛阳立国了。

  至于西域诸国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柳中城的人们不知道,马艾也不知道,但是从那之后,西域诸国前来袭扰柳中城的次数就没有那么多了。

  估计也是一种忌惮。

  担心魏帝国会替代早前退出的汉帝国卷土重来。

  果不其然,现在汉帝国的替代者魏帝国回来了,而曾经可以制衡汉帝国的北匈奴已经西迁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整个西域除了一个被汉帝国分成大昆弥和小昆弥两部分的乌孙还勉强算是大国之外,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大国了。

  一旦魏帝国卷土重来,展现他强大的实力,那么,西域诸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魏帝国自古以来的藩属国。

  再次失去自由,成为中原帝国的藩属,被中原帝国掌控。

  现在的乌孙是无法对抗魏帝国的,大昆弥小昆弥尚且有内部矛盾不统一,谈何应对魏帝国?

  其他西域小国除非全部联合起来方才有一战之力,否则根本别提什么一战之力了。

  就算魏帝国现在把军队散布在河西四郡进行战后整理,就曹休那一千精锐骑兵也不是他们能随意应付得了的。

  当年班超带着三十六人就能在西域纵横驰骋,如今曹休带着一千精锐反而吃不开了?

  笑话!

  读过相关史料的曹休对此很有信心。

  事实也是如此。

  曹休的使者带着魏国的旌旗和一百名骑兵前往鄯善国的时候,鄯善王大惊失色,亲自离开王都前来迎接。

  看到魏军骑兵精良的装备和剽悍的气势,鄯善王心有惴惴,面对魏使极为谦卑,立刻派人跟随魏使前往柳中城拜见曹休。

  另一队使者来到车师,去见的是车师后国的王。

  车师国在汉朝和匈奴争夺西域的过程之中惨遭分裂,最多的时候被分裂为了六个小部落,互相敌视,要么跟随汉朝,要么跟随匈奴,经过长期乱战和不断整合,最终留下了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两部分。

  车师后国规模大,权势大,能压住车师前国,两部分一起跟随汉朝。

  东汉内乱退出西域之后,鲜卑檀石槐实力强大,分鲜卑为数部,西部鲜卑不仅取代了匈奴的地位,还数次攻击乌孙、车师等西域国家,将他们打得很惨,一度令他们臣服。

  后来檀石槐死去,和连也被郭鹏杀死,鲜卑内乱,再后来郭魏政权崛起中原,取得河北之后,亲自率大军出击草原屠戮鲜卑人,杀死无数鲜卑有名大帅,沉重打击了鲜卑人的势力。

  从东到西的鲜卑人没有不为此感到惊恐不安,不知道是该逃还是该留,也不知道魏军会不会追杀过来。

  这个时候,乌孙和车师等国发现了鲜卑的颓势。

  虽然不知道原因,也不妨碍他们暗自串联,联手奋起反击。

  最终山北的西域诸国联合起来一起反击,将残余鲜卑势力驱逐,鲜卑人心惶惶,不敢久留,无心恋战,被迫全面遁入漠北,很久没有南下。

  乌孙和车师借着郭魏政权的反击之风驱逐了奴役他们的鲜卑人,但是本身的实力也遭到了鲜卑的重创,还在舔伤口。

  然后郭魏政权实现了天下一统,开始对外重新确立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这不,就重回西域了。

第948章.九百五十八 跨越数百年的恐惧

  车师后部与车师前部听闻魏使前来,连忙前来拜见,小心翼翼的接受魏使的通告。

  得知魏人不是来讨伐他们,松了口气,然后也决定派人跟随魏使回去拜见曹休,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中国天子的大军回到了西域,他们惶恐不安之余,也有些许希冀。

  东汉虽然在西域统治的后期失去了威望,但是那个庞大帝国给西域诸国带来的影响力还没有从西域消失。

  西域诸国受到汉文化数百年的影响,数百年间不断汉化,对汉充满了恐惧,同时也有更多的向往和尊重。

  汉的统治对于他们来说远比匈奴或者鲜卑要好。

  现在,汉的替代者回来了,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魏国也和汉国一样强大。

  对,也不对。

  因为郭魏帝国远比东汉帝国要强。

  车师人和鄯善人所做的选择是对的,他们派遣使者带着一些礼物到柳中城拜见曹休,曹休接见了他们,向他们传达了魏天子的命令。

  令车师和鄯善等西域诸国派使者前往洛阳觐见天子,重新确立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名分,魏帝国要接替汉帝国的一切,重新进入西域,统治西域,在西域设立属于汉帝国的都护府。

  如有反抗或心怀不轨者,严惩不贷。

  恭顺者,自然是魏之藩属,理所应当会得到魏帝国的保护。

  曹休还特意把前汉大将陈汤的那几句话讲给了车师和鄯善的使者听。

  “虽然汉已经没了,但是魏代汉为正统,同为中国,汉曾经做过的事情,魏一样能做,恭顺者,无困不援,明犯者,虽远必诛。”

  传达了郭鹏的基本核心思想给两国使者知道之后,两国使者战战兢兢地返回了各自的国家,然后各自组织更大规模的使团准备前往洛阳拜见魏天子郭鹏,确立一个名分。

  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动派人沿着绿洲路线一路往西,向其余西域诸国通报这个消息,告诉他们,魏帝国来了,大家做好准备。

  最好先去拜老大,否则魏国一旦发怒兴兵,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两汉四百年给西域带来的影响力非同小可,某种意义上魏帝国可以那么轻松的打开在西域的局面,和两汉四百年无数仁人志士在西域的浴血拼杀脱不开关系。

  他们前仆后继的在这片土地上宣扬汉的勇武,传播着汉文化,虽然汉国不在了,但是汉文化的精神还在,汉国曾经带给他们的威慑还在。

  汉国没了,它的魂灵还在。

  所以当汉的继承者回到西域的时候,他们本能的认为,这是一个强大的不能对抗的政权,只能乖乖站好接受魏帝国的羁縻统治,成为他的藩属国,否则,就会迎来他的雷霆打击。

  曹休本以为需要展现一把自己的实力,秀秀肌肉,打击一两个不知好歹的小国树立威望,然后再确立魏帝国在西域说一不二的地位。

  结果没想到他们居然那么光棍,那么主动的就贴过来要做藩属国。

  有点太热情太简单,反而让曹休觉得内心不安,于是和曹仁商量是不是要小心一点,曹仁也觉得可以适当的小心一点。

  曹休就在柳中城备战,还派人四处调查车师与鄯善的动静,结果证明,这两国是真的怂。

  不是假怂。

  他们很快派遣了以国中王子为代表的使节团来到了柳中城拜见曹休,希望得到曹休的引荐,曹休派人领着他们去敦煌见曹仁,然后在曹仁的指引下前去洛阳。